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山洪地質災害要堅持

山洪地質災害要堅持

發布時間: 2021-01-22 15:03:52

A.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什麼相結合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始終堅持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專業預防與群測群防相結合,應急轉移和避災安居相結合,項目建設與運行管理相結合,准確把握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的實施機制。

通過提高防洪標准、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在山洪防治規劃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為主,遠期以植物措施為主。

(1)山洪地質災害要堅持擴展閱讀:

形成因素

1.地質地貌因素:

山洪災害易發地區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蝕溝谷發育,其地質大部分是滲透強度不大的土壤,如泥質岩、板頁岩發育而成的抗蝕性較弱的土壤,遇水易軟化、易崩解,極有利於強降雨後地表徑流迅速匯集,一遇到較強的地表徑流沖擊時,從而形成山洪災害。

2.氣象水文因素:

山丘區不穩定的氣候系統,往往造成持續或集中的高強度降雨。據統計,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由於受災地區前期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分飽和,地表松動,遇局地短時強降雨後,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從整體發生、發展的物理過程可知,發生山洪災害主要還是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而引發的。

3.人類活動因素:

山丘地區過度開發土地,或者陡坡開荒,或工程建設對山體造成破壞,改變地形、地貌、破壞天然植被,亂砍濫伐森林,失去水源涵養作用,均易發生山洪。

山洪防治工作的目標是:確保人員安全,確保水庫大壩安全,確保重要城鎮安全,確保重要交通幹道和通信干線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B. 山洪地質災害與地質災害的區別

山洪地質災害主要指由山洪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而地質災害包括很多,除了滑坡、泥石流之外,還有火山、地震、山崩、地裂、崩塌等

C. 從舟曲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想到。。。。。。

都是旅專的?真巧···

等了這么多天沒人寫,那就我酒管的來做做貢獻吧

2010年8月7日23點40分,是甘南舟曲人的噩夢,是所有中國人的又一個創痛。僅僅20分鍾,一座美麗的縣城遭遇了特大泥石流,原本默默無聞的舟曲縣一舉為天下人所知。截止2010年8月12日,已有1117條鮮活的生命被泥石流吞食,近千人失蹤而幾無生還的可能,許多村莊從此化為記憶的符號。不言而喻:泥石流首先淹埋的是上千人的生命。這是慘絕人寰的淹埋,使人慾哭無淚。災難已經降臨,舉國的救援自不待言,救援的過程必是可歌可泣。與此同時,國人不可能不追問:這是天災,還是人禍?抑或二者兼而有之?每一次災難降臨,都會有此追問。8月9日,國土部部長徐紹史通報了造成舟曲泥石流災害的五大原因:

舟曲的地質地貌容易引發泥石流;
汶川大地震使舟曲的山體松動;
國內大部分地方遭遇嚴重乾旱,岩體、土體收縮,裂縫暴露;
瞬時的暴雨和強降雨;
地質災害隱蔽性、突發性、破壞性強,難以排查出來。
顯而易見,這五大原因都屬於天災范疇。天要和人作對,人只能自認倒霉。8月12日,《南方周末》發在頭版的《舟曲:天人之戰》卻釋放了另一種信息。舟曲縣曾經為森林所覆蓋,曾有過「不二揚州」、「甘肅江南」之美譽,否則也不會有林場存在的理由。但長達半個世紀的林木砍伐,當地人的濫砍濫伐,舟曲在發生什麼樣的地貌變化,並不難想像。

1998年國家禁止砍伐前,舟曲縣所謂吃財政,實際上是吃森林。大樹砍了砍小樹,小樹砍完了砍防風林,栽樹趕不上砍樹,沒有了防風林,栽樹不是難活,就是半死不活,這樣的惡性循環,後果亦不難想像。其後便是興修水電站,舟曲縣由吃森林改為吃水電。此外,「舟曲的金礦是小而富」,又成了舟曲招商引資的又一個法寶。想想看,森林、水利、金礦,哪一個不是舟曲縣的聚寶盆?但哪一個不是以犧牲生態、透支資源為代價?事實上,舟曲泥石流並沒有超越人的想像。早在1981年,舟曲人就已飽嘗了泥石流之苦。1992年,舟曲縣三眼峪溝發生泥石流,倒塌房屋344間,死傷87人。go-vern-ment吸取教訓,開始了攔渣壩工程規劃。可惜這個規劃只是個規劃而已,沒有落到實處,原因無他,一個字:窮!也正是因為窮,才窮則思變,「變」的捷徑就是靠山吃山,吃的結果呢?至今還是個吃財政的縣!不能說官方公布的原因就不是原因,但也不能說《南方周末》報道的事實就不是事實。不管原因為何,事實勝於雄辯。泥石流什麼都可以淹埋,就是不能淹埋真相。唯有真相,才是人類開啟救助之門的鑰匙。正視真相,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真正應該注意的地方,舉一反三,反思當下,反思既往,反思自己,反思人類,做活教材,催人清醒,給人警示,使人不再重蹈覆轍。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粉飾災難,稀釋災難,甚至利用災難,災難成了一些人牟取一己之私的特殊資本。那樣,泥石流淹埋的就不只是真相,還有人的貪婪無度、急功近利和鼠目寸光。相對人的福祉而言,後者更應該詛咒。這是孟子說的,原句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這我只取一句「生於憂患」。面對舟曲的泥石流,逝者已矣,難道,生者沒有一絲感悟嗎?生於憂患,這是亞聖千年留下的忠告!

1958年「大躍進」時期,舟曲這里的森林資源遭受到掠奪性破壞。據統計,從1952年8月舟曲林業局成立到1990年,累計採伐森林189。75萬畝,許多地方的森林成為殘敗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亂砍濫伐、倒賣盜用,全縣森林面積每年以10萬立方米的速度減少,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環境遭到超限度破壞。」,「舟曲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89。1%,單一的產業結構模式迫使農民通過開墾坡地增加土地面積而獲得利益,近40年間,全縣總播種面積從10。63萬畝增加到了21。53萬畝。」。樹乃根本啊,把根本斷了,怎能安生啊。是誰斷根本的,是人吧!況且加上內因: 舟曲地質歷經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呈東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長期擠壓、擴張、褶皺和不斷復合過程中,形成地質體不連續、不完整、不穩定,造成多期性斷裂構造。」由此可知舟曲也是地質扳快的交界地帶,也是很不穩定的,有扳快移動時的擠壓,形成褶皺的內力影響,同時由於乾旱,多風沙的風化現象,一定會導致岩體破碎,從而結構疏鬆。這是形成泥石流的的內因,同時加上連續40分鍾的強降雨的外力條件,泥石流的發生是在所難免啊!

我記得,雨果曾經說:過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就是這樣的,大自然的確孕育了我們,但,不要對她汲取過多,否則她就是冷酷的屠夫!然而,要求生,自然免不了要與自然相鬥。與自然相鬥才合乎自然!人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和羽毛之暖,怎麼體現人是萬物之靈、天之驕子呢?於是,自然賦予人以知性、認知能力。人依靠它,進行發明創造,進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最終成了萬物的「霸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才是合乎自然的!但是,一些諸如「毀林煉鐵」、「填湖造田」這樣的「壯舉」,的的確確是人類乾的,如果比較關注一下自然的情況,是不是舟曲的這場災難就可以避免?因為誰都不想看到「死亡」這兩個字眼,太沉重了!

所以, 生於憂患!是現在我們在亡羊補牢時要做的了。因為大自然已被我們不同程度的破壞,面對災難,我們說是天災,但人類的因素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我們不單為了時下的生活而憂患,還要為人類的未來而憂患!

舟曲是自然對人類敲的另一記警鍾:生於憂患!

D.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與什麼相結合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優先安排洪澇災害易發、保護區人口密集、保護對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達到國家防洪標准。

鞏固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盡快消除水庫安全隱患,恢復防洪庫容,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推進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抓緊完善專群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實施防災避讓和重點治理。

(4)山洪地質災害要堅持擴展閱讀:

山洪的成因:

1、地形條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徵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層。

2、森林覆蓋條件

大范圍樹林、毛竹覆蓋,汛期當暖濕空氣攜帶大量水氣,達到林區上空,與林區溫度偏低,相對濕度偏大的冷空氣交鋒,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3、水源條件

水體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

山頂土體含水量飽和,土體下面的岩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的壓力劇增。當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積;致使原有土體平衡破壞,土體和岩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沖破表面覆蓋層,瞬間從山體中上部傾瀉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暖濕氣流遇山體阻擋,產生暖濕氣流上升運動,在山頂和迎風坡形成冷暖鋒面產生雷暴雨。由於山體的中上部伸入雲層,地面還是十分悶熱,山雨欲來風滿樓時,山體的中上部早已處於兩層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發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洪

E.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什麼相結合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抓緊完善專群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加快實施防災避讓和重量治理。

F. 山洪災害如何預防

山洪災害預防措施

(3) 加大執法管理,規范工程建設

首先要避免因築路、挖渠等活動影響山體穩定,人為造成山洪地質災害隱患。另外要加強項目部和臨時駐地建設管理,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災害易發區、沿河(溪)低窪地帶等危險區域,切實減輕山洪災害損失。

(4) 建立完善預警體系

首先要落實防災巡查員,加強對他們進行山洪災害的相關常識及預警報告知識培訓,配備相應的通信工具,使他們具備一定的防災知識,擁有能夠及時溝通聯絡的工具。其次,各巡查員在發現突發短歷時暴雨和山洪災害時,要立即向防汛防旱指揮部和下游群眾報警。當防汛防旱指揮部接到報警後,立即會商,及時啟動預警預報體系和防災預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救災應急措施。從而為緊急撤離群眾、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救災工作取得主動權,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5) 加大水保工作的監督管理,從源頭上降低山洪災害發生

首先要加強對在建工程的在建工程的監督,若在建工程沒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就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只有切實加強監督,促使建設單位按水保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的減少水土流失。其次要恢復山區被破壞的植被,提高山區雨水涵養能力,減慢降雨後形成地表徑流的速度,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工作,盡最大的努力降低山洪災害的發生。

G. 益陽市山洪地質災害防禦暨水庫搶險演練組織方案

益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安化縣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一、演練時間

初定預演時間:2011年5月21日。

正式演練時間:2011年5月22日。

二、演練地點

安化縣東坪鎮顏家村

三、觀摩台會標和標語

1.會標:

益陽市山洪地質災害防禦暨水庫搶險演練觀摩台;

2.宣傳標語:

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構築防汛安全體系;

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禦,踐行以人為本方針。

四、演練目的

在水庫即將發生潰壩、地質災害點即將發生山體滑坡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群眾,做好搶險、救災應急工作。

(1)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防汛和防禦地質災害的安全意識,形成全民動員、群策群防的良好局面。

(2)通過演練,使各級各部門以及危險區的人民群眾熟悉疏散撤離預案的內容,確保在險情出現時,做到有領導、有組織、有秩序、能迅速有效地按預定線路撤離到安全地帶,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3)通過演練,對應急預案中人員轉移和每個可能影響人民生命安全的環節進行一次檢驗,及時發現問題,完善修訂預案,從而提高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五、演練的任務

本次演練的任務是:在紅岩水庫乾渠道羅文段發生山體滑坡災害,渠道內的來水急劇向羅文水庫下泄,而時段降雨量已達到65毫米,羅文水庫水位急劇上升,隨時有漫壩的可能。演練必須通過緊急措施,下降水庫水位,排除滑坡險情,防護水庫大壩,強制性轉移個體,用最短的時間組織危險區內的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

六、組織機構

在市、縣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市、縣防汛指揮部、市、縣水利局負責指導和協調,東坪鎮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

(一)主辦單位

益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

安化縣人民政府

(二)承辦單位

安化縣人武部

安化縣水利局

安化縣國土資源局

安化縣東坪鎮人民政府

(三)參加的縣直單位和部門:

縣委辦、縣委宣傳部、縣政府辦、縣農村辦、縣廣播電視局、縣衛生局、縣電力局、縣移動公司、縣交通局、縣公安局、縣交警大隊、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建設局、安化公路局。

(四)指揮部成員

成立演練指揮部。由謝壽保、楊光鑫同志任顧問、胡躍龍、符美田同志任政委,羅必勝同志任指揮長,劉立輝同志任副指揮長,黃社開、龔悟雲、賀民生、賈博文、賀剛林、李華山、龍要平、李德輝、李國祥、王運明、陳晚輝、瞿東江、李子升、楊海彪、封曉秋、李志榮、李立安、劉洪品、戴禮雲等同志為成員,王良才同志負責現場轉移演練指揮。戴禮雲負責縣指揮的相關指揮。龔俊負責東坪鎮指揮部相關指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由縣防汛辦公室和東坪鎮人民政府負責。

七、觀摩和演練人員

(一)主席台觀摩人員

(1)市級領導、市直有關部門領導和各區縣(市)領導;

(2)縣級領導和縣防指主要成員單位領導;

(3)鄉鎮黨委書記。

(二)其他觀摩人員

鄉鎮分管領導、水管站長、國土所長和山洪地質災害危險區村支部書記(建議觀摩地點為觀摩台兩側)。

(三)參加演練人員

(1)縣人武部組織的民兵應急搶險隊30人;

(2)東坪鎮人民政府組織的信號發布員4人(村級指揮所人員,替代現場信息發布員),鳴鑼員2人(此2人在村級指揮所鳴鑼),現場信號發布員另安排7人。

(3)縣水利局組織演練牽引車2人、水庫搶險隊10人(加固子堤)、調控水位設備安裝隊10人、彩條布鋪設人員6人、現場服務人員4人、搶險自備電源2人、後勤安排和相關協調人若干。

(4)縣電力局組織的電力設施搶修隊5人;

(5)縣移動公司組織的通信設施搶修隊5人;

(6)醫療救護隊5人、現場消毒人員4人;

(7)國土部門安排地質災害現場監控處理組10人;

(8)縣公安組織交通管制演練人員5人;

(9)縣交通局組織道路搶修演練5人。

(10)縣民政部門組織救災物資供應演練人員5人。

(11)演練轉移群眾350人左右(包括學生150人);

(12)國土安排幹部30名、水利安排幹部30名、東坪安排幹部40名到演練現場扮演被轉移群眾。

八、正式演練前的組織步驟

(1)5月16日之前落實部門單位和相關鄉鎮的工作責任。

(2)5月19日之前,各部門單位按照流程和分工落實具體的實施方案,報演練領導小組備案。

(3)5月22日前,各部門單位落實預演或正式演練以前的工作。

(4)縣人武部組織的民兵應急搶險隊,東坪鎮政府組織的信號發送員、縣水利組織的演練人員,縣電力局組織的電力設施搶修隊,縣衛生局組織的醫療救護隊、消毒隊,縣移動公司組織的通信設施搶修隊、縣民政組織的救災物資運送隊、公安部門組織的交通管制隊、交通部門組織的道路搶修隊於5月21日上午10時參加預演,5月22日上午10時准時到顏家村參加正式演習。

(5)5月22日上午10時,參加演練單位和部門做好一切准備工作,在原地待命。市級領導、市直有關部門領導和各區縣(市)領導、縣級領導和縣防指主要成員單位領導、全縣各鄉鎮黨委書記進入觀摩台。其他觀摩人員到指定地點。

(6)5月22日上午10時,演習正式開始,按照《益陽市山洪地質災害防禦暨水庫搶險演練流程表》組織實施。

九、重點注意的工作

(1)交通管制從縣城開始,特別是要重點管好沿江路柳溪橋至演練現場的交通、演練結束後群眾疏散的有序撤離。

(2)沿線的環境衛生和秩序保障,特別是在正式演練前一天的公路清障。

(3)觀摩群眾的安置問題(建議為觀摩台後面的山上)。

(4)參與演練學生的安全問題。

(5)現場音響布置的問題。布局要保證每個轉移點和安置點聽到命令。

(6)觀摩群眾與正式觀摩人員進入現場的時間控制問題。

(7)在預演之前,各部門單位要進入現場,落實好分解動作。

H. 廣東省氣候中心使用的廣東省山洪地質災害風險區劃GIS系統是哪家公司做的啊

廣州哈圖http://www.gzhatu.com/anli1.htm

I.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什麼相結合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始終堅持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專業預防與群測群防相結合,應急轉移和避災安居相結合,項目建設與運行管理相結合,准確把握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的實施機制。

(9)山洪地質災害要堅持擴展閱讀: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通過提高防洪標准、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在山洪防治規劃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為主,遠期以植物措施為主。

成因:

地形條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徵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層。

森林覆蓋條件

大范圍樹林、毛竹覆蓋,汛期當暖濕空氣攜帶大量水氣,達到林區上空,與林區溫度偏低,相對濕度偏大的冷空氣交鋒,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水源條件

水體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

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山頂土體含水量飽和,土體下面的岩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的壓力劇增。當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積;致使原有土體平衡破壞,土體和岩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沖破表面覆蓋層,瞬間從山體中上部傾瀉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暖濕氣流遇山體阻擋,產生暖濕氣流上升運動,在山頂和迎風坡形成冷暖鋒面產生雷暴雨。由於山體的中上部伸入雲層,地面還是十分悶熱,山雨欲來風滿樓時,山體的中上部早已處於兩層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發了。

山洪的成因除山體結構條件外,主要是喇叭形河口地形所致,形成短歷時雷暴雨,引發山洪。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自然災害孕育於由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組成的地球表面環境中。無時無地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

縱觀人類的歷史可以看出,災害的發生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自然變異,二是人為影響。

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乾旱、高溫、低溫、寒潮、洪澇、積澇、山洪、台風、龍卷風、火焰龍卷風、冰雹、風雹、霜凍、暴雨、暴雪、凍雨、酸雨、大霧、大風、結冰、霾、霧霾、浮塵、揚沙、沙塵暴、雷電、雷暴、球狀閃電等氣象災害。

J. 江山市年水庫搶險和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

增強防大汛、抗大災的意識,提高和檢驗我市各級防汛機構應急指揮能力及應急響應能力,進一步規范和理順我市防汛指揮和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和指揮程序。

二、演練背景

近年來氣候異常。去年我市降雨頻繁,全年全市平均降水2656.5毫米,較多年平均降水1820.5毫米偏多46%;其中1~7月,全市平均降水1753.5毫米,較同期多年平均1392.7毫米偏多25.9%。全市主要遭受3月早春汛、4月29日、6月9日、6月22日至24日及8月8日等5次大暴雨的襲擊,給我市的水利、農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工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災害。短時強降雨引發的山塘水庫出險、突發性地質災害依然是我們防汛和應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本次演練的背影就是我市大橋鎮普降大暴雨,山塘水庫水位爆滿,小流域山洪暴發,蘇源水庫水位持續上漲,溢洪道發生山體滑坡,泄洪受阻,嚴重影響大壩安全,水庫下游的70名群眾受到威脅需緊急轉移;滑坡體不斷被山洪沖擊,通往庫尾道路也被滑下的泥石堵塞,存在較大的泥石流隱患,有危險的庫區常住村民4戶12人需要轉移撤離;大橋溪發生多處堤防被沖毀、群眾被洪水圍困等險情。

三、演練時間和地點

(1)時間:擬於2013年×月×日8:50;

(2)地點:大橋鎮芳源村蘇源水庫

四、主辦、承辦方

1.主辦單位:

江山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部

江山市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

2.承辦單位:

江山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

江山市水利局、江山市國土資源局

江山市大橋鎮人民政府

五、參加人員(約200人)

(1)市政府、市防汛防旱指揮部領導、成員單位(32人);

(2)各鄉鎮長(街道辦主任)、分管領導、水利員、國土員,市水利局中層幹部、市國土局地環科人員(70人);

(3)大橋鎮全體幹部,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水庫下游村兩委幹部(80人);

(4)大橋鎮蘇源水庫庫底附近撤離戶25戶70人,庫區居住撤離戶4戶12人;大橋溪小流域山洪災害撤離戶3戶11人;

(5)新聞單位人員。

六、演練總指揮和主持

(1)演練總指揮:由徐文副市長擔任

(2)主持人:由大橋鎮黨委書記陳國平主持

七、演練內容

模擬大橋鎮范圍連續多日暴雨,小流域山洪暴發,大橋鎮蘇源水庫大壩溢洪道左側山體先出現裂縫,後山體局部發生滑坡阻塞溢洪道,嚴重影響大壩安全,水庫庫尾及下游的70名群眾受到威脅需緊急轉移;滑坡體不斷被山洪沖擊,通往庫尾道路也被滑下的泥石堵塞,存在較大的泥石流隱患,有危險的庫區常住村民3戶11人需要轉移撤離;大橋溪發生多處堤防被沖毀、群眾被洪水圍困等險情,市鎮兩級立即組織分析研判、指揮決策、開展搶險,重點圍繞「防、避、搶、救」開展演練,著重開展巡庫查險、溢洪道疏通、臨時堰壩修築、人員轉移等方面場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