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四川為什麼這么多地質災害

四川為什麼這么多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25 04:28:15

Ⅰ 造成四川地區自然災害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四川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佔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復雜的地貌給了四川美麗的景色和獨特的魅力,同時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

專家表示,全球7級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級以上1-2次。我國受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推擠,地震活動比較頻繁。 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 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四川自然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范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常發生.地質災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由於四川地理環境復雜,山區廣布,平原狹小,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多變,新構造運動活躍,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類工程也較多,規模也較大,危害嚴重。

Ⅱ 四川為什麼地震那麼多 四川為什麼總發生地震

四川處於我來國南北地震帶,自是我國地震多發區之一。

從我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帶,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簡稱南北地震帶。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

南北地震帶的形成:南北地震帶是以青藏高原地殼為主體和兼並了揚子地塊西部而成的新生構造實體,具彌漫性邊界。構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緩弧形構造帶,分布在中部的弧頂朝南的弧形構造以及發育在東界附近的旋卷構造,成為南北地震帶的三大構造特色,它們都是塑性伸展流動的產物。

據弧形構造形態實際數據分析表明,地殼物質向南移動的規模,由北往南逐漸加大,從西到東漸逐減小;自北緯31.5°往南,青藏高原物質東移量逐漸加大。

(2)四川為什麼這么多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四川東部受到太平洋板塊的擠壓(但是明顯受力不大)形成川東褶皺。

四川地震主要原因是西部印度板塊下插隆起造成的。四川西部那些高海拔大山,就是因為有了印度板塊下插後的填充才隆起的,而成都平原下面沒有填充所以保持不動。印度板塊還在持續向東北移動。抬升的大山和不動的成都平原就產生了斷裂和位移。

Ⅲ 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四川處於地震帶上。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省、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其中四川省,就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地震高發地帶。四川省地震帶是位於四川省的地震帶,大多分布在東經104度以西地區,主要集中在鮮水河地震帶、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金沙江地震帶、松潘-較場地震帶、龍門山地震帶、理塘地震帶、木里-鹽源地震區、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等。

(3)四川為什麼這么多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四川省的地震大多分布在東經104度以西地區,例如鮮水河地震帶。

鮮水河地震帶從甘孜縣起,經爐霍、道孚、康定等縣,到瀘定縣南部為止,全帶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由西北向東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的一條地震帶。該地震帶上曾發生過8次7級和7級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瀘定間73/4級別地震。

另外四川省還有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北起石棉縣,向南經冕寧縣、西昌市轉向東南方向,再經普格縣、寧南縣,到雲南省的巧家縣止,主要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帶內曾發生6級和7級以上地震3次。

最大的兩次是1536年西昌北7.5級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間7.5級地震,後者造成了2萬多人死亡,是四川省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

Ⅳ 為什麼四川省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專家表示

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 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可能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是淺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專家表示,全球7級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級以上1-2次。我國受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推擠,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張國民說,從大的方面來說,汶川地震處於我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中部地區的中軸地震帶位於經度100度到105度之間,涉及地區包括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屬於我國的地震密集帶。從小的方面說,汶川又在四川的龍門山地震帶上。因此,這里發生地震的幾率較高。
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震,屬於淺源地震,其破壞力度較大。張國民說,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圍內,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達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淺源地震的發震頻率高,佔地震總數的70%以上,所釋放的地震能占總釋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災害的主要製造

Ⅳ 四川省為什麼地震多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部,西鄰青藏高原,東為山地丘陵和平原,省內有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因為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擠壓和碰撞造成的地殼隆起、變形並且抬升.原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所處的位置是一片海洋(古特提斯海,也叫古地中海),正是因為板塊的擠壓而形成的今天的這幅模樣.
地殼的擠壓和碰撞使得地殼不穩定,形成了斷裂帶,這就是為何青藏地區多地震的原因.板塊內部並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由小板塊組成的,中國南方大部分均位於揚子准地台上,四川盆地也位於其上,四川盆地的地質較為堅硬,青藏高原的地質較為軟一些,所以在地殼的擠壓作用下,較軟的物質覆蓋在較硬的物質至上,並且隨著地殼運動方向運動.
當較軟的物質碰到堅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擋時,物質不能通過四川盆地,而是在其西部形成了高山,也使得川西地區的地殼也變的不穩定——裂隙產生了.地殼運動積累能量,當能量不能再積累時便會爆發,這就是地震.地殼運動在川西積累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地殼的裂隙,這就使得地震四川頻發.
但是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高山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寒冷空氣,使得四川的冬天也比較溫和.這就是地殼運動的好處.
萬物均有兩面,不能之光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也不能只看壞的一面而不看好的一面.

Ⅵ 四川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又稱「歐亞地震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回,從印度尼答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
橫貫歐亞兩洲及涉及非洲地區。其中一部分從堪察加開始,越過中亞,另一部分則從印度尼西亞開始,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它們在帕米爾會合,然後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區,再出亞速海。歐亞地震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15%,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釋放在海嶺地震帶。
這條地震帶也是近代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它又可分為幾個段落,其中印度北部是重要一段,稱「喜馬拉雅地震帶」,東西長約2400公里。
總之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但是不相等

Ⅶ 為什麼四川省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西部地復區不光是四川的地震災制害頻發,還有雲南,主要是因為四川成都以西雲南中西部地處龍門山斷裂帶和橫斷山斷裂一帶,地球表面為板塊構成,這些地方剛好處在2個板塊的交界地帶,受板塊擠壓運動影響,斷層活動頻繁,造成地震等地質災難較多,強烈的地震又使得山地表面岩體破碎,收降雨影響,破碎的地表又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Ⅷ 為什麼感覺我們四川總是出現那麼多災禍呢

四川多山,地質結構復雜,又處於中國內陸地區,自然災害頻繁再所難免任何一專個國家都一樣屬,只是由於四川深入內陸交通不便,山區有些地方經濟條件有限,一旦出現災害,由於救援不及時會傷亡很多人,無形中給人的感覺就是四川多災多禍傷亡巨大。

Ⅸ 為什麼四川地震那麼多

地理位置看,四川省尤其是四川西部,位於四川龍門山地震帶上,所以地震多,而且強度大。

龍門山地震斷裂帶,龍門山地處巴顏喀拉地塊東邊界,西邊是巴顏喀拉,東南方向是相對比較堅硬的四川盆地。

板塊推擠導致巴顏喀拉地塊運動受阻形成斷層。龍門山斷層有四條大斷層它綿延長約500公里,寬達70公里,規模巨大,沿著四川盆地西北緣底部切過,位置十分特殊,地殼厚度在此陡然變化,在其以西為60~70km,以東則在50km以下。

它的東部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成都平原地區和大城市群。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發生7.0級地震,專家認為,蘆山地震並非是汶川地震的餘震,汶川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的中北段,而此次蘆山地震發生在南西段,距汶川地震主震區87公里。

(9)四川為什麼這么多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四川龍門山地震帶:

四川龍門山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廣元市、都江堰市之間。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龍門、茶坪、九頂等山。東北接摩天嶺,西南止岷江邊。

綿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龍門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邊緣2000米向西逐漸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頂山海拔高達4984米,龍門山是四川強烈地震帶之一。

自公元1169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26次,其中里氏6級以上地震20次。公元2008年5月12日,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發生里氏8.0級地震(汶川大地震),這次地震共造成超過87150人死亡和失蹤(其中遇難人數69227人,失蹤17923人)。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雅安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約100公里。成都、重慶及陝西的寶雞、漢中、安康等地均有較強震感。

據雅安市政府應急辦通報,震中蘆山縣龍門鄉99%以上房屋垮塌,衛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電。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介紹,2013年發生在雅安的7.0級地震與2008年汶川地震有一定的關聯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