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斷裂帶的工程地質意義

斷裂帶的工程地質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25 02:42:29

❶ 斷裂帶對水利工程的影響,為什麼

1、不穩定的斷裂帶會影響水利工程結構的穩定性。選址時避免;
2、穩定的斷裂帶強度低、透水性相對較大,必須挖除一定的深度回填砼,並加強帷幕灌漿。否則會造成較大的滲漏並會危及工程安全。

❷ 主要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有哪些如何判定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理論上在於闡明地質構造在空間上的相互關系和時間上的發回育順序,探討地殼構造的演化和答地殼運動的規律及其動力來源;而實踐意義在於應用地質構造的客觀指導產生實踐,解決礦產分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及環境地質等方面有關的問題
沉積岩有哪些原生構造可以判別岩層的頂底面?(1)斜層理:每組細層理與層系頂部主層面呈截交關系,而與層系底部主層面呈收斂變緩關系,弧形層理凹向頂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級層序:又叫遞變層理,在一單層內,從底到頂粒度由粗變細遞變,其厚度可由幾厘米到幾米.兩相鄰粒級層之間的下層面常受到沖刷,海退層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層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頂由細到組;(3)波痕:可指示頂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對稱型浪成波痕.這種波痕不論是原型還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層的頂面,波谷的圓形則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稱乾裂或示底構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還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沖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長和埋藏狀態,如疊層石凸出方嚮往往指向岩層的頂.

❸ 地質斷裂帶是什麼意思

活斷層分布地來段往往是兩種截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直線相接的部位,其一側為斷陷區。而另一側為隆起區。由於在近期地質時期內斷塊的長期活動,高聳區和低窪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變化及沉積物厚度的顯著差別是活動性斷裂存在的重要標志。

❹ 斷層構造的工程地質意義

斷層,是指岩石破裂後,兩側岩石發生顯著的相對位移。斷層大小內不等,大的斷層可縱貫整容個岩石圈,水平則可綿延幾千公里。斷層是岩層或岩體在受力發生斷裂變形時,斷裂兩側岩塊沿破裂面發生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在地貌上,大的斷層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中國華山北坡大斷崖。斷層一側上升的岩塊,常成為快狀山地或高地,如中國的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岩塊,則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中國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斷層構造帶,由於岩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發育成溝谷、河流。



斷層處不宜興建大壩等大型工程,易誘發滑坡等地質災害
地震是地球內部物質運動的結果。這種運動反映在地殼上,使得地殼產生破裂,促成了斷層的生成、發育和活動。「 有地震必有斷層,有斷層必有地震」,斷層活動誘發了地震,地震發生又促成了斷層的生成與發育,因此地震與斷層有密切聯 系。

❺  斷裂帶的地質背景

一、斷裂帶的區域構造位置

斷裂帶南段位於粵西雲開隆起與粵中坳陷交接處,北段穿越粵北拗陷進入江西省境內(圖1-1)。

二、斷裂帶的地質概況(附圖一)

區內地層出露較全,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新元古界雲開群分布於斷裂帶南段陽春永寧—林頭以西地區,為一套淺變質砂泥質碎屑岩夾火山岩建造,已強烈混合岩化;震旦系樂昌峽群分布於大雲霧山—雲浮、清遠魚壩—英德黎洞、以及吳川以西地區,為一套淺變質砂質岩、硅質岩,為黃鐵礦重要產出層位。下古生界分布廣泛,主要出露於陽春盆地西緣、高要祿步—四會威整、仁化—始興地區。下部寒武系為淺海相類復理石砂泥質碎屑岩建造;中部奧陶系為濱海一半深海碎屑岩復理石建造;上部志留系主要為筆石頁岩建造、濁積建造,以寒武系地層分布較全。區內上古生界分布最廣,約佔三分之一以上,主要出露於陽春盆地東部、肇慶—清遠—線、以及英德—韶關大片地區,其中泥盆—石炭系分布較全,二疊系僅零星分布於韶關與肇慶附近。泥盆系下統為淺海、濱海碎屑岩建造,底部為礫岩,不整合於下伏地層之上。泥盆系中統至石炭繫上統,區內主要以淺海相碳酸鹽建造為主,部分層段出露碎屑岩建造夾含煤建造,其中泥盆系中統亦為黃鐵礦重要產出層位,二疊系下統為淺海相碳酸鹽建造,上統為海陸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中生界零星分布於區內向斜及盆地中心,其中三疊系僅見上統出露,見於陽春、白諸盆地及雲浮、四會、英德西牛等地,為湖泊沼澤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侏羅系主要出露於曲仁盆地及雲浮一帶,為內陸湖泊相碎屑岩建造及火山碎屑岩建造。白堊系主要出露於茂名、羅定、丹霞、南雄諸盆地,為內陸湖泊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其他尚見上統分布於小型山間盆地中。新生界主要繼承分布於白堊系盆地中心,如茂名、丹霞、南雄盆地,白諸盆地則不整合於上三疊統之上;此外自清遠至三水河口一帶尚有一大片不整合於泥盆—石炭系及上三疊系之上的地層。其中老第三系為一套碎屑岩建造、含膏鹽細碎屑岩建造、可燃有機岩建造等;新第三系為河流湖泊相碎屑岩建造、火山角礫岩等。第四系更新統為陸相碎屑沉積、湖泊—沼澤含鐵屑岩建造、陸相堆積等。

圖1-1吳川-四會斷裂帶區域構造位置圖(據《廣東省區域地質志》,略修改)

隨著斷裂構造的強烈活動,岩漿活動更加頻繁,形成本區一個規模很大的構造岩漿帶。本區岩漿活動始於加里東期,印支運動相繼活動,燕山運動最為強烈。活動的方式以侵入為主,少數地層中有火山夾層出露,此外見有次火山岩分布。岩漿性質以酸性為主,部分為中酸性,基性岩呈小岩體或岩脈零星分布。中酸性侵入岩中,以燕山期南嶺系列分布最廣,大多呈岩基橫跨本區,以諸廣、大東山—貴東、佛崗、新興岩體稱著;燕山期長江系列活動頻繁,多呈小岩體沿斷裂帶或與其他斷裂交叉處侵入,往往形成串珠狀小岩株。本區花崗岩漿成礦專屬性較強,南嶺系列花崗岩與鎢、錫、鈾等礦床關系密切,長江系列花崗岩與鐵、銅、鉛、鋅、鉬、金、銀等礦床有成因聯系。其中長江系列花崗岩類形成的斑岩礦床是為本區一大特色。

至於本區岩漿岩、構造、地球物理場及成礦作用等,已在本研究各有關章節中敘述,它們反映了本區地質成礦背景,本章節不予重述。總體來看,本斷裂帶是一條長期、反復活動的構造、岩漿和成礦帶。

❻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目的意義

工程地質
黨的十六大圍繞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從經濟、政治、科教和可持續發展四個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必須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十六大能以如此大的篇幅來闡述科技、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中的位置,這充分說明黨中央領導集體清醒地認識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科技、教育具有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當前,中國教育如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同時又要盡可能排除市場經濟對教育的消極影響,如何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規律又符合市場競爭規律的新體系和新模式等問題是中國教育戰略面臨的時代課題。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可能是盲目的實踐,所以開展並加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理論基礎的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地質類專業以地球作為研究對象,以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建築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質災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學探測為服務領域,涉及資源和環境兩大主題。地下資源真實信息的最終確定和獲取,地質災害治理都必須通過地質的手段來實現。人類一直在進行著四大科學探索工程--上天、入地、下海、登極,它們都與地球科學技術有深厚的聯系。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❼ 地質構造有什麼積極的工程與水文地質意義

水文地質學是從尋找和利用地下水源開始發展的,圍繞實際應用,逐漸開展了理論研究。目前回已形成了一答系列分支。工程地質是調查、研究、解決與人類活動及各類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工程地質的目的是為了查明各類工程場區的地質條件,對場區及其有關的各種地質問題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預測在工程建築作用下,地質條件可能出現的變化和作用,選擇最優場地,並提出解決不良地質問題的工程措施,為保證工程的合理設計、順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❽ 地質構造大致有哪些形式,其工程意義如何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人類的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
工程地質是一門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專門學科。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
所謂工程地質條件是:工程地質環境各個要素的總和。包括:
(1)岩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2)地形地貌條件(3)地質結構與地應力(4)水文地質條件(5)物理地質現象(6)天然建築材料
地 質 工 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地質工程領域是以自然科學和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技術、數學地質方法、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領域服務范圍廣泛,技術手段多樣化,目前,從空中、地面、地下、陸地到海洋,各種方法技術相互配合,交叉滲透,已形成科學合理的、立體交叉的現代化綜合技術和方法。
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❾ 工程地質意義

在新生代冰期,地球表面約30%的面積受到冰川作用的影響,形成的冰磧、版粉砂、砂和礫石等冰成沉積物權覆蓋了現今約10%的地表。在某些國家如英國,這個比例會更高。在這些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工程建設,如修建公路、鐵路、工廠和房屋等,必須要考慮這些沉積物的工程物性。比如:挖掘後它們的穩定坡度是多少?它們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它們的滲透性如何?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詳細地研究這些冰成沉積物的性質及其沉積過程。因此,研究冰磧岩還具有重要而現實的工程意義。

❿ 斷層對場地的工程地質工作有哪些影響

斷層對場地復的工製程地質工作的影響: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