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雲台山地質災害
❶ 在江蘇省鎮江市西部的雲台山唐代詩人誰曾經夜宿小三樓留下題金陵渡
《張祜(hù)》(約785—849),唐代詩人。字承吉,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人
❷ 中國有幾個雲台山
中國有19個雲台山分別是:
河南省焦作市雲台山 湖南省安化縣雲台山 貴州省施秉縣雲台山
山東省萊蕪市雲台山 四川省閬中市雲台山 南京市江寧區雲台山
湖北省大冶市雲台山 江西省貴溪市雲台山 河南省修武縣雲台山
陝西省藍田縣雲台山 廣西凌雲縣雲台山 山西省晉城市雲台山
四川省宜賓市雲台山 四川省南充市雲台山 河北省獻縣雲台山
江蘇省鎮江市雲台山 江蘇省連雲港市雲台山 四川省蒼溪縣雲台山
廣西資源縣雲台山
(2)鎮江雲台山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河南省焦作市雲台山風景區:
雲台山風景區,又名雲台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疊彩洞、獼猴谷、百家岩、萬善寺等主要景點 。
雲台山風景區因山勢險峻,峰壑之間常年雲鎖霧繞而得名。雲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雲台天瀑,在景區泉瀑峽的盡端,是中國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
雲台山風景區地質遺跡豐富,已經發現34億年前的岩層。30億年來,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
多次的構造運動,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雲台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雲台地貌」景觀。
2004年2月13日,雲台山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5月8日,雲台山風景區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4年1月,雲台山風景區被列入資源型城市重點旅遊區自然風光旅遊項目。
❸ 鎮江有雲台山嗎
鎮江有雲台山嗎?這個我們沒印象的,有沒有到網路網上看看可能查到的,還版有一個親自到鎮江去看權一下,順便去旅遊鎮江山水,鎮江雲台山有沒有就知道了,好了不多說,鎮江有雲台山嗎?這個我們沒印象的,有沒有到網路網上看看可能查到的,還有一個親自到鎮江去看一下,順便去旅遊鎮江山水,鎮江雲台山有沒有就知道了,好了不多說,謝謝!
❹ 如何減少秦巴山地的地質災害損失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實施地質災害的防治目標,首先要有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領導,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並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採用切實有效的措施,地質災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有:行政管理措、規劃管理措施、規章制度措施、科普教育措施、監測預報措施、避讓撤離措施、搶險救災措施、工程治理措施、綠化植被措施及經費保證措施。
一、行政管理措施
根據市政府「三定」方案和《鎮江市地質環境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市地礦行政管理部門行使地質環境管理和地質災害防治的政府職能,具體負責制定本市地質環境保護計劃和措施,監督檢查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參於對工業經濟開發區、重大工程的選址,以及負責對坡地、坡腳及河道兩側的工、民建築的地質環境進行論證及審批;組織地質環境勘查評價成果的驗收;負責對各類地質災害進行預測預報;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地質環境、災害治理方案論證和審定;對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的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資質進行管理;參於地質災害的整治。
市城建、規劃、國土、公安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積極配合市地礦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地質環境監督管理工作。
二、規劃管理措施
鎮江地質災害分布廣泛,災情嚴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涉及很多方面,開展這一工作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的內容。1996年,市政府將城市地質災害規劃納入了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市地礦行政主管部門要對防災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隨著地質環境改變及時修改防災規劃。
隨著鎮江城市建設迅速發展,為有效避免地質災害,在進行區域性國土整治和重大工業經濟項目選址,確定工業經濟開發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旅遊區,必須進行地質環境勘查評價,查明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隱患,制定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的措施。
在山坡、山腳、河道兩側等容易誘發環境地質災害的地區進行工、民建築或景點建設時,市地礦行政部門必須嚴格把關,查實確定無災害隱患或採用了有效措施後,方能同意其進一步到規劃部門辦理規劃建設手續。
城市山林是鎮江的標志,要強調城市山林保護的原則,嚴禁任何形式的挖山建房、開山挖土,以保護山體不被蠶食。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逐步退房還山,退房還綠,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鎮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規章制度措施
嚴格的規章制度是斜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關鍵。近年來,中央和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斜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部於1999年出台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江蘇省於1999年5月以來第154號省長令頒布了《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鎮江則於1992年7月出台了全國地級市第一個地質環境管理方面的行政措施《鎮江市地質環境監督管理暫行辦法》。1996年,鎮江進一步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制定出台了《鎮江市城區斜坡地質災害防治規劃》,1998年12月,市政府發布了《關於禁止在市區山體上新建、擴建工業、民用建設的意見》。1999年4月,又出台了新的《鎮江市地質環境監督管理辦法》。2000年8月底,市政府進一步轉發了《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這些法規措施是開展斜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市地礦局是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的行政主管部門,應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的法規和政策,加強管理,嚴格執法,不斷總結提高,開創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四、科普教育措施
科普教育包括改正內容:
(一)市地礦主管部門與市斜坡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每年定期對四級斜坡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網路有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
(二)利用電視講話、專題報道、報紙廣告、標語橫幅、散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向全身人民宣傳斜坡地質災害抗災知識和國家有關地礦法律法規。
(三)在每年「4.22」地球日期間集中宣傳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四)開辟市二中、雲台山西北坡、江照庵後山等滑坡治理樣板點,組織廣大中小學生和市民代表現場參觀、現場講解。
要採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大宣傳力度,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全社會都關心地質防治工作,形成良好的地質環境保護氛圍。
五、監測預報措施
(一)監測
監測可分為宏觀和微觀監測兩種,前者是通過人的感觀系統直接搜集變形破壞體的形變與位移或異常現象,後者是藉助儀器監測感觀系統難以獵取的各種信息。宏觀監測可以採用簡便的方法派專人定時測量變形破壞的水平、垂直位移、觀察滾石、掉塊、地陷、地下水露頭(泉)、地表炎的量變、色變、地動、地音、地表建築物或植物的位移。宏觀監測具有經濟、簡便、直觀、容易推行運用,且信息可靠的特點。只要及時分析前兆信息,是可以作出臨滑坡預報的,地質災害也能減少到最低限度。
微觀監測一般應選擇危害嚴重、規模較大的災害點進行,常用方法有大地形變測量法、全自動邊坡監測系統,或單一的災害應變儀、聲控器等,藉助儀器獲得變形破壞體的形變、應變、地下水位等變化。此種方法所獲取的信息具有準確、連續、定量的特點,但專業技術性強,費用大。
鎮江地質災害嚴重,涉及面廣,應以宏觀監測群防群測、專群結合措施為主,微觀監測為輔。
(二)預報
市地礦部門根據監測資料向有關單位發布滑坡中長期、近期和臨滑預報。重大滑坡預報須經市政府批准後發布。
六、搶險救災措施
當出現滑坡險情時,市斜坡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應採取以下防災措施:
1、汛期召開會議,向各部門領導通報險情,安排專人值班,做好搶險救災應急預備工作;
2、出現滑坡險後,立即召開指揮部全體成員會議,決定應急防範撤離方案,明確各部門的責任人和任務,並派專人日夜現場值班;
3、市地礦部門確定滑坡險區范圍、撤離區域和臨時應急措施;
4、區(縣)人民政府負責落實撤離安置工作;
5 公安部門、武警戰士組成巡邏小分隊,一方面逐家逐戶檢查撤離情況,督促居民迅速撤離,另一方面設立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進入滑坡險區;
6、交通運輸、供水供電、郵電通訊、消防衛生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配合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7、汛期結束險情排除後,撤離人員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有秩序返回住地,並做好善後清查登記工作;
8、當地質災害不可避免發生後,組織保護現場,力爭使損失降到最小。善後工作應對地質災害所造成的災害損失作出評估。
9、區、街道、居委會三級斜坡地質災害機構應密切配合市斜坡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做好各項防災、抗災、救災工作,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監測預報、搬遷撤離工作。
七、工程治理措施
目前我國對地質災害的治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常用的方法有:避(即躲避、繞開、搬遷);削(減載、削坡、清除);排(鑽孔排水、地表排水、爆破排除危岩、地面防滲、平硐排水、豎井排水、鋪蓋防滲);護(護牆、護坡、拋石反壓);擋(擋土牆、錨桿、索鏈、抗滑樁、明硐)等多種多樣的工程處理方法。這些方法可一種或幾種同時使用。為確保工程質量,應嚴把勘察、設計、施工關,讓有資質的單位施工,工程必須實行質量監理制。
八、綠化植被措施
山坡綠化對山體邊坡穩定、沙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堅持不懈抓好山坡綠化工作,一方面有利於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另一方面也有利於美化環境。
每年市地礦行政部門應根據斜坡地質災害治理方案實際情況,制定保護山坡山體的綠化措施和計劃,並報綠化管理部門審議備案。要通過對市區山體的綜合治理和保護,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使市區市郊的山體的逐步綠救起來,使鎮江成為名符其實的「城市山林」。
九、經費保證措施
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經費應列入各級財政,實行專項管理和專款專用。地質災害勘查、防治經費計劃由市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負責編制並報分管市領導審批後報市財政進行平衡後列入下一年度預算。同時,地質災害治理經費應採取多渠道籌集的辦法,應本著誰誘發、誰出資、誰受益、誰出資,誰管轄、誰出資的原則,廣開籌資門路,切實解決治理經費問題。
第三節 各類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一、土體滑坡的防治對策
土體滑坡是指第四系殘坡積物及基岩風化層,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而產生的滑坡,這是鎮江最主要的滑坡類型。土體滑坡的形成,與水有很大系。由於水作用於斜坡土體,使土體軟化,降低C、Ф值,因此在防治土體滑坡時:
(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排除地表水,可在滑體的集匯水部位修排水溝,在滑坡後緣及兩側修環形截水溝,在滑體上修「∧」型排水溝,或順坡向修排水溝。排除地下潛水,可採用鑽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視條件還可打平硐,鋪蓋反濾層等。其目的是排除滑體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體保持乾燥狀態,增大抗滑力,減小下滑力。
(二)削坡減載護坡:對於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體滑坡可採用此方法,將滑體後緣土體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變緩,上部重量減小,必要時輔之心護坡,以得斜坡的穩定。
(三)擋土牆:對於某些規模小,因切蝕斜坡前緣而形成的滑坡,可採取修建擋牆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溝,起先護坡處理。(見下表)
(四)抗滑樁:對某些規模較大的土滑坡,在擋土牆難以的當的情況下,可在滑坡體的前緣或其它適當部位設置樁,或採用樁牆結合的方法,可實現滑坡擋土的理想效果。
(五)限制或控制在滑體上進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遷:對於某些治理不經濟,或其它原因不能實施治理的滑坡點,可進行搬遷,將居民異地安置。
總之,土質的防治對策是多種多樣的,上述工程處理方法在處理滑坡時,一般是幾種方法同時使用,以達到使滑坡穩定的目的,倘若處理難度較大,且治理費用高,一時難以治理的,應加強監測預報,一旦出現險情,再予以迅速搬遷撤離。
土體滑坡整治工程措施表
抗滑工程
減 滑 工 程
其它
排除地下工程
排除地表
水工程
削方減重
擋 抗 豎
土 滑 並
牆 樁 樁
截斷地下水工程
排 除 深 部
地 下 水 工 程
排除 淺層
地下水工程
地
表水溝
防滲工程
焙燒電滲加固
綠化植樹
長
水
平鑽孔
集水井
、
排氣工程
泄水涵洞
主體排水工程
暗溝
、
明暗溝
水平鑽孔
二、岩石滑坡的防治對策
岩石滑坡是滑體發生於基岩中,滑坡面可切岩層或順岩面滑坡。順層滑坡可採用在人為切坡的陡坎處修擋土牆,在滑坡前緣及中部打錨樁,在滑體上排水。修擋土牆打樁均應經過詳細調查,並作試驗,進行詳細計算評價後,確定擋土牆基腳深度、牆體厚度和坡角,樁的數量、集團、樁徑、埋深和配筋等。而對於岩石滑坡的監測,主要是監測滑動面裂縫的位移情況、水平及垂直位移量、位移方向、位移速度等。同時還應監測井的水位、水溫、水質、水量等情況,監測前緣岩土體鼓丘是否增大,地面是否傾斜等多方面的變化情況。認真分析滑坡的變形發展趨勢,預測是否會產生滑動,及時預報,以防不測。
三、山體開裂及危岩的防治對策
鎮江市區山體因長期風化剝蝕且岩石本身受構造運動的影響較為破碎,故危岩較多,大多分布在雲台山北坡、金山、焦山、北固山等山體,對於此類地質災害應以監測預報為主。其監測內容為裂縫的發育情況,裂縫的寬度、深度、長度、裂縫的變形速度,用簡便方法設立監測點,在裂縫兩側立固定標尺,定時進行危岩的垂向位移觀測,可用某一定點進行對比觀測。在雨季應加密觀測,對某些規模小的災害點,可採用人工爆破或人工排除手段清除危岩。對某些危岩可用擋牆或護坡支撐,或用錨桿固定,鑽孔灌漿等方法加固,如出現大規模的危岩崩落,則危險區內居民可考慮搬遷撤離。
四、塌陷的防治對策
塌陷一般為岩溶塌陷和采礦塌陷,鎮江至今尚未有岩溶塌陷,而采礦塌陷則時有發生,如我市韋崗鐵礦和煤礦等地下開採的礦山,防治采礦塌陷的方法一是要盡量選擇安全的采礦方法和采礦深度;二是對采空區進行回填及安全柱的科學處理;三是加強采礦區地面沉降監測;四是當地面沉降到一定程度時撤離沉陷區居民。
五、尾礦堆的防治對策
礦山尾礦堆因堆積過高,形成過陡的堆積邊坡,或因選址不當,在原剝蝕斜坡上堆積過量礦渣,在大量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因自重影響,在堆積層與岩石斜坡間產生滑面,形成滑坡。較為典型的有東風煤礦和伏件山煤礦煤矸山滑坡。防止尾礦堆滑坡一是要選址得當,要盡量避免堆放在順層的斜坡上,二是不能堆積過高、過陡,三是堆積要盡量遠離建築物和人群。
六、泥石流的防治對策
泥石流往往與土體滑坡、滑塌同時發生。當出現土體滑坡時,大量降雨匯集後夾帶泥土順溝沖下,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市因山體不高,山坡匯水面較小,大規模的泥石流不易產生,但在連續大雨等降水集中過程中,容易產生小規模泥石流。防止泥石流的主要方法有:
(一)搞好山坡綠化,避免水土流失。
(二)對匯水面較大的山坡進行地表排水截水工程。
(三)對采礦棄渣、工程建設棄土,不能隨意在山坡、溝谷堆放。
(四)避免人為因素誘發新的滑坡、滑塌產生。
(五)規劃建設管理應避免在溝谷山腳建設工業、民用建築。或建設時在靠山一側建造擋牆、水溝等排、截水工程。
❺ 雲台山位於那個城市的別稱
雲台山挺有名,但中國有18個叫雲台山的景點:
河南-焦作-雲台山、江蘇-連雲回港-海上雲答台山、廣西-桂林-雲台山、湖南-益陽市-雲台山、貴州-中國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雲台山、山東-萊蕪-雲台山、四川-宜賓-雲台山、四川省閬中市雲台山、南京市江寧區雲台山、湖北省大冶市雲台山、江西省貴溪市雲台山、陝西省藍田縣雲台山、廣西凌雲縣雲台山、山西省晉城市雲台山、四川省南充市雲台山、河北省獻縣雲台山、江蘇省鎮江市雲台山、四川省蒼溪縣雲台山。
❻ 雲台山泉域岩溶水保護
一、北方岩溶泉及岩溶水環境問題
我國北方山西、山東、河北、河南、遼寧、陝西、內蒙古、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區、自轄市)分布有大片碳酸鹽岩地層,總面積約50萬km2。岩溶裂隙地下水豐富,原始流量在1m3/s以上的岩溶大泉有60多處,其中山西省的娘子關泉、天橋泉、辛安泉不僅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岩溶泉,而且也位列世界乾旱及半乾旱區的岩溶大泉之中。與南方岩溶的地下河不同,北方岩溶含水介質以溶隙為主,岩溶泉水流量穩定而集中、水質優良、地下調蓄能力強,在供水方面有很大的優越性,成為北方很多城市及工農業供水水源地。很多岩溶泉具有景觀和歷史價值,如濟南的趵突泉、太原的晉祠泉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此外,北方岩溶區多為煤水共存系統,岩溶水對煤炭開采有威脅,而煤炭開采又破壞岩溶水資源。
我國北方岩溶泉域水資源及環境狀況與30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主要問題有以下方面。
1.泉水流量衰減甚至乾涸
我國北方原始流量在lm3/s以上的岩溶大泉,80%以上泉水流量都出現了衰減,近30%泉水乾涸或近於乾涸。雲台山泉域周圍的輝縣百泉及焦作的九里山泉早已乾涸。
2.泉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30年來,幾乎所有泉域地下水位都在下降,下降幅度普遍在20~30m,個別達40m。即使是有萬家寨水庫滲漏補給的天橋泉域,補給區水位也在下降。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表明岩溶地下水資源正在不斷減少。
3.泉源區景觀遭破壞,生態環境惡化
很多泉源區風景優美,古跡眾多,古樹參天。由於泉水乾涸,水位下降,景觀遭到破壞,古跡受損害。
4.地下水質污染
近30年來岩溶地下水質普遍下降,礦化度增高、硬度增大成為普遍現象,一些泉水出現有害元素或組分,40%的泉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5.引發環境地質災害
由於泉域地下水位下降,引發岩溶塌陷與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
引起上述問題的原因如下:
(1)氣候變化對泉水流量的影響。由於全球氣候趨暖,華北地區自20世紀70年代後,降水量平均減少8%~9%,這是引起泉水流量衰減和地下水位下降的直接原因。
(2)氣溫增高,導致陸面蒸發量增加,減少了降水入滲對岩溶地下水的補給。
(3)泉域內大量開采岩溶地下水。由於泉域內打井過量開采岩溶地下水,導致水位下降,使泉流量減少,甚至乾涸。這種現象在雲台山周圍泉域極為普遍,如輝縣百泉域、晉城三姑泉域等,過量打井開采岩溶水,造成很多降落漏斗。
(4)煤礦開采突水及排水。太行山東南麓的煤礦大多是大水礦區,地下水位高於煤層,採煤排水礦井突水都造成水環境的破壞,不僅水位下降,水質也被污染。如焦作地區,礦井排水量達到每天百萬m3,使泉水乾涸,水位不斷下降。
(5)毀林開荒,破壞植被,引起下墊面變化。其結果是改變地表產流條件,使入滲量減少,地表洪水量增加,水土流失嚴重。
(6)城市、廠礦和景區排污,使地下水遭污染。
二、雲台山岩溶泉域水環境保護建議
(1)全力開展生態保護,特別是分水嶺地下水補給區,應退耕還林,建設水源保護林帶。這是保持泉水長流的百年大計。
(2)禁止在泉域范圍內打井取水。分水嶺地帶,山西陵川群眾目前是引雙頭泉水,當水位下降,泉水不能自流後,用水泵提水。建議在泉口修壩,建造地下水庫(圖64),其作用是:①蓄積洪水;②抬高地下水位,增加下滲量,增加對岩溶地下水的補給;③有利於附近居民引水和用水;④有利於景區瀑布水流調節。建議開展可行性研究。
圖64 雙頭泉地下水庫示意圖
(3)景區內環境容量有限,完全禁止在景區內排污。
(4)雲台山泉域子房溝北側的峪河和西南側的山門河,可能是相鄰泉域,其水文地質條件和開發利用情況尚不清楚,建議開展適當調查,以確定是否會對本泉域產生影響。
(5)建議在泉域內建立泉水水量、水質及植被觀測、監測系統,獲取水量、水質及生態變化為長期觀測資料,為景區永續利用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6)建議與山西相關縣、市聯手在分水嶺區建設水源保護林帶或生態園林旅遊區。發展林果業,減少種植業,保護高山脆弱的生態環境。
❼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崩塌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攔擋:對中、小型崩塌可修築遮擋建築物或攔截建築物。攔截建築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攔石堤或攔石牆等,遮擋建築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撐與坡面防護:支撐是指對懸於上方、可能拉斷墜落的懸臂狀或拱橋狀等危岩採用墩、柱、牆或其組合形式支撐加固,以達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對危險塊體連片分布,並存在軟弱夾層或軟弱結構面的危岩區,首先清除部分松動塊體,修建條石護壁支撐牆保護斜坡坡面。
3、錨固:板狀、柱狀和倒錐狀危岩體極易發生崩塌錯落,利用預應力錨桿(索)可對其進行加固處理,防止崩塌的發生。錨固措施可使臨空面附近的岩體裂縫寬度減小,提高岩體的完整性。
4、灌漿加固:固結灌漿可增強岩石完整性和岩體強度。一般先進行錨固,再逐段灌漿加固。
5、疏干岸坡與排水防滲:通過修建地表排水系統,將降雨產生的徑流攔截匯集,利用排水溝排出坡外。對於滑坡體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將地下水排出,從而減小孔隙水壓力、減低地下水對滑坡岩土體的軟化作用。
滑坡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動多與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動有關。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設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滲入滑體,減少地表水對滑坡岩土體的沖蝕和地下水對滑體的浮托,提高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和滑坡的整體穩定性。
2、減重與載入:通過削方減載或填方載入方式來改變滑體的力學平衡條件,也可以達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這種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載入,主滑地段或牽引地段減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溝上方修築橋梁、涵洞跨越避險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證道路的暢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築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從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響。這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種主要工程形式,對於隧道、明洞和渡槽設計的選擇,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
3、防護工程: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設施修築護坡、擋牆、順壩和丁壩等防護工程,從而抵禦泥石流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危害。
4、排導工程:修築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導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排泄能力。
5、攔擋工程:修築攔砂壩、固床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攔擋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緩泥石流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
(7)鎮江雲台山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有:
1、採掘礦產資源不規范,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
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
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採石放炮,堆填載入、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❽ 江蘇鎮江有什麼必打卡的景點
鎮江最不能錯過的景點,上千米歷史氣息濃郁的古街,不需要一分錢
坐落在風景如畫的雲台山中的鎮江,一直都是人間的仙境,此處不僅具有著讓人無法忽視的歷史底蘊,而且在這里能看到很多古文化和古跡的身影,鎮江在眾多的城市中,雖然並沒有顯赫的地位,但是出奇的安靜,使來到此處的遊人都可以盡情的釋放心靈。鎮江的西津渡是必須要打卡的景觀,是最讓人無法忽視的。
在西津渡的所有古建築中,一座紅色外牆的建築赫然出現在眼前,作為救生會文化的此處建築,擁有著獨特的功能,在關鍵時期起到配送雨傘、葯物的作用,同時顯赫的紅色也成為了遊人眼中尋求幫助最重要的場所,在整個古街中呈現著別樣的地位,而現如今的西津渡,也是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完好的場景之一,所以來到鎮江的每一個遊客,都不會錯過到新渡渡口去感受一下古老的氣息和鎮江獨特的水上文化。
❾ 江蘇有幾個地級市
❿ 近期河南地質災害
雲台山佳雨農家為您解答:
雲台山全是石頭山,不會發生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絕對安全!
祝你們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