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強中國地質大學
A. 中國地質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本人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名大四學生,在這兒想給你介紹幾位來自我們學校的名人。
第一個是歐陽自遠院士。如果你對我國的探月工程有所了解,那麼或多或少聽過他的大名。
歐陽自遠1956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也就是我們學校的前身。他是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隕石學和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曾推動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指導制定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他把自己的醫生獻給了祖國,作為小學弟,我非常敬佩這位前輩。
除了這幾個人,地大還有很多有名的校友,他們都秉承著「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的校訓,在各個行業發光發熱。我也為自己是一名地大人而自豪。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B. 哪年中國地質大學與日本神戶大學山嶽部聯合組成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登山隊,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將於2009年10月12號,從武漢出發,前往西藏境內攀登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Ⅱ峰(高約6703米),該山峰屬於未登峰,此次攀登若尼峰,是對崗日嘎布山群豐富的山峰資源的探索和開發,同時也是為了滿足近年來國內登山愛好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提高更多的山峰資源和路線,促進我國登山事業的發展。本次攀登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日本神戶大學兩校的第二次攀登未登峰的合作,全隊17名隊員,其中中方隊員9名,日方隊員8名。目前,兩校登山隊分別在各自學校正在積極的准備,10月10號,日方隊員將途徑北京抵達武漢,與中方隊員匯合,兩隊將一同前往拉薩,開始此次活動的攀登。
本次攀登的若尼峰2峰KG-2(6708m)
背景介紹
198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協會與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聯合攀登四川境內未登峰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並成功首登。我校登頂的7名運動員是董范、張志堅、馬欣祥、張偉、張軍、鄭超、孟憲國。為了紀念二十年前的成功合作,2007年5月,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井上達男會長及平井一正(前會長)一行專程來我校商談有關紀念活動事宜。
雙方商定:2008年聯合攀登西藏境內的若尼峰Ⅱ峰(海拔高度約6703米)以紀念二十年前的成功合作。校黨委副書記丁振國教授和井上達男會長分別代表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時,為保證聯合登山活動的順利進行,雙方商定在2007年10月-11月間對若尼峰所在的崗日嘎布山群進行聯合偵查。
但由於2008年8-10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在西藏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山峰(8201米)和日本國內經濟危機的影響,因此原定於 2008年攀登若尼峰的計劃延遲到了2009年10月-11月進行若尼峰的攀登。
若尼峰1峰(6805米)
山峰概況
若尼峰Ⅱ峰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的第2高峰,N29?12?15,E96?41?42,整個若尼峰山區附近有20座海拔6千米以上的獨立山峰,其中最高峰若尼峰主峰高約海拔6805米,屬於未登峰,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攀登若尼峰1峰,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
攀登歷史:屬於未登峰
2002年,日本神戶大學在該山峰進行實地偵查,登至5300米。
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正式對該山峰進行攀登,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
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西藏崗日嘎部山 群聯合登山偵察隊對該地區進行實地偵查和選擇登山路線。
氣候特徵
若尼峰地區的氣候復雜多變,與珠穆朗瑪峰大體相似,冬半年乾燥而風大,為乾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徵。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暴雨引起了頻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的惡劣氣候。12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強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40℃,平均氣溫在-3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只有在10月至11月這段時間,是風季與雨季相互過渡的時節,也就常有3-4次持續2-5天的好天氣,這時便是進行登山活動的絕好時機,好天氣周期持續較長,一般兩周左右。
C. 高考警鍾:專業怎麼選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目從眾。從知己來說,就是對自身進行認真剖析,了解自己的性格、愛好與潛能。興趣加潛能是考生選擇專業的首要目標。考生張軍,從性格上看是外向型的孩子,平時喜歡與人交往,屬於興趣類型中的 「喜歡與人接觸」的人,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對銷售、采訪、傳遞信息一類活動感興趣,如記者、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市場銷售人員等。而張軍選擇的職業「會計」恰恰屬於興趣類型中「不願與事物打交道」的職業,他的興趣與職業沒有協調好。從職業能力上看,加拿大職業分類詞典將人的職業能力分為11種,張軍屬於「語言能力」(V)(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一類,而會計恰恰最需要的是算術能力(N)(迅速而准確地運算能力)。而這恰恰是張軍的弱項,李玉的強項。究其張軍犯錯誤的原因,一是對自己的興趣和潛能不了解,更是犯了盲目從眾的錯誤。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問題上,受心理學「從眾效應」的影響,許多考生往往跟著感覺走,別人報啥我報啥,好朋友選啥,我選啥。
筆者在咨詢時經常被問道「今年什麼專業熱」,「什麼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現在填報志願時的一個誤區就是考生盲目擁擠熱門專業,這對考生的長遠利益來講是不利的。因為首先熱門專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下,專業的「熱」與「冷」總是相對的,一個時期的「熱」可能會帶來另一個時期的「冷」。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忽視人文科學和財經、政、法等專業,重視工科,社會上流傳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文科學和財經、政、法比理工科專業受到的沖擊更大些,以至於剛粉碎四人幫,77年恢復高考時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首選的是醫學類、機械類等理工科相關專業。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財經、政、法專業開始熱起來了,後來金融、外貿、財會、法律等成了炙手可熱的熱門專業,許多院校紛紛開設這些專業,這種過熱也帶來上述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壓力相對過大。再如師范類專業在過去一直是傳統的冷門專業,社會流傳著 「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許多優秀的畢業生不願意報考師范類專業,以至於在過去報志願中把師范類專業與農、林、水、地礦、油等列入服從分配欄。但近年由於教師待遇的提高,加上其職業相對穩定,許多考生爭相報考師范類專業,現在師范類專業已經逐漸升溫不再是冷門專業了。隨著能源戰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地質、石油、地礦等傳統冷門專業也在逐漸升溫。
其次,熱門專業並非都是師資力量強,或是學校的名牌專業。專業熱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就是部分考生家長太功利性,單純從眼前就業、待遇、收入來決定專業的選報,這其實是一種短期行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部門、行業壟斷逐漸被打破,真正對考生有用的還是在學校學的真本事。
再次,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於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最後,熱門專業並非都適合你的發展,像本案例中的張軍所選擇的金融院校會計專業,屬於熱門專業。金融相關專業屬於現代服務業,被譽為「金領」。但對張軍來講卻並不適合,張軍並沒有在工作中感受到「金領」職業的快樂。而如果張軍當初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一個「喜歡與人接觸」、「語言能力」要求較強的專業,可能發展起來比現在要好得多。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所得到啟示是: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從自身條件出發,讓所選專業與自身條件相匹配,適合自己的長遠發展,這應當是每位考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專業選擇,適合自己最重要」。
案例:
考生張軍是某省級重點中學一名理科班高三畢業生,在班裡和李玉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張軍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平時喜歡與人交往,人緣很好,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但辦事卻比較粗心,容易丟三落四,屬於急性子。而李玉卻和張軍截然相反,平時寡言少語,辦事穩穩當當,有板有眼,慢條斯理,從性格上來講屬於「慢郎中」。在學習科目上張軍長於語文,而李玉擅長數學。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選專業時,李玉受在銀行工作的父母影響,報考了某院校會計專業,張軍受李玉影響也報考了該校會計專業,但在讀大學期間,張軍由於數學不強,學得很吃力,畢業後好不容易進入銀行,從事財會類工作,但整日面對枯燥的數字、報表,後來還因為馬虎出了錯誤,受到領導批評,終日苦不堪言,他因缺乏成就感而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郭老師在線: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目從眾。從知己來說,就是對自身進行認真剖析,了解自己的性格、愛好與潛能。興趣加潛能是考生選擇專業的首要目標。考生張軍,從性格上看是外向型的孩子,平時喜歡與人交往,屬於興趣類型中的 「喜歡與人接觸」的人,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對銷售、采訪、傳遞信息一類活動感興趣,如記者、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市場銷售人員等。而張軍選擇的職業「會計」恰恰屬於興趣類型中「不願與事物打交道」的職業,他的興趣與職業沒有協調好。從職業能力上看,加拿大職業分類詞典將人的職業能力分為11種,張軍屬於「語言能力」(V)(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一類,而會計恰恰最需要的是算術能力(N)(迅速而准確地運算能力)。而這恰恰是張軍的弱項,李玉的強項。究其張軍犯錯誤的原因,一是對自己的興趣和潛能不了解,更是犯了盲目從眾的錯誤。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問題上,受心理學「從眾效應」的影響,許多考生往往跟著感覺走,別人報啥我報啥,好朋友選啥,我選啥。
筆者在咨詢時經常被問道「今年什麼專業熱」,「什麼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現在填報志願時的一個誤區就是考生盲目擁擠熱門專業,這對考生的長遠利益來講是不利的。因為首先熱門專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下,專業的「熱」與「冷」總是相對的,一個時期的「熱」可能會帶來另一個時期的「冷」。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忽視人文科學和財經、政、法等專業,重視工科,社會上流傳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文科學和財經、政、法比理工科專業受到的沖擊更大些,以至於剛粉碎四人幫,77年恢復高考時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首選的是醫學類、機械類等理工科相關專業。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財經、政、法專業開始熱起來了,後來金融、外貿、財會、法律等成了炙手可熱的熱門專業,許多院校紛紛開設這些專業,這種過熱也帶來上述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壓力相對過大。再如師范類專業在過去一直是傳統的冷門專業,社會流傳著 「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許多優秀的畢業生不願意報考師范類專業,以至於在過去報志願中把師范類專業與農、林、水、地礦、油等列入服從分配欄。但近年由於教師待遇的提高,加上其職業相對穩定,許多考生爭相報考師范類專業,現在師范類專業已經逐漸升溫不再是冷門專業了。隨著能源戰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地質、石油、地礦等傳統冷門專業也在逐漸升溫。
其次,熱門專業並非都是師資力量強,或是學校的名牌專業。專業熱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就是部分考生家長太功利性,單純從眼前就業、待遇、收入來決定專業的選報,這其實是一種短期行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部門、行業壟斷逐漸被打破,真正對考生有用的還是在學校學的真本事。
再次,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於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最後,熱門專業並非都適合你的發展,像本案例中的張軍所選擇的金融院校會計專業,屬於熱門專業。金融相關專業屬於現代服務業,被譽為「金領」。但對張軍來講卻並不適合,張軍並沒有在工作中感受到「金領」職業的快樂。而如果張軍當初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一個「喜歡與人接觸」、「語言能力」要求較強的專業,可能發展起來比現在要好得多。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所得到啟示是: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要從自身條件出發,讓所選專業與自身條件相匹配,適合自己的長遠發展,這應當是每位考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專業選擇,適合自己最重要」。
D. 華科武昌分校有出國深造的機會嗎
華科武昌分校有出國深造的機會的,跟國外不少院校有合作項目。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一般指武昌首義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Wuchang Shouyi University),是經教育部批准興辦的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中國現代教育發展體系中按照新機制、新模式運行的創新型大學。學校前身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2015年6月正式更名為武昌首義學院。由原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院長、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原中共中央委員、著名軍事家劉精鬆上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醫學技術科學院副主席(亞洲區主席)劉忠齊院士,原華中師范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章開沅教授 以及台灣教育大學總校長、兩岸現代職業教育協會理事長吳清基博士等擔任該校名譽校長 。2015年10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落址於武昌首義學院,國民黨前副主席、海基會會長江丙坤博士與前國台辦主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先生蒞校參加授牌儀式並出任該校榮譽理事長。
武昌首義學院坐落於武昌南湖地區,佔地面積1000餘畝 ,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校內教學大樓、實驗樓、圖書館、計算機中心、語音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模擬法庭、體育場館、游泳池、學生公寓、食堂等教學與生活設施配套齊全。
武昌首義學院設有9個院系、3部和實驗中心、培訓中心等教學機構,覆蓋理、工、文、管理、藝術等學科,共39個本科、8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13500餘人。學校有教職工千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77餘人。具有高級以上職稱教師300餘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近500人。
E. 哪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群再現 "侏羅紀世界"
山東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群 "侏羅紀世界"再現。
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兩趾型足跡,大多數屬於恐爪龍類恐龍所留。恐爪龍類恐龍包括馳龍類與傷齒龍類,前者最著名的要屬《侏羅紀世界》中那群兇猛的掠食者,後者則屬於最聰明的恐龍物種。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大型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在行走時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
來源:網易新聞
F. 重慶市金佛山甑子岩危岩的動態監測與預警預報
任幼蓉張軍陳鵬
(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重慶,400015)
【摘要】岩崩是基岩山區一種常見的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強,預見性差,危害性大的特點。筆者等對金佛山甑子岩 W12﹟危岩採用常規監測儀器和人工變形量測手段進行了預警預報判據研究,成功地預報了該危岩體的崩塌,避免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本文探討了岩崩系統發展演化規律,可為探索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空間預警和防災減災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危岩崩塌成因機制動態監測預警預報
1前言
2004年8月12日中午12時51分,位於重慶市南川市金佛山甑子岩的W12﹟危岩轟然崩塌。體積達50萬m3的岩體從海拔1800m的崖頂南西側傾崩墜落。瞬間,金山鎮玉泉村方圓2km2的土坡上到處散落著巨大的碎裂塊石(圖1)。垮塌過程共持續了約2分鍾左右,鋪天蓋地的灰塵彌漫方圓近3km的區域達40分鍾。
由於預報准確及時,南川市提前啟動了防災預案,危岩波及范圍內的近500居民已經提前搬遷。崩塌未造成任何人畜傷亡和財產損失。
圖1W12﹟危岩崩塌現場
2危岩概況
金佛山甑子岩危岩群位於金山鎮坭馬村,地處金佛山向斜中段近軸部偏東翼部位,緊鄰南川礦產品開發公司鋁礦廠東側。岩層產狀(280°~300°)∠(4°~5°),出露地層為二疊系灰岩及志留系頁岩,危岩沿東西轉南北向展布,呈不規則的「U」字形展布,總體呈「甑子」 甑子:為南方居民蒸制米飯常用的木質(遠古時為陶質)炊具器皿,呈圓桶狀。
由於該危岩群凌空高度大,體積大,一旦發生崩塌,將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危岩威脅范圍縱向影響最遠可達柏枝溪河床,橫向影響寬度約為1200m(趙家溝—肖家溝東側山脊),包括流白水、新屋咀、秦家灣、趙家灣、沈家灣、響水灣(肖家溝沖溝東側約100m)等范圍,危險區內的礦山及150戶居民564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金山—頭渡公路等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3危岩成因機制
甑子岩危岩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岩性、軟弱結構面、水、風化、根劈、人類活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所致。
(1)地形:整個危岩體為兩級三面高陡臨空陡崖,平面呈三面臨空的「U」字型展布,危岩陡崖段高度80~236m,近於直立,是危岩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圖2南川市甑子岩危岩監測點平面分布圖
(2)岩性:二級危岩體主要由質地很純的二疊系茅口組(P1m)石灰岩構成,基座分別為梁山組(P1l)炭質頁岩和茅口組(P1m)二段頁岩夾灰岩,具有典型的「上硬下軟」的軟墊層基座特徵。該岩性特徵是崩塌發育中的基本因素之一(圖3)。
圖3W12﹟危岩體地質剖面圖
(3)軟弱結構面:據調查,岩體內發育三組裂隙,其中卸荷裂隙產狀直立,沿陡崖呈帶狀分布,裂隙帶發育寬度20~45m,尤其在20~30m裂隙范圍內最為明顯;最大延伸長度達200餘米,張開度一般1~200cm,最大張開度大6~7m。裂隙貫通性好,多無充填或充填少量的碎石,與層面組合,致使危岩體割裂分解呈形態各異的獨立塊體。結構面的不利組合是主導岩體穩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4)水的作用:寬大的裂隙為水的運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流經岩體裂隙中的水,使不穩定岩體與穩定岩體之間的側向摩擦力減小;流動的水使岩體可溶物質溶解,同時水對裂隙內充填物質有軟化作用,帶走細粒物質,水的作用加速了危岩體的進一步擴展。
(5)風化作用:危岩帶位於四川盆地東南緣、大婁山西脈西側一帶山地。長期裸露地表的岩石,在溫度變化、大氣、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加快了岩體的差異風化,尤其對軟質岩體和裂縫的充填物尤為明顯,導致了龕狀凹腔岩穴形成。風化作用是崩塌發育中的積極因素之一。
(6)根劈作用:樹木的根劈作用,能破壞岩體整體性。生長在岩石裂隙中的樹木,由於根部不斷延伸和變粗,使岩石裂隙不斷張開,並使岩體進一步破壞,進而導致危岩、崩塌的形成。
(7)采礦活動:危岩區底部有鋁礦廠在進行采礦活動,開采面積0.5km2,採掘洞室的頂板埋藏深度170~400m。在上部岩體自重力的長期作用下,采礦頂板具有逐漸向下彎曲變形跡象,致使上部岩體產生朝臨空方向(S-W200°)位移的趨勢。該采礦活動是加速危岩失穩的主要因素之一。
甑子岩危岩體在自重應力的作用下,臨空面周圍岩體發生卸荷回彈,臨空面周圍主應力跡線發生明顯偏轉,為應力重分布、應力分異的結果。在臨空面附近產生應力集中帶,坡腳附近形成最大剪應力增高帶,從而產生與坡面平行的壓致拉裂面;由於卸荷作用,坡體向臨空方向回彈,使岩體原有結構鬆弛,陡傾角裂隙進一步加深加大,形成卸荷裂隙帶。
陡崖卸荷裂隙帶的形成為進入時效變形破壞創造了條件,受風化、地下水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綜合作用,陡崖基底頁岩夾灰岩或炭質頁岩、粉砂質頁岩被風化、軟化、崩解,形成龕狀凹腔;在上覆岩體自重力作用下,導致下伏礦硐頂板下沉,並使陡崖向臨空方向產生變形,陡傾角裂隙進一步拉裂擴張,陡崖漸變為由多條不利結構面分割的岩柱,形成危岩。隨著變形的加劇,拉張裂隙分割出來的高大岩柱下部岩體被剪裂壓碎,變形向蠕滑發展。再隨著蠕滑的發展,基座下沉,拉裂隙向縱深擴展,當深度達到潛在最危險的剪切點時,岩體剪斷滑動並破壞(圖4)。
圖4基座剪切滑塌式破壞意圖
4W12#危岩體穩定性研究
前已述及,南川甑子岩危岩群由二級陡崖組成,崖緣周邊全長約1400m,共涉及7個危岩帶、44個危岩塊體。其中變形跡象尤為明顯的屬Ⅲ-2號危岩帶、編號為W12﹟的危岩體。該危岩體分布高程1561~1796m,體積約56.25萬m3,岩性為
構成W12﹟危岩體的岩性為灰岩,基座岩性為頁岩夾灰岩,結構面產狀310°∠90°、25°∠89°、300°∠5°,分布高程1596~1796m,危岩塊體尺寸235m×50m×10m。岩層產狀300°∠5°,主崩方向200°。危岩形狀為三稜柱狀,三組裂隙發育:①組裂隙310°∠90°,延伸長度約200m,自
根據W12﹟危岩體發育的基本特徵,岩質斜坡的主控結構面走向平行於坡面,結構面傾角小於坡角且大於其內摩擦角。
根據《甑子岩勘查報告》(2002年)穩定系數計算結果表明,W12﹟危岩體在天然狀況下,K值為1.10,處於欠穩定狀態;暴雨工況下 K值為1.00,處於為臨界狀態;暴雨+地震工況 K值為0.67,處於失穩狀態。
5動態監測分析
2001年11月,在甑子岩 W12﹟危岩體頂部卸荷裂隙上設立了4個監測點,採用經緯儀觀測,每3天觀測一次,其觀測結果見2001~2002年動態監測統計表(表1、表2)。2004年3月對W12﹟危岩體重新布置了2個採用人工量測方法的裂縫監測點和採用經緯儀進行水平位移量測的1個置鏡點、2個監測點(其點位布置詳見圖2,觀測結果見表2)。
表12001~2002年W12﹟危岩體(1﹟、4﹟點)動態監測統計表
表22004年3月至8月W12﹟危岩體(2﹟、3﹟、7﹟、8﹟點)動態監測統計表
監測數據分析表明,自2003年起,該危岩體已進入加速變形階段,呈欠穩定性狀態。至2004年6月,危岩體頂部裂隙張開達0.5~5m,後緣的裂隙已大部貫通,經常有零星危岩塊體墜落,表明危岩變形正在加速發展,具趨強勢態,已漸近臨界狀態,整體失穩可能性正在加大。
6預警預報判據研究
根據在W12﹟危岩體設立的2﹟、3﹟、7﹟、8﹟共4個監測點的監測系列數據研究,從2001年開始進行的斷續監測和2004年以來的每日監測數據,對 W12﹟危岩體綜合信息預報判據做以下研究。
(1)預報對象:根據岩體的地質條件、外觀形態特徵、變形跡象、崩滑歷史、現今位移速率及發展趨勢以及危岩體可能造成的危害,確定該危岩體為重點預報對象。
(2)預報判據形成原則和方法:宏觀地質調查與儀器監測相結合,地質定性分析與數據定量分析相結合,經驗判據與理論分析相結合。險情預報以危岩體進入加速變形階段為判據標准,臨災預報以危岩體進入急劇加速變形階段為判據標准。
(3)預報判據的主要依據:岩體位移監測、裂隙相對位移監測的基本數據資料和宏觀地質調查危險徵兆信息。
(4)綜合信息預報判據:儀器監測的危岩體位移、裂縫變化速率加快,位移曲線斜率明顯增大,出現突變(拐點)或進入加速變形階段;動態變化曲線速率連續增長,其位移曲線斜率明顯增大變陡;
(5)臨災報警狀態:在警報狀態的基礎上,監測資料表明,危岩體位移的變形、主要裂縫的變化及深部軟層的變形明顯增大,均進入急劇加速變形階段,位移曲線斜率驟增,出現拐點,曲線陡立(圖5)。危岩體邊緣部位及裂縫處出現頻繁墜石。
縱觀 W12﹟危岩體變形破壞過程,在2001年至2003年間,危岩體水平位移量多在1mm/10d;2003年至2004年3月底,危岩體水平位移量增為2~10mm/10d,呈加速變形特徵;2004年4月初至2004年6月底,危岩體水平位移量增至4~15mm/10d,強加速變形特徵顯著,處臨界失穩狀態。在此期間發出了險情預報,有計劃地分期組織當地居民分批搬遷,危險區內的生產礦山停止生產並關閉。
2004年7月至8月9日,危岩體水平變化量多在7~20mm/10d,監測動態曲線斜率持續急速加大;8月9日至8月10日,2﹟、3﹟、7﹟、8﹟各監測點動態變化曲線斜率猛增,並相繼出現明顯拐點(圖5):
圖52004年W12﹟危岩體動態變化曲線圖
2﹟監測點:8月10日變形量為41mm,8月11日變形量為10mm(該監測點處於危險區內,已停止監測)。
3﹟監測點:8月10日變形量巨大,達168mm,8月11日變形量為74mm(該監測點處於危險區內,已停止監測)。
7﹟監測點:8月10日變形量為70mm,8月11日變形量增至85mm,8月12日變形量則達118mm。
8﹟監測點:8月10日變形量達166mm,8月11日變形量增為248mm,8月12日早7:30分變形量陡增,達658mm之多。
根據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7﹟、8﹟監測點自8月9日發生突變以來變形量急劇增大,變形活動強烈,說明該危岩體已處於急劇變形階段,動態變化曲線出現拐點,極有可能隨時出現整體崩塌。8月10日對 W12﹟危岩體發出臨災預報,並迅速報請主管部門和行政當局啟動防災預案,廣泛進行防災救災宣傳,劃定警戒范圍並設置警戒標志,維護險區重要目標的安全,進行交通管制,及時搬遷疏散危險區及影響區內的所有人員。
8月12日中午12點53分,W12﹟危岩體發生整體崩塌。由於成功地預報了金佛山甑子岩W12﹟危岩的崩塌,及時啟動了防災預案,提前緊急疏散了危險區內的所有人員,幸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也為金佛山甑子岩危岩帶的進一步監測分析研究積累了寶貴的資料,為山體岩崩的破壞模式研究和危岩體監測預警預報提供了可靠的地質模式參考依據,為探索突發性的地質災害的時間、空間預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甑子岩地帶的其他危岩體的監測和預警工作仍在繼續。
參考文獻
[1]重慶地質礦產開發總公司107地質隊.重慶市南川金佛山甑子岩危岩勘查報告.2002
[2]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重慶市地方標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范》(DB50/143—2003).2003
[3]張倬元.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北京:地質出版社,1985.
[4]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94).1994
[5]王尚慶.長江三峽滑坡監測預報.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6]姚愛軍.邊坡工程穩定性耦合分析理論與方法研究[博士論文D].中國礦業大學,1999
G. 西大是哪個大學的簡稱
西大是指廣西大學的簡稱,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廣西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創辦於1928年,是教育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省部共建大學,位列「211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廣西大學現設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大門類,是國家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和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
廣西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最早確定的全國對外開放接受外國留學生的66所大學之一。1960年至2013年,已為64個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34個國家和地區的165所高校或機構簽訂合作交流協議,建立友好合作交流關系。
(7)張軍強中國地質大學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廣西有高等教育,始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由巡撫黃槐森在桂林文昌門外創辦的體用學堂。但廣西有真正意義的現代大學,則始於廣西大學。
省立廣西大學(1928年.梧州)。
1925年(民國十四年),以李宗仁、黃紹竑為首的新桂系統一廣西,為培植建設廣西人才,決定設立廣西大學。
1927年冬,省主席黃紹竑邀請本省籍留德工學博士馬君武回桂籌辦廣西大學,正式成立省立廣西大學籌備委員會,黃紹竑親任委員長。
1928年初,廣西大學開始基建施工,歷時半年。當地政府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典禮,馬君武被聘為第一任校長。上任伊始,他就給廣西大學提出了「復興中華,發達廣西」的立校宗旨。
當時的廣西高中畢業生很少,所以廣西大學首屆招收的均為預科生。雖是預科,馬君武卻從上海等地聘請了13名教授來校任教。校址設在梧州市河西區蝴蝶山,首開廣西高等教育之先河。
1929年6月,學校因粵桂戰爭停辦。
1931年5月,廣西決定恢復廣西大學,同年7月開始招生。
H. 2019年高級職稱評審條件
申報高級工程師的第一步,了解自己時候否符合申報地區的申報要求,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申報的前提條件:擁護憲法和法律,具有中國國籍,沒有刑事處罰經歷,所提交的資料務必保證真實性。
2、學歷資歷條件:一般每個省的要求可能會有些差異,一般學歷越高,要求的工作年限越短,比如碩士學歷從事本專業4年以上,如果你學歷低點也沒事,只要工作年限達到就可以了。
3、專業能力要求:你要完成市廳級項目,並獲得成果鑒定,或者承擔過大型工程,開發出新技術新工藝,並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也可以是參加過國家標准制定,注意只需其中某一項就行了
4、業績成果要求:你要完成市廳級二等或者三等獎以上,解決過重大疑難問題,獲得發明專利,或者是國家承認的中青年專家,只需其中某一項就行。注意,各個省市要求不同,各個專業要求不同。
5、論文出版要求:你要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以上,並且具有較大價值,或者自己出版發行學術刊物,注意,各個省市要求不同。
6、計算機能力要求:計算機專科學歷以上,或者通過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或者通過計算機軟體資格考試,滿足其中之一即可。注意,有些省市對於計算機的要求更高。
7、繼續教育要求
8、外語能力要求
I. 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標准格式是指為了撰寫論文而引用已經發表的文獻的格式,根據參考資料類型可分為專著[M],會議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雜志[G]。
1、期刊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J].期刊名稱,發表年份(第幾期):頁碼.
注意:一般而言,參考文獻里的標點符號用的是英文狀態下輸入的標點符號。輸完漢字要切換到英文狀態,再輸入相應的標點符號。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J].戰略與管理,1998(6):1-34.
2、學位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D].畢業院校所在城市:畢業院校,論文提交年份:頁碼.
示例:
劉楊.同人小說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2:12-15.
3、書籍著作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稱[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稱,出版年份:頁碼.
示例:金太軍.村治治理與權力結構[M].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9)張軍強中國地質大學擴展閱讀
最主要的是根據載體把文獻分為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和聲像型。
(1)印刷型:是文獻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鉛印、油印、膠印、石印等各種資料。優點查可直接、方便地閱讀。
(2)縮微型:是以感光材料為載體的文獻,又可分為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優點是體積小、便於保存、轉移和傳遞。但閱讀時須用閱讀器。
(3)計算機閱讀型:是一種最新形式的載體。它主要通過編碼和程序設計,把文獻變成符號和機器語言,輸入計算機,存儲在磁帶或磁碟上,閱讀時,再由計算機輸出,它能存儲大量情報,可按任何形式組織這些情報,並能以極快的速度從中取出所需的情報。出現的電子圖書即屬於這種類型。
(4)聲像型:又稱直感型或視聽型,是以聲音和圖像形式記錄在載體上的文獻,如唱片、錄音帶、錄像帶、科技電影、幻燈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