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博物館分為哪幾個展廳
A.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分館概況
黃果樹奇石館:位於黃果樹風景名勝區,於2010年6月15日開館,2012年成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黃果樹館」。截至2013年,館藏標本1500餘件。化石類藏品中有蜚聲海內外的三疊紀時期的魚龍、幻龍、貴州龍、海百合、真頜魚、龍魚等;岩石類有代表貴州喀斯特地貌的硅質岩、鈣質岩、沉積岩、交織岩等;礦石類有極具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的辰砂、雄黃、雌黃、水晶、螢石、方解石、孔雀石、綠松石、藍銅礦、褐鐵礦、輝銻礦等。
本溪地質博物館:座落在本溪國家地質公園本溪水洞景區內,佔地面積為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館內陳列了本溪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史前地質遺跡,國家級珍貴標本30餘件,珍稀標本3300餘件,其中金剛山義縣翼龍、本溪甲龍、馬氏燕鳥吃魚等繫世界唯一的化石標本;中華龍鳥、尾羽鳥也是世界僅有的幾塊當中最精美的標本:幻龍、魚龍和海百合、群龜、九龍壁等化石標本乃是化石中的珍稀精品。熱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幾乎涵蓋了脊椎動物的所有門類,尤其是早期鳥類化石,帶羽毛的恐龍、奇特的水生蜥、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化石以及最早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等珍稀國寶級的化石,是本溪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宜州化石館:創建於1994年,是遼寧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1996年被接收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遼西分館。宜州化石館相繼被評為「全國石文化事業先進單位」、「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基地」、「遼寧省科普基地」、「錦州市科普基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實習基地」等等,並在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AA級旅遊景點」。
中華恐龍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州分館):位於常州新北區漢江路1號的中華恐龍園內,是國土資源部和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合作項目。館內運用多項現代技術,並通過生態模擬的環境設計,展示恐龍這一古生物產生、發展、演化直至滅絕的過程,旨在弘揚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發展的新自然觀,是寓教於旅遊體驗之中的新型科學殿堂。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江西分館):其前身是1927年「江西礦業調查所」的「江西地質礦產標本室」和1935年李四光教授創立的「廬山地質館」。新建的江西省地質博物館於2006年2月27日正式開館。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分為地學科普展區、江西礦產資源及應用展區、江西地質環境展區、江西省地礦局展區、寶玉石觀賞石展區五個部分,面積近600平方米,擁有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礦石、寶玉石觀賞石等各類藏品近2000件。
中國地質博物館西峽分館:前身是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始建於2000年10月,佔地3500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 中國地質博物館西峽分館,以恐龍文化為主題,展示了西峽境內出土的各類恐龍蛋化石精品和國內外恐龍蛋化石、骨骼化石標本,是一個集科研、科考、科普、旅遊為一體的大型地質博物館。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5月15日起開放,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房山分館,位於房山區長溝鎮,是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博物館佔地面積91.65畝,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2010年7月31日正式掛牌,是一座集科普、娛樂、觀光、休閑於一體,將自然科學和人文景觀緊密結合的大型綜合博物館,是中國第五座恐龍博物館,也是一座集保護區和展覽館於一身的園中館,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地質博物館煙台館:位於煙台市萊山區國際植物藝術博覽苑用地西側,北靠黃海、西臨遊艇中心和大型度假村、南接濱海路。景觀設計面積約 7.9萬平方米。
B. 北京市房山區地質公園有哪6個展廳
第一展廳--開篇廳
第二展廳--地史演化廳
第三展廳---八大園區展廳
第四展廳--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展廳
第五展廳--實物標本廳
第六展廳---展望廳
C. 南京地質博物館的老館設置了幾個廳,分別是什麼
南京地質博物館由老館和新館組成。
老館為一幢具有德式風格的紅色 3 層建築物, 佔地面積約 2500 平米。展出標本1萬余件,設有《地學搖籃》、《中國石文化》、《礦產資源》、《地質環境》4 個展廳。《地學搖籃》展廳包括中國古代的地質學思想、中國近現代地質科學發展歷程、原中央地質調查所及其他地質機構、地學院士風采等部分。《中國石文化》展廳包括寶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觀賞石文化等部分。《礦產資源》展廳分世界礦產資源、中國礦產資源、江蘇省礦產資源、中國古代采礦技術、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部分。《地質環境》展廳包括中國的主要地質災害、江蘇主要地質災害、地質災害的防治、地質遺跡等部分。
新館為玻璃質,共有「恐龍世界」、「地球星體」、「生物演變」、「臨時展廳」四個展廳,內容豐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D.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參觀指南
開館時間:9:00-16:30 節假日不休息,星期一閉館。
票價:成人30元,學生版15元。 地 鐵:四權號線西四站下車(走D出口)。
公交車:13、22、38、47、68、101、102、103、105、109、124、409、603、612、619、709、726、806、808、812、814、823、826路公共汽車西四站下;7 路公共汽車白塔寺站下;14、55路公共汽車西安門站下。
E.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中國地質內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容,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F. 中國地質博物館有幾層
中國地質博物館主館共有大樓6層,總高約36米,東西長40米,南北長70米,建築面積近11000平方米,建築風格穩重大方。
G.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參觀時間
開館時間:9:00-16:30 節假日不休息,星期一閉館。
票價:成人30元,學生15元
地址:北京西四羊肉胡同15號
乘車:13、22、38、47、68、101、102、103、105、109、124、409、603、709、726、806、808、812、814、823、826、50到西四站下車。
參觀一圈嘛,差不多2個小時可以了
該館在豐厚的館藏基礎上建立了一套內容完整的基本陳列,包括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寶石玉廳、史前生物廳等四個部分,面積共2500平方米,另有臨時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
地球廳以動力為主線,介紹了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發生的重要地質作用。東展線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西展線以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相對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更加宏觀壯麗,它們主要是使地殼上升、增厚,形成許多巨大雄傳的高山峻嶺,而外動力地質作用則比較和緩,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種壯美的山川地貌。
礦物岩石廳採用雅俗共存、動靜結合、虛實呼應、寓教於樂的設計方式,使觀眾通過參與、欣賞展廳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礦物岩石的成因,原始產出情況、自然界種類繁多千資百態的礦物岩石、代表性礦物岩石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觀眾在欣賞各種精美奇特的礦物岩石展品時,通過互動式展覽和虛擬展出部分,可參與對一些礦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獲得相關知識。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廳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
從空間布局上,整個展廳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小序廳,包括了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牆、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多媒體展具——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及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
第二部分是該展廳的主要陳列內容,共分為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單元——生物大爆發;
第三單元——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
第四單元——脊椎動物的出現;
第五單元——生物登陸;
第六單元——生物大絕滅;
第七單元——恐龍與鳥類;
第八單元——哺乳動物與人類;
此外,在該展廳的南過道,還陳列了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觀眾可以觸摸的長達5米的大型魚龍化石、一個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體展具。
該館常年開放獨具特色的陳列展覽,長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24年來不間斷出版《地球》雜志,每年舉辦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先後被命名為「北京市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H. 房山地質博物館的6個展廳分別是什麼
第一展廳--開篇廳
第二展廳--地史演化廳
第三展廳---八大園區展廳
第四展廳--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展廳
第五展廳--實物標本廳
第六展廳---展望廳
I.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展廳概況
中國地質博物館主館共有大樓6層,總高約36米,東西長40米,南北長70米,建築面積近11000平方米,建築風格穩重大方。
展區布局圖
中國地質博物館展廳包括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寶石玉廳、史前生物廳等六個部分,面積共2500平方米,另有臨時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 地球廳以動力為主線,介紹了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發生的重要地質作用。東展線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西展線以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
相對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更加宏觀壯麗,它們主要是使地殼上升、增厚,形成許多巨大雄傳的高山峻嶺,而外動力地質作用則比較和緩,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種壯美的山川地貌。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材料及其成品,並融入寶石鑒定、寶石鑒賞、寶石琢型、寶石評價、寶石成因、寶石微觀世界、寶石分布、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人工改善寶石與人工寶石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寶石文化等知識點和興趣點。
寶石廳以單晶寶石和玉石為主,並以天然寶石與人工寶石對比展示,以便鑒別市場上常見的相似的寶石。
中心部位:以一件十分大氣、通靈、高檔的展具作為展心,所展示的展品隨每期主題的變換進行不定期的調換。 礦物岩石廳採用雅俗共存、動靜結合、虛實呼應、寓教於樂的設計方式,使觀眾通過參與、欣賞展廳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礦物岩石的成因,原始產出情況、自然界種類繁多千資百態的礦物岩石、代表性礦物岩石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觀眾在欣賞各種精美奇特的礦物岩石展品時,通過互動式展覽和虛擬展出部分,可參與對一些礦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獲得相關知識。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廳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從空間布局上,整個展廳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序廳,包括了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牆、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多媒體展具——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及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
第二部分是該展廳的主要陳列內容,共分為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單元——生物大爆發;第三單元——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第四單元——脊椎動物的出現;第五單元——生物登陸;第六單元——生物大絕滅;第七單元——恐龍與鳥類;第八單元——哺乳動物與人類;此外,在該展廳的南過道,還陳列了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觀眾可以觸摸的長達5米的大型魚龍化石、一個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體展具。 中國地質博物館在開展藏品科學研究的同時,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礦物岩石學、寶石學和博物館學的研究並取得累累碩果,特別是在早期脊椎動物學、昆蟲學以及遼西熱河生物群等研究領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統精美的寶石陳列,獨到的寶石研究成果,持續的社會推廣活動,帶動和引導了當代中國寶石科學研究、知識普及和市場消費。
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年開放獨具特色的陳列展覽。按照地球圈層結構布局的基本陳列,不僅展示了數以萬計的礦物、岩石、寶石、化石精品,陳列內容更加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質量;而且大量採用數字化、仿生、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通過親眼目睹、親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去認識地學空間。
J.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的主要展廳
張家界市的地質博物館,全稱張家界康迪文化有限公司地質博物館,建館於2014年,是張家界地質公園的地質文化展示。地質博物館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夢似幻的館藏精品,致力於打造感觀自然景觀、感受人文風情、解讀地下瑰寶」這一全景張家界的新理念。
簡介
編輯
家界地質博物館是新型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張家界地質公園地質文化的展示。館址位於 張家界市永定區城西3公里處(張清公路旁),距張花高速入口僅5分鍾車程,距張家界火車站、汽車站、荷花機場10分鍾車程;毗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等重要景區,旅遊交通十分便利。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展品主要以武陵山脈地區發掘的古生物化石、天然觀賞石和礦物晶體石為主;展品多達數百個品種,包括了5億年前的照片、4億年前的雕塑和3億年前的古樹木,展陳品均為東方明珠、稀世珍玩,它們聚造化之瑰寶,備宇宙之玄妙,鍾靈毓秀,鬼斧神工,是一個以收藏、展示各類奇石為主要內容,弘揚中國傳統石文化的藝術殿堂。
奇山千載無人識,異石一敞天下驚;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正以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夢似幻的館藏精品;打造「感觀自然景觀、感受人文風情、解讀地下瑰寶」這一全景張家界的新理念。
2古生物化石館
編輯
該館展出展出的是億萬年前地殼演變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古生物化石。分別有:魚龍化石、海百合化石、芙蓉龍蛋化石、鸚鵡螺化石、迅猛龍骨架化石等。作為鎮館之寶的兩條魚龍化石有12餘米長,屬十分珍貴的孤品。另外一個非常罕見的則是菊石、魚龍、海百合三體共生,三個形成在不同時期的化石奇妙地出現在了同一塊岩層上,所形成的整塊化石。
此外,還有樹化石、貴州龍化石和硨磲化石。
3精品美石館
編輯
第二層的精品美石館展出的是以張家界地質空間為主的美石,同時,也收集了全球有影響的美石供大家欣賞,為大家展現中國博大精深的石文化。館內東陵玉、紅碧玉、雅丹石、青花瓷等藏石,石美皆如其名美。並且在精品美石館,還為大家准備了一餐豐富奢華的盛宴——舌尖上的張家界。舌尖上的張家界共有108道菜組成,可是這些菜品雖看上去美味無比,但相信是沒有人會真正去用舌品嘗的,可是用眼品嘗一定會被打動。舌尖上的張家界並不是真正的吃食,而是無數珍貴的天然瑪瑙」烹飪「而成的,可以說得上是中國最貴宴席之一了。
另外,除了舌尖上的張家界,這一層還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寶物,便是紫袍玉帶石,絹雲母千層岩華貴的顏色融合大師完美的雕工,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且極其珍貴的。
4礦物晶體館
編輯
礦物晶體通常只生成於礦山的夾縫與空洞中,數量極少,形成年代至少要數百萬年乃至上千萬年之久,所以都是屬於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礦物晶體館中展出的主要以天然的石英、石膏、方解石為主,同時也收藏了天然玻璃、水晶、文石、輝銻礦、七彩礦等眾多的稀有礦物。
湘西自古以來就是一塊神秘的土地,至今為止連現代科學都無法破譯的湘西三大古謎——辰州符、趕屍、放蠱,皆與一種神秘物質——硃砂有關。雞血石是硃砂的一種,有塊血、條血、梅花血、浮雲血等分類,美麗晶瑩,主要用於印章盒工藝雕刻品的材料,被譽為國章石皇後、印石公主,因此也是礦物晶體館重點展出的礦物之一。硃砂的作用廣泛,無論是佩帶於身還是放置家中,在風水學上來說,都是對所屬者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