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條件分級

工程地質條件分級

發布時間: 2021-02-24 16:08:36

① 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性等級的分段劃分

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工程河南段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性等級分段劃分如下:

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地段:陝縣張茅鎮—觀音堂鎮(G100~G126)、義馬市張村—義馬鎮(G151~G159)、新安縣西(G172~G179)、平頂山支線臨近末站地段(P35~P47)、信陽站場南(K289~K296)。共計5段,全長約61km,占河南段總長的7.5%。

地質環境條件中等地段:靈寶市水泉頭—南陽村(G40~G59)、陝縣張灣鎮—張茅鎮(G82~G100)、義馬市義馬鎮—新安縣西(G159~G172)、新安縣—洛陽市麻屯(G179~G200)、偃師市祖師廟—山化鎮(G227~G251)、鞏義市芝田鎮東—滎陽市高山鎮(G262~G290)、滎陽市西季崗—張小庄(G310~G331)、遂平縣石寨鎮—駐馬店市劉店鎮(K175~K212)、信陽市宋家灣—吳家(K310~K327)。共計9段,全長約198km,占河南段總長的24.9%。

其他地段為地質環境條件簡單,共計10段,全長約539km,占河南段總長的67.6%。所以河南段地質環境條件總地說是比較好的。

現將河南段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段一覽表列於表7-5中。

表7-5 河南段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段一覽表

續表

工程地質勘查分級

甲級: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地基復雜程度等級有一項或多項為一級。
乙級:除勘察等級為甲級或丙級以外的勘察等級。
丙級: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均為三級。

③ 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性等級

綜上所述可知,湖北—湖南段地質環境條件總體較好,加之生態環境優良,雖然管道版工程沿線人權口較密集,對地質環境影響、干擾較強烈,但地質災害的發育相對來說是較弱的。地質環境條件除了里程樁號500~521km、608~618km及應城支線40~52km3個地段復雜外,其他地段皆為簡單和中等,占湖北—湖南段全長的94%。

④ 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性等級分段劃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總體上從西往東,由復雜至簡單。具體劃分為:隴縣、千陽、鳳翔一帶,里程359+200~386+500、430+500~434+500、440+000~453+000。該三區段處於不同構造單元的接壤處,構造活動強烈,岩體風化破碎,有軟弱岩層,岩土工程地質性質復雜,此外,深切的黃土梁峁或中、低山,滑坡、崩塌發育,地質環境脆弱,人類活動較強烈,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此外,涇陽611+500~620+000里程段地質災害發育強烈,人類活動強烈,地質環境條件也復雜。

潼關747+000~760+000里程段:地形起伏變化較大,坡陡溝深,大面積分布的黃土具濕陷性,水文地質條件較差,地質環境條件中等;西安、咸陽二支線(0+000~13+100及0+000~23+900)經過多種地貌類型,黃土具濕陷性,人類活動強烈,有地裂縫、崩塌和地震液化等地質災害。渭南支線0+000~20+700里程段,構造活動較強烈,以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為主,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較差,滑坡、崩塌、地裂縫較發育,人類活動較強烈,地質災害中等發育,地質環境條件中等。

其餘地區為河谷階地和黃土塬,地形平坦,構造形跡深埋於鬆散層之下,表層的鬆散覆蓋層較厚,以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為主,岩土工程地質性質較差,人類工程活動一般,地質災害一般不發育,地質環境條件簡單。

現將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性等級分段劃分列於表6-4中。

表6-4 陝西段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段一覽表

經統計,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工程陝西段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的有4段,共長52.8km;中等的有3段,共長70.7km;簡單的有5段,共長360.1km。它們占陝西段總長的比例分別為10.92%、14.62%和74.46%,所以總地說陝西段地質環境條件是比較好的。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

1 總則

1.0.1 為建立統一的評價工程岩體穩定性的分級方法;為岩石工程建設的勘察、設計、施工和編制定額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據,制定本標准。

1.0.2 本標准適用於各類型岩石工程的岩體分級。

1.0.3 工程岩體分級,應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並分兩步進行,先確定岩體基本質量,再結合具體工程的特點確定岩體級別。

1.0.4 工程岩體分級所必需的地質調查和岩石試驗,除應符合本標准外,尚應符合有關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2 術語、符號(略)

3 岩體基本質量的分級因素

3.1 分級因素及其確定方法

3.1.1 岩體基本質量應由岩石堅硬程度和岩體完整程度兩個因素確定。

3.1.2 岩石堅硬程度和岩體完整程度,應採用定性劃分和定量指標兩種方法確定。

3.2 岩石堅硬程度的定性劃分

3.2.1 岩石堅硬程度,應按表3.2.1進行定性劃分。

表3.2.1 岩石堅硬程度的定性劃分

3.2.2 岩石堅硬程度定性劃分時,其風化程度應按表3.2.2確定。

表3.2.2 岩石風化程度的劃分

3.3 岩體完整程度的定性劃分

3.3.1 岩體完整程度,應按表3.3.1進行定性劃分。

表3.3.1 岩體完整程度的定性劃分

3.3.2 結構面的結合程度,應根據結構面特徵,按表3.3.2確定。

表3.3.2 結構面結合程度的劃分

3.4 定量指標的確定和劃分

3.4.1 岩石堅硬程度的定量指標,應採用岩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Rc)。Rc應採用實測值。當無條件取得實測值時,也可採用實測的岩石點荷載強度指數(Is(50))的換算值,並按下式換算:

地質工程學原理

3.4.2 岩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Rc)與定性劃分的岩石堅硬程度的對應關系,可按表3.4.2確定。

表3.4.2 Rc與定性劃分的岩石堅硬程度的對應關系

3.4.3 岩體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標,應採用岩體完整性指數(Kv)。Kv應採用實測值。當無條件取得實測值時,也可用岩體體積節理數(Jv),按表3.4.3確定對應的Kv值。

表3.4.3 Jv與Kv對照表

3.4.4 岩體完整性指數(Kv)與定性劃分的岩體完整程度的對應關系,可按表3.4.4確定。

表3.4.4 Kv與定性劃分的岩體完整程度的對應關系

3.4.5 定量指標Kv、Jv的測定,應符合本標准附錄A的規定。

4 岩體基本質量分級

4.1 基本質量級別的確定

4.1.1 岩體基本質量分級,應根據岩體基本質量的定性特徵和岩體基本質量指標(BQ)兩者相結合,按表4.1.1確定。

表4.1.1 岩體基本質量分級

4.1.2 當根據基本質量定性特徵和基本質量指標(BQ)確定的級別不一致時,應通過對定性劃分和定量指標的綜合分析,確定岩體基本質量級別。必要時,應重新進行測試。

4.2 基本質量的定性特徵和基本質量指標

4.2.1 岩體基本質量的定性特徵,應由表3.2.1和表3.3.1所確定的岩石堅硬程度和岩體完整程度組合確定。

4.2.2 岩體基本質量指標(BQ),應根據分級因素的定量指標Rc的兆帕數值和Kv,按下式計算:

地質工程學原理

註:使用(4.2.2)式時,應遵守限制條件:①當Rc>90Kv+30時,應以Rc=90Kv+30和Kv代入計算BQ值。②當Kv>0.04Rc+0.4時,應以Kv=0.04Rc+0.4和Rc代入計算BQ值。

5.工程岩體級別的確定

5.1 一般規定

5.1.1 對工程岩體進行初步定級時,宜按表4.1.1規定的岩體基本質量級別作為岩體級別。

5.1.2 對工程岩體進行詳細定級時,應在岩體質量分級的基礎上,結合不同類型工程的特點,考慮地下水狀態、初始應力狀態、工程軸線或走向線的方位與主要軟弱結構面產狀的組合關系等必要的修正因素,其中邊坡岩體,還應考慮地表水的影響。

5.1.3 岩體初始應力狀態,當無實測資料時,可根據工程埋深或開挖深度、地形地貌、地質構造運動史、主要構造線和開挖過程中出現的岩爆、岩心餅化等特殊地質現象,按本標准附錄B作出評估。

5.1.4 當岩體的膨脹性、易溶性以及相對於工程范圍,規模較大、貫通性較好的軟弱結構面成為影響岩體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時,應考慮這些因素對工程岩體級別的影響。

5.1.5 岩體初步定級時,岩體物理力學參數,可按本標准附錄C中表C.0.1選用。結構面抗剪斷峰值強度參數,可根據岩石堅硬程度和結構面結合程度,按本標准附錄C中表C.0.2選用。

5.2 工程岩體級別的確定

5.2.1 地下工程岩體詳細定級時,如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岩體基本質量指標(BQ)進行修正,並以修正後的值按表4.1.1確定岩體級別。

5.2.1.1 有地下水;

5.2.1.2 岩體穩定性受軟弱結構面影響,且由一組起控製作用;

5.2.1.3 存在本標准附錄B表B.0.1所列高初始應力現象。

5.2.2 地下工程岩體基本質量指標修正值([BQ]),可按附錄D計算。

5.2.3 對跨度等於或小於20m的地下工程,當已確定級別的岩體,其實際的自穩能力,與本標准附錄E相應級別的自穩能力不相符時,應對岩體級別作相應調整。

5.2.4 對大型的或特殊的地下工程岩體,除應按本標准確定基本質量級別外,詳細定級時,尚可採用有關標準的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綜合確定岩體級別。

5.2.5 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岩體應按表4.1.1規定的基本質量級別定級。

5.2.6 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岩體基岩承載力可按下列規定確定:

5.2.6.1 各級岩體基岩承載力基本值(f0)可按表5.2.6-1確定。

表5.2.6-1 基岩承載力基本值(f0

5.2.6.2 考慮基岩形態影響時,基岩承載力標准值(fk)可按下式確定。

地質工程學原理

5.2.6.3 基岩形態影響折減系數(η),可按表5.2.6-2選用。

表5.2.6-2 基岩形態影響折減系數η

5.2.7 邊坡工程岩體詳細定級時,應按不同坡高考慮地下水、地表水、初始應力場、結構面間組合、結構面的產狀與邊坡面間的關系等因素對邊坡岩體級別的影響進行修正。

附錄A KV、JV測試的規定

A.0.1 岩體完整性指數(KV),應針對不同的工程地質岩組或岩性段,選擇有代表性的點、段,測定岩體彈性縱波速度,並應在同一岩體取樣測定岩石彈性橫波速度。Kv值應按下式計算: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Vpm為岩體彈性縱波速度(km/s);Vpr為岩石彈性橫波速度(km/s)。

A.0.2 岩體體積節理數(Jv),應針對不同的工程地質岩組或岩性段,選擇有代表性的露頭或開挖壁面進行節理(結構面)統計。除成組節理外,對延伸長度大於1m的分散節理亦應予以統計。已為硅質、鐵質、鈣質充填再膠結的節理不予統計。

每一測點的統計面積,不應小於2×5m2。岩體Jv值,應根據節理統計結果,按下式計算: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Jv為岩體體積節理數(條/m3);Sn為第n組節理每米長測線上的條數;Sk為每立方米岩體非成組節理條數。

附錄B 岩體初始應力場評估

B.0.1 在無實測成果時,可根據地質勘察資料,按下列方法對初始應力場作出評估:

(1)較平緩的孤山體,一般情況下,初始應力的垂直向應力為自重應力,水平向應力不大於γH·ν/(1-ν)。

(2)通過對歷次構造形跡的調查和對近期構造運動的分析,以第一序次為准,根據復合關系,確定最新構造體系,據此確定初始應力的最大主應力方向。

當垂直向應力為自重應力,且是主應力之一時,水平向主應力較大的一個,可取(0.8~1.2)γH或更大。

(3)埋深大於1000m,隨著深度的增加,初始應力場逐漸趨向於靜水壓力分布,大於1500m以後,一般可按靜水壓力分布考慮。

(4)在峽谷地段,從谷坡至山體以內,可區分為應力釋放區、應力集中區和應力穩定區。峽谷的影響范圍,在水平方向一般為谷寬的1~3倍。對兩岸山體,最大主應力方向一般平行於河谷,在谷底較深部位,最大主應力趨於水平且轉向垂直於河谷。

(5)地表岩體剝蝕顯著地區,水平向應力仍按原覆蓋厚度計算。

(6)發生岩爆或岩心餅化現象,應考慮存在高初始應力的可能,此時,可根據岩體在開挖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現象,按表B.0.1評估。

註:H為工程埋深(m),γ為岩體重力密度(kN/m3),ν為岩體泊松比。

表B.0.1 高初始應力地區岩體在開挖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現象

附錄C 岩體及結構面物理力學參數

C.0.1 岩體物理力學參數可按表C.0.1選用

表C.0.1 岩體物理力學參數

C.0.2 岩體結構面抗剪斷峰值強度參數可按表C.0.2選用

表C.0.2 岩體結構面抗剪斷峰值強度

附錄D 岩體基本質量指標的修正

D.0.1 岩體基本質量指標修正值([BQ]),可按下式計算: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BQ]為岩體基本質量指標修正值;BQ為岩體基本質量指標;K1為地下水影響修正系數;K2為主要軟弱結構面產狀影響修正系數;K3為初始地應力狀態影響修正系數。

K1、K2、K3值,可分別按表D.0.1-1、D.0.1-2、D.0.1-3確定,無表中所列情況時,修正系數為零。[BQ]出現負值時,應按特殊問題處理。

表D.0.1-1 地下水影響修正系數K1

表D.0.1-2 主要軟弱結構面產狀影響修正系數K2

表D.0.1-3 初始應力狀態影響修正系數K3

附錄E 地下工程岩體自穩能力

E.0.1 地下工程岩體自穩能力,應按表E.0.1確定。

表E.0.1 地下工程岩體自穩能力

續表

⑥ 常用的岩體工程地質分級的因素指標有哪些

按照國標進行工程岩體分級,基本指標是岩石堅硬程度和岩體完整程度。
再加上修正指內標,地下水、岩體初始容應力狀態、工程軸線或走向線與主要結構面產狀的組合關系三個指標進行修正。
具體參見《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50218-2014).

⑦ 工程地質學的分類

工程地質學還要研究工程地質條件的區域分布特徵和規律,預測其在自然條件下和工程建專設活動中的屬變化,和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評價其對工程建設的適宜性。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因而可能發生和必須研究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往往各有側重。據此,工程地質學又常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學等。

⑧ 什麼是地質構造等級

地質構造體系由李四光提出。曾稱構造系統,是地質構造三重基本概念回之一,為具有成答生聯系的各項不同形態、不同性質、不同等級和不同序次的結構要素所組成的構造帶以及構造帶之間所夾的岩塊或地塊組合而成的總體,稱構造體系。它是一定方式的區域性構造運動的產物,反映著一定類型的區域地應力狀態。構造體系規模有大有小,小型的限於一塊手標本,大型的有縱橫幾百公里,甚至更加宏偉。小型構造體系影響深度較小,大型構造體系影響深度較大。構造體系是地質力學研究的核心,它不僅在理論上有助於闡明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而且在生產實踐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如對區域地質調查、礦產普查勘探、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地震地質等方面的工作,都有指導作用。

⑨ 岩土工程勘察勘察等級是怎樣分類的

岩土工程勘察等級劃分是根據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和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綜合分析確定。「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將岩土工程勘察分為甲級、乙級和丙級三個等級。
(l)工程重要性等級是根據工程的規模和特徵,以及由於岩土工程問題造成工程破壞或影響使用的後果,分為三級
一級工程:重要工程,後果很嚴重;
二級工程:一般工程,後果嚴重;
三級工程:次要工程,後果不嚴重;
(2)場地等級根據場地復雜程度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場地為復雜場地;二級場地為中等復雜場地;三級場地為簡單場地。
(3)地基等級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地基為復雜地基;二級地基為中等復雜地基;三級地基為簡單地基。
所以岩土工程勘察按下列條件劃分為甲級、乙級和丙級:
1甲級:在工程重要性、場地復雜程度和地基復雜程度中,有一項或多項為一級者定為甲級;
2)乙級:除勘察等級為甲級和丙級外的勘察項目(建築在岩質地基上的一級工程,當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和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均為三級時,岩土工程勘察等級可定為乙級);
3)丙級:工程重要性、場地復雜程度和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均為三級者定為丙級。
例如對重要工程、地形地貌復雜和岩土很不均勻的地基為甲級勘察;對次要工程、地形地貌簡單和岩土種類單一、均勻的為丙級勘察。
通過勘察等級劃分,有利於對岩土工程勘察各個工作環節按等級區別對待.確定各個勘察階段中的工作內容和方法,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⑩ 工程地質中,階地的級別、等級怎麼區分(我是做水工的,但完全對這個不了解,勞煩盡量詳細點)

階地是沒有級別的,階地就是以往河道存在的地方,後來退水過後,留下了一段內較為平整的河道成為了階地。容只是分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接地等等。按照靠近現代河道的距離來編號,最近的階地就是一級階地,劃分方法很簡單,就是平台較為完整,岩性比較統一就可以啦。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