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名詞解釋正常固結土
㈠ 名詞解釋: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條件
所在區域性場地地形、地貌、 岩土的成因類型、各層岩土的力學性能、地下水的成因類型及性質。
㈡ 定性固結的名詞解釋
土的固結名詞解釋 在荷載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土體孔隙中水分逐漸排出、體積壓縮、密度增大的現象。 廣義的固結指土的壓縮過程,但大多數情況下,固結僅指飽和土的排水壓密過程,分主固結與次固結。
㈢ 《工程地質及土力學》里的「固結度」的名詞解釋
固結度:空隙水壓力消散的程度,
因為固結實質上就是土體排除水的過程
㈣ 名詞解釋!有關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的
壓縮模量:土試樣在壓縮試驗條件下,豎向應力與豎向應變之比;
附加專應力:附加應力是指荷載在地屬基內引起的應力增量;
流沙現象:因強風吹揚而降落的沙粒物質或因風力而跳躍滾動的沙粒沉積物質;
換填墊層法: 當建築物基礎下的持力層比較軟弱、不能滿足上部結構荷載對地基的要求時,常採用換填土墊層來處理軟弱地基。即將基礎下一定范圍內的土層挖去,然後回填以強度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並分層夯實至設計要求的密實程度,作為地基的持力層;
負摩阻力:以樁負摩阻力為例,就是當樁身穿越軟弱土層支承在堅硬土層上,當軟弱土層因某種原因發生地面沉降時,樁周圍土體相對樁身產生向下位移,這樣使樁身承受向下作用的摩擦力,軟弱土層的土體通過作用在樁側的向下的摩擦力而懸掛在樁身上;這部分作用於樁身的向下摩擦力,稱為負摩阻力。
㈤ 土的固結名詞解釋
土的固結名詞解釋
在荷載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土體孔隙中水分逐漸排出、體版積壓縮、密度增權大的現象。
廣義的固結指土的壓縮過程,但大多數情況下,固結僅指飽和土的排水壓密過程,分主固結與次固結。
㈥ 土的固結概念
土的基本特徵①土與岩石一樣是自然歷史產物。土的性質由其地質成因、形成時間、地點、環境、方式,以及後生演化和現時產出的條件決定。如乾旱區形成的黃土,濕熱區形成的紅土,靜水區形成的淤泥,它們在性質上截然有別。②土是由固、液、氣體多相組成的體系。固相是土的主要成分,稱為土的骨架。土顆粒間的孔隙可被液體或氣體充填。完全被水充滿時,形成二相體系的飽水土,性質柔軟;完全被氣體充滿時,則形成二相體系的干土,其性質有的鬆散,有的堅硬。土的孔隙中有液、氣體共存時,則形成濕土,其性質介於飽水土和干土之間,屬三相體系。土中各相系組成的質和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土的工程性質的主要因素。③土是分散體系。根據土顆粒的大小(分散程度),土可分為粗分散體系(粒徑大於2微米),細分散體系(粒徑2~0.1微米),膠體體系(粒徑0.1~0.01微米),分子體系(粒徑小於0.01微米)。土的工程性質隨著分散程度的變化而改變。④土是多礦物組合體。一種土含有5~10種或更多的礦物,其中次生礦物是主要成分。土遇水產生膠體化學特性,土粒間形成受結合水控制的特殊聯結。這是促使粘土產生復雜性質的根本原因。土的結構是土的存在形式,是土中礦物顆粒的相互關系。土的結構特徵除土顆粒的大小、形狀、表面特性及粒度級配特徵外,還包括顆粒間的排列與集合關系,孔隙的大小,顆粒間聯結的特點等。
土的結構類型有下列幾種:①散粒結構,為粗粒土所特有。其特點是土粒大、比表面積小、粒間無結構聯結,只靠重力相互堆砌而成。按排列程度又可分為疏鬆與緻密兩種。經洪水快速搬運堆積的砂土易於形成疏鬆結構。其特點是孔隙度高,經動荷載作用後易產生壓密變形。海岸帶磨圓度好的砂多具緻密結構。其特點是孔隙度低,經動、靜荷載作用均不易產生重大變形。②團聚結構,為粘性土特有。其特點是粘土粒子很少單獨存在,而是彼此結合成團聚體。按粒度和團聚體排列的形式此類結構又可分為蜂窩狀、骨架狀、基質狀、紊流狀、層流狀、疇狀、偽球狀和海綿狀等8種類型(圖4)。前 5種為沉積粘土的典型結構,後3種則為殘積或熱液成因粘土的典型結構。蜂窩狀結構是靜水環境中新近沉積粘土的典型結構。它的特點是孔隙度大(60~90%),濕度高(55~300%),強度低,壓縮性強和各向同性。骨架狀結構比蜂窩狀結構密實,富含粉粒(40~60%),且多處於粘粒包裹之中,具觸變性。基質狀結構以粘粒團聚體為基底,粉砂粒鑲嵌其中,具弱、中等壓密性,是沖積土的典型結構。紊流狀結構系蜂窩狀結構或基質狀結構經成岩壓密形成的,具明顯各向異性,各向異性剪切系數達2.5。在已固結的海積粘土中常見層流狀結構,淡水湖相粘土經後生成岩壓密,亦可有這種結構,它比紊流狀結構的定向程度更高。疇狀結構是殘積高嶺土的典型結構,與長石風化密切相關,在花崗岩風化土中最常見。偽球狀和海綿狀結構是熱液成因粘土的代表結構。
㈦ 超固結土的定義是什麼應該怎麼理解
這里所說的先期固結壓力又稱天然固結壓力;Po):指土體現有的上覆有效壓力小於先專期固結壓力的土屬。理解:超固結土是先期固結壓力大於現有自重壓力的土(Pc>定義。說明土在歷史上曾受過比現有自重壓力大的固結壓力,是土在地質歷史上曾經受過的最大有效豎向壓力
㈧ 什麼是正常固結土、超固結土、欠固結土 它們在相同荷載作用下變形相同嗎
正常固結土,指正常固結土在現有自重壓力下完全固結,即現有自重壓力等於先期固結壓力的土。
超固結土指先期固結壓力大於現有自重壓力的土(Pc>Po),說明土在歷史上曾受過比現有自重壓力大的固結壓力。欠固結土指在現有自重壓力作用下尚未完全固結的土。
在相同荷載作用下變形不相同。正常固結土當有壓力施加在土體時,土粒會更加緊密的壓在一起,使土體孔隙中水分逐漸排出、體積變小、密度增大。超固結土,外加荷載小於其先期固結壓力時,土層的壓縮很微小,外加荷載一旦超過先期固結壓力,土的變形將顯著增大。
欠固結土一旦「結構強度」遭到破壞,則會產生進一步固結壓密,直至形成正常固結狀態。
(8)工程地質名詞解釋正常固結土擴展閱讀
土的強度是土的重要力學性質之一。地基承載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土的強度,堤壩、 基坑和天然土坡等的邊坡穩定性以及會否產生滑坡裂縫,也是由土的強度控制的。所謂土的強度是指土在一定條件下破壞時的應力狀態, 通常是在實驗室通過各種實驗方法測定的應力—應變曲線 ,以此來決定土的強度的高低。
一般將最大應力值定為破壞強度,將最後穩定值定為殘余強度,同一種土,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固結程度或超固結比影響強度,超固結土的強度大於正常固結土的強度
㈨ 土木工程地質名詞解釋 孤石
岩石在風化應力的作用下,其結構、成分和性質已產生不同程度的變異,應定名為風化岩。根據風化程度的不同劃分為全、強、中、微四類。已完全風化成土而未經搬運的應定名為殘積土。
一般來說,全風化裡面的強風化、強風化裡面的中風化、中風化裡面的微風化定名為風化夾層。
全風化、強風化裡面的微風化定名為風化球。
殘積土、全風化裡面的中風化、微風化定名為孤石。
(9)工程地質名詞解釋正常固結土擴展閱讀:
岩土分類:
從岩土的分類來看有不同的方面以及標准,主要的分類有成因的分類,還有按堅硬的程度來進行劃分、按完整度來進行劃分、岩土按風化程度進劃分、按岩體結構類型進行劃分、岩體按岩石的質量指標進行劃分、以及按岩體基本質量等級來進行分類。
從開挖的岩土的分級來看,主要的類別是一類土也可以說是松軟土,這種土也叫砂土、粉土、沖積砂土層、疏鬆的程度可以達到種植土、淤泥或是泥炭,堅固系數可以達到0.5-0.6左右,平均容重是6.0-15.0之間,開挖的方法用杴、鋤頭等進行挖掘就可以了。
對於二類土來說也叫普通土,這種土是粉質粘土,也可以是潮濕的黃土、夾有碎石、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的植土或是填土,堅固系數是0.6-0.8之間,平均的容重是11.0-16.0之間,開挖的方法可以用杴、鋤頭進行挖掘,少用鎬翻鬆處理。
三類土是堅土,這種土是軟及中等密實的粘土,重粉質粘土、礫石土、干黃土、含有的碎石卵石的黃土、粉質粘土、壓實的填土,堅固系數是0.8-1.0之間,平均的容重是17.5-19.0之間,開挖的方法主要是用鎬,很少用杴,鋤頭等方式來挖掘,對於部分用撬棍來進行挖掘。
㈩ 工程地質問題名詞解釋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
(1)地基穩定性問題: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它包括強度和變形兩個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質作用和現象都會影響地基穩定。鐵路、公路等工程建築則會遇到路基穩定性問題。
(2) 斜坡穩定性問題: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經受長期地表地質作用達到相對協調平衡的產物,人類工程活動尤其是道路工程需開挖和填築人工邊坡(路塹、路堤、堤壩、基坑等),斜坡穩定對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及保證地基穩定十分重要。斜坡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特徵是影響其穩定性的物質基礎,風化作用、地應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對斜坡軟弱結構面作用往往破環斜坡穩定,而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是影響其穩定的重要因素。
(3) 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地下洞室被包圍於岩土體介質(圍岩)中,在洞室開挖和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地下岩體原始平衡條件,便會出現一系列不穩定現象,常遇到圍岩塌方、地下水涌水等。一般在工程建設規劃和選址時要進行區域穩定性評價,研究地質體在地質歷史中受力狀況和變形過程,做好山體穩定性評價,研究岩體結構特性,預測岩體變形破壞規律,進行岩體穩定性評價以及考慮建築物和岩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誤和事故,保證洞室圍岩穩定所必需的工作。
(4) 區域穩定性問題: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斷層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
(5)一般工程施工前,先由勘察設計院對地質進行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