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地質學與中國繪畫大構造
發布時間: 2021-02-24 14:24:59
㈠ 山水地質學與中國繪畫屬於什麼類別
這是對前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進一步解釋,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成分。
山水畫中的皴法畫表現了一定的地質歲月,但又不等於地質原貌。
在結構內容上承上啟下,是對上文《芥子園畫傳》皴法種類的進一步解說,同時又為下文中地質學中的不同區域的地層進行鋪墊,順理成章的引出地質規律的話題。
運用舉例子的方法,從側面證明下文的岩石地層的復雜性。又使得語言不枯燥。
說明認識事物要不斷的創新,今天的山水畫家要學習一些地質知識的必要性。
中國古代山水畫一開始就有重視寫生,以自然為師的傳統。不同畫家居於不同區域,必須要有所創新。
大自然是千番模樣萬種風姿的,已有的山水畫法還遠遠不能表現出大自然山石的多種風貌,必須不斷豐富創新。
要成為有成就的畫家,必定要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現新的山水。
今天的山水畫家如果能夠多學習一些地質知識,發現更多的山石結構,地質構造的不同,對繪畫一家大有裨益。
這一句體現了整篇文章的一個核心內容,那就是繪畫創作與現實存在的關系。
這個關系,文中有相應的表述,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這種關系的絕好體現,山水風貌有其客觀現實性,但繪畫史藝術,從內容來分析古今山水畫家為什麼要不斷發展山水畫的皴法,考慮的角度,當然要依據文本,同時也要考慮藝術發展的必然性。依據原文,發展山水畫的皴法,緣於地域不同,畫法有別的現實需要,也是地質構造不同的現實需要;從發展的角度講,畫家不落窠臼是自身價值的一種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