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復試大綱
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復試筆試需要考區域大地構造學,但不知道是考哪本書呀
《大地構造學概論與與中國大地構造學綱要》 地質出版社
巫建華 劉帥 編
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海洋科學考研復試考什麼
去年是這樣復的 僅供參考:制
海洋科學(070700)
復試時間:4月12日下午2:00
復試地點:主樓-522
復試工作小組:王永標、王家生、盧宗盛、林啟祥、馮慶來、何衛紅、謝樹成、喻建新、袁愛華、江海水
專業課筆試:閉卷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鍾
考試科目:沉積環境與沉積相
題型:論述題
綜合素質面試:滿分100分,時間20分鍾
全面考核考生對海洋地質學(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以及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考察考生外國語聽說能力、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等。
基本理論 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對本學科發展了解的程度 英語聽說能力 創新能力
10分 10分 10分 60分 10分
實踐能力:滿分100分
主要測試考生實驗和操作技能,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里環境工程的研究生好考嗎 這個專業怎麼樣呢
研究生考試還是蠻easy的,分不是很高,地大2009年開始實行獎學金制度,2008年的時候(公,自版費制度)334分還權是公費。就是就業嘛。。。實在有點。。。有不少學生還是選擇2年畢業或者2年半畢業,為以後工作早做打算。其實如果樓主本科是環境工程的話,就應該知道環境工程的就業啦。還有,地大的環境工程並不咋滴,樓主可以考慮下一些好學校的環境工程。
㈣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考研的考試科目、內容
初試來是 數學一、英語、自政治、程序設計(譚浩強的C語言第二版)
復試分筆試和上機,
筆試主要是吳信才出的《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第二版,信工學院主頁上有大綱,你可以看一下。
上機主要是ACM的題,很基礎的不難,一共四道,其實做不出來也沒關系,影響不大。
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復試參考書
作為一個過抄來人,我給您提幾條參考襲建議: 首先,你要搞清自己想要讀研的目的何在。多數人都認為其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既然如此,若本科畢業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考慮先工作幾年,等想充電的時候再讀研也不遲。如暫時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不妨考慮先讀研。 其次,你要考慮好自己的實力,畢竟考研和找工作會有些沖突。如果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不妨作一個兩手准備,在考研的同時兼顧找工作。 最後,我想家庭的經濟勢力也是自己應該考慮的一個方面。如果經濟狀況不允許,還是先工作較好。 希望以上幾條建議能夠給您以幫助
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有什麼專業
武漢環境學院下設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地質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環境工程研究生大概要考多少分啊
大概330就能上!
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的地質工程(專業學位)初試需要考什麼專業課復試呢
滑坡:斜坡土體和岩體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穩定狀態,沿斜坡內某些滑動面作整體下滑的現象。因素:斜坡外形,岩性,構造,水,地震,人為因素。治理措施:排水,支擋,刷方減重,改善滑動面岩土性質。
泥石流:在暴雨降落時形成,並由谷底無視所飽和的暫時性山地洪流。組成為水體和岩石破壞物。分類:水石型(粗顆粒),泥石(粗碎屑物和粘土),泥水(細碎屑和粘土)。形成:形成區三面環山,流通區坡降較大,堆積區。地質條件。水文氣象條件。防治:植樹種草,修築排水溝系以調整地表徑流,加固岸坡以減少固體物質來源。溢流壩阻擋攜帶的物質。排洪道以排到措施。
地下水對建築工程的不良影響:沉降、流沙機械潛蝕、浮托作用、腐蝕、
風化:位於地殼表面或接近於地面的岩石經受風、電、大氣降水溫度及生物等影響,岩石發生碎裂,叫風化。類型:物理、化學、生物風化。
岩漿岩:成因:高溫高壓的岩漿在地殼運動過程只弄個沿軟弱帶向壓力小的部分移動侵入地殼,溫度壓力減小凝固。結構:全晶質,半晶質。構造:塊狀,流紋狀,氣孔狀。
沉積岩:在地表和地面以下不太深的地方,由鬆散堆積物在溫度壓力不大的條件下形成的。結構: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生物結構。構造:層理構造。
變質岩:原岩受高溫高壓化學成分加入等影響,在固體狀態下發生礦物成分和結構構造變化。結構:變晶結構、變余結構。構造:片理狀、塊狀
地層整合與不整合:堆積物沉積次序是銜接的,產狀平行,形成年代上也是順次連續的叫整合。
地下水對鋼筋混寧土腐蝕分為:結晶、分解、復合類腐蝕。
土:按土的成因分: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沖積土、湖泊沉積物、海洋沉積物、冰積土、風積土。
斷層基本類型:正(上盤下降),逆、平推斷層。要素:斷層面和破碎帶,斷層線,上盤和下盤。
礦物:存在於地殼中,具有一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岩石:在一定地質條件下,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礦物集合體。
構造:組合方式和空間分布
產狀:岩層在空間的位置,三要素為走向,傾向,傾角。
走向:岩層層面於水平交線的方位角
傾向;垂直走向順著傾斜面向下引一條直線,它的水平投影線的方位角
傾角:岩層層面於水平面所夾銳角。
潛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洪積物:暴雨或融雪驟然幾句而成的山洪急流帶來的碎屑物質在山出口形成的洪積土體
礦物的物理性質:顏色、形狀、條痕、光澤、解理、斷口、硬度
地殼運動主要形式:升降、水平運動。
斷裂構造可分為:裂隙、斷層、
火成岩:按SIO2分:酸性、中性、基性,超J性岩類。
沉積岩相對地質年代確定方法:地層對比法,地層接觸關系法,岩性對比法,生物化石法。
岩石風化程度在風化剖面自上而下可分為:全、強、弱、微風化帶。
構造裂隙分為:張性裂隙,剪性裂隙。
填土分為素填土、雜填土、沖填土。
河流的地質作用:侵蝕、搬運、沉積
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分:包氣帶水、潛水、承壓水
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的介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是學校的二級教學和科研實體。學校從「環境問題已成為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的認識出發,為了構建學校發展環境學科的平台,加快發展環境學科,拓寬地學特色的學科發展,2003年6月決定成立環境學院。學院現有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和教學實驗中心等4個教學機構;隸屬或掛靠有湖北省廢物地質處置與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工程研究院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