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十有
⑴ 我國近三十年來發生的地質災害
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縣與興海縣交界處發生6.9級地震
1999年專9月21日,台灣7.6級的強烈地震
1996年2月3日,雲南麗江屬地震
2001年11月14日,昆侖山庫賽湖發生了8.1級大地震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師地區6.8級強烈地震
2007年6月3日,雲南普洱6.4級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發生在7點49分,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
2010年9月7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災害中遇難1557人,失蹤284人,累計門診治療2315人。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的7.0級地震。
⑵ 請你寫出十個以上的自然災害的名稱
包括乾旱、洪澇、台風、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
⑶ 地質災害十項重大措施
一、全面推動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二、全面提高公共建築物的抗震設防能力
三、全面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
四、全面加強通信和電力設施保障能力建設
五、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抵禦地震災害和搶通保通能力
六、全面加強水利設施應急搶險工作
七、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八、全面加強應急救援物資和醫療救援保障能力建設
九、全面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
十、全面加強抗震救災組織指揮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⑷ 近十年國外主要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有那些
四信地質災害抄監測預警系統,通過野外監測站對降雨量、表面位移、泥水位、地聲、次聲、孔隙水壓力、視頻、深部位移、土壓力等要素進行實時監測,使用GPRS/LoRa/3G/4G等通信方式將數據傳輸到管理及監測預警雲平台,為防災減災提供實時信息服務。。
四信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廣泛應用於滑坡監測預警、泥石流監測預警、地面沉降監測預警、崩塌監測預警等,有效保障地質災害多發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系統由現場採集層、無線傳輸通信層、預警發布中心3部份組成。
實時監測地質災害多發區的各維度數據,為科技決策提供依據
系統可快速採集、傳輸、計算、分析、存儲各監測點的監測數據,包括雨量、泥水位、地聲、次聲、孔隙水壓力、土體沉降、地表裂縫、深部位移、地下水、土壓力、表面位移、土壤含水量、圖像視頻、電源電壓和環境溫度等,並對數據進行糾錯處理,減少數據誤碼率、提高數據完整率。
⑸ (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下圖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縣城由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分布示意圖。結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2分)
沿河谷呈條帶狀分布(或沿東北—版—西南走向和西權北——東南走向分布)(2分) (2)地質構造不穩定;岩性疏鬆;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發生引發地表物質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較多,河流水量較大。(任答三點,6分) ⑹ 大家有這個(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工作方案)嗎急需~!
***創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方案 ⑺ 10月份全國自然災害呈現哪些特點 2017年10月份,全國自然災害呈現如下特點: (一)秋汛影響范圍廣、災專害損失重。10月份,屬全國共出現3次區域性強降雨過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300個縣級行政區不同程度受到秋汛影響,受災縣數量為近五年以來同期最高。 (二)台風登陸個數與常年持平、災害損失相對較輕。10月份,西北太平洋有3個台風生成,1個台風登陸我國,台風登陸個數與常年持平。10月16日,今年第20號台風「卡努」在廣東徐聞東部沿海登陸,造成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5個省(自治區)受災。 (三)低溫冷凍和雪災局部發生。10月份,全國共出現2次較大范圍冷空氣過程,西北和東北局部地區出現低溫冷凍和雪災,給內蒙古、黑龍江、甘肅、寧夏等省(自治區)農作物生長造成一定影響,但損失相對較輕。 ⑻ 年月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月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國土資源部通報 2011 年第 66 期 一、地質災害災情 (一)2011 年 1 ~10月災害災情 2011 年 1 ~ 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15514 起,其中滑坡 11430 起、崩塌 2267起、泥石流1374 起、地面塌陷300 起、地裂縫84 起、地面沉降29 起; 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 114 起,236 人死亡、32 人失蹤、129 人受傷; 直接經濟損失 39.6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數量、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減少(表 1)。 1 ~ 10月全國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 393 起,避免人員傷亡 34141 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7.09 億元。 表 1 2011 年 1 ~10月與去年同期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對比表 (二)10月災情 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492 起,其中滑坡 316 起、崩塌 134 起、泥石流 20起、地面塌陷 15 起、地裂縫 4 起、地面沉降 3 起; 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 5 起,13 人死亡、11 人受傷; 直接經濟損失 0.7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數量、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減少 (表 2)。 10月全國成功避讓地質災害 21 起,避免人員傷亡 2371 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7994.6 萬元。 表 2 2011 年 10月與去年同期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對比表 10月地質災害分布在 18 個省 (區、市)。按發生數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廣西、四川、福建、雲南等 (表 3); 按造成的人員死亡人數由多到少失蹤依次是山東、貴州、廣西、陝西等 (表 4); 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依次是四川、福建和雲南等(表 5)。 表 3 2011 年 10月各省地質災害發生數量統計表 單位: 起 表 4 2011 年 10月地質災害造成死亡失蹤人數統計表 單位: 人 表 5 2011 年 10月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統計表 單位: 萬元 二、10月地質災害特點 (一)與多年同期相比災害發生數量較多,死亡失蹤人數最少 與 2005 年以來多年同期相比,今年 10月地質災害發生數量次高,僅低於 2010年; 因災造成人員死亡失蹤人數最少; 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次高,僅低於 2010年。原因是受台風 「納沙」帶來的強降雨影響,10月初在廣西南寧市、欽州市等地區引發 129 起滑坡、崩塌災害。 (二)西部地區受災最嚴重,其他地區相對較輕 人員傷亡一半分布在西部地區,因災共造成7 人死亡失蹤,占總數的53.85%;四川、雲南、西藏、廣西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共造成 0.44 億元的財產損失,占總數的 62.78%。 (三)災害類型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為主,災害級別以小型為主 10月份,全國共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470 起,占總數的 95.53% 。災害級別以小型為主,共 477 起,占總數的 96.95%。 (四)以自然因素引發為主 全國 492 起地質災害中,自然因素引發的有 386 起,占總數的 78.46%; 人為因素引發的有 106 起,占總數的 21.54%。自然因素主要為降雨、重力作用等; 人為因素主要為采礦、人工切坡、開采地下水和爆破等。 三、重大災害實例 9月25日,山東省煙台萊州市夏丘鎮京長採石礦因降雨和采礦發生崩塌,災害規模達 1000 立方米,造成 6 人死亡。 四、11月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地質災害多年發生規律,11月份是地質災害的低發期,但仍需防範秋季異常強降雨和人類活動引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總體預測 11月地質災害發生的頻次和危害程度可能較 10月份輕,災害可能主要發生在西南、東南和西北的局部山區。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⑼ 二十世紀最大的地質災害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地震: ⑽ 2010年中國十大地質災害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2010年中國降水偏多的范圍將大於2009年同期。全國23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隨時都有發生災害的可能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