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地層描述模板
Ⅰ 勘察中工程地質調查怎麼寫
按《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辦法》的要求編寫。
第九章
保證措施
按地調局質量監督部門的要求填寫。
呵呵,很容易搜到
Ⅱ 公路地質勘查岩土的描述示例
岩土工程地質勘查的重點及方法
軟土的勘查方法
軟土地基的勘察重點主要包括:查明軟土的分布范圍,生成環境,埋藏深度、軟土層和表層硬殼、下卧壓縮層的厚度及其分層物理力學性質,軟土底部硬層的坡度,有無排水層次,地下水的埋藏、補給、逕流和排泄條件。
軟土地基勘察應採用鑽探和原位測試相結合的綜合勘探方法。勘探、測試及土工試驗中應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1)勘探、測試點的布置、密度應根據軟土的成因類型及地層結構、成層條件、硬底橫坡等軟土的空間變化特點確定。如:長江沖積平原、太湖湖積平原等區沉積的軟土多治古湖沼、古河道及暗埋的塘渠分布,且其地表微地貌多被人類活動所破壞,勘探點縱向間距宣控制在5O。左右,在軟土分布界線附近還應適當加密,以准確確定軟土的分布范圍;而在濱海平原區,由於軟土地層成層較穩定,勘探點縱向間距可控制在lOOm 左右。在查明軟土的分布范圍及縱向變化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橫斷面勘探。
2)鑽探、原位測試(主要包括靜力觸探、十字板剪切試驗、應力鏟試驗、螺旋板載荷試驗、動力觸探、標准貫人試驗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應根據地層岩性特點、建築物的類型、規模、基礎型式等情況決定,注意勘探、測試方法的適宜性。如:對於飽和粉土、砂類土,由於採取原狀土樣困難且極易析水,各類指標應以原位測試成果為主。對於橋涵基礎當採用靜力觸探時(單橋靜力觸探為主),宜配合一定數量的雙橋靜力觸探,而對路基工程應有適當的孔壓靜力觸探孔。對於均質的飽和軟黏土,十字板剪切試驗是獲取軟土抗剪強度指標的合適方法。
3)為更好地發揮鑽探、原位測試綜合勘探的效果,解決兩者在土類劃分、地基承載力等參數取值上的差異,宜在不同地貌單元、不同岩相地段進行鑽探與原位測試的對比試驗,建立其相關關系,並採用載荷試驗校核。
Ⅲ 工程地質勘察野外編錄中卵石是怎麼描述的急
卵 石 :顏色(青灰夾黃色),密度(鬆散/稍密/中密/密實(根據標貫試驗專確定)),濕度屬(稍濕/濕(初見水位以下)/飽和(穩定水位以下)),磨圓度(呈圓形或次圓狀),分選性(好,一般),卵石含量(約65%),粒徑(一般60-120mm,最大為180mm),主要組成成分(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物(約35%細粗砂及黏性土)。
圓礫:淺灰黃色、灰色,飽和,中密,分選性差,以石英礫、卵石為主,石英砂次之,礫、卵石磨圓度較好,石英砂呈次稜角狀。
(3)工程地質地層描述模板擴展閱讀:
主要是對岩性進行描述!如:描述其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及形成條件進行描述,如果有特殊的構造也要對其進行詳細描述。
還要觀察岩石的破裂面,看其是否有劃痕,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構造運動的證據!再就是還要量取其主裂面與岩心軸的夾角!最後就是取樣,按照國家規范進行取樣的話,就要取二分之一樣,不過有些時候要視情況而定 有的礦山就要求取全樣。
具體情況具體來定,有些礦山根本不按國家標准規范幹活!
Ⅳ 工程地質特徵
工程地質特徵對注漿材料的選擇和注漿量的確定尤其重要,因此,在注漿施工前回,必須搞清楚所注地層答是砂層、粘土層、淤泥層,還是砂卵石層、斷層破碎帶。對於砂層,要進行篩分試驗,確認砂層是粗砂、中砂,還是細砂、粉細砂。對地層空隙率、裂隙度要通過試驗,或者採取工程類比法進行確定。
Ⅳ 工程地質土層描述中q4al,q4ml是什麼意思
詳見《工程地質手冊》(第五版)附錄I 第四紀地層的成因類型符號。
Ⅵ 工程地質鑽探地層結構怎麼描述
岩芯素描啊 黃泥 強風化 中風化 弱風化 基岩 加上岩石的產狀 節理 裂隙 發育等
Ⅶ 如何描述岩體的工程地質性質
岩體是指某一地點一種或多種岩石中的各種結構面、結構體的總稱。包括各種地質界面:層理、層面、節理、斷層等
影響岩體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區域穩定性、岩體結構特徵、岩體變形特性與承載能力、地質構造、岩體風化程度等
1
結構面
破裂面、物質分異面、軟弱夾層、軟弱帶、構造岩、泥化夾層、充填夾層
按地質成因,可分為原生的、構造的、次生的三大類
原生結構面:沉積的、火成的和變質的三類
沉積結構面
層面、層理、沉積間斷面、沉積軟夾層等
層面和層理的結合時良好的,層面的抗剪強度不低,但是順層錯動或風化作用會降低其抗剪能力
軟弱夾層:硬層之間,強度低,遇水易軟化,厚度不大。風化後為泥化夾層(泥岩、頁岩、泥灰岩)
火成結構面
原聲節理、流紋面、圍岩接觸面、凝灰岩夾層等
圍岩破碎帶或飾變帶、凝灰岩夾層,為火成岩的軟弱夾層
變質結構面
麻理、片理、板理
構造結構面:構造應力作用下,岩體中形成的斷裂面、錯動面、破碎帶
破裂結構面:劈理、節理、斷層面、層間錯動面
構造軟弱帶:斷層破碎帶、層間錯動破碎帶
次生結構面
風化、卸荷、地下水等作用下形成的風華裂隙、破碎帶、卸荷裂隙、泥化夾層、夾泥層等
結構面的特徵
結構面的規模、形態、連通性、充填物的性質
規模:
形態:平整度、光滑度,對抗剪強度有影響
密集程度:通常以線密度(條/m)或結構面的間距表示
連通性:
地下岩體連通性的勘探方法有:勘探平硐、岩芯、地面開挖
張開度和充填:張開度,兩壁面的離開距離,分4級
閉合的0.2mm,微張的0.2-1.0mm,張開的:1.0-5.0mm,寬張的:5.0-mm
張開和寬張的結構面,抗剪強度取決於充填物的成分和厚度,粘土一般少於砂土
Ⅷ 什麼地方有工程勘察和地層描述的書
有地質和土木專業的學校的圖書館,網上也有一些專業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