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發生的地質災害
A. 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
一、危險性分析方法與步驟
(一)分析危險性構成,建立危險性綜合評價模型(圖18-1)
圖18-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價結構示意圖
(二)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計算模型,確定各種參數
1.綜合危險性指數(Zw)按下式計算:
Zw=Zwb·Ab+Zwn·An+Zwt·At
式中:Zw為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Zwb、Zwn、Zw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災害危險性指數;Ab、An、A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權重。
2.任一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指數(Zwi)按下式計算:
Zwi=Zli·Ali+Zqi·Aqi
式中:Zli、Zqi分別為該類地質災害的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Ali、Aqi分別為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的權重。
3.歷史災害強度按下式計算:
Z1=G·W·P
式中:Z1——歷史災害強度指數;
G、W、P分別為歷史災害規模、密度、頻次、據表18-1劃分等級,並賦予相應的評判值。
歷史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變化范圍為0~100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2)。
表18-1地質災害規模、密度、頻次等級劃分
表18-2地質災害歷史強度等級劃分
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指數(Zq)按下式計算:
Zq=(D·AD+X·AX+Q·AQ+R·AR)·k
式中:D、X、Q、R分別為控制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氣候植被條件、人為條件充分程度的標度分值(具體內容和評判標准如表18-3);
AD、AX、AQ、AR分別為上列4方面形成條件的權重;
k為潛在地質災害判別系數,其值為0或1(在D、X、Q、R四方面形成條件中,若有一方面條件不具備,則該種地質災害就不可能產生時,k值取0,否則取1)。
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分布范圍為0~1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4)。
5.評價模型中權重值的確定
在上述計算模型中,需要多方面權重值。為了提高它們的可靠性,每類災害聘請2~4位專家以答卷的方式進行評判;同時選取5~8個典型災害事例進行統計。綜合兩方面結果確定權重值。各方面權重如表18-5。
歷史災害強度和潛在災害強度對於地質災害危險性的作用權重分別為0.3和0.7。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對於綜合危險程度的權重分別為0.41、0.46、0.13。
表18-3地質災害潛在活動強度控制條件判別表
續表
表18-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等級劃分
表18-5各種影響條件對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的作用權重
(三)計算各單元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劃分危險性等級(表18-6)
表18-6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等級劃分表
(四)繪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危險性統計表等,在此基礎上分析地質災害的危險水平和分布規律
二、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特徵
從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和災變強度計算結果看,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的主要特徵是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但不同地區危險水平相差很大(圖18-2)。
據統計,中國2424個評價單元,危險性指數最低值為0,最高值為8.05(四川省華鎣市)。除青藏高原北部資料不詳外,其餘地區以輕度、中度和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為主,部分地區為重度災害區,局部為極重度災害區(表18-7)。
表18-7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統計表
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的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閩粵台沿海平原,西北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北部內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地勢平坦,一般發育有很厚的鬆散沉積物,除個別地區有小型滑坡和地面塌陷活動外,地質災害不發育。這些地區不但基本沒有歷史地質災害記錄,而且基本不具備地質災害的潛在活動條件。
圖18-2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
輕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華北的山西高原,華東的山東丘陵,東南沿海的浙閩丘陵、兩廣丘陵,西北的青海高原、阿爾泰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局部地區有泥石流。東部和北部、西北部地區地質災害活動背景條件不同:東部地區主要為丘陵、低山,地形切割不劇烈,所以山地災害不嚴重;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以高原、山地為主,雖然海拔高程大,地形起伏較劇烈,但氣候乾旱,降水貧乏,且人類活動較弱,所以地質災害較輕。這些地區歷史災害雖有記錄,但規模和頻度較小。它們的潛在災害條件一般不充分,除閩浙沿海和山西高原部分地區,今後時期地質災害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外,大部分地區將基本維持現狀水平。
中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陝北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山地、川西山地、雲貴高原、南嶺、武夷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為山地、高原,地形切割比較劇烈,降水比較豐富,部分地區岩溶發育,所以除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比較發育外,有些地區(雲貴高原等)的岩溶塌陷災害也比較嚴重。地質災害活動條件比較充分,大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性。
重度和極重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秦嶺、大巴山、鄂西山地、川滇山地,在這些地區形成比較廣闊的南北向分布的嚴重災害區;其次零散分布在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以及橫斷山、雪峰山、羅霄山、雲霧山、武夷山、天山、喜馬拉雅山的部分地區。縱貫中國中部的大面積嚴重災害分布區,處於中國地勢變化的「第二台階」。這里地形切割十分劇烈,深大斷裂發育,地震活動頻繁,新構造運動特別強烈,降水比較豐富,且分配不均,暴雨頻繁,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地質自然環境破壞嚴重。所以,這些地區不但歷史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十分嚴重,而且存在很高的潛在危險性。其它分散分布的嚴重災害區,除嚴重災害活動范圍較小外,其它特點基本類同。在嚴重災害分布區內,有眾多局部性或地區性的極重度災害區。主要有遼東半島的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北京北山和西山、秦嶺西緣、長江三峽、滇北山地、滇西山地等地。這些地區除地形切割劇烈,暴雨頻發外,最突出的特點是新構造活動和人類活動十分強烈,植被破壞嚴重,山體支離破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不但十分頻繁,而且規模巨大,是災害最嚴重的地區。
資料不詳地區主要為台灣和青藏高原地區。該地區不但缺少專門勘查資料,而且區域地質災害背景條件資料也比較貧乏。推測該地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屬於輕度至中度水平,部分地區屬於重度水平。
B. 2018年7月,8月在中國各地發生的自然災害。越多越好
1、2018年7月3日,持續強降雨已造成四川22個縣(市、區)11.59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44千公頃,公路中斷162條次。全省有成都、德陽、廣元、樂山、眉山、綿陽、雅安、阿壩等8個市(州)22個縣(市、區)145個鄉(鎮、街道)11.59萬人受災,無人員傷亡。
強降雨還造成成都市蒲江縣7個村部分人員被洪水圍困,轉移被困群眾9565人;廣元市青川縣3條鄉鎮道路被沖斷,1座橋梁受損,2所學校進水,全市提前轉移550餘人。
2、2018年7月5日以來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已造成南昌、景德鎮、九江、鷹潭、贛州、吉安、宜春、撫州、上饒9個設區市39縣(市、區)共91.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0.1億元。 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日前針對江西省南昌、景德鎮、九江等地近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
3、2018年7月31日凌晨6時至9時30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報告哈密市伊州區沁城鄉突降暴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2017年8月1日2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嚴重暴雨洪澇災情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緊急趕赴災區,實地查看災情,指導支持地方做好搶險救災和人員搜救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
4、2018年8月22日,據安徽省民政廳報告,近期受台風「溫比亞」帶來的強降雨影響,加之山東、河南等地上游來水導致境內江河水位上漲,安徽北部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截至22日8時,已造成淮北、亳州、宿州等9市33個縣市區263.2萬人受災,12人死亡,1人失蹤,10.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400餘間房屋倒塌,3.4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330.7千公頃。
5、7月份,共有3個台風登陸我國大陸地區,登陸個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第8號台風「瑪莉亞」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台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出現大到暴雨,沿海部分城市出現內澇,福建、浙江兩省災情較重;第10號台風「安比」影響范圍較廣,登陸上海後北上,風雨強度減弱緩慢,先後影響華東、華北、東北等地10個省份。
(2)2018年中國發生的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2018年入汛以來,全國強降雨過程頻繁,江河洪水頻發。截至7月12日,全國241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5條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
根據國家防總、水利部統計顯示:截至7月12日,全國有24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1304千公頃,受災人口1522萬人,因災死亡52人,直接經濟損失約259億元。與2000年以來同期均值相比,分別減少68%、74%、88%、46%。
據預測盛夏期間,可能有21到23個台風生成,有6到7個可能登陸我國,登陸個數略偏多,影響總體偏重。
2018年8月12日,廣東省茂名、江門、陽江等市受災13.61萬人,死亡2人、失蹤1人,直接經濟損失5.26億元。
C. 2018年中國到目前哪些地方發生了泥石流
泥石復流屬於中國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制,並不是什麼地方特有的,更不是哪個時間段才會發生。
中國容易發生泥石流的區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最主要分布在橫斷山區。
西南地區的橫斷山區,這里由於板塊的擠壓,山高谷深,山上的岩石鬆散破碎,當地植被又遭到當地貧困居民的破壞,水土保持能力差,再加上多暴雨和地震,所以多有發生泥石流災害。
D. 上一次是山體滑坡是什麼地方2018
多雨季節,容易發生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那麼,災害來臨之前版有什麼預兆?權群眾又該如何防災避險呢?崩塌、滑坡常常發生在地形較陡、岩土體松軟的地方。這些地方遇到暴雨、灌水、建房、開荒種地等情況,就容易發生崩塌、滑坡。崩塌、滑坡發生前,通常會出現一些預兆,比如,周圍出現裂縫或裂縫增長、增寬,掉塊,發生小崩小塌,水質水量異常變化,發出怪聲、怪氣、怪味,樹木東倒西歪,動物異常表現等現象。對於在山坡居住或活動的人,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避免山體崩塌、滑坡災害。一是經常對周圍的情況進行檢查,比如看是否出現裂縫等預兆,裂縫有沒有變化等,發現預兆後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二是出現了明顯的崩塌、滑坡預兆後,所有人員要趕緊向兩邊安全地帶撤離。三是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通常情況下,大雨暴雨當中和滯後的數天內容易發生山體崩塌、滑坡。
E. 2008年中國有哪些災害
2008年是中國多災之年,尤其是汶川大地震,給中國四川人民帶來了災難,好多人在地震中喪失了生命。下面列舉年的自然災害:
拓展資料: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1]。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F. 2018暑假國內重大事件地理 急急急
1、6月30日下午,三名驢友在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大爺海野遊。對此,網友內紛紛表示容震驚,希望管理部門嚴厲處罰這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2、7月5日18時45分許,兩艘載有中國遊客的遊船在泰國普吉島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風雨發生傾覆事故。7月11日下午,所有遇難者遺體均已找到,該沉船事故所造成的中國遊客遇難人數也將定格在47人。
3、法國隊以4比2擊敗克羅埃西亞隊,自1998年之後再次捧起大力神杯。姆巴佩獲得最佳新人獎、莫德里奇榮膺最佳球員、庫爾圖瓦獲金手套獎。
4、7月15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於長生生物子公司長春長生違法違規生產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此後事件開始發酵,引起全國人民關注。人民日報、檢察日報等媒體相繼刊文評論。
5、7月23日,一位不具名女生發長文指控知名公益人、「億友公益」創始人雷闖曾性侵自己。之後,雷闖發布聲明:承認性侵指控,願意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在考慮向警方自首,並不再擔任「億友公益」負責人。
G. 2018地理事件
南京7.28爆炸事件
甘肅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
先給這幾個
等下再說
遼寧鴨綠江遭遇建國以來第二大洪水
8.22
四川什邡暴雨成災 發生多處地質災害
8.19
新疆阿克蘇爆炸案
8.19
H. 98年至今2018我國所有的泥石流,洪水,地震自然災害,需要時間謝謝!
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頻發,與人類活動有關。因為人類活動誘發專人類活動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這些事件的發生頻率、影響范圍和危險程度。所以只要我們做到與大自然主諧相處,保護大自然,就可以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