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鄉鎮多措並舉地質災害

鄉鎮多措並舉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24 03:00:22

Ⅰ 我國政府如何應對地質災害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都把防治地質災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內全,放到了突出的地位,表容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福建、浙江等台風影響地區,採取高密度監測網路體系,而且只要降雨達到一定的程度,就組織群眾撤離。各地在群測群防的技術方法上,也日臻成熟,創造了豐富的經驗。比如,很多地區充分利用手機、網路等先進通信工具預警預報;福建等地,由基層幹部擔任的鄉鎮國土協管員,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線,發揮了巨大作用;雲南楚雄等地把標明地質災害監測聯系人、預報信號、避險路線、地點等內容的明白卡,印製成日歷,讓家家戶戶都掛在牆上。

Ⅱ 鄉鎮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

一、鄉鎮地質災害易發區

為了有效指導調查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按版照區內鄉鎮分別統計了不同權易發區內村莊的分布情況。表6-8比較清楚地反映了村莊所在地與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對應關系。地處易發區的鄉鎮與村莊尤其要重視、加強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表6-8 寶塔區鄉鎮地質災害易發區說明表

續表

續表

二、鄉鎮及城區地質災害危險區

調查區地質災害高危險區域所佔比例最高的為河庄坪鎮、姚店鎮、萬花鄉,高危險程度區域面積比例分別在70%以上,其次是青化砭鎮、棗園鎮、橋兒溝鎮,分別達到了50%以上。為了保證當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需要對上面的幾個鄉鎮加強地質災害監測工作。高危險程度區域最小的鄉鎮分別是麻洞川鄉、南泥灣鎮、松樹林鄉、臨鎮和官莊鄉,基本無高危險區域(表6-9)。

表6-9 各鄉鎮地質災害危險程度統計表

續表

表6-10 城區地質災害危險程度統計表

對寶塔區城區地質災害危險程度等級區劃圖加以統計(表6-10)。該表說明,城區高危險程度等級區域所佔比例也比較大,達到30%以上。大部分地區處於地質災害中危險區。因此,需要在寶塔區城區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

Ⅲ 群測群防在農村地質災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概述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村應當加
強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在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內,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
組織應當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迴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地質災害防治
條例》規定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制度,這也是當前農村地質災害減災防災體系的重要組
成部分。為了鞏固多年來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取得的工作成果,
2013

1

28
日,
雲南省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通知》
(雲政發〔
2013

20
號)

對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
這是我們開展地質災
害群測群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

)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概念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群眾性預測預防地質災害工作的統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相
對於重點地質災害專門性防治而言的。
專門性防治是指由政府或企業專門投入經費
,
委託
專業部門、採用專業技術進行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地質災害
易發區內廣大人民群眾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員直接參與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和預防,及
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自救,減少人員
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種防災減災手段。

「群測群防」
的基本含義是開展群眾性的災害預
測和群眾性的災害防禦工作,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做到
廣為人知,在此基礎上依靠當地人民政府組織群眾和群眾自發組織,開展廣泛的群眾性
防災抗災工作。實踐已證明,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減少人員傷亡的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

)

群測群防的主要做法

汛期前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趨勢,確定地質災害監測點,落實監測點的防災
預案,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同時,縣、鄉、村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
從縣、鄉政府的管理責任人一直落實到村(組)和具體監測責任人,從而形成了一級抓
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格局。通過這種責任制形式,明確了隱患點的具體責任人和監
測人,保證各隱患點的變化特徵能及時被捕捉,有效地指導當地政府和受威脅群眾防災
避災工作。

(

)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建立完善情況

起源:
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八仙鎮,開創先河,群眾自發組織、落實監測人和責任
人、制定具體的預警方式。

雛形:
江西省
1998
年全省范圍開展宣傳和培訓。對已調查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危險區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

推進:
1999
年開展縣(市)地質災害區劃調查以來,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探索推
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與運行模式。

Ⅳ 王屋分局

王屋分局為濟源市國土資源局派出機構,轄承留、王屋、下冶、邵原4個鎮,178個行政村。轄區面積約939.8平方公里,人口12.3119萬人。

郭玉升黨支部書記、局長

牛學斌 副局長

王京洲 副局長

王海軍 副局長

郭玉升簡介:河南濟源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測繪工程師,1968年11月出生,1990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濟源市土地管理局地籍科副科長,濟源市國土資源局測繪服務站站長,濟源市土地估價所所長,濟源市國土資源局耕保科科長。2006年2月至今,任濟源市國土資源局王屋分局黨支部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王屋分局成立於2006年2月。現有局長1名、副局長3名,幹部職工20人,其中本科6人,大專6人。內設辦公室、礦業管理科、土地管理科、監察中隊、下冶國土資源所、邵原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轄區內有耕地面積16987.2公頃,基本農田面積9821.33公頃。適宜開發的土地後備資源有3204.6公頃,後備資源較豐富,有利於全市土地佔補平衡。

轄區內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20個,開發面積7540畝,整理面積14000畝,共計面積17940畝。目前已完成開發面積7087.6畝、整理面積9984畝,共計17071.6畝。

【礦產資源】轄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銅、鋁土礦、鉀長石、石英、頁岩、高嶺土、硫鐵礦、水泥石等,資源豐富、品種多且分布廣泛。轄區共設立采礦權23個,探礦權15個。

【執法監察】實行內部聯動,形成全分局一盤棋的執法局面;加強協調,實現橫向聯動,建立多部門配合的聯合執法機制;多措並舉,與社會干群廣泛聯動,建立鎮、村一體的執法監察網路。

【地質災害防治】搞好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災害易發區定期監測和防治工作。按照市局地質環境科要求,結合各鄉鎮政府,制定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發放地質災害明白卡,並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加強對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對地質災害做到及早發現、及時上報,堅決消除安全隱患。汛期加強值班和巡查,全年無大的地質災害發生。

(趙向前)

Ⅳ 綏寧地質災害

綏寧縣地理位置和地貌:

綏寧縣位於邵陽市境西部邊陲,處北緯26°內16′~27°8′、容東經109°49′~110°32′之間。山地佔綏寧縣面積73.8%丘陵地佔22.7%,河谷平原佔3.5%。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或河長5公里以上的河流94條,總長1685.公里,河網密度0.58公里/平方公里。

綏寧縣由於多山、多水,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即危岩體)、山體滑坡、山洪、泥石流。

地質災害防治:

為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縣多措並舉,強力推進地質災害治理,惠及民生。為了最大限度地防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給村民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該縣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了隱患點的縣、鄉、村三級責任人和監測人,將所有隱患點納入群測群防體系。

: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Ⅵ 廣西浦北成功避讓一起崩塌地質災害

2006年7月16、17日,受第4號熱帶風暴「碧利斯」減弱的熱帶低壓環流影響,浦北縣普內降大暴雨容至特大暴雨,其中16日08時至17日14時,浦北縣各鄉鎮降雨量在266mm至372mm之間。在強降雨影響下,全縣共發生多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及地質災害隱患。浦北縣國土資源局根據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4級預警預報,及時通知了北通鎮國土所,國土所又及時通知浦北縣北通鎮社根村委丹竹塘村崩塌隱患點(原區劃調查點編號為PB262)監測人。監測員張禎於7月16日晚22時接到鎮國土所通知後,及時對丹竹塘村崩塌隱患點進行加密監測,發現隱患點臨災徵兆後立即發布臨災警報,並動員危險區內張達志家等18人及時撤離,17日早上7時即發生崩塌,規模1000m3,沖毀房屋6間,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浦北縣北通鎮丹竹塘村崩塌(2006)

Ⅶ 如何考核鄉鎮礦產資源管理和地質災害

鄉鎮地來質災害防治目標管理考核源評分細則(總分1分)
1、未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未有應急搶險隊伍扣0.1分;未與各村 (居委會)簽定了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扣0.1分
2、未編制和落實本鄉鎮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或《突發性地質災 害應急預案》扣0.1分
3、未建立地質災害隱患點台賬或未編制和落實省、市、縣級重點地質災 害隱患點《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扣0.2分 考核情 況記錄 評分 地質災害 防治 (1 分)
4、未制定了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未公布地質災害值班報警電話,未 進行值班人員安排,未按時上報地質災害災情;每被縣里通報一次值班 不到位扣0.2分
5、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未設立了警示牌;未落實了汛前和汛期的巡查、 監測工作及緊急避災疏散措施扣0.1分
6、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而造成的人員傷亡的每一起扣0.2分,並實 行一票否決

Ⅷ 藤縣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避讓實景演練實施方案

藤縣人民政府

(2013年4月)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各單位在地質災害發生的緊急情況下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人民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且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情況十分緊急,需要立即啟動《天平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縣人民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由天平鎮政府組織學校和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進行搶險救災並撤離危險區域83名群眾,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演練的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演練的組織

1.應急演練單位

由藤縣人民政府、縣地災辦主辦,天平鎮人民政府承辦,縣國土局、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廣電局協辦。

2.邀請觀摩的有關部門領導

(1)梧州市國土資源局、市地災辦領導、市地環站領導。

(2)縣領導:莫奕堅、黃東明、蘭錦高、梁德林。

(3)梧州市兄弟縣(市、區)國土資源局領導。

(4)縣安委會領導、縣應急辦領導。

(5)地災成員單位領導。

(6)縣國土資源局黃勇、譚中光。

(7)各鄉鎮分管國土工作領導、國土所所長。

(8)天平鎮各中小學校長。

(9)天平鎮各村(社區)主任。

(10)天平鎮鎮直單位領導。

3.參加演練有關部門領導

(1)天平鎮黨委、政府領導。

(2)天平鎮政府幹部、交通站、城建站全體人員(著裝)、派出所、衛生院、國土所全體人員、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全體群眾 天平鎮二中部份教師、學生(一個班,約40人)。

(3)縣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隊伍30人。

(4)縣公安、交警大隊共8人。

(5)縣衛生局8人。

(6)縣消防大隊6人。

五、演練時間

2013年4月27日19:30。

六、演練和撤離安置地點

(1)災害隱患點: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

(2)撤離安置點:天平鎮國土所臨時安置點。

七、應急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演練協調會議

為確保應急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體性,2013年4月24日16:00在縣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應急演練協調會議,會議由縣政府辦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天平鎮直相關部門、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天平村委)等有關人員參加。

會議內容:

(1)由縣國土局譚中光副局長介紹應急演練方案。

(2)討論並修改完善應急演練方案。

(3)明確參加演練各部門的工作職責,細化分工,落實任務。

2.演練指揮機構及分工

演練顧問:萬桂勇 梧州市國土局副局長

指揮長:莫奕堅 縣委書記

黃東明 縣人民政府縣長

副指揮長:吳振中 縣委常委、人民政府副縣長

梁志慶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黃勇 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

現場指揮:唐洪銘 天平鎮黨委書記

韋璐 天平鎮人民政府鎮長

主要負責:全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決定啟動應急預案。

現場副指揮:廖傑 天平鎮人大主席,楊禮軍 天平鎮黨委副書記,黃昭豪 天平鎮紀委書記,吳偉明 天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黃積勇 天平鎮武裝部部長,肖道燦 天平鎮黨委統戰委員,黎智華 天平鎮黨委組織委員,林強 天平鎮人大副主席

主要負責:組織巡查監測及應急避險救災工作;協調各部門工作;落實後勤保障相關物資;

應急演練指揮部下設7個應急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組長:黃昭豪 天平鎮紀委書記

副組長:黃盈金 天平鎮鎮黨政辦負責人

成員:黎東、何彩暉、黎坤秀、李軒、陳樹銘、鄧激賢、何瀟琦

任務:協調各工作組工作,做好相關信息的上傳下達。

(2)調查監測組

組長:吳偉明 天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副組長:劉彥文 天平國土資源所副所長

成員:黃沛中、李錦初、李A標

任務:調查、核實災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對策和措施。

(3)應急搶險組

組長:黃積勇 天平鎮武裝部部長

副組長:江冠鋒 縣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隊隊長

成員:30人

任務: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情況,及時處置險情,做好應急搶險工作,群眾撤離危險區,搶救受災群眾、幫助群眾盡快避險,做好周邊村民群眾的思想工作,第一時間撤離。

(4)救災安置組

組長:林強 天平鎮人大副主席

副組長:謝康冠 天平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李超賢 天平鎮財政所所長

成員:李軒、陳樹銘、鄧激賢、祝踐、黎效來、黎詠東、黃俊銘、林科達、林開標、黃朝生、秦慶標、王前品、唐文球、覃 帥、謝永健、李海燕、周武彪、周月杏

任務:負責搶險救災經費的落實到位,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存取和發放,安置撤離群眾、發放應急物資,演練前現場布局和結束後清理事宜。

(5)醫療衛生組

組長:劉波奇 天平鎮衛生院院長

副組長:莫遠煜 天平鎮衛生院副院長

成員:梁積勇、莫偉燕、黃履蘭、李業新、李雅

任務:組織醫療隊進行搶救傷員,提供所需葯品和醫療器械,負責調集和安排救護車輛。

(6)交通治安管理組

組長:梁海理 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中隊長

副組長:覃如永 天平派出所所長

成員:天平派出所全體成員、縣交警大隊共8人以上、天平村村委全體幹部

任務:負責撤離路段現場秩序維護,對災害現場實施警戒和指揮現場車輛停放,維護演練區域內的治安情況、協助應急搶險組做好人員轉移和安置。

(7)宣傳報道組

組長:楊禮軍 天平鎮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黎智華 天平鎮黨委組織委員

成員:黃燕琪、莫建飛

任務:與廣電局一起准確、及時地宣傳報道本次應急演練的情況,錄制演練光碟。

3.演練前期准備

(1)各工作組組長(含搶險分隊各小組長)於2013年4月26日8:30集中演練現場熟悉環境(聯系人:廖傑)。

(2)各組組長應熟悉方案,明確職責,需要報告的內容(詳見附件1)請提前做好准備。

(3)鎮負責演練准備的各相關人員在演練當日17:00前搭建好臨時帳篷以及應急物資全部到位,其他參演人員7:00到場,邀請嘉賓7:00進場。

4.物資和人員准備

各參演部門要明確和熟悉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嚴格認真按照演練方案要求做好以下相關物資和人員准備工作:

(1)由鎮黨政辦負責演練橫額、警戒牌、警示標志、警戒線和各應急工作組袖章的製作、備好三色布。

(2)由鎮黨政辦負責現場音響的設置、搭建指揮部雨篷、桌椅、標牌。

(3)由鎮政府辦、鎮民政組幹部負責臨時帳篷的搭蓋以及做好參演人員飲用水。

(4)由公安局落實二台警用執勤車及8名幹警、交警。

(5)由鎮衛生院落實救護車輛1輛及相應的醫護人員。

(6)由鎮政府、蝦子塘回建安置區負責向參加演練區域內的群眾做好宣傳工作,使群眾能積極配合做好本次應急演練。

(二)應急演練實施

(1)現場指揮韋璐向指揮長報告:報告指揮長同志,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准備完畢,請指揮長宣布演練開始;

指揮長:下面我宣布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正式開始。

(2)現場指揮韋璐:請(李廼標)監測人電話報告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地質災害險情。

(3)(李廼標)監測人(電話):報告韋鎮長,因受連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有繼續擴大的跡象,情況十分緊急,提請鎮政府派員及時處置。

(4)現場指揮韋璐(電話):請調查監測組吳偉明組織監測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勘察並及時匯報。

(5)監測組吳偉明勘察報告(電話):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滑坡面積約1000平方米,且有繼續擴大的跡象,危及旁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建議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6)韋璐鎮長(電話):請辦公室立即召集各地災成員單位到指揮部進行會商。

(7)韋璐召集各組組長到指揮部進行會商:根據信息組和監測組的報告,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天平鎮蝦子塘回建安置區後山發生滑坡,滑坡約1000立方米,且有繼續擴大的跡象,危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決定啟動天平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請各組按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的要求組織各組組員集中到天平鎮國土所進行應急搶險。

(8)韋璐:請各組組長匯報人員到位情況,①黃昭豪組長:綜合協調組准備完畢,②梁海理組長:交通治安管理組准備完畢,③黃積勇組長:應急搶險組准備完畢,④劉波奇組長:醫療衛生組准備完畢,⑤吳偉明組長:調查監測組准備完畢,⑥林強組長:救災安置組准備完畢,⑦楊禮軍組長:宣傳報道組准備完畢。

(9)韋璐:請各組按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開展工作。

(10)黃昭豪:請天平鎮天平村委馬上組織群眾撤離。請搶險隊馬上幫助受災群眾撤離。

(11)村委幹部:請立即拉響警報,迅速組織群眾撤離。(監測預警員劉彥文立即拉響預警信號)

(12)村委幹部(用電話報告)指揮長:有1名群眾在轉移過程中跌傷,請醫療救護人員前來救護!(在轉移人員到達離安置區約100米位置時,從轉移安置一組選一名群眾作為「受傷人員」實施「搶救」。)

(13)韋璐:現場指揮(即通過高音喇叭發布):有1名群眾在轉移過程中跌傷,請醫療救護組派出醫療救護人員前來救護!

(14)劉波奇:請醫療救護人員立即前往,用擔架將「受傷人員」抬到安置區醫療點實施「治療」。

(15)村委幹部:請清點人數,然後向指揮長匯報情況:群眾全部安全撤離。

(16)韋璐:請各組長匯報情況:

應急搶險組報告:危險區群眾全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戒、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1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地災點已設置警戒線和警示標志,已落實人員進行監測。

(17)現場指揮韋璐:請各組原地待命!(請指揮部領導到臨時安置點看望群眾撤離安置情況、到醫療點看望受傷群眾)

(18)韋璐:請全體人員集中,下面進行演練點評和演練總結。(重新集合人員)

(19)請國土局黃書記進行演練點評。

(20)請教育局長強調安全問題。

(21)請吳振中副縣長進行演練總結。

(22)韋璐:揮向指揮長報告演練結束。宣布演練結束。

(23)韋璐(用喇叭發布):「各位學生、群眾,警報解除,請各自安全返回」的指令三遍,全體人員有序返回。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Ⅸ 信息專報中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存在困難及對策建議怎麼寫

七、地質災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地質災害底子急待查清,市級防治規劃急需編制。
目前,我市祁陽、東安、零陵、道縣4個縣區己完成地質災害普查工作,新田、江永兩縣正在開展地質災害普查工作,其餘5個縣區尚未開展此項工作,導致全市地質災害底子不清,防災工作缺乏針對性,同時影響了市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今年省國土資源廳已同意支持永州完成全市地質災害普查工作。建議市政府將去年擬安排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經費落實到位,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順利完成。
2、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嚴重
我市礦產資源開發歷史悠久,地質環境遺留問題較多。近年來,受利益驅動,無證開采、濫采亂挖等違法采礦現象屢禁不止,一些礦區已是千蒼百孔,留下嚴重的安全隱患,汛期極易引發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嚴重危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建議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開采秩序治理整頓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
3、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嚴重不足
全市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80餘處,大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急需治理,治理任務艱巨,治理資金缺口很大。尤其是江華縣蔚竹口鄉政府駐地滑坡和兩岔河鄉俊山村滑坡、祁陽縣內下林場內下村滑坡和潘市鎮高山村滑坡、雙牌縣城文化西路滑坡和茶林鄉中學滑坡、藍山縣毛俊鎮龍江村滑坡、零陵區梳子鋪鄉木塘村滑坡、東安縣城青山塢滑坡等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存在較大險情,急需採取工程治理或應急處理措施。建議市、縣兩級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加大防治資金投入力度。
4、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技術力量薄弱
目前,我市地質環境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與地質環境管理工作不相適應,加之尚未設立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管理的技術機構——地質環境監測站,日常技術工作依賴從409隊和煤勘三隊臨時抽調技術力量來完成。為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建議市政府批准設立地質環境監測站和配備必要的專業技術人員。
八、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與建議
1、深入開展地質災害法律宣傳,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意識。
通過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在地質災害危險地段的醒目位置粉刷警示標語、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懸掛警示橫幅、發放防災明白卡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意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救能力。
2、進一步完善以群測群防為重點的地質災害監測網路。
繼續完善以鄉(鎮)、村、組為基礎,群眾與專家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路。各鄉(鎮)、村、組要落實專門聯絡員,明確各個隱患點的監測人。加強與建設、水利、交通、氣象等部門的聯系,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依靠鄉鎮人民政府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發揮它們在防災中的主力作用。要鼓勵單位和個人提供地質災害前兆信息,使群測群防網路真正發揮作用。
3、完成地質災害普查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
為推進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體系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級政府要把地質災害調查和防治規劃編制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和防治規劃編制工作的領導,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障,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完成。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要盡快行動起來,收集規劃材料,確定規劃編制單位,落實項目經費。
4、建立健全資金投入長效機制,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投入力度。
我市地質災害多,防治經費缺口大。各級各部門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切實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廣泛籌措資金,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嚴重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進行治理,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防治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二是對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誘發單位出資治理;三是建議出台政策,從土地出讓金收入和礦業權出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專門用於地質災害防治。
5、建立地質災害搬遷補助和應急救助機制。
過去一段時間,地質災害防治以工程治理和應急處理等工程措施為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資金投入大,資金供需矛盾突出。用有限的資金來治理大量的地質災害隱患,採取搬遷避讓和應急救助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建議建立地質災害搬遷補助和應急救助機制。
6、加強采礦行為監管,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管,督促采礦權人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實施地質環境保護,拒不恢復或治理的,責令限期恢復和治理,逾期不執行的,責令停止開采,情節嚴重的,吊銷采礦許可證。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繳存力度,切實督促采礦權人繳存備用金,對不繳存或不足額繳存的,不得發放采礦許可證或辦理延續登記。
7、認真做好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建設用地審批辦法》的規定,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防止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凡不按規定提交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不得辦理用地審批或采礦許可證。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及城鎮居民建房的指導,防止將房屋建在地質災害易發地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