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點警示標牌

地質災害點警示標牌

發布時間: 2021-02-24 02:02:13

㈠ 附錄二 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通知

(國土資發〔2009〕4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廣大基層幹部群眾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防災減災工作方法,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和「全國縣(市)、鄉(鎮)、村級幹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取得圓滿成功的基礎上,部研究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有組織有經費有規劃等的「十有縣」建設,計劃利用5年時間,將全國絕大多數重點山地丘陵縣(區、市)建設成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義

通過開展「十有縣」建設,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深化縣級地質災害防災機制和體制建設,提高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內容要求

(一)有組織:成立了以分管縣(區、市)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有專門的辦事機構。縣、鄉兩級簽訂了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

(二)有經費:每年都有穩定的經費投入用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包括對隱患點的治理、應急處置和監測,對受威脅的群眾進行搬遷避讓。

(三)有規劃: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經縣(區、市)政府批准實施。每年都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經縣(區、市)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布。

(四)有預案:對本縣(區、市)內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了應急預案,包括險情發生時受威脅群眾的撤離信號、路線和安置場所。

(五)有制度:有地質災害汛期值班、災情險情速報、應急處置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制度。

(六)有宣傳: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災減災日」,有針對群眾和中小學生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活動。

(七)有預報: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聯合開展了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預警預報信息在當地電視台中播出,或通過其他媒體、通信等手段將信息告知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

(八)有監測:已發現和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都已有落實到人的監測員和行政責任人,有完整的監測記錄,已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鄉鎮國土所中有負責聯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人員。

(九)有手段: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簡易監測儀器等,監測人員配備有簡易監測預警工具。

(十)有警示: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設有警示牌、貼有宣傳畫,地質災害隱患出現發生前兆時,群眾能及時得到警示信息。

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按照建設內容要求,組織縣(區、市)開展建設活動。每年10月20日前,省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對完成「十有縣」建設的縣(區、市)開展驗收,並將通過驗收的縣(區、市)名單報部。部以通報形式公布「十有縣」名單。

三、政策措施

(一)為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部將在地質災害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地質災害詳細調查項目及經費安排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縣(區、市)被通報命名為「十有縣」之後,部將不定期開展檢查、抽查,以召開座談會、現場會等形式推廣先進經驗,促使各地提高建設質量,加快建設步伐。

㈡ 下面是"中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標識.請寫出構圖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要求

中國國際救援隊(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標志創意首先要體現回「緊急」。代表國家答形象的中國國際救援隊除了擔負中國國內的地震救援,還在世界范圍進行地震災害救援,使得標志在設計上又要體現國際性。
標志整個圓形結構切割形成地平線,五星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體現中國地震救援隊為災區人民帶來無限希望。
國旗的顏色與簡化的五星結構、三角緊急符號的結合強調國籍與地震救援的緊急性。
五星與三角的結合構成了一個人形,使整個標志突破了呆板的幾何形體,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概念,同時,五星形下面兩邊象徵設備的支撐,即保護災民又為救援人員提供安全的防護措施。
外圍的藍色橄欖葉,賦予整個標志以國際意義。

㈢ 地質災害警示牌該怎麼寫

地震局會有標准格式的。

㈣ 大家有這個(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工作方案)嗎急需~!

***創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46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進一步提高我縣地質災害防治水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按照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標准,結合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制定創建工作方案如下:
一、創建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通過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推進我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建立更加完善的地質災害機制和體制。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國土資源部《通知》建設地質災害「十有縣」要求,必須做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成立組織(有組織):成立以分管縣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局國土資源局礦管科(聯系人:**,電話:********)。每年汛期前與各鎮政府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
(二)落實經費(有經費):每年安排穩定的經費投入用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包括對隱患點的治理、應急處置和監測,對受威脅的群眾進行搬遷避讓。
(三)編制規劃(有規劃):及時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縣政府批准後實施。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經縣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布。
(四)完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應急預案(有預案):對縣內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制定應急預案,包括險情發生時受威脅群眾的撤離信號、路線和安置場所。
(五)更新制度(有制度):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包括:地質災害汛期值班、災情險情速報、應急處置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制度。
(六)廣泛宣傳(有宣傳):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災減災日」,有針對群眾和中小學生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活動。
(七)及時預報(有預報):國土和氣象部門要緊密配合,及時發布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並將預警預報信息在當地電視台中播出,或通過其他媒體、通信等手段將信息告知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
(八)加強監測(有監測):對已發現和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工作必須落實到人的監測員和行政責任人,做好完整的監測記錄,並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國土部門要在各鎮國土所安排負責聯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人員。
(九)增設監測儀器(有手段):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簡易監測儀器等,監測人員配備簡易監測預警工具。
(十)埋設警示標牌(有警示):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牌、張貼宣傳畫,以便地質災害隱患出現發生前兆時,群眾能及時得到警示信息。
二、創建工作的方法與步驟
創建工作時間為2*****年*月至****年****月分四個階段完成。
(一)准備階段(*月**日-*月**日)
1、成立創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動員會議,研究部署創建工作各項任務。
2、收集有關資料,對照「十有縣」建設標准,盡快確定需要補充或完善的工作任務。並根據各項工作的難易程度和用時的長短,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和先後順序。
(二)建設階段(6月21日—8月15日)
認真對照「十有縣」建設標准,具體完成創建各項工作任務。
(三)自查和申報資料編制階段(8月16日—8月31日)
總結前階段創建工作,按照「十有縣」建設標准逐一查找不足,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並編制申報「十有縣」資料。
(四)申報階段(9月1日—9月15日)
逐級上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申報資料,並做好迎檢工作。
三、創建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創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做好創建工作也是大幅度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的契機,因此,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籌劃,精心組織,切實落實人員、經費,確保創建的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二)加快進度、確保質量
省國土資源廳將於10月上旬對「十有縣」建設情況組織驗收,目前我縣在「有規劃」、「有手段」等方面對照 「十有縣」標准還有較大差距,這也是創建工作的難點,因此,趕在9月底前完成創建,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立即行動,一刻不能鬆懈。同時,在實施各項任務中,要做到認真細致,全面鋪開,不留盲點,遇到疑難問題,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必要時聘請有關專家幫助解決。各鎮負責聯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本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位置、規模、威脅對象和應急措施等情況。重大隱患點安裝的監測設備必須定期觀測,定期維護。各隱患點設置的警示標牌要求做到醒目、耐用和通俗易懂。
創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工作點多面廣,工作繁雜,必須克服困難,扎實工作,確保創建工作取得實效,力爭做到驗收一次性通過。
(三)發揮「十有」作用,建立我縣地災群測群防長效機制
將「十有」標准作為今後地質災害防治體系、體制建設標准模板,地災防治的各項工作圍繞「十有」開展,在實踐中不斷查找不足,不斷完善「十有」體系,保持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新鮮血液,發揮其長效作用。

水平有限,拋磚引玉。

㈤ 地質災害避難場所標識標牌規格型號

點擊我的個人資料網站,上面有你想了解的標牌內容

㈥ 年度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方案

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

(2011年7月)

主辦單位: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

時間:2011年7月22日

地點:晉源街辦風峪溝程家峪村東北山體崩塌

參加人員:晉源分局應急搶險指揮部及各小組人員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演練,提高我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在臨災時能科學規范、協調有序、快速高效地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進一步檢驗分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構內部各小組協作配合的實戰能力。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任務

擬設場面:區某鎮某村地質災害隱患點,遭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共50戶148餘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分局立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成立單位指揮機構和現場指揮機構,協助當地政府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並設立警示標志。提出應急處置的對策和措施,並快速組織危險區的群眾撤離到安全區域。

三、操作步驟

1.9:00分所電話報告局值班室:7月22日早8:50,因連續強降雨,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發生崩塌地質災害,經初步了解,災害區周邊有50戶148人,現場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傷亡情況不明。報告完畢。

2.值班室工作人員立即通知王海全局長、楊愛鳳副局長:「今早8:50接到晉源國土所報告,7月22日早8:40,因連續強降雨,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發生崩塌地質災害,經初步了解,災害區周邊有50戶148人,現場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傷亡情況不明。報告完畢。」。

3.9:05,王海全局長命令辦公室主任胡劍敏:

(1)向區政府匯報,並建議區政府啟動Ⅳ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同時向市局報告。

(2)通知我局應急指揮機構、各應急小組組長9:20分到分局四樓大會議室集合待命。

4.9:10,辦公室分頭電話通知:

(1)立即向區政府、市局報告:「報告區政府……」「報告市局……」。

(2)通知副局長王春光、楊愛鳳、段俊生,紀檢組長孟晉原,局長助理楊潤貴及各應急小組負責人:「請各位領導及各應急小組負責人9:20到分局4樓大會議室集合待命」;

(3)通知各應急車輛司機立即備車在機關大樓門前待命;

(4)通知辦公室立即做好搶險救災後勤保障的有關工作,將所需食品、礦泉水等按車配置發放。

(5)通知礦管科武軍、地籍科張秀斌、測繪科郝翠生、服務中心馬海龍立即准備相關地質資料。

5.9:20分,分局4樓大會議室召開應急動員會。

楊愛鳳副局長:「報告總指揮,接分所報告,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威脅附近村莊50餘戶148人生命財產安全,目前傷亡情況不明。根據《突發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建議啟動我局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方案。請總指揮指示。」

王海全局長:「同意啟動我局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的各項要求,命令各應急小組馬上進入應急工作狀態,密切注意災情發展,發現情況,隨時報告。」

楊愛鳳副局長:「現場各應急小組注意,9:30分整裝到局門口院內列隊集合,聽候指令。」

6.9:30,整隊完畢,副總指揮楊愛鳳要求各小組負責人報告列隊情況。

調度聯絡組王玉忠報告:「調度聯絡組人員全部到位」;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報告:「緊急搶險組人員全部到位」;

技術資料組武軍報告:「技術資料組人員全部到位」;

後勤保障組胡劍敏報告:「後勤保障組人員全部到位」;

信息發布組張秀斌報告:「信息發布組人員全部到位」。

現場總指揮楊愛鳳副局長:「報告總指揮,現場應急各小組集合完畢,請總指揮下達指令。」

總指揮王海全局長:「立即趕赴災害現場,出發。」

7.9:35,各應急小組按順序乘車向目的地出發。

8.9:50,搶險人員抵達現場。各應急小組分別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

9.現場搶險

(1)調度聯絡組組長王玉忠帶領組員鄭重、牛新中、曹海俊、秦成變、榮俊峰、王增平向搶險車輛駕駛員分發號牌等(每車兩個,貼於前擋風玻璃右上側和後窗中間),負責現場三道警戒線的布置,牛新中和曹海俊負責第一道警戒線(某村東停車場入口處),秦成變和榮俊峰負責第二道警戒線(災害現場),鄭重和王增平負責第三道警戒線(某村西),指揮車輛依序到達指定地點,負責現場的聯絡工作。

馮俊科、李建榮負責引導車輛按號牌順序停於指定停車位。

秦成變和榮俊峰負責將「滑坡現場,房屋掩埋處」標牌插於指定位置,鄭重和王增平將「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進入」標牌插於指定位置。

(2)緊急搶險組

組長胡鐵臣帶領組員攜帶應急搶險裝備到大樓前列隊集合。

(3)技術資料組組長武軍帶領組員攜帶《晉源區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程家峪村1:10000地形圖》、《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地質災害監測點台賬、基本信息表》。

(4)後勤保障組組長胡劍敏組織將礦泉水搬至車上。

調度聯絡組組派2人留於某村東警戒,疏導車輛停於臨時指定停車場;並於某村上游道路距現場1公里處設警戒線,專人把守。技術資料組提供有關技術資料,緊急搶險組胡鐵臣組織搶險人員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5)信息發布組組長張秀斌攜組員郝翠生、王鑫進行現場拍攝,組織發布信息。

10.10:30,各應急小組向總指揮匯報應急演練情況。

調度聯絡組王玉忠報告:「報告總指揮,調度組已封鎖通往危險區的道路,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請指示。」

總指揮王海全命令:「立即撤離受威脅群眾實施搶險!」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報告報告:「報告總指揮,緊急搶險組已將受威脅群眾全部撤離,並已妥善安排到安全地帶,沒有人員傷亡,請指示。」

技術資料組武軍報告:「報告總指揮,技術資料組通過現場勘查,現已基本查明某村滑坡的成因、規模大小、誘發因素等情況,根據儀器監測結果顯示,該滑坡變化已趨穩定,險情已基本消除。建議指揮部召開會議,研究應急響應結束的有關事宜。」

11.10:50,現場指揮部召開會議。

12.11:00分,應急總指揮王海全局長宣布演練結束:「通過此次演練,提高了我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在臨災時能協調有序、快速高效地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進一步檢驗分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構內部各小組協作配合的實戰能力,演習達到預期目的,我宣布:演練結束。」。

一、具體分工

因本次演練預設場景為晉源分所所在地,故晉源分所不參與7月22日在局機關的統一集合,由晉源分所指派四人負責現場兩道警戒線的布置,每兩人為一組,對程家峪村東停車場入口處和災害現場設立警戒線,孫濤和王鼎負責引導車輛按號牌順序停於指定停車位。趙治國負責將「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進入」標牌插於指定位置。秦成變負責將「滑坡現場,房屋掩埋處」標牌插於指定位置。

二、參演人員及乘坐車輛

(一)參演人員

王海全、王春光、楊愛鳳、段俊生、孟晉原,楊潤貴、胡劍敏、王玉忠、高宏俊、胡鐵臣、張秀斌、郝翠生、馮俊科、楊健、李有生、李建榮、秦本興、吳斌斌、武軍、常秀明、王增平、孟慶勇、李昕、趙治國、曹超穎、李永強、李國偉、馬海龍、張俊、閆建兵、焦冠、秦成變、榮俊峰、曹海俊、鄭重、牛新忠、王鑫、孫濤、黃文忠、王鼎。共40人。

(二)人員分組

(1)調度聯絡組組長王玉忠帶領鄭重、牛新中、曹海俊、王增平開展工作。

(2)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帶領馮俊科、楊健、李建榮、秦本興、吳斌斌、常秀明、孟慶勇、李昕、曹超穎、李永強、張俊、焦冠、秦成變、榮俊峰開展工作。

(3)技術資料組武軍帶領高宏俊、馬海龍開展工作。

(4)後勤保障組胡劍敏帶領黃文忠、王鼎開展工作。

(5)信息發布組張秀斌帶領郝翠生、王鑫開展工作,按照演練流程,同步跟蹤攝錄,工作結束後,將所錄所攝的相關內容整理編輯後,刻錄光碟送局領導觀看。

(三)車輛乘坐

1號車:晉ABQ538,王海全、楊愛鳳、孟晉原

2號車:晉AFW993,王春光、胡鐵臣、馬海龍、李國偉

3號車:晉AHA976,段俊生、高宏俊、郝翠生、武軍

4號車:晉2Q699,楊潤貴、王玉忠、焦冠、曹海俊

5號車:晉AN3049,榮俊峰、牛新忠、鄭重、孫濤

6號車:晉AY3411,胡劍敏、黃文忠、王鼎、王增平

7號車:晉AZ5550,秦本興、李永強、秦成變、張俊

8號車:晉AZ5540,李建榮、馮俊科、常秀明、曹超穎

9號車:晉ACE266,楊健、孟慶勇、李昕、吳斌斌

0號車:晉ACD200(攝像車),閆建兵、張秀斌、王鑫

(四)演練服裝

參演本次演練的工作人員統一著迷彩服。

(五)搶險裝備

總指揮王海全佩帶「搶險總指揮」袖章,攜對講機、喊放器各1部。

副總指揮王春光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副總指揮楊愛鳳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攜對講機一部。

副總指揮段俊生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副總指揮孟晉原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帶領搶險人員攜帶10把軍用鐵鍬,並負責將鐵鍬發放至具體參與搶險的人員手中。

各組組長佩帶袖章。

注意事項:

(1)各分所人員將應急搶險裝備全部攜帶車上以便演練時需用;

(2)參與演練人員應全程注意人員、行車安全,調度聯絡組需做好全程協調指揮工作;

(3)所有演練人員要准時到達,不得遲到,如有特殊情況需向總指揮請假;

(4)演練時應妥善保管所用裝備,結束後交由各組組長,由組長統一交回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

(5)參與演練車輛要保持清潔;

(6)演練全程服從總指揮安排部署,嚴禁擅自行動。

(7)調度聯絡組需與太古公路收費站做好協調工作,以保持車輛有序順利通行;

(8)其他未盡事宜在請示現場總指揮後執行。

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流程

主要操作程序:

1.晉源分所電話報告局值班室;

2.分局值班室工作人員報告局領導;

3.王海全局長電告辦公室主任胡劍敏;

4.召開應急動員會:

(1)楊愛鳳副局長報告局長,建議啟動我局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方案。

(2)王海全局長同意啟動我局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

(3)楊愛鳳副局長命令現場各應急小組列隊集合,聽候指令。

5.各應急小組分別進入待命狀態。

(1)各小組負責人報告列隊情況。

(2)搶險車輛號牌發放。

(3)分組上車就位,出發。

6.應急處理。

(1)一是晉源分所設現場警戒線,插警示牌,二是調度組指揮車輛依序就位,三是調度組插滑坡標志牌,並專人職守。

(2)緊急搶險組胡鐵臣組織搶險人員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技術資料組現場提供技術支持。

(4)後勤保障組組長胡劍敏提供物資保障。

演練照片

㈦  地質災害應急處置中的相關工作

4.8.1主要工作任務

當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經各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確認,並專啟動預案後,當地屬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機構應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協助各個部門派出的應急工作組進行相關工作。

(1)協助調查監測組對災點進行調查和動態監測;

(2)協助災情評估組核實災情;

(3)協助工程搶險組、通信保障組、交通保障組、物資保障組、災民安置組、醫療衛生組、治安保障組等,參與搶險救災工作;

(4)應急處置完畢後,群測群防機構應對應急工作進行總結,提高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4.8.2應急處置許可權

(1)縣級人民政府可授權鄉級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況下,先行組織疏散群眾,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牌。

(2)應急響應期間,群測群防機構及監測責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應急處置工作。

(3)地質災害險情已經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撤銷原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縣級以下群測群防機構及監測人員無權撤銷。

㈧ 地質災害宣傳標語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標語

1、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實行預防為內主,避讓與容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
3、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4、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5、人為削坡和連續降雨是誘發地災的主要影響因素。
6、加強監測,預防地質災害。
7、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在農村。
8、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9、認識地質災害,預防地質災害。
10、地質災害猛如虎。
11、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12、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
13、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
14、地質災害防治從宣傳開始。
15、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6、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8、以人為本防地災,預防為主保平安。
19、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1、暴雨易發地質災害,雨過仍是關鍵時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

㈨ 為什麼我家前年釘上個《自然災害多發地請注意安全的牌子》今天又釘上個〈地質災害避災點〉的牌子。。

牌子釘上出了事情好推脫責任啊

你拍個照片發到報社去看看 哈哈

㈩ 地質災害來臨時有哪些防範措施

(1)發現前兆復時,應立即制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通知其他受威脅的群眾。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