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生態修復包括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嗎

生態修復包括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嗎

發布時間: 2021-02-24 00:44:25

1. 地質災害治理設計需要什麼資質要求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屬於工業工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根據工程規模和資金不同,所需資質也不同。

一級資質

可承擔單項合同額 3000 萬元以上的下列建築工程的施工:

(1)高度 200 米以下的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2)高度 240 米以下的構築物工程。

二級資質

可承擔下列建築工程的施工:

(1)高度 100 米以下的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2)高度 120 米以下的構築物工程;

(3)建築面積 4 萬平方米以下的單體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4)單跨跨度 39 米以下的建築工程。

三級資質

可承擔下列建築工程的施工:

(1)高度 50 米以下的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2)高度 70 米以下的構築物工程;

(3)建築面積 1.2 萬平方米以下的單體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4)單跨跨度 27 米以下的建築工程。

(1)生態修復包括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嗎擴展閱讀:

影響或控制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環境和總體條件。它與地質災害形成條件既存在密切聯系又有一定區別。地質災害形成條件指的是造成地質災害的直接因素;地質災害背景指的是控制和影響地質災害的更高層次的基礎條件。地質災害背景由兩個系列組成:

①以地球動力活動為核心的自然背景;

②以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核心的社會經濟背景。地質災害背景雖然不能直接決定一個具體災害事件的發生和發展,但從宏觀上控制了一個地區一種或多種地質災害的成災程度和變化的總體趨勢。因此研究地質災害背景條件是進行地質災害宏觀評價的重要內容

地質災害勘查不同於一般建築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其特點至少包括如下幾方面。

(1)重視區域地質環境條件的調查,井從區域因素中尋找地質災害體的形成演化過程和主要作用因素。

(2)充分認識災害體的地質結構,從其結構出發研究其穩定性;

(3)重視變形原因的分析,並把它與外界誘發因素相聯系,研究主要誘發因素的作用特點與強度(靈敏度)。

(4)穩定性評價和防治工程設計參數有較大的不唯一性,霄表現為較強的離散性,應根據災害個體的特點與作用因素綜合確定,進行多狀態的模擬計算。

(5)目前尚未研究出具有昔適性的穩定性計算方法(也許並不存在),現有的方法都有較多的假定條件。

(6)勘查階段結束不等於勘查工作結束,後續的工作如監測或施工開挖常常能補充、修改勘查階段的認識,甚至完全改變以前的結論。因此,地質災害的勘查有者延續性特點,即使是非常認真詳細的工作,也不能過於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7)地質災害勘查方法選擇是強讕應用經驗與技巧,尋求以最少的工作量和最低的投資,獲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8)勘查工作量確定的最基本原則是能夠查明地質體的形態結構特徵和變形破壞的作用因襄t滿足穩定性評價對有關參數的需求,而不拘於一般的勘察規程。

在此前提下,勘查工作量越少越好,使用的勘查方法越少越好,勘查設備越簡單越好,勘查周期越短越好。一般而言,勘查工作量依據地質災害體的規模、復雜程度和勘查技術方法的效果綜合確定。

(9)勘查隊伍是實現勘查目標、選擇合理勘查方法和優化勘查工作量的關鍵。從事地質災害勘查的工作實體應在地質技術^才,勘查設備和室內分析試驗等方面具備條件,井擁有相應的資質證書。

2. 地質災害治理屬於什麼工程

我覺得屬於地質工程或者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如果在上面的選項中選的話,應該是多項,建築工程、公路工程、鐵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3. 房屋建築施工資質能否從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

不能來,
建築工程是指各類結構自形式的民用建築工程、工業建築工程、構築物工程以及相配套的道路、通信、管網管線等設施工程。工程內容包括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建築屋面、裝修裝飾、建築幕牆、附建人防工程以及給水排水及供暖、通風與空調、電氣、消防、防雷等配套工程。
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由地質災害治理工 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才能從事
辦資質南京潤利。

4.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是干什麼的

什麼是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答: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是指對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回、地答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或者地質災害隱患,採取專項地質工程措施,控制或者減輕地質災害的工程活動。

勘查就是實地查看、現場調查的意思。勘查就是專門從事勘查的部門或人員利用現代科學原理、現代科技知識和方法,對需要取證的事實進行勘驗、檢查、調查訪問、尋找、發現、固定和提取與有關的痕跡、物品等證據材料和信息,為科技鑒定、綜合分析判斷提供服務。如:現場勘查。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 就是採取專項地質工程措施,控制或者減輕地質災害的工程活動的前期准備工作。

5. 礦山生態修復需要哪些資質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勘察單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設計單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施工單位。

6. 生態恢復治理方案需要資質嗎

需要資質
由國土資源抄管理部門頒發,包括:地質環境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設計及工程施工資質,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為設計資質,一般省、直轄市、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辦法乙級、丙級資質,國土資源部頒發甲級資質

7. 生態修復的山區型煤礦廢棄地的生態修復的內容

修復和改善礦山廢棄地生態經濟系統的主要研究內容為五方面:受損農地再利用、廢棄礦井資源再開發、合理開發和保護未利用廢棄地、地質災害防治、生態景觀建設。
一、受損農地再利用
山區農業用地非常寶貴,受採煤影響損毀和破壞的農業用地重新利用有明顯的必要性。採煤後形成的塌陷坑和裂縫給山區梯田地和坡耕地的耕作操作帶來嚴重不便,存在漏水漏肥現象。對其的修復和改造主要是工程措施輔以生物措施和農耕措施,減少水土流失,保存土壤養分。受損農地的生態修復應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有條件的地區要實施耕作便道和蓄、引、排、灌等配套工程,堅持山上山下綜合治理,治好山上,保護山下;全程規劃,分布實施。同時通過施肥改良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多施農家肥、有機肥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二、廢棄礦業資源再開發
煤礦關閉後留存的廢棄礦井、研石堆、機械設備和采礦典型跡地,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廢棄資源。這些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具有極高的市場、歷史、社會、建築和科技、審美價值。因此對這類具有采礦工業歷史記錄作用的礦山遺產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廢棄礦業資源開發利用主要內容包括:礦井水凈化作灌溉和景觀用水、殲石堆充填塌陷坑和礦業遺跡旅遊資源開發等。
三、合理開發和保護未利用廢棄地
從土地生態學和生態景觀理論的角度分析,還未利用的礦山廢棄地土地資源並不是完全處於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保護土地資源不是簡單地等同於不開發土地資源,關鍵在於開發的形式是否有利於生態系統的穩定,有利於維護良好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主要措施包括對礦山廢棄地天然林地區的封山育林、荒地的植樹造林、部分適宜開發為農業、旅遊用途的荒地的適度開發。如結合優越自然、社會和文化資源的緩坡荒地開發具有特色或主題的生態旅遊。
四、地質災害防治
地質災害防治是煤礦廢棄地的生態修復的重要內容,主要是針對泥石流、滑坡等。多年採煤產出的研石堆積在溝谷內,極易誘發泥石流等。泥石流等防治工程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邊坡治理,植被再造等。工程措施是一種直接防禦泥石流發生的治理手段,採取排導溝、護坡和擋牆等相結合的治理方案可以穩定溝床和坡面物質,控制泥石流發生發展;生物措施是一種有助於減緩泥石流形成的治理手段,採用科學的方法植樹種草。植被覆蓋可以有效減少地表徑流、保持水土,對維持自然生態平衡具有顯著的效果,從而對緩和泥石流的發生發展、減輕危害,具有工程治理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時生態林建設,可以營造良好的山谷景觀,極大地改善生態環境。
五、生態景觀建設
生態修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態景觀的重建。生態景觀重建是山區礦區廢棄地生態修復的重要內容之一,即生態景觀建設是生態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景觀建設著眼於長遠的自然景觀保護和生態平衡,引入生態觀,包括有關生態環境和景觀建設的一切措施和手段,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客觀的動態過程。礦區廢棄地生態景觀建設在保證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追求生態、經濟和社會三者相統一的整體效益。礦山廢棄地生態景觀建設有以下基本內容和措施:塌陷坑的充填平整、裂縫的修補、研石堆污染治理及其整形和綠化、人文景觀的挖掘與修繕、陡荒坡地綠化、坡耕地進行平整、梯田水利建設等措施進行綜合整治。從而營造新型農村田園景觀,為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假日農業奠定基礎;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人民,利用休閑活動享受大自然的田野風光提供場所。
國內外海岸帶生態修復技術現狀
海岸帶(coastal area)是陸地與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區,是人類社會繁榮發展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地區。海岸帶既具有重大的生態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但由於人口不斷地向海岸帶地區集聚,使海岸帶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資源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
世界各國對海岸帶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國頒布了《海岸帶管理法》(CZMA)[2],隨之韓國、日本、新加坡、英國等國也先後制定了海岸帶管理法律、法規。同時為了減少資源破壞和避免生態進一步惡化,利用人工措施對已受到破壞和退化的海岸帶進行生態恢復,由於人類對海岸帶生態系統復雜性認識的局限性,對海岸帶生態恢復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單個的生態因子上,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的綜合系統的恢復技術。

8.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實施原則與主要任務

9.5.1 實施原則

對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與環境重大損失,治理費用遠小於預期損失值的災害體,應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治理工程。

1)開展對縣級以上城鎮和較大鄉鎮構成嚴重危害和威脅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優先考慮對國家公益性機構和組織(如機關、學校、醫院等)構成嚴重危害的重大地質災害點的勘查與治理;

2)有計劃地對威脅鐵路、電站、礦山及重要交通干線等國家基礎設施構成嚴重威脅的重大地質災害點實施治理;

3)對自然保護遺產、重要旅遊景點可能造成破壞,社會影響巨大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治理;

4)對威脅人口1000人以上或預測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上的重大地質災害點優先實施治理;

5)根據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與發展趨勢,採用遠近兼顧、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原則,治理前期以工程措施為主,先控制災害發展趨勢,治理後期以生物措施為主,通過地質災害治理,達到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國土安全的目的。

6)根據地質災害調查結果、上一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情況和未來趨勢預測,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搬遷避讓工程項目,應依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進行適時調整,並編入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9.5.2 主要任務

(1)突發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對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大量傷亡和財產重大損失,治理費用又遠小於預期損失值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治理工程。治理的重點地區是人口密集區、大中城市、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區。原則上完成對國家公益性機構和組織(如機關、學校、醫院等)以及國家重大基礎建設設施構成嚴重威脅的大型和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

1)完成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規劃項目500項,對目前發現的大型地質災害實施有效治理。

2006~2010年急需治理的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500處,每年平均需完成100處(項)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資金投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中央和地方投資比例原則上按照東部發達地區為1∶3,西部地區為1∶2。2006~2010年規劃完成的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總投資為53.3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16.11億元,地方財政投資37.25億元(表9.1)。

表9.1 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及投資

2006~2007年完成129處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2007~2008年完成128處,2008~2009年完成123處,2009~2010年完成120處(詳細進度安排見附錄1)。

2)實施突發性地質災害治理示範工程。①完成黃土高原地區,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治理與水土保持相結合的治理示範工程3處。②完成西南山地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的治理示範工程3處。③完成閩、粵經濟發達地區花崗岩風化殼滑坡災害治理示範工程3處。④完成遼東丘陵山地泥石流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2處。⑤完成北京北山地區(雲蒙山)泥石流災害綜合治理示範工程1處。⑥選擇地面塌陷嚴重的城市2~3座,完成地面塌陷災害治理示範工程3處。⑦泥石流災害開發型治理示範工程4處:在雲南省和甘肅省,選擇威脅范圍大、危害程度高、造成大量土地無法利用的泥石流溝(流域)各2處,採取國家給予優惠政策和少量資金補助的方法,鼓勵企業、個人出資治理,據此取得土地使用權。通過泥石流災害治理示範工程建設,探索市場經濟規律下地質災害治理與土地開發利用相結合、政府指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的新途徑。⑧完成長江上游、黃河上游城鎮滑坡、崩塌、泥石流防治與生態恢復示範工程4處,提高綜合治理工程的效益功能,探索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模式。

(2)緩變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1)完成汾渭盆地地裂縫災害治理工程。

2)完成天津、滄州地裂縫治理與地面沉降控沉綜合治理工程。

3)完成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控沉治理工程。

4)完成杭嘉湖地區地面沉降控沉治理工程。

9. 地質環境管理和保護的內容是什麼

地質環境是指與地質作用相關的自然環境,包括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岩體、土體、地下水、礦藏等地質體及活動的總和。縣級以上地方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環境管理與監督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地質環境保護工作。
地質環境管理的內容包括組織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跡、礦業遺跡等重要保護區或保護地,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監測、監督以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和污染,承擔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的勘查、評價工作;指導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訂並組織實施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地質遺跡保護;地下水、礦泉水和地熱資源保護。
地質災害防治。編制並組織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並對其監督管理;管理建設項目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組織編寫有關標准、規范;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報;負責承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評估單位的資質管理;進行地質災害責任鑒定及糾紛調處。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按照「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提取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保證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企業所有,政府監管,專款專用」的原則,由企業在地方財政部門指定的銀行開設保證金賬戶,按規定使用資金。制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開展礦山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治理工作。
地質遺跡保護。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地質遺跡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在保護區內從事的各項活動;對保護的內容進行監測、維護,防止地質遺跡被破壞和污染。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可建成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段、地質遺跡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地下水、礦泉水和地熱資源保護。地下水具有水資源和礦產資源的雙重屬性,礦泉水屬水汽礦產,地熱資源是寶貴的能源礦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具有依法監測、監督以防止地下水過量開采與污染,避免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的發生,保護地質環境的職責。

10. 哪項措施屬於國土資源生態修復措施

需要資質
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頒發,包括:地質環境危險性評估、地質版災害治理設計及工程施工權資質,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為設計資質,一般省、直轄市、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辦法乙級、丙級資質,國土資源部頒發甲級資質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