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校名由來
『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文化傳統
外圓圈內上方是漢字校名,下方為英文校名。中間圓形為放大鏡,內置地質錘和指南針,顯示學校優勢與特色,以及久遠的辦學歷史,指明學校向綜合性穩步發展的方向。
放大鏡外圍為地球經緯線,不僅代表著中國地質大學與地球的親密關系,同時蘊含著地大人對實現為實現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階段性目標和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長遠目標的矢志追求和豪邁情懷。
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中國地質大學的校歌是電影《年輕一代》的主題曲《勘探隊員之歌》。由佟志賢作詞、曉河作曲。從北京地質學院時期起,新生們入學後學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勘探隊員之歌》,師生人人會唱。1990年6月19日,在第九次校務會議上正式決定將《勘探隊員之歌》定為校歌。
歌詞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是那天上的星,為我們點上了明燈。是那林中的鳥,向我們報告了黎明。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是那條條的河,匯成了波濤的大海,把我們無窮的智慧,獻給祖國人民。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 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貳』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那一年成立的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相關系(科)合並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遷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漢,1978年,在舊校址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2000年2月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建校以來,地大人鍥而不舍、開拓創新,用智慧與汗水,用獻身祖國地質事業的豪情壯志,譜寫了地大輝煌的樂章,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棟梁之才,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美麗的東湖之畔,蒼翠的南望山下,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科技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的高校。學校佔地面積1132505平方米,建築面積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52886平方米。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貫通學校西、北校區,記載著上億年歷史的化石林與現代化的教學樓宇交相輝映,勾畫了東校區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教學樓群、窗明幾凈的學生公寓、設施先進的實驗大樓、寬闊的林蔭大道,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
『叄』 中國地質大學前身是哪幾個學校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唐山交通學院,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等校地質科系。
『肆』 中國地質大學建校時間
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年成立的,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唐山鐵道學院(唐山交通大學於1952年部分院系調整到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等院校後改名唐山鐵道學院),北洋大學等校地質科系合並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學校籌備委員會主任,劉型為學校首任院長。
文革開始後不久,受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央決定將北京十三所重點高校外遷。北京地質學院於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開始新的辦學歷程。學校南遷過程中歷盡磨難,損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個地區辦學。在湖北兄弟高校的幫助下,於1975年定址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文革結束後,為解決學校部分知名學者因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的問題,1978年經鄧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復辦學,成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經國家教委批准,1987年武漢地質學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分別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總部設在武漢。1988年,學校經批准設立研究生院,是我國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間,學校又被確定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據教育部文件,位於武漢的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和北京兩個校區獨立辦學,教育部仍然以一個中國地質大學整體進行建設。2006年,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簽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設中國地質大學。同年,學校申報的「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財政部批准,中國地質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建設的一部分。200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又成功申報了第二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將學校的學科建設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伍』 中國地質大學的校徽由哪些部分組成
中國地質大學的抄校徽外圓圈內上方是漢字校名,下方為英文校名。
中間圓形為放大鏡,內置地質錘和指南針,顯示學校優勢與特色,以及久遠的辦學歷史,指明學校向綜合性穩步發展的方向。
放大鏡外圍為地球經緯線,不僅代表著中國地質大學與地球的親密關系,同時蘊含著地大人對實現開放型、現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學辦學目標的矢志追求和豪邁情懷。
『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校訓是什麼
中國地質抄大學武漢的校訓是:
求真務實襲,艱苦樸素
『艱苦樸素』就是要堅持朴實無華、艱苦奮斗的作風。『求真務實』就是求大學之真,務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創建高水平大學之實;求科學之真,務勇攀高峰、探索地球系統科學等奧秘、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實;求育人之真,務培養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識廣博的愛國愛校人才之實;求民主之真,務以人為本、依法治校、教授治學之實。」
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
『柒』 中國地質大學校名是誰題寫的
是毛澤東的字體,但不是毛澤東特別為地質大學題寫的,而是從他的文章中篩出這六個字拼在一起的.1950年代那會,算上地質大學,全國很多高校的校名都是這樣處理的.
『捌』 中國地質大學為什麼有兩個哪個好些呢
一、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分別是武漢、北京校區,要從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說起:
中國地質大學源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地質學院南遷後,原北京地質學院只設了一個留守處。1978年12月,在原北京地質學院留守處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這就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前身。
1987年11,在武漢和北京校區同時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地質大學掛牌揭幕儀式。
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優勢專業,除國家重點學科相同外,省部級重點學科各有所長:
(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優勢專業
1、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地質學(涵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涵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2、湖北省重點學科
應用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海洋科學
地球物理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公共管理
設計學
(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優勢專業
1、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地質學(涵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涵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2、省部級重點學科
地球物理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土地資源管理
環境科學與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油氣田開發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材料學
水文學及水資源
管理科學與工程
岩土工程
近海資源環境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海洋地質
『玖』 大學校名大全
排名 校名 總得分 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 分省 排名 學校類型 學校參考類型
得分 研究生培養 本科生培養 得分 自然科學研究 社會科學研究
1 清華大學 280.15 120.95 85.75 35.20 159.20 140.47 18.74 京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學 224.66 103.92 66.36 37.57 120.74 85.09 35.65 京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學 219.14 97.13 65.86 31.26 122.01 104.91 17.10 浙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學 149.73 65.24 45.60 19.65 84.49 77.76 6.73 滬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1型
5 南京大學 140.70 67.68 42.25 25.43 73.02 52.22 20.80 蘇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1型
6 復旦大學 110.98 52.12 31.47 20.65 58.86 42.25 16.60 滬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03.11 50.89 33.90 17.00 52.22 50.45 1.77 皖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8 中山大學 98.91 45.10 27.76 17.34 53.80 37.86 15.94 粵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9 華中科技大學 98.67 47.29 27.08 20.22 51.38 44.78 6.60 鄂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2型
10 武漢大學 96.16 45.01 26.65 18.37 51.14 33.36 17.79 鄂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1 吉林大學 95.28 47.36 25.76 21.60 47.92 38.07 9.86 吉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2 西安交通大學 87.71 43.57 22.58 20.99 44.14 35.05 9.09 陝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13 四川大學 86.56 41.69 23.19 18.50 44.87 35.28 9.59 川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4 哈爾濱工業大學 82.06 41.08 24.01 17.07 40.98 39.38 1.60 黑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15 南開大學 79.82 35.79 24.50 11.29 44.02 26.08 17.94 津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1型
16 山東大學 77.98 38.87 19.75 19.12 39.11 28.89 10.22 魯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7 北京師范大學 71.38 31.85 19.91 11.95 39.53 15.74 23.79 京 3 師范 文理類 研究1型
18 天津大學 66.66 32.80 19.60 13.20 33.86 30.77 3.09 津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19 中南大學 61.09 29.32 16.14 13.18 31.77 29.22 2.55 湘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2型
20 東南大學 57.92 27.30 16.34 10.95 30.62 27.38 3.25 蘇 2 綜合 工學類 研究2型
21 中國人民大學 56.67 25.47 14.50 10.97 31.19 0.71 30.48 京 4 綜合 文科類 研究2型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54.51 24.64 15.71 8.93 29.87 27.65 2.22 京 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3 廈門大學 53.01 24.59 15.91 8.68 28.41 15.78 12.63 閩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24 大連理工大學 47.67 22.75 14.23 8.52 24.92 23.41 1.50 遼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5 同濟大學 45.93 22.81 12.30 10.51 23.11 20.85 2.27 滬 3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6 華南理工大學 45.74 20.31 13.04 7.27 25.43 23.80 1.63 粵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7 重慶大學 41.81 23.09 9.80 13.29 18.73 15.03 3.70 渝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28 蘭州大學 41.78 20.08 11.96 8.12 21.70 18.69 3.01 甘 1 綜合 理學類 研究2型
29 西北工業大學 40.49 18.80 12.19 6.61 21.69 20.74 0.95 陝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0 華東師范大學 40.42 18.74 10.94 7.80 21.69 9.98 11.71 滬 4 師范 文理類 研究2型
31 北京理工大學 39.10 18.89 11.26 7.64 20.21 18.57 1.64 京 6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2 中國農業大學 38.75 15.89 9.49 6.40 22.86 21.20 1.66 京 7 農林 理科類 研究2型
33 湖南大學 35.32 16.74 9.32 7.42 18.58 14.87 3.72 湘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34 東北大學 32.41 17.41 7.99 9.42 15.00 12.87 2.13 遼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5 鄭州大學 31.17 20.63 5.06 15.57 10.54 8.35 2.20 豫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1.04 16.07 8.10 7.97 14.97 13.64 1.33 蘇 3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7 華東理工大學 31.01 15.21 9.40 5.81 15.80 15.10 0.70 滬 5 理工 理科類 研究2型
38 蘇州大學 30.92 16.01 7.32 8.69 14.92 10.27 4.65 蘇 4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39 南京農業大學 30.84 14.42 6.95 7.47 16.42 14.05 2.37 蘇 5 農林 文理類 研究2型
40 武漢理工大學 29.27 17.89 6.29 11.60 11.38 9.98 1.40 鄂 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41 上海大學 28.55 15.66 7.78 7.88 12.89 9.73 3.16 滬 6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42 北京科技大學 28.46 14.55 8.01 6.54 13.91 13.37 0.55 京 8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43 電子科技大學 27.97 14.40 7.71 6.69 13.56 12.28 1.29 川 2 理工 理科類 研教2型
44 西南大學 27.89 15.52 5.42 10.10 12.37 7.38 4.99 渝 2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45 東北師范大學 25.31 11.98 7.28 4.70 13.33 9.06 4.27 吉 2 師范 文理類 研教1型
4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4.93 12.95 6.34 6.61 11.98 11.51 0.46 陝 3 理工 理科類 研教2型
47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4.44 12.26 4.80 7.46 12.19 11.52 0.67 陝 4 農林 理科類 研教2型
48 暨南大學 24.25 10.56 6.30 4.27 13.69 6.71 6.98 粵 3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49 南京理工大學 24.18 12.48 6.07 6.41 11.70 10.79 0.91 蘇 6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50 華中師范大學 24.00 10.88 6.38 4.50 13.13 5.02 8.10 鄂 4 師范 文理類 研教1型
51 西南交通大學 23.34 12.65 4.97 7.69 10.69 8.99 1.69 川 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52 中國礦業大學 22.73 13.46 4.79 8.67 9.28 8.26 1.02 蘇 7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53 南京師范大學 21.92 11.07 5.25 5.82 10.85 4.47 6.38 蘇 8 師范 文理類 研教2型
54 揚州大學 21.53 12.32 3.64 8.68 9.21 7.52 1.69 蘇 9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55 華中農業大學 21.35 10.71 4.27 6.44 10.64 9.64 0.99 鄂 5 農林 理科類 研教1型
56 西北大學 21.15 11.27 5.31 5.97 9.88 7.17 2.71 陝 5 綜合 文理類 研教1型
57 中國海洋大學 20.46 9.79 5.83 3.96 10.67 9.55 1.12 魯 2 綜合 理學類 研教1型
58 湖南師范大學 20.37 11.00 4.69 6.31 9.37 5.36 4.01 湘 3 師范 文理類 研教1型
59 北京交通大學 19.96 9.76 5.19 4.57 10.20 9.19 1.01 京 9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60 華南師范大學 19.94 9.77 4.83 4.94 10.16 4.23 5.93 粵 4 師范 文理類 研教1型
61 北京化工大學 19.67 9.54 5.85 3.69 10.13 9.96 0.17 京 10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62 陝西師范大學 19.40 9.54 5.06 4.48 9.86 5.61 4.24 陝 6 師范 文理類 研教1型
63 南昌大學 18.88 13.56 2.51 11.05 5.32 4.31 1.00 贛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64 山西大學 18.84 10.08 4.16 5.92 8.76 5.15 3.62 晉 1 綜合 文理類 研教1型
65 河海大學 17.98 11.35 3.65 7.70 6.63 5.67 0.96 蘇 10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66 北京工業大學 17.44 8.51 4.99 3.52 8.93 8.24 0.69 京 11 理工 理科類 研教1型
67 華南農業大學 17.42 9.36 3.10 6.26 8.06 7.15 0.92 粵 5 農林 理科類 研教1型
68 江南大學 17.27 10.22 3.81 6.41 7.04 6.49 0.56 蘇 11 綜合 工學類 研教1型
69 東華大學 16.92 8.44 4.78 3.66 8.48 8.12 0.35 滬 7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70 南京工業大學 16.57 10.44 3.11 7.33 6.13 5.86 0.27 蘇 1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71 福州大學 16.38 9.08 3.86 5.21 7.30 6.58 0.72 閩 2 理工 理科類 研教1型
72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6.22 9.75 3.53 6.23 6.47 6.07 0.40 鄂 6 理工 理科類 研教2型
73 燕山大學 16.20 9.79 3.24 6.55 6.41 6.06 0.35 冀 1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74 河南大學 16.05 10.50 2.42 8.08 5.55 2.82 2.73 豫 2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75 浙江工業大學 15.44 8.61 3.25 5.36 6.82 5.91 0.91 浙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76 哈爾濱工程大學 15.38 9.44 3.27 6.18 5.94 5.47 0.47 黑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77 河北大學 15.37 8.68 3.02 5.66 6.69 4.25 2.43 冀 2 綜合 文理類 研教1型
78 江蘇大學 15.32 10.06 2.69 7.36 5.27 4.70 0.57 蘇 13 綜合 工學類 研教2型
79 山東農業大學 15.14 8.57 2.38 6.19 6.57 6.24 0.33 魯 3 農林 農學類 研教1型
80 合肥工業大學 14.67 8.94 3.07 5.87 5.73 5.13 0.61 皖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81 湘潭大學 14.51 8.56 2.88 5.68 5.95 3.40 2.55 湘 4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82 首都醫科大學 14.39 4.89 3.71 1.18 9.50 9.36 0.14 京 12 醫葯 醫學類 研教1型
83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14.37 8.18 3.05 5.13 6.19 6.03 0.16 魯 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84 雲南大學 14.33 8.14 3.35 4.79 6.19 4.19 2.00 滇 1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85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4.20 8.37 2.61 5.77 5.82 0.03 5.79 鄂 7 財經 文科類 研教2型
86 中國醫科大學 14.16 6.55 2.82 3.73 7.62 7.55 0.06 遼 3 醫葯 醫學類 研教2型
87 南方醫科大學 14.03 6.17 2.97 3.20 7.86 7.80 0.06 粵 6 醫葯 醫學類 研教2型
88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3.29 7.02 3.52 3.50 6.28 6.01 0.27 京 13 理工 理科類 研教2型
89 華北電力大學 13.29 8.65 2.42 6.23 4.64 4.31 0.33 京 1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90 上海財經大學 12.76 6.61 2.89 3.72 6.15 0.17 5.98 滬 8 財經 文科類 研教2型
91 北京郵電大學 12.76 7.17 3.04 4.13 5.59 5.07 0.52 京 15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92 中國葯科大學 12.69 5.48 2.90 2.58 7.21 7.16 0.05 蘇 14 醫葯 醫學類 研教1型
93 山東師范大學 12.59 7.76 2.32 5.44 4.83 3.05 1.78 魯 5 師范 文理類 研教2型
94 黑龍江大學 12.52 7.97 2.01 5.96 4.54 2.17 2.38 黑 3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95 首都師范大學 12.25 6.28 2.80 3.48 5.97 2.44 3.54 京 16 師范 文理類 研教2型
96 上海師范大學 12.10 7.21 2.17 5.04 4.89 2.60 2.29 滬 9 師范 文理類 研教2型
97 安徽大學 12.07 7.49 2.05 5.44 4.57 2.77 1.80 皖 3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98 福建師范大學 11.98 6.95 2.31 4.64 5.03 1.77 3.26 閩 3 師范 文理類 研教2型
99 太原理工大學 11.35 7.90 1.80 6.10 3.45 3.36 0.09 晉 2 理工 工學類 教研1型
100 昆明理工大學 11.25 7.99 1.67 6.32 3.27 3.01 0.26 滇 2 理工 工學類 教研1型
『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徽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徽是一樣的嗎
198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組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在武漢。
學校回校徽由中英文校名答、學校成立時間、地質錘、羅盤、放大鏡、地球等元素構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徽
從兩校的網頁中找到的校徽圖標中,可以看出兩個學校的校徽本質上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