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1-22 05:33:16

⑴ 礦產資源勘查中,坑道如何進行水文、工程地質編錄是和地質編錄一樣嗎

一、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的要求
(一)坑道水文工程地質編錄,一般與地質編錄同時進行,有利於密切配合,互相協作,也可單獨進行。
(二)第一手的文字記錄資料在野外要盡量收集齊全。素描圖或工程、地質、水文工程地質現象要在現場就地勾繪,以確保水文工程地質編錄的客觀真實性。嚴禁憑記憶想像在室內作文字記述或作圖。
(三)坑道素描圖,應以能清楚地反映所揭露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為原則。所以:
1.凡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情況簡單,用一壁一頂即能清楚反映所揭露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時,就素描一壁一頂。
2.如果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情況復雜,用一壁一頂不能清楚反映揭露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時,則素描兩壁一頂,或視具體情況增繪某個壁的某一小段。
(四)坑道素描圖的比例尺一般與地質素描圖相同。採用1:50~1:200。同一礦區同一種類素描圖的比例尺一般應該一致;圖的水平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一般也應該一致。
坑道素描圖一般均用方格紙繪制。對重要的並作為報告附圖的素描圖,根據工作程度和精度要求,必要時在室內也可以用磅紙或塑料薄膜成圖。
素描圖上,除詳細表示出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外,還應有下列內容:
1.區名稱;
2.坑道名稱及編號;
3.工程起點(或某點)坐標;
4.比例尺;
5.坑道方位角及基線、坡度角;
6.水樣、岩(土)樣的位置及編號;
7.樣品的分析成果表;
8.圖例(如用統一圖例,可不必每張再繪;如是裝訂成冊,則最好每冊圖前
面附一圖例);
9.文字描述:野外編錄時,應進行詳細的觀察描述,並將其記錄在野外記錄
本上;室內整理成圖時,則根據野外原始記錄資料,於圖的下方附上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綜合系統的文字描述。
10.編錄人及檢查人姓名,編錄日期及檢查日期。如作為報告附圖,則畫責任製表。
(五)坑道素描圖上繪描的地質內容與地質素描圖相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面的內容有:
1.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分區界限(如乾燥區、潮濕區、滴水區、淋水區等);
2.坑道總涌水量、水溫、PH值;
3.坑道出水點位置、流量、水溫、PH值;
4.構造破碎帶的充水現象;
5.裂隙統計點位置、裂隙率(必要時附裂隙玫瑰花圖)。
(六)根據礦區坑道的分布情況及工作程度和精度要求編制坑道水溫地質工程地質平面圖。
二、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
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一般以水平坑道為主,包括平硐(PD)、沿脈平硐(YM)、穿脈平硐(CM)、石門(SM)、侵角小於45度的斜井(XJ)等。
(一)坑道的編號:一般與地質編號相同,主要有下列幾種方法:
1.按坑道掘進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PD1、PD2、PD3等。
2.按坑口的絕對標高進行編號。如PD360、PD485等。
3.按坑道分布的空間位置進行編號。如沿脈坑道中有穿脈或穿脈坑道中有沿脈時,可對主坑道給一種編號,其兩側的支坑道則按單雙號法進行編號,即一側編奇數號,一側編偶數號。
4.按坑道掘進方向及所穿礦體(帶)進行編號。例如:IYM1表示I號礦體(帶)的I號沿脈。若在沿脈中掘進穿脈坑道,則可表示為IYW1~CM1E,即I號礦體(帶)I號東穿脈。
為使用方便,同一礦區應採用同一種方法進行編號。
(二)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中應繪制的圖件

1.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平面圖:比例尺1:500~1:1000

2.坑道素描圖;比例尺1:50~1:200

(三)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的操作步驟及方法

1.在編錄之前對坑道進行全面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觀察。觀察的重點是:地
層岩性及其產狀;礦體的厚度、產狀、形態變化;圍岩性質、蝕變類型;礦體與圍岩的風化程度;岩漿岩情況;裂隙發育特徵;構造破碎帶的性質、寬度、產狀和充填物;坑道頂板的穩固性及支護情況等。
2.在觀察研究統一認識以後,即用紅漆或其它辦法做好各種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分界記號,准備進行素描和描述。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情況簡單,也可不作記號。
3.掛皮尺:一般掛在坑頂中心線上,作為素描作圖基線尺。皮尺的起點以及各段的長度要與坑道測量的導線點聯系,若皮尺丈量的長度與坑道測量各導線點間的長度不符時,則應視誤差的大小作不同的處理:當誤差不超過1/1000時,則應以測量數據為依據,皮尺可稍加拉緊或放鬆,以便兩者數據吻合;若誤差超過1/1000時,則應查找原因,然後進行合理消差。最後將皮尺長度按比例尺畫在展開圖上(註:野外素描時,皮尺為作圖基線尺,常按實際位置繪於坑頂中心線上;室內成圖時,則作為水平標尺繪於展開圖的下方)。
4.沿皮尺測方位及坡度角(如有測量資料可以利用時,即不再測),並將數據注在素描圖上。
5.測繪展開圖輪廓
方法是首先把基線尺(即把皮尺長度)按作圖比例尺畫在方格紙上;然後在基線尺的兩側畫出兩條平行線即為兩壁底板線;之後再根據坑道測點或按一定間距垂直線尺(皮尺)分別丈量每點頂板兩側寬度及兩壁垂直高度,按比例尺畫在展開圖的相應位置上;最後根據坑道實際彎曲情況聯絡結合點,即成坑頂及兩壁輪廓圖。
另一種簡便方法是:按坑道規格繪成規則的頂和壁的輪廓圖。展開時頂和壁連起來畫。
6.用小鋼尺從皮尺零米的一端開始順序的量出各種地質、構造、礦體界線及產狀位置、水文地質鋼尺地質分區界線,坑道出水點位置、昌頂、邊壁坍塌、片幫位置;坑道出口及坑道中較大的出水點或出水地段須測流量、水溫、PH值。裂隙發育地段進行裂隙率統計,並利用同比例尺勾繪,注記在輪廓圖中。
7.在丈量、勾繪各種地質界線的同時,按擬定圖例進行各種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現象的描繪,即成野外坑道素描圖。
素描時應注意:當坑道的頂或壁由於施工原因呈弧形時,則應採用產狀投影法,將各種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界線投影在一個水平面上,以避免造成虛假形態。
8.在丈量及素描的同時,進行文字描述記錄工作,文字描述一般自工程起點開始,在描述中所提到的米距應與基線尺一致。
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描述,著重於描述地質時代、岩性、坑道頂(底)板及邊壁的滴水、淋水現象,大的出水點水的流出。湧出噴出現象及流量、水溫、PH值,裂隙發育情況及其性質、產狀裂隙率,軟弱夾層、軟弱結構面及構造破碎帶的發育特徵。破碎程度、充填、膠結物分布與產狀,岩層風化和岩溶現象,坑道圍岩的穩定性,頂板冒落袋的大小及冒落高度,發展過程,不穩定地段的掘進與支護方法。裂隙率統計方法以面裂隙法為宜,必要時也可用線裂隙法統計。
水文地質分區一般分為乾燥區、潮濕區、滴水區和淋水區:工程地質分區一般分為坑道圍岩穩定區(以堅硬岩層為主,坑道頂板穩固性好,未見冒落、片幫等現象),較穩定區(以堅硬半堅硬岩層為主,坑道頂板穩固性較差,有冒落、片幫等現象)、不穩定區(以軟弱層及軟弱結構面為主,坑道頂板穩固性差,落、片幫等現象發育)。
9.結束素描及記錄後,應將圖件、文字與實際對照檢查,確無遺漏和錯誤時,才可取下皮尺,結束該段野外工作。
10.室內工作:整理野外所取得的各種資料、編繪出正式的坑道素描展開圖或野外圖件整理著墨、即為正式圖件。
三、老硐、民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和編錄
1.對老硐即民窯調查時應特別注意安全。對頂板及兩幫不牢固的地方,應加固支柱;對已有的天棚支柱,要進行檢查;清理廢石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坡度。
2.民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正在掘進或新掘進的穿脈民窯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同坑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要求。沿脈掘進的民窯一般只能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
3.老硐及民窯調查一般應記錄老硐即民硐的硐口、位置、標高、地層層位代號及岩性、硐長斜硐硐深及硐底標高,硐口流量、水溫、PH值,積水老硐的積水量,老硐的塌陷范圍、塌陷高度等。

4.民窯及較大的老硐應採用儀器法測量硐口坐標;較小的老硐一般採用半儀器法定點,並表示在礦區水文地質圖上,老硐塌陷范圍及老硐采空區范圍應在水文地質圖上圈出。

⑵ 焦作市神龍水文地質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焦抄作市神龍水文地質工程有襲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05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地質鑽探乙級:中型礦井及以下煤炭地質勘查項目和相應的水文地質、水源勘查項目及礦區工程地質、注漿加固、滅火等鑽探工程施工等。
法定代表人:李國新
成立時間:2004-05-18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892120902320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焦作市太行中路3號

⑶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遙感

遙感地質在工程地質應用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對重要的水壩、隧道、電站、運河、橋梁、碼頭以及軍事工程設施所在地段的工程地質環境條件的遙感調查。其中地表及隱伏活動斷裂等構造是主要對象。通過遙感分析來幫助對工區的工程穩定性的評價。圖12-2是規劃中的南水北調中線調水的路線解譯圖。工程中另一個應用是鐵路、運河等重大工程沿線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分析。圖12-3是三峽水庫建設的地質災害調查資料。此外有象岩溶地區和礦山采空地區的地面塌陷調查及與工程地質有關的地下水害調查等。可見,工程地質遙感工作,實際上就是新構造、災害地質等遙感解譯分析資料的應用。

圖12-3 三峽工程庫區巴東縣環境地質遙感解譯圖

圖12-4 根據陸地衛星資料作出的地下水流向示意圖

地下水的存在會引起土壤表面及植被的溫度或輻射強度兩種變化。土壤中水份增加,熱傳導增加,熱容量變化,水份的蒸發造成地面降溫,故白天在熱紅外圖像上呈現冷異常(色調變暗)。淺層地下水的缺失會引起上部植被的生態變化。遙感技術在水文地質方面的應用有:①對岩性、構造和各種地貌形態的含水特點、含水性好壞分析。如對古河道的遙感解譯,在我國華北、天津市等地都有成功經驗。岩溶水文地質研究,崔承禹等人(1985)對廣西灕江桂林、陽朔地段利用夜航成像的熱紅外圖像,查明地下水流出地面再流入灕江,對地下河的排泄地段,對河流的補給,泉水的出露等。②直接或間接探測泉水及淺層地下水。我國李承尊(1985)對大連地區岸邊的泉水遙感解譯,美國在夏威夷群島海岸邊對地下淡水流入海中位置的確定。③對一些水文地質特徵的研究。如A.G.Bobba等人(1992)用冬夏兩個時相陸地衛星數字處理圖像來檢測補給區及溢出區的地下潛流及潛水的流向圖(圖12-4)。利用遙感資料來分析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孫仲安等人(1990)用SAR圖像來分析京西煤田地區水文地質,分別對平原地區及基岩地區的遙感地質應用進行評價。《遙感原理和工程地質解譯》一書(卓寶熙等,1982),對各種類型地下水(如孔隙、裂隙水等)的解譯標志有較詳細介紹。

⑷ 水文地質現行規范有哪些所有的,越詳細越好啊!!急要~

DL/T 5034-2006 火力發電廠供水水文地質勘測技術規范 電力行業標准
SL 373-2007 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水利行業標准(SL)
《鐵路工程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城鎮建設工程行業標准
EJ/T 1194-2005 地浸砂岩型鈾礦水文地質勘查規范
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GB50027-2001
GB 12719-1991|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
其中GB標准更新了好幾次。另外還有關於地質鑽孔的規范:
DZ-T0047-1993_水文水井鑽機技術條件
DZ/T0181—1997 水文測井工作規范

突然找到一個之前下載的表格,也給你吧
標准編號 標准名稱
HG/T 20578-1995 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施工技術規程
HG/T 21587-1995 岩土工程勘察資料整理標准
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CJJ16-88
CJJ 56-1994 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
CJJ 57-1994 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CJJ57-94
CJJ 61-1994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61-94
CJJ/T 76-1998 城市地下水動態觀測規程CJJ/T76-98
GB 50021-1994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94
GB 50218-1994 工程岩體分級標准
GB 50307-1999 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GB/T 50266-1999 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
GBJ 27-1988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J27-88
GBJ 112-1987 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
GBJ 123-1988 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J123-88
GBJ 145-1990 土的分類標准
JGJ 69-1990 PY型預鑽式旁壓試驗規程JGJ69-90
JGJ 72-1990 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90
JGJ 83-1991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GJ83-91
JGJ 84-1992 建築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術語標准JGJ84-92
JGJ 87-1992 建築工程地質鑽探技術標准JGJ87-92
JGJ 89-1992 原狀土取樣技術標准JGJ89-92
JGJ/T 8-1997 建築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
GB/T 18507-2001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規程
GB/T 18508-2001 城鎮土地估價規程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GB 50324-2001 凍土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SL 299-2004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規程 SL 299-2004
SL 286-2003 地下水超采區評價導則 SL 286-2003
SL 245-1999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觀測規程 SL 245-1999
SD 128-1987 土工試驗規程(第三冊)
DL/T 5034-1994 火力發電廠供水水文地質勘測技術規范
DL/T 5074-1997 火力發電廠岩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
DL/T 5096-1999 電力工程地質鑽探技術規定
DL/T 5102-1999 土工離心模型試驗規程
DL/T 5104-1999 火力發電廠工程地質測繪技術規定
DL/T 5109-1999 水電水利工程施工地質規程
DL/T 5125-2001 水電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體測試造孔規程
SL 326-2005 水利水電工程物探規程
DZ/T 0223-2002 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程
DZ/T 0227-2002 滑坡、崩塌監測測量規范
DGJ 08-37-2002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附條文說明)(附圖A、B、C、D)
CJJ 61-2003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附條文說明)
CECS 34-1991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遙感技術規程
CECS 99-1998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准(附條文說明)
DBJ 08-37-1994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DBJ 08-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附條文說明)
DLJ 206-1982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探規程 (電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測部分、測井部分)
DZ 44-1986 城鎮及工廠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DZ/T 0017-1991 工程地質鑽探規程
JG/T 5061.7-1995 黃土取土器
JTJ 269-1996 水運工程混凝土質量控制標准(附條文說明)
JTJ/T 320-1996 疏浚岩土分類標准(附條文說明)
SDJ 24-1988 火力發電廠工程地質勘測技術規程
SL 237-20001-1999 土的工程分類(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2-1999 土樣和試樣制備(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3-1999 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4-1999 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5-1999 比重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6-1999 顆粒分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7-1999 界限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8-1999 濕化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9-1999 毛管水上升高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0-1999 相對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1-1999 擊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2-1999 承載比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3-1999 回彈模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4-1999 滲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5-1999 固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6-1999 黃土濕陷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7-1999 三軸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8-1999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三軸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9-1999 孔隙水壓力消散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0-1999 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1-1999 直接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2-1999 排水反復直接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3-1999 無粘性土休止角試驗
SL 237-20024-1999 自由膨脹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5-1999 膨脹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6-1999 收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7-1999 膨脹力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8-1999 靜止側壓力系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9-1999 彈性模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0-1999 土的變形參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1-1999 單軸抗拉強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2-1999 振動三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3-1999 共振柱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4-1999 凍土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5-1999 凍土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6-1999 凍結溫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7-1999 凍土導熱系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8-1999 未凍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9-1999 凍脹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0-1999 凍土融化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1-1999 原位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2-1999 原位滲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043-1999 原位直剪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4-1999 十字板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5-1999 標准貫入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6-1999 靜力觸探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7-1999 動力觸探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8-1999 旁壓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9-1999 載荷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0-1999 波速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1-1999 原位凍脹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2-1999 原位凍土融化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3-1999 粗顆粒土的試樣制備(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4-1999 粗顆粒土相對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5-1999 粗顆粒土擊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6-1999 粗顆粒土的滲透及滲透變形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7-1999 反濾料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8-1999 粗顆粒土固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9-1999 粗顆粒土直接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0-1999 粗顆粒土三軸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1-1999 化學分析試樣風干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2-1999 酸鹼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3-1999 易溶鹽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4-1999 中溶鹽石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5-1999 難溶鹽碳酸鈣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6-1999 有機質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7-1999 游離氧化鐵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8-1999 陽離子交換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9-1999 土的礦物組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J 7-1982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探規程 (電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測部分、測井部分)
SYJ 58-1989 靜力觸探技術規定(含條文說明)
TB 10014-1998 鐵路工程地質鑽探規程
TB 10017-1999 鐵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范
TB 10042-1995 鐵路工程地質膨脹土勘測規則
TB 10055-1998 鐵路工程地質黃土地區勘測規則
YBJ 31-1986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YBJ 42-1992 土工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TBJ 37-1993 靜力觸探技術規則
TD/T 1004-2003 農用地分等規程
YB/T 9009-1998 岩土工程勘察結果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標准
YB/T 9033-1998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和供水管井工程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標准(附條文說明)
YS 5205-2000 岩土工程現場描述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06-2000 工程地質測繪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07-2000 天然建築材料勘探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08-2000 鑽探、井、槽探操作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3-2000 標准貫入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4-2000 注水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5-2000 抽水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6-2000 壓水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8-2000 岩土靜力載荷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9-2000 圓錐動力觸探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0-2000 十字板剪切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1-2000 現場直剪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2-2000 動力機器基礎地基動力特性測試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3-2000 靜力觸探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4-2000 旁壓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J 225-1992 土工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B 9010-1998 岩土工程驗收和質量評定標准(附條文說明)
YS 5227-1995 濕陷性土起始壓力測試規程(附條文說明)
JGJ/T 143-2004 多道瞬態面波勘察技術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監測規范
YS 5230-1996 邊坡工程勘察規范(附條文說明)
DL/T 5074-2006 火力發電廠岩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
DL/T 5034-2006 電力工程水文地質勘測技術規程
SY/T 0049-2006 油田地面工程建設規劃設計規范
HG/T 20691-2006 高壓噴射注漿施工操作技術規程
HG/T 20693-2006 岩土體現場直剪試驗規程設計規定
HG/T 20694-2006 振動沉管灌注低強度混凝土樁施工技術規程
CECS 55-1993 孔隙水壓力測試規程
DBJ 08-19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附條文說明)
DL/T 5385-2007 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施工監理規范
TD/T 1009-2007 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技術規范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
DZ/T 0222-2006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監理規范
JGJ 8-2007 建築變形測量規范(附條文說明)

⑸ 區域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范圍怎麼算

一般都會有該地區的地形圖,通過地形圖上的面積以及比例尺可以計算出調查的范圍。

水文地質,地質學分支學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生產建設的需要,水文地質學又分為區域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供水水文地質學、礦床水文地質學、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學等分支學科。近年來,水文地質學與地熱、地震、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滲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領域。

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區域可以是自然地理單元或水文地質單元,也可以是行政區域,面積一般較大,在數百平方千米以上。小比例尺(小於1︰10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為綜合性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目的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遠景規劃提供水文地質依據,並為今後進一步更大比例尺各種水文地質工作提供區域性水文地質基礎資料。中比例尺(1︰5萬~1︰10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可以是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較詳細區域水文地質資料的綜合性水文地質調查,也可以是為某一專門性水文地質工作任務提供較詳細區域水文地質背景資料的,在綜合性調查基礎上加有必要專門性調查工作的水文地質調查。小比例尺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收集資料、地面調查、勘探、試驗和觀測工作等手段,查明調查區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包括主要含水層的岩性、埋藏分布條件,各含水層地下水的成因、類型、補逕排條件及其水質水量的分布和變化情況等。中比例尺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的主要任務是在小比例尺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必要的調查工作和提高調查工作的精度要求,進一步查明區域水文地質條件,並根據其專門性水文地質調查任務的需要,進行必要的專門調查、勘探、試驗和觀測工作,查明有關問題。中國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始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50年代和70年代初,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約1/3的地區完成了1︰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20世紀70年代後至今,全國除西藏地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原始森林地區和部分沙漠地區外,都已完成了1︰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此外,根據需要,部分研究程度較高的地區完成了諸如農田供水、土壤改良、城市供水、生態環境等不同目的的1︰5萬或1︰10萬比例尺的區域水文地質調查。

第一講 區域地質調查方法與要求

工作方法

區域地質調查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方法是 野外實地勘查和觀測研究,並將所獲得的地質信息填繪在地理底圖上(見地質填圖),並按一定格式記錄下來(見地質編錄)。此外,為了更有效更准確地獲得和識別地質信息,還常採用以下方法:

①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核法勘探、地溫法勘探以及鑽孔地球物理勘探。 對重要成礦區帶取得的1:5萬高精度磁測、重力資料及激發極化法測量資料應進行系統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解釋。對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測數據一般要進行濾波、位場轉換、解析延拓、局部異常的求取等數據處理。通過大比例尺物探數據的各類常規處理和對場源空間特徵的分析,結合區域地質礦產特徵,系統地推斷控礦構造、岩體、地層或標志層。綜合研究成礦環境和地球物理找礦標志。

②地球化學勘查。 應全面收集區內的區域地球化學、礦區(床)地球化學及異常查證等資料,應用范圍大體為: (1) 基礎地質:(a) 主要地質體的地球化學組份特徵; (b) 區域構造地球化學特徵。 (2) 礦產地質:(a) 區域地球化學背景與異常分布特徵;(b)成礦區帶、礦田及礦床地球化學特徵;(c) 局部地球化學異常組合特徵,異常解釋、推斷、追蹤評價及找礦地球化學標志;(d) 系統整理化探異常的面積、強度、規模、濃度分帶、組分分帶、各種比值等數據,研究分析化探異常分布規律、元素組合規律及與物探異常關聯對比等,結合異常地質背景和成礦條件,以及地表礦(化)點、蝕變帶分布,對化探異常進行定性解釋和分類排序,提出礦產檢查工作安排建議。 (3) 環境地質:(a) 城市及重要經濟區元素地球化學分布特徵;(b) 重要農業區元素地球化學分布特徵;(c) 地方病發生區元素地球化學分布特徵; (d) 重要自然景觀區元素地球化學分布特徵等。

③在基岩出露好、地質標志較清禁的地區,還可採用遙感圖象解釋的方法(見遙感地質)。遙感地質解譯工作重點是:區域構造格架解譯;各類地質填圖單元解譯;礦產地質解譯(如已知成礦、控礦地質體、地質構造追索圈定,與成礦、控礦相關的遙感線、環、紋、斑、色調等特徵影像提取,與成礦、控礦相關的隱伏岩體圈定等);災害、環境地質解譯(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縫、地面塌陷圈定等)。

④重砂測量(重砂指由比重較大、物理和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礦物的顆粒所組成的鬆散集合體),通過重砂分析和綜合整理,發現並圈出礦產機械分散暈,即與礦產密切相關的指示礦物的重砂異常,據此進一步追索原生礦床和砂礦床。重砂測量包括人工重砂測量和自然重砂測量,是區域地質調查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找礦方法。尤適用於水系發育的地區。

.區域地質調查

簡言之就是對一定區域范圍的基礎地質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簡稱「區調」、「區測」或「填圖」)。

(1)一定區域

就是國家統一規定按經緯度把全國分成若干個方塊,每一個方塊就是一個區域范圍。(以區域中重要城鎮命名,如巢湖幅)

(2)地質情況

包括:這個區域中的地層古生物、岩石、礦床、地球化學、水文、工程地質以及環境地質、農業地質、災害地質、地質構造等基礎地質。

區域地質調查的最終成果是地質圖、地質報告。

2.地質圖

將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各種地質體,按一定的比例尺,投影到地形平面圖上,並用規定的符號表示出來的圖件,稱為地質圖。

(1)按比例尺劃分地質圖

按比例尺不同可以劃分為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

小比例尺地質圖:1/100萬——1/50萬,全國、全省范圍大區域地質調查

中比例尺地質圖:1/20萬——1/5萬,在一個省范圍內區域地質調查

大比例尺地質圖:1/2.5萬——1/1萬,還有1/1000-1/100(主要針對具體礦床、礦體或者小范圍特殊需要進行地質調查)

(2)地質體

沉積岩——可劃分到群、組、段

火成岩——包括各種岩體:花崗岩、輝長岩……等。

變質岩——不同變質程度的變質岩,若片麻岩、麻粒岩……等

其他地質體——如礦體、生物礁體、特殊地質標志層……等

二、填圖單位的確定原則與方法

1.侵入岩地區
是以不同的侵入體來劃分填圖單位。例如酸性花崗岩,中性的閃長岩,正長岩、基性、超基性的輝長岩、橄欖岩等,為不同的填圖單位。

2.變質岩地區
以不同的變質岩類型,例如片岩、片麻岩、麻粒岩、……等。

3.沉積岩地區
(1)以地層為基礎來劃分

①岩石地層 ②生物地層 ③年代地層 ④磁性地層 ⑤化學地層 ⑥礦物地層。目前主要以岩石地層為主。

(2)岩石地層單位劃分的原則
①依據岩性特徵和相對地層位置

②可以是一種或幾種岩石類型的組合

③整體岩性一致,野外易於識別
④岩石地層單位是客觀描述的實體,它不能根據成因和形成年代來劃分。(但反過來研究地層單位成因和形成年代,卻有助於客觀地選擇岩性標志,以便更好地劃分地層)。

(3)岩石地層單位的種類(可分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①正式的岩石地層單位:有定義並正式命名的「群」、「組」、「段」、「層」

A:群——是高級別的正式岩石地層單位(一般由縱向上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具有某種共同岩性特徵的組而成,或由一個規模較大的老組再分組升級為群,保留原地理名稱)。

B:組——是等級居中的岩石地層單位(劃分適度的地區性或區域性岩石地層單位)。

組的重要含義還在於其總體岩性一致,並具有可填圖性,即野外易識別、追索,並可在1:5萬地質圖上表示出來。

C:段——是級別低於組的岩石地層單位。段是組的組成部分。正式命名段必須具有與組內相鄰岩層明顯不同的岩性特徵,並且分布范圍廣,對研究區域地層有用。

D:層——是等級最低的岩石地層單位。層一般由岩性、成分、生物組合(視為物理特徵)等特徵顯著區別於相鄰岩層的單層或復層構成。它厚度不大(數厘米或數米至十餘米),在側向上橫穿不同的組或段,而名稱保持不變。通常只有區域性地層劃分對比的標志層才正式命名層。

②非正式填圖單位

非正式岩石地層單位是未被正式命名或不需要正式命名的局部性岩石單位。

常使用帶(段、層)、透鏡體、礁、(岩舌、岩楔)等術語(如灰岩礁、斑脫岩帶,生物化石富集帶(層)等。

劃分非正式岩石地層單位主要是為了突出其特殊性。

(4)比例尺不同,岩石地層單位劃分的級別不同
A:1/100萬——劃分到「群」(即幾個組合並)。
B:1/20萬,可以是「群」,主要以「組」為單位。
C:1/5萬——必須劃分到「組」,根據地質情況有時還可以劃分「段」。
D:岩石地層單位的厚度,在圖上表示時不能小於1mm。
不管比例尺大小,岩石地層單位的厚度,在圖上一般不能小於1mm。否則在地質圖上就表示不出來。

⑹ 濟寧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全面些)

濟寧市地質災害現狀和發展趨勢預測濟寧市地質環境監測站
濟寧市位於魯西南腹地,地處黃淮平原與魯中南山地的交接地帶, 地貌類型以平原為主,低山丘陵僅佔全區面積的25%左右。因此,濟寧境內以自然因素影響為主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甚發育。而由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引發的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崩塌則是目前濟寧市主要地質災害發育類型。因此,人類工程經濟活動是境內地質災害的主要引發因素,具體包括地下采空、地下水開采、開山採石、修築公路等。
濟寧境內地質災害類型
濟寧境內目前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類型有:地面塌陷(包括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地裂縫。
(一)地面塌陷
采空塌陷。主要由地下煤礦體開采活動引發。由於地下煤礦體被采出,懸空的地表岩層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彎曲變形乃至陷落的現象。濟寧市采空塌陷始於1970年,截至2000年底,塌陷深度大於1米的采空塌陷面積達88.3平方公里,采空區塌陷率為6.8%,最大下沉深度9.20 米。其中常年積水的塌陷面積約29.4平方公里,平均積水深度4.0米左右。采空塌陷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破壞耕地、破壞地表建築物、破壞礦區公路和鐵路、影響礦區水環境、影響礦區土壤環境、破壞其他設施。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位於隱伏灰岩區,上覆第四系鬆散層厚度一般小於50米,下伏灰岩裂隙岩溶發育,具備岩溶塌陷發生的環境地質條件,在水動力條件下易發生岩溶塌陷。尤其是在岩溶發育的灰岩與上覆第四系砂層直接接觸地帶,在具備水動力條件下更易發生岩溶塌陷。目前濟寧市境內已發生岩溶塌陷3處,規模較小,分別位於曲阜市息陬一南辛、防山和泗水縣泉林-石漏一帶,毀壞房屋3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萬元。
(二)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指巨厚鬆散沉積物分布區由於人為長期超量開采地下水,引起第四系孔隙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在上部重力和自重作用下,失水後的含水層空隙被壓縮變密,造成地面垂直下降的地質現象。濟寧市地面沉降分布於濟寧市城區,發現於1988年。從區域上看,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圍基本與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分布范圍一致,累計沉降量大於60毫米的沉降范圍大致在地下水位標高小於 12米的范圍內。地面沉降引發了房裂、地裂縫、供水機井井管上升等不良現象,給城市建築、道路、橋梁、城市供排水系統及防洪設施等帶來不利影響和危害, 並造成不可估量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
(三)崩塌、滑坡
濟寧市境內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一般規模較小,但危害程度較大, 且主要是由開山採石等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引發。
(四)地裂縫
濟寧市地裂縫大多伴生於采空塌陷,自然條件(主要由於天氣乾旱) 下形成的地裂縫僅分布在南四湖和京杭大運河兩側附近地帶。
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濟寧境內前期由於採石和築路形成的不穩定斜坡較多,大規模的開山採石嚴重破壞地質環境的同時,為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如不對其進行制止或規范,由此而引發的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將呈增多的趨勢。
(一)采空塌陷發展趨勢
采空塌陷明顯受煤層埋深、厚度、產狀、開采方式及頂板地層岩性、 破碎程度、地質構造等因素控制。一般講煤層埋藏較淺、采層厚度大、頂板岩層為碎屑結構或破碎地層易產生采空塌陷。濟寧地區煤系地層屬石炭二迭系,可採煤層2至3層,煤層厚度大,一般4至12米,最厚達18.77米, 埋深200至1000米不等,開采深度大多為100至600米,嶧山斷裂、孫氏店斷裂等大的斷裂構造近南北向穿過煤田區,各井田間還發育了較多的次級斷裂構造,具備采空塌陷的有利條件,尤其在斷裂構造附近采空塌陷的機率和程度相對較大。
隨著煤礦的大規模開采,采空塌陷將不可避免,其塌陷面積和深度將呈現逐年加劇的趨勢。預測未來幾年內采空塌陷將以每年近7平方公里的速率擴展。
(二)岩溶塌陷發展趨勢
濟寧地區隱伏灰岩分布面積較廣。但從上覆第四系厚度看,嘉祥北部、曲阜東南、淚水北部及東部泉林一帶第四系厚度一般小於50米,下部灰岩裂隙岩溶發育,具備岩溶塌陷發育的內在條件。前期已發生的3處岩溶塌陷均分有子上述地帶,其中一處是在泉林一帶進行岩溶水抽水試驗過程中發生的。以上地段為岩溶塌陷易發區,在水動力條件具備時潛在岩溶塌陷的可能。尤其在第四系砂(礫)層與灰岩直接接觸地帶(如泉林一帶)更易發生岩溶塌陷。該地段均分布有較大的岩溶水水源地,如嘉祥城北水源地、曲阜北興水源地、泗水五里廟水源地及泗水泉林水源地等,水源地的開採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劇岩溶塌陷的發生與發展。
(三)地面沉降發展趨勢
濟寧市城區位於汶泗河沖積扇前緣,地勢平坦,構造上屬濟寧凹陷, 第四系鬆散層厚度較大,一般為220至300米,易於壓縮的粘土層相對較厚, 在長期平采地下水的情況下,大范圍的地面沉降在所難免。從區域上,地面沉降的分布基本與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分布范圍一致,隨地下水位的持續降低。地面沉降量隨之加大,沉降范圍隨之擴大,同一地點地面沉降的速率和沉降幅度與地下水位的下降呈明顯的同步變化,地面沉降嚴格受地下水開採的控制。只要在地下水位以下存在可壓縮地層,過量開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就有可能引發地面沉降。
按目前濟寧市發展狀況和2010年遠景規劃,隨著城市工業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大,對地下水的需求量將逐年增加。如不對城區地下水開采加以控制,地下水位仍將持續下降,沉降面積將迅速擴大。據預測2010年 濟寧市城區最大沉降量將達到460毫米。
(四)崩塌、滑坡、泥石流發展趨勢
崩塌、滑坡、泥石流屬突發性重力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山區。濟寧市境內主要為平原區,山區面積僅為25%左右,且屬低山丘陵區,山體自然坡度一般小於20度,因此,在自然條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不甚發育,主要由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引發,如開山採石、築路等,災害類型以崩塌為主

⑺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勘探與分析

由於注漿截流防治礦井水害技術有其特定的應用條件,所以在確定是否採用注漿技術之前必須進行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和施工工程地質條件的勘探與分析。勘探與分析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水害形成的地質構造因素和人為工程活動因素、水害形成的層位、含水層岩性、突水水源、礦井充水補給通道的性質及其分布范圍、最大突水量、穩定突水量、過水通道內或突水口處的地下水流速、靜水壓力等。只有弄清這些問題,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注漿堵水技術與工程方案。

(1)查明礦井所在地區造成礦床充水的充水水源及其賦存條件、控制礦井水害的主要因素及其變化規律,用以進行綜合防治水技術路線的分析比較,以決策總體治水方案。

(2)查明礦井局部地區水文地質結構與礦井充水條件,用以決策防治水工程的具體布設和工程的經濟可行性分析,避免工程宏觀規劃布設不當,影響防治水效果或造成工程浪費。該階段應重點查明礦區和采區主要構造單元的特徵,陷落柱和斷層顯現規律及其斷距、產狀要素,小構造特徵等;查明施工地段岩層的岩石成分,岩石可鑽性等級,岩石的裂隙性特徵、孔隙度或者裂隙張開性與切穿性;查明含水層特徵、厚度和賦存深度,地下水的靜水壓力水頭,含水層的滲透系數等。查明地下水的礦化類型和程度,硬度、酸度指標,對水泥和金屬侵蝕的類型和程度,地下水化學成分隨深度的變化規律等化學特性。

(3)查明工程施工條件,包括查明施工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運輸施工條件、材料供應條件、採掘工程條件等,確定防治水工程要求達到的精度,以便進行施工程序與施工工藝方法的設計。查明礦區和采區的地理位置和行政位置、地表地形、區域水文網、當地的氣候條件;查明區域的經濟狀況,運輸、電站、供水和供熱源,以及當地現有的適於制備止水漿液的建築材料。

⑻ 地質工程主要研究哪些方面

1、概念:地質工程也叫工程地質學,是研究人類的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回的相互作用答,以便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它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專門研究與工程地質有關的地質問題。
2、研究對象:是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條件是工程地質環境各個要素的總和。包括:(1)岩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2)地形地貌條件(3)地質結構與地應力(4)水文地質條件(5)物理地質現象(6)天然建築材料 。
3、適用的行業:包括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
4、覆蓋的范圍: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⑼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 有效嗎

研究水文地質的復雜程度,目的在於為礦區的遠景儲量,勘探提供有利的線索和參考依據,為未來找礦提供比較有用的參考價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