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沿海的地質災害
① 斯里蘭卡這個國家的地質災害多嗎
雖然不是地震帶 但是因為是印度洋里的海島國家 印度洋發生地震 會受到海嘯侵襲
② 當年斯里蘭卡「海洋王後號」火車事故是怎麼回事,為何造成兩千人死亡
2004年12月26日,發生了一次全球范圍的大地震,這次大地震被稱為印度洋海嘯,而這次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了斯里蘭卡“海洋王後號”列車在行駛至塔爾沃塔的斯里蘭卡的沿海鐵路時印度洋地震引發的特大海嘯襲擊,火車上的人並非死於鈍傷,而是全部死於溺水,當時有人估計大約有超過1700人死亡,有人甚至估計死亡人數在2000人左右,但是最後有隻100人獲救。這是本世紀最大的一次火車事故。
通過經歷過這場災難,我們人類應該體會到世事難料,應愛護大自然,一定要更加珍惜眼下的生活,把每一天都過得更有意義。
③ 請問斯里蘭卡有哪些自然災害以及應對的措施曾經有哪些國家在斯里蘭卡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幫助了它
斯里蘭卡屬熱帶氣候,除山地外,終年炎熱。沿海地區全年平均氣溫為27℃,而山區低於℃。西南季風將雨帶入斯西南部,東北季風將雨帶入東北部,斯年降水量為750-2000毫米。
沿海地區漸被海浪侵蝕,北部地區由於樹木砍伐而偶遇洪澇災害,東北部有時遭受熱帶風暴。有海嘯發生。
應對的措施: 實行深溝、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積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澇發生時,雨水及時排出。 洪澇發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應組織力量及時搶收,以免洪澇損失。洪澇災害發生過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積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時要扶正植株,讓其正常進行各種生理活動,盡快恢復生長。洪澇災害過後,必須迅速疏通溝渠,盡快排澇去漬。還要及時中耕、鬆土、培土、施肥、噴葯防蟲治病,加強田間管理。如農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則應根據當地農業氣候條件,特別是生長季節的熱量條件,及時改種其它適當的作物,以減少洪澇災害損失。旱地怕澇作物要採取聯片種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斯里蘭卡發生災害幫助過的國家:中國、印度、泰國、義大利。
不知道你去斯里蘭卡旅遊還是工作,旅遊的話這個就白發了。
斯里蘭內戰了很久,那裡很混亂。
④ 斯里蘭卡的地勢特點及判斷依據
地勢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判斷依據:斯里蘭卡島大致呈梨形。斯里蘭卡中南部是高原,北部和沿海地區為平原,其中北部沿海平原寬闊,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相對狹窄,海拔均在150m。
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的島國,位於北緯5度55分至9度50分,東經79度42分至81度53分之間,在南亞次大陸南端,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南北長432公里,東西寬224公里,國土面積為65610平方公里。
(4)斯里蘭卡沿海的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斯里蘭卡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而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錫蘭紅茶。該國亦為世界三大產茶國之一,因此國內經濟深受產茶情況的影響。在自由化進程中,增長速度持續加快。
斯里蘭卡最大優勢在於礦業和地理位置,它是一個寶石富集的島嶼,世界前五名的寶石生產大國,被譽為「寶石島」。所以在經濟初期階段,礦業讓它有不少初期發展優勢,每年寶石出口可以達5億美元的出口值,紅寶石、藍寶石及貓眼最出名。
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中意為「樂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寶石王國」、「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稱,被馬可·波羅認為是最美麗的島嶼。
斯里蘭卡有悠久歷史的國際參與,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創始成員,也是英聯邦,G77,不結盟運動和聯合國的成員。還是當前惟一在人類發展指數被評為「高」的南亞國家。
斯里蘭卡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沿海地區平均最高氣溫31.3℃,平均最低氣溫23.8℃。山區平均最高氣溫26.1℃,平均最低氣溫16.5℃。
斯無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別,雨季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經過斯里蘭卡時。全年降雨量西南部為2540毫米至5080毫米,西北部和東南部則少於1250毫米。
⑤ 斯里蘭卡的氣候與國家狀況
斯里蘭卡國家情況
斯里蘭卡,全稱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舊稱錫蘭,是個熱帶島國,位於印度洋海上,英聯邦成員國之一。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
斯里蘭卡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而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錫蘭紅茶。該國亦為世界四大產茶國之一,因此國內經濟深受產茶情況的影響。在自由化進程中,增長速度持續加快。斯里蘭卡最大優勢在於礦業和地理位置,它是一個寶石富集的島嶼,世界前五名的寶石生產大國,被譽為"寶石島"。所以在經濟初期階段,礦業讓它有不少初期發展優勢,每年寶石出口可以達5億美元的出口值,紅寶石、藍寶石及貓眼最出名。
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中意為"樂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寶石王國"、"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稱,被馬可·波羅認為是最美麗的島嶼。
斯里蘭卡有悠久歷史的國際參與,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創始成員,聯合國的一員,英聯邦,G77,不結盟運動。它是目前唯一在南亞國家評為「高」在人類發展指數。
斯里蘭卡氣候
斯里蘭卡屬熱帶季風性氣候。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沿海地區平均最高氣溫31.3℃,平均最低氣溫23.8℃。山區平均最高氣溫26.1℃,平均最低氣溫16.5℃。斯無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別,雨季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經過斯里蘭卡時。全年降雨量西南部為2540毫米至5080毫米,西北部和東南部則少於1250毫米。
⑥ 斯里蘭卡氣候
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的島國,位於北緯5度55分至9度50分,東經79度42分至81度53分之間,在南專亞次大陸南端。
斯里蘭卡屬熱帶屬季風氣候。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斯里蘭卡無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別,雨季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經過斯里蘭卡時。全年降雨量西南部為2540毫米至5080毫米,西北部和東南部則少於1250毫米。
⑦ 斯里蘭卡這個國家的地質災害多嗎一般的地震周期是多少
去斯里蘭卡主要防人禍,國內政治不是很穩定,也有武裝反政府的。這幾年有所好轉,比非洲安全。
⑧ 一道高中地理綜合題
首先,圖中左抄是東亞,右是襲斯里蘭卡。
1.季風和地形造成的。斯里蘭卡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東北風,夏季西南風。大陸島中部是山地,涉及迎風坡降水和背風坡焚風。迎風坡降水也就是地形雨,背風坡焚風加重乾燥。
2.樓上的,別告訴我台風是地質災害。答案應該是滑坡泥石流。提高植被的覆蓋率,加固陡坡之類的。
PS:東京確實多地震,但科倫坡在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定。想想,聯系海嘯,地震也有道理,可地震怎麼防治?也就是完善印度洋監測網。
3.應該分布在高原和沿海港口,港口不用說了。由於緯度低,熱帶季風高溫多雨,為避免高溫,人口應集中在高原。印度的德干高原、衣索比亞、厄瓜多都是這樣。
4.B北京是溫帶季風,C東京是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共同特徵都是季風。季風的好處就是雨熱同期。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斯里蘭卡島為什麼不全是熱帶雨林氣候
一、斯里蘭卡島的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
二、來自中國大網路全書世界地理:位於南亞南部的斯里蘭卡島,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書中有言:大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僅西南一隅為赤道多雨氣候。
沿海平原年平均氣溫26~28℃,中央高地15~25℃。
5~9月盛行西南季風,島的西南平原大量降水,中央高地迎風坡更豐沛。
10~12月全島受赤道無風帶控制,降水來自停留在上空的不穩定氣團。
1~2月盛行東北季風,全島大部分普遍降雨。
3~4月又受赤道無風帶控制,多熱雷雨。
島的西南部降水多,且全年有雨,年降水量500毫米,山區可達5000毫米,稱為潮濕帶;
北部和東部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干濕季分明,稱為乾燥帶(通常潮濕帶和乾燥帶以年降水量1900毫米的等雨線為分界線)。隨著雨量的季節變化,斯里蘭卡的農作季節一般也分兩季:大季(10~3月)和小季(4~9月)
三、其實氣候帶是人為劃分的;帶與帶之間一定有過渡,而且這些判斷屬於什麼帶的指標也存在著過渡;
比方說,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之間的過渡:季雨林與雨林的過渡,其判斷標准到底是什麼?就像中國南部很多稱之謂熱帶的地方,其實都很勉強;
斯里蘭卡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的南緣,氣候受印度洋季風影響很大;另一方面和雨林氣候很相似很正常。對於過渡帶的不同認識和處理,就是不同的地理學者的研究內容,
四、以下是一個地理愛好者的正常困惑:
1、從維度上看,該島在北緯5~10度之間,應該是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稱之為熱帶雨林氣候是否更加合適?
2、從一些資料看,即使5~9月盛行西南季風【此時為多雨】、1~2月盛行東北季風【看地圖的話,東北季風經過孟加拉灣,應該也是多雨】、那麼剩下的幾個月受赤道無風帶控制【赤道無風帶即赤道低壓,那麼盛行上升氣流,加上深受海洋影響,應該也是多雨】
那麼,該島的氣候應是全年高溫多雨,應該是熱帶雨林才對呀?
五、其實氣候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事實上,斯里蘭卡各地氣候不一,南部沿海僅一兩個月降水少於100MM,可算成熱帶雨林氣候;北部就不同了,具體原因,與風向、地形、赤道低壓帶的移動,都有關系。
事實上,斯里蘭卡地處於熱帶,且位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區,在沿海地區是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區,斯里蘭卡的雨季是在每年的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是在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向這里吹過的時候。在這時,斯里蘭卡的天氣就是比較潮濕的了,但是溫度仍然是不減的。斯里蘭卡雖然是熱帶的氣候,但是卻偏向海洋性的。
⑩ 中國,緬甸,斯里蘭卡哪裡遭受台風襲擊最為頻繁
西北太復平洋沿岸、大西洋西制岸、印度洋北岸都深受其害,根據記載日本、菲律賓、孟加拉國、中國、美國以及加勒比海島國都遭遇過非常嚴重的熱帶風暴災害,其中孟加拉國死亡的人數最多。
地球上的台風多在太平洋,颶風多在印度洋和大西洋,我國東南沿海台風較多,日本和東南亞島嶼國家是台風多發區。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為颶風多發區,中南美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東海岸為颶風多發區。
(10)斯里蘭卡沿海的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1)風。熱帶氣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超過了12級。
(2)雨。台風是強降雨天氣系統之一,台風經過的區域,能產生150~300毫米的降雨,少數台風能直接或間接地產生1000毫米以上的強降雨,如no。3(間接)1975年熱帶氣旋槽登陸河南南部後,在河南部分地區遭遇暴雨,打破了降雨記錄(75.8)。
風暴潮。台風一般會使沿海海水增加,而江蘇省沿海海水最大增加可達3m。台風「9608」和台風「9711」增加了水位,使得江蘇省長江沿岸地區似乎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
台風在過境期間經常帶來暴風雨天氣、海浪,嚴重威脅航行安全。台風登陸所帶來的暴雨積水可能摧毀農作物、各種建築設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