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地質工程在哪個學院
㈠ 地質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工程專業考研學校排名,排名前2名的大學是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以下是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
排名 學校名稱 評估結果
1 中國地質大學 A+
2 中國石油大學 A+
3 中國礦業大學 A-
4 吉林大學 B+
5 中南大學 B+
6 成都理工大學 B+
7 長安大學 B+
8 同濟大學 B
9 南京大學 B
10 西南石油大學 B
11 西北大學 B
12 東北石油大學 B-
13 河海大學 B-
14 山東科技大學 B-
15 長江大學 B-
16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C+
17 河南理工大學 C+
18 西南交通大學 C+
19 西安科技大學 C+
20 東華理工大學 C
21 桂林理工大學 C
22 昆明理工大學 C
23 太原理工大學 C-
24 東北大學 C-
25 安徽理工大學 C-
26 中國海洋大學 C-
地質工程專業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以原二級學科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和探礦工程為主體,相互交叉滲透發展起來的,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就業方向在國民經濟基礎行業,包括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
㈡ 中國海洋大學各個校區都有什麼專業
1、海洋與大氣學院
海洋與大氣學院設海洋學系與海洋氣象學系,承擔海洋科學與大氣科學的本科、碩士及博士等各層次的人才培養工作,從事物理海洋、海洋氣象等學科的基礎研究,開展海洋與海洋氣象的監測、預測、評估及綜合管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及社會服務
專業:
海洋科學類(中外合作辦學) 軍事海洋學 大氣科學 應用氣象學 物理學 海洋技術
2、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其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專業: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保密管理
3、化學化工學院
海洋化學系始建於1959年,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分別於1982年和1986年建立全國首批海洋化學碩士點和博士點,海洋化學專業於1993年被批准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並於1999年和2004年兩次評估為優秀。
專業:
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4、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的前身是山東大學地礦系,由我國稀土礦發現者何作霖教授於1946年創辦;1959年山東海洋學院組建海洋地質地貌系,1960年招生
專業:
地質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5、海洋生命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源於1930年5月國立山東大學時期創設的海邊生物學學科,是我國最早從事海洋生物學教學與科研的單位之一。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豐厚的學科底蘊,是海洋大學歷史最悠久、特色最突出的學科之一。
專業: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6、水產學院
水產學院創建於1946年,其前身為國立山東大學水產系,是國內最早的水產學科本科教育學科點,目前涵蓋水產養殖學、漁業資源學和捕撈學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及增養殖工程、漁業經濟與管理、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和水產動物醫學4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
專業:
水產養殖學、海洋資源與環境、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7、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特別是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最具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等學府之一,學科源遠流長,也是我國水產品貯藏與加工學科的誕生地。
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8、醫葯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醫葯學院是我國高校較早從事海洋葯物研究與開發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其前身為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海洋葯物研究室,始建於1980年。
專業:
葯學
9、工程學院
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80年的海洋工程系,經過三年籌建,從1983年開始招生,1993年成立工程學院,目前已發展成為以海洋為特色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工科學院。
專業: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自動化、輪機工程航海技術
10、法政學院
海大法學學科起源於1980年成立的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法研究所。2018年9月,中國海洋大學在校內進行建制調整,撤銷原法政學院,成立法學院。
專業:
法學、法學類(中外合作辦學)、社會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
(2)中國海洋大學地質工程在哪個學院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3405人,其中專任教師1683人,博士生導師455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3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4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20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山東省「泰山學者」41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特聘教授3人,「築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9人、「繁榮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0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師10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人。
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1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2人。
㈢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的介紹
工程學院成立於1993年,前身是1980年成立海洋工程系。現已發展為設有海洋工程內、容土木工程、機電工程、自動化4個系,工程結構檢測、海岸與海洋工程、地震工程與地質工程3個研究所的工科學院;現有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工業設計、自動化7個本科專業;有水利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點和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另有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工程熱物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和機械電子工程5個碩士點,並設有水利工程、項目管理2個工程碩士點。
㈣ 中國海洋大學地質專業在哪個校區
2001年那時候海大地質學專業在魚山校區,(嶗山校區是2008年9月啟用的,之後地質專專業才搬到嶗山~屬)有海洋生命學部,環境系,數學系,水產,計算機系,工程系,外語系,管理,經濟,法學,電子工程...希望能幫到你~
㈤ 中國海洋大學的地質工程專業就業
差不多吧,如果你想找個好工作還是去讀中國石油大學的吧,大部分都是中石油中海油的,高薪,就是辛苦點
㈥ 中國海洋大學有幾個學院
一共18個
海洋環境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海洋地球科學專學院
海洋生屬命學院 水產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醫葯學院
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經濟學院
外國語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法政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基礎教學中心
——海大08級學生
㈦ 中國海洋大學幾個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有四個校區。
1,嶗山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位於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238號,坐落於嶗山風景區腳下,是海大的主校區,建成於2005年,整體的建築風格落落大方,以老校區的歐式風格為主,校園色調以黃色的暖色系為底色。
其中,整制學院有海洋與大氣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政學院、數學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基礎教育中心(體育系、教育系)、社會科學部。
2,魚山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位於青島市市南區魚山路5號,是海大的老校區,校園樹木參天,建築優美,可以眺望遠處沙灘,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校園之一。
毗鄰青島美術館、棧橋、信號山、老舍故居、第一海水浴場等青島市著名景點。其中,整制學院有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中國海洋大學醫葯學院、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基礎教學中心(藝術系)。
3,浮山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浮山校區位於香港東路23號,現為國際教育學院所在地,無本科教育機構。
4,黃島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黃島校區(海洋科教創新園區)位於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佔地2800餘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80萬平方米,建築容積率約為0.8,在校生總體規模20000人,教職工2000人。
根據規劃,到2020年,黃島校區校園建設達到招收和培養研究生、開展科研的辦學條件和生活條件,在校生規模達到1000人以上;2021年,初步完成校區一期基本建設,規模不低於30萬平米,在校生規模達到5500人;2025年,初步實現校區運行常態化,形成黃島校區學科專業基本框架。
(7)中國海洋大學地質工程在哪個學院擴展閱讀:
中國海洋大學(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國海大、海大(OUC),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為中歐精英大學聯盟、北極大學、國際南極學院、國際涉海大學聯盟、中國―加州大學系統"10+10"合作科研聯盟成員校,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牽頭高校。
學校前身是高恩洪於1924年創辦的私立青島大學;192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接受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議,在私立青島大學基礎上籌建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更名國立山東大學;1959年,在國立山東大學部分科系基礎上成立山東海洋學院;1960年,確定為全國13所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學校轄嶗山、魚山和浮山三個校區,在建中國海洋大學黃島校區。截至2017年,設有18個學院,1個基礎教學中心,73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5000餘人、碩士生8300餘人、博士生1800餘人;
教職工3405人,其中專任教師1683人,博士生導師455人,兩院院士13人。學校已有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居985工程高校第16位;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學校位居全球301-400位;海洋科學學科居全球第6位。
㈧ 中國海洋大學的各個學院都在哪個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中國海洋大學醫葯學院、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基礎教學中心在魚山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所在地,無本科教育機構在浮山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政學院、數學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基礎教育中心(體育系、教育系)、社會科學部在嶗山校區。
(8)中國海洋大學地質工程在哪個學院擴展閱讀:
中國海洋大學師資力量:
校現有教職工3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750餘人,博士生導師474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6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2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20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山東省「泰山學者」54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特聘教授3人,「築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49人、「繁榮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0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師105人。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人,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1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2人。
作家王蒙擔任學校顧問、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國家海洋局原局長王曙光受聘學校顧問、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物理學家錢致榕受聘學校顧問、特聘講席教授、行遠書院院長。
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受聘為名譽教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遲子建、張煒,及畢淑敏、余華、鄭愁予、尤鳳偉、王海、嚴力、鄧剛、劉西鴻等12位作家受聘為「駐校作家」。
漢學家沃爾夫岡·顧彬擔任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有500多位中國國內外專家、學者組成的「客座教授團」以及來自十幾個國家的4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海外教授團」。
㈨ 地質工程的開設院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南京大學、中南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同濟大學、西南科技大學、青海大學、西安石油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蘭州大學、西安科技大學、安徽建築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北工程大學、合肥工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三峽大學、貴州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建築大學、華北科技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西南石油大學、長江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宿州學院等。
中國地質大學、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南大學、長安大學等八所院校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中國地質大學、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三所院校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為一級學科,其他為二級學科。
學科評估(2012年,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92.0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87.010616 成都理工大學 86.010183 吉林大學 84.0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10284 南京大學 78.010533 中南大學 10697 西北大學 77.010710 長安大學 10247 同濟大學 74.0
㈩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各個院系都在什麼校區分布
我來解答:
海洋大學有三個校區:魚山校區、浮山校區、嶗山校區、現版在嶗山是主校區權,但魚山風景最漂亮,離海邊最近,離很多風景區也最近,交通最便利。
魚山校區院系:基礎教學中心教育系(不知道下學期會不會搬)、藝術系。生命學部,都是與生物有關的專業
浮山校區: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高職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
嶗山校區:工程學院、數學系、化學化工學院、海洋環境類、地學院、
你說的新聞與文學院不知道今年下學期會不會搬,聽說文學院可能要搬到魚山校區。現在都還在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