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點地質災害排查簡報
A. 今天辦事處對轄區,水庫,地質災害,鄉村公路的安全進行了督查要寫份簡報怎樣起名
xxx轄區水庫,地質災害,鄉村公路安全督察簡報
B. 如何做好汛前地質災害隱患排查
1)在本年度地質災來害防治方案編制源前完成轄區地質災害排查,確定地質災害隱患點(區),落實汛期各項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和制度,為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礎依據。
2)排查災種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已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在地質災害危險區的邊界設置明顯警示標志。
4)排查結束後,及時編制地質災害排查報告,並將報告主要內容通報當地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報告主要內容包括:
Ⅰ)地質災害隱患點(區)位置;
Ⅱ)危害對象及范圍;
Ⅲ)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及基本特徵;
Ⅳ)地質災害引發因素及發展趨勢;
Ⅴ)已採取的防治措施;
Ⅵ)防治工作建議。
C. 國土資源部關於通報表揚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參與單位和個人的決定
國土資發〔2010〕6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部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視災情為命令,視人民生命高於一切,快速行動,全力組織投入支持開展抗震救災和防範次生地質災害。國土資源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及時、有力、有效,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在部黨組的統一領導下,青海省國土資源系統的多支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次生地質災害防治、安置點地質安全評價、應急找水打井等工作,並服務災民救助和安置,參與災後重建,至今仍在災區辛勤工作。陝西、甘肅省國土資源系統抽調精兵強將,自備裝備給養,奔赴災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和調查評估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及下屬單位及時趕赴現場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和斷裂帶調查與研究,獲取解譯遙感資料並提供給相關部門。
在前方災區工作的同志,克服高原缺氧、餘震不斷、交通不便、低溫雨雪等多重困難,風餐露宿、忘我工作、連續作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可靠依據,為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在後方工作的同志,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為災後恢復重建貢獻力量,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此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贏得了地震災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為總結和弘揚抗震救災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風和成功經驗,推動工作,部決定通報表揚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等27個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單位、劉山青等794名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的個人。
國土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向受表揚的單位和個人學習,學習他們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責任感,學習他們心系災區、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學習他們恪盡職守、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優秀品格,更加盡職盡責,團結奮斗,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國土資源事業新局面。
希望受到表揚的單位和個人再接再厲、努力工作,把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培育和體現出來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精神長期堅持下去,為奪取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和國土資源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單位和個人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參與青海玉樹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單位和個人名單
一、青海省(9個單位518人)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
劉山青、王建斌、宋建國、李志勇、徐衛東、劉紅星、汪明道、王德瑜、劉長義、史德、昝明壽、王峻鑫、徐世福、康進軍、康維海、李傑、劉國元、蒲毅、王平、姚剛、李成龍、張俊茹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趙家緒、畢海良、隋嘉、呂寶倉、呂文斌、顏元東、王軍、吳國福
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
吳國祿、邊純玉、李兆鈞、胡貴壽、李小林、馬曉強、張曉、劉勇、魏剛、寧永春、張隆壽、崔發全、王貴慶、崔發鵬、汪恩福、於曉軍、白雲、劉鈺、武新寧、王占巍、江旺升、楊世新、高立華、曹德雲、陳金賢、陳明亮、甘斌、薛建球、周成福、劉應斌、童金慶、張運海、張啟、張書珍、姚春海、馬良峰、曹千紅、馬轉運、馬良元、張運康、王其紅、馬吉福、李西寧、李慶祝、張永善、宋顯祥、周得榮、齊衛兵、楊全有、薛生勤、陳滿壽、陳止壽、黃滿成、王生滿、王生福、瓦永吉、牛萬輝、趙永興、余占忠、陳武仁、余占明、張占榮、陳元壽 黃溫家保、白范祿、祁福全、白壽財、白萬壽、黃六十三、黃五十九、黃文家保、雷友德、趙文強、賈君、雎建國、張勇、張新榮、王豐成、賈全福、魯占才、李孝清、劉孝林、張占清、曹德成、張占海、汪雨德、沈士學、夏超忠、崔岩新、王世滿、蘇海增、孔德玉、張萬壽、李建軍、王丙丙、張虎、張洪慶、黃進才、趙慶忠、王廣宇、王超、宋國財、寧國治、桓秦幫、苗衛生、王廣成、王仁青、李得其、王永柱、馮國森、魏順祥、李春衛、王祖業、崔成林、張科善、楊軍、才讓旦智、魯仁軍、李發夏、高建慶、孔祥寬、王興文、陶廷雄、李小澤、孔林孝、莫尚明、孔祥永、韋勝紅、余祥德、李玉業、張永福、鐵勇、杜彩虹、張常青、董柴琦、何永紅、姜年元、馮德忠、丁光業、馬成芳、陳清軍、余效貴、岳鵬、李希發、劉偉、樊慶業、張海威、楊小輝、柴曉然、李躍峰、劉紅軍、劉滿成、王世民、夏雨普、吳進萍、李有實、喬永順、劉加學、王傑、常學良、曲娟、魏太明
青海省地勘局
高學忠、劉永恆、張春化、朱賢、高慶、張京平、段仰東、艾宏
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
嚴維德、馬興華、陳錫慶、杜建寧、張洪銀、童彥文、哈文錄、雷海智、候殿海、李兵、韓江濤、薛慶林、孫滿超、王小年、王仲復、彭亮、袁時祥、馬鳴、張盛生、田成成、杜文學、耿海深、李育昆、李永國、戰輝、賈小龍、黃勇、馬還援、宋源祥、朱紅
青海省核工業地質局
趙世勇、宗瑞玉、原義剛、申占洪、王文華、易文斌、梁江義、郭岐山、吳統一、石雲、張雲飛、李水芸、黎明、曾國壽、戴瑜、羅友弟、吳英波、金文藝、鄭少軍、高瑞濤、董國輝、張利軍、馬文太、喬小龍、楊旭偉、陳富春、朱傑、祁俊良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
孫占科、張興利、劉文、楊發源、隋源、楊小平、李瑤、嚴喜、謝治國、劉向陽、李偉、魏振傑
青海省測繪局
唐千里、劉海平、李強、張新聲、劉凌霄、陳德理、梁海波、王波、孔繁煜、陳家瑞、萬勇治、蘇占邦、吳析楚、紀曉東、楊傑、嚴晶功、張生軍、應九臣、孔繁寧、蔣英俊、周建軍、張廣華、白春平、馬生財、馬強、馬有文、黃太平、李名、楊勇、劉國、岳小勇、李建明、竇超、雒成元、張健、陳岷、丁延榮、戚一鳴、劉玉章、熊占興、姚剛、鄭耀輝、孫劍鋒、井厚青、楊海鵬、李文虎、莫龍剛、楊占青、劉宏鵬、龔克、霍景龍、王延、馬國福、曾學宏、保長金、吳元文、郭韓勇、陳偉學、李得基、張生成、史占成、李延、劉雲、喬華桑、童成寶、易力、丁鵬輝、謝克敏、汪永堂、金躍順、陳豐田、包東海、王宏偉、劉俊、伊萬仁、孫玉華、馬學明、解占林、崔天彪、何旭東、王建虎、王國俠、馬剛、康福寧、劉海世、范曉明、趙春祥、鄧林、陳立飛、李良、劉海玉、吳壽忠、劉維才、汪順林、杜發澤、梁有山、霍永瑜、楊貴勇、劉書謙、高迎瑞、陳有輝、代永發、王海鵬、李友、趙積昌、孫棟、馬明金、馬國金、李永海、孟武潮、張萬森、陳生全、趙文淵、吳銀橋、趙永芳、呂登申、趙得錄、馬國寶、蔡邦兵、張乃功、歐陽永健、楊德芳、徐喜峰、何志強、宋海珍、汪治權、馬成、趙廷寶、蔡洪海、杜國梁、李樹安、徐江明、田曉程、陶金、王建、熊元森、鄒慶華、史晨星、孟超、萬玉輝談永邦、韓有文、楊元軍、侯雲、杜國豹、張峰生、馬成彪、馬永才、楊小平、楊海賢、韓有文、楊海東、張萬成、李廷海、韓富財、梁俊傑、李玉偉、陳生權、安萬金、祁順傑、祁偉山熊換新、盧本森、劉延平、陳小項、丁春、左奎、鄒仁斌、嚴繼平、熊勁峰、艾楊權、陳雷雷、艾海軍、熊書健、肖洪強、肖世剛、李林壽、魏國章、王全德、李雲、季增奎、張玉佳、陶國欣、高再良、陳忠、熊永合、張銀建、張曉俊、侯燕傑、張厚祿、閻宏亮、包曉虎、魏巍、蒲秉永、焦信博、冶存璽、朱斌、李田龍、張占鰲、蒲正軍、韓志清、楊曉英、王恆東、王祖順、劉盛慶、張斌、張海青、張斌、張建軍、李智明、施生壽、盧世偉、姜明偉、曹祥廷、王亮、孫青山、王海崗、楊正青、紀曉東、周敬平、楊生田、張學剛、張里南、李啟才、徐家祿、浮超、米利、閻寒、李財風、何君、惠海寧、包明相、王劍、喻傑、杜成璽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盧青建、魯海民、程忠琳、金長城、王兵、孫海軒、張志青、桑盛毅、溫得銀、崔建華、霍志強、蘇立、孫延成
二、陝西省(7個單位114人)
陝西省國土資源廳
喻建宏、李強、朱利平、肖平新、孫長安、王雁林、高剛強、湯鵬超、郭長安、王文昭、劉伯敏、韓東方、侯曉宇、劉衛峰
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寧社教、高建軍、康金栓、滕宏泉、肖志傑、張新宇、支源、李憲、王靜、王培林、婁月紅、亢宏偉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齊文、蒙曉記、羅乾周、王天明、李益朝、王友林、穆根胥、任娟剛、藺新望、金光、司國輝、井延泉、賀斌、王寧、侯威、耿戰輝、馮曉強、石衛剛、楊平、陳文生、陳凱、高峰、曾忠誠、秦臻、楊志軍、張凱、王天佑、王龍傑、楊曉鵬、魯洪深、唐學林、李國富、謝宏濤、邢寶珠、王占龍、范志勇、張雷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
李文忠、湯振宇、常喜順、鄭崔勇、魚康平、張富國、黨勘峰、高關軍、姚學軍、杜成濤、宋濤、李貴桓、於鳳鳴、穆方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
郭三民、左文乾、魏東、齊普榮、姜方明、張彥紅、張俊、李輝、陳希民、程德進、李宇飛、王瑞華、謝昌貴、劉濤、李建華、張江、蔡偉、竇有航、魏躍文、李建華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
李智學、張建、傅宏科、常光鋒、賈海平、師千勝、冉百濤、張耀、李姜勇、楊磊、楊金才、將申偉、齊進寶、張國華、年鑫
陝西電視台
鄭原、楊景茂
三、甘肅省(6個單位58人)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
張力學、張國華、趙玲房、王永超、王景輝、李建偉、劉星、王蘇麗、何金花、陳春良、杜四喜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陳漢、馬秉虎、苟少峰、王發明、王玉貴、余艷萍、馮曉迪、程群、鄭家龍、宋啟波、金春、李小軍、楊宇明
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黎志恆、趙成、姜才文、張永軍、張川、李軍、何雲峰、樊憲明、蔣永智、胡正軍、王廣林、陳傳玉、董成憲
甘肅省地礦局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院
龐招平、李文彥、朱建武、王洋、張弘、張玉龍、董毅、張永生、張寶鵬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翟向華、王有權、陳偉彪、黃超、楊華奎、滕宏偉、李文東、秦慶峰、袁致富、王俊卿、李鳳儀
甘肅省地質礦產報社
劉崇貴
四、中國地質調查局(5個單位104人)
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
王學龍、劉延明、庄育勛、殷躍平、文冬光、張作辰、張開軍、李曉春、夏鵬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侯金武、康戰、田廷山、徐萬忠、劉傳正、李鐵鋒、陳紅旗、曾青石、李媛、唐燦、邢雁鷹、李香菊、王燦峰、周萌、溫銘生、劉艷輝、連建發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賓、郭大海、楊清華、姜德仁、詹世富、鄭雄偉、張微、鍾昶、吳芳、李進來、武興、陳紅根、齊建偉、李景華、安娜、曹文玉、李友綱、陳穎、王懿哲、韓旭、孫禧勇、王建超、晉佩東、徐宏根、童立強、李小慧、張曉坤、李麗、李曼、楊蓓、邵帥、周硯文、胡桂英
西安地調中心
李文淵、張茂省、王佳運、李林、徐友寧、李建星、李瑛、王冬、張成航、高波、馮衛、張江華、喬崗、張俊、李金皋、湯科、席曉鵬、趙哲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龍長興、何長虹、侯春堂、馬寅生、張永雙、胡道功、楊農、吳樹仁、張春山、孟憲剛、譚成軒、安美建、馮梅、姚鑫、廖椿庭、王連捷、彭華、馬秀敏、雷偉志、余佳、楊健、高衛、王津、李躍輝
D. 武安市國土資源局、管陶鄉人民政府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主辦單位:武安市國土資源局
承辦單位:管陶鄉人民政府
(2013年6月21日)
一、演練目的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按照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安排,市國土資源局、管陶鄉人民政府在管陶鄉盤根村開展地質災害搶險實戰演練。以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檢驗鄉、村幹部和群眾的應急反應能力,使受威脅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險場所,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鍛煉應急搶險隊伍,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組織機構
經國土資源局、管陶鄉黨委政府研究,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演練指揮部,指揮部下設一室六組分別如下:
地質災害搶險演練指揮部
總指揮:梁考績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政委:邢艮安 鄉黨委書記
指揮長:徐相斌 鄉長
副指揮長:任瑞明 人大主席,劉向東 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元軍平 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袁同山 鄉組織委員,郭軍旗 副鄉長,溫彥博 副鄉長,賀振偉 副鄉長,鄧旭峰 副鄉長,張志 黨政辦主任,母海東 邯鄲市地災應急技術中心主任,任占兵,馬軍,陳衛星。
1.指揮部辦公室
主任:袁同山
副主任:楊新星、任占兵、郭寶強
成員:楊宏偉、郭芳、杜彥傑、白書元
職責分工:負責搶險演練有關資料准備,宣傳報道和總體協調。
活動安排:帶照相、錄像設備,對演練全程進行攝錄(白書元負責)。
2.安全轉移組
組長:郭軍旗
副組長:郭寶強、陳衛星
成員:祁未書、孟保林、楊樹偉、郭新義、姬彥斌、申全書、張華明、任志軍、程仕博、楊少華、郝曉鵬、許宏亮、賈來旺、楊金華、李斌、郭傑、苗建強、范志傑、趙飛來、路劉軍
職責分工:將盤根村滑坡內9戶28口受險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安置點。
活動安排:6月21日8:30在機關集合待命。統一穿迷彩服。
3.醫療防疫組
組長:賀振偉
副組長:白書方
成員:衛生院2名醫生、尹偉、王飛
職責分工:負責演練現場和人員安置點的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
活動安排:鄉衛生院出動救護車1輛,擔架1副,院長帶隊,抽2名醫生著裝於6月21日8:00到鄉政府集中。
4.治安保衛組
組長:鄧旭峰
副組長:王大力
成員:張九鋒、楊衛國、派出所10名民警
主要職責:負責維護現場秩序及現場治安保衛工作。(拉警戒線)
活動安排:派出所出動警車2輛,所長帶隊,抽10名民警著裝於6月21日8:00到鄉政府集中。
5.後勤保障組
組長:溫彥博
副組長:楊新星
成員:王海香、白彥、郭瑞、孟德華
主要職責及活動安排:負責演練的後勤保障車輛安排和盤根村人員安置點的後勤保障工作。(發放食品和礦泉水)
6.信號組
組長:張志
成員:張有根、申地偉、冀學凱
主要職責及活動安排:按指揮部命令,發布預警、報警信號。
張有根廣播報警,申地偉敲鑼報警,袁雙何鳴炮報警。
7.專家調查組
組長:母海東
副組長:馬軍
成員:張志飛、張會軍、韓鵬飛
主要職責:負責對突發地質災害的現場進行調查,分析災害發生原因及發展趨勢,提出具體的防治建議。
三、觀摩單位及人員
(1)賀進鎮、活水鄉、伯延鎮主管鄉鎮長、國土資源所所長及寺西村、前仙靈村、雙玉泉村三個地質災害隱患村書記。
(2)管陶鄉梁溝、木作、馬渠水、趙水溝、朝陽溝五個地質災害隱患村書記。
四、演練時間、地點、假設情況、應急措施
(1)演練時間:2013年6月21日15:30
(2)演練地點:盤根村
(3)演練過程:(邢艮安書記主持)
15:20演練單位和參觀人員集中盤根村委會演練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就位待命。
15:30邢艮安書記宣布演練會開始
15:35國土局副局長劉向東介紹演練地點基本情況、演練目的、演練場景假設。
基本情況:盤根村位於管陶鄉西部,現有農戶51戶,160口人,耕地面積110畝。滑坡區位於村西北,離村民住房2米外,斜坡40°,高180米,寬90米,面積16200平方米,約24.3畝。2000年山體出現裂縫,東西長60米,縫寬40厘米。2008年村民住房出現裂縫,東西長3米,縫寬8厘米。山體威脅9戶28口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演練目的: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提高幹部群眾臨災反應及自救能力。使受威脅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險場所。鍛煉應急搶險隊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場景假設:盤根村6月21日上午10:00,突降暴雨,降雨強度很大,30分鍾內降雨30毫米。如果再降雨,極易引發山體滑坡自然災害。滑坡區內9戶28人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急需轉移。
15:40總指揮梁考績局長做演練前動員講話
15:50指揮長徐相斌鄉長下達命令,宣布演練開始
(盤根村支部書記張有根向指揮長徐相斌報告工作過程):
盤根村支部書記張有根向指揮長徐相斌報告:「指揮長,我村有可能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的危險,危害9戶28人的生命和財產,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立即下達命令:「發布轉移預警信號,安全搶險組集結隊伍,做好轉移群眾准備」。
報警及各組集結隊伍工作過程:
(1)信號組發布預警:張有根廣播:「請各位村民注意,由於連降暴雨,我村地質滑坡帶可能出現險情,請大家做好轉移准備」(重復五次)。
(2)搶險隊集結分組:郭軍旗集合搶險隊現場安排部署安全轉移任務,轉移地點為村舊學校(安置點),做具體部署。
第一組
組長:杜太平
搶險組成員:祁未書、孟保林、程仕博、楊少華、郝曉鵬
負責轉移田長命、楊林用2戶5口人及其財產
第二組
組長:袁雙何
搶險組成員:楊樹偉、郭新義、許宏亮、賈來旺、楊金華
負責轉移張雲生、杜全保2戶3口人及其財產
第三組
組長:張太平
搶險組成員:姬彥斌、申全書、李斌、郭傑、苗建強
負責轉移袁何、李花林、張海軍3戶12口人及其財產
第四組
組長:申地偉
搶險組成員:張華明、任志軍、范志傑、趙飛來、路劉軍
負責轉移杜書風、袁彥學2戶8口人及其財產
各組組長向指揮長徐相斌報告集結隊伍情況:
(1)治安組組長鄧旭峰報告:「治安組隊伍集結完畢,等待命令,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拉起警戒線,阻止人員進入滑坡危險區」。
(2)醫療組組長賀振偉報告:「醫療組隊伍集結完畢,等待命令,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備,隨時救治轉移人員」。
(3)應急調查組組長母海東報告:「應急調查組隊伍集結完畢,等待命令,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備,隨時開展現場調查」。
(4)安全轉移組組長郭軍旗報告:「搶險隊集結分組完畢,任務目標明確,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立即發布預警,轉移群眾」。
報警及轉移群眾工作過程:
(1)報警:張有根廣播「請村民注意,我村地質滑坡區已出現險情,請大家立即進行轉移」(重復多次)
申地偉敲鑼報警,袁雙何鳴炮報警。
搶險隊分組入戶對口組織幫助對口群眾進行安全轉移
(2)安全轉移組組長郭軍旗清點轉移人員。
(3)醫療組醫生對群眾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
(4)後勤保障組人員做好轉移群眾安置工作。
(5)治安保衛組在現場設置警戒線,嚴禁任何人進行滑坡區。
(6)應急調查組在現場架設儀器,調查災害發生原因及發展趨勢。
各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工作及過程:
(1)安全轉移組組長郭軍旗向指揮長報告現場轉移人員情況:「指揮長,盤根村山體滑坡受威脅群眾9戶28口人的轉移工作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點」。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2)醫療組組長賀振偉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轉移群眾身體狀況良好」。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3)後勤保障組組長溫彥博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盤根村轉移群眾9戶28口人的安置工作完畢」。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4)治安保衛組組長鄧旭峰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盤根村山體滑坡受威脅群眾的轉移工作有序開展,無情況」。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5)應急調查組組長母海東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通過現場調查,已安排專人監測災害發展趨勢,並初步查明盤根村山體滑坡發生的原因」。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指揮長徐相斌講話:「同志們,經過大家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奮戰,盤根村滑坡區內9戶28口人及其財產實現了安全轉移,在轉移過程中沒發生一例傷亡現象,沒出現較大群眾財產損失情況,達到目標,演練取得圓滿成功。
16:40邢艮安書記宣布演練結束。(同時作演練小結)
同志們,此次演練,極大地增強了鄉村幹部群眾地質災害搶險的感性認識,鍛煉提高了鄉指揮部的指揮決策和應急隊伍的操作能力,為全面提高我鄉地質災害抗災的綜合能力起到了生動的、關鍵的宣傳教育和災害預防處置效果,演練後,我鄉要專題安排地質災害防治會議,組織力量對各村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現在已進入汛期,尤其是梁溝、木作、盤根、朝陽溝、趙水溝、馬渠水六個村的包村領導、包村幹部、村幹部要對地質災害點引起高度重視,不能放鬆,麻痹大意,加強24小時值班巡查監測,及時報告,確保安全平穩的度過汛期。
16:45市政府韓保魁市長做重要講話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E. 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到位
各鄉鎮國土資源所要建立汛期巡查制度。每逢汛前、汛中要組織人員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檔案登專錄的各隱患屬點進行逐一排查,落實各隱患點「兩卡」發放、防治預案、值班等到位情況。並對巡查情況建立巡查日誌,巡查日誌要有群測群防員和責任人的簽字,對巡查日誌要建立檔案並做到妥善保管。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重大問題及時上報縣級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應急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