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縣地質災害
① 遭遇洪水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應該如何避險自救
地質災害來臨前有何徵兆?百姓如何避險自救?針對陝西安康市大竹園鎮七堰村「7.18」滑坡和嵐皋縣四季鄉木竹村滑坡等災害事故,近日,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處長朱利平介紹了這方面知識。泥石流發生前兆: 1、河流突然斷流或者水勢突然加大,並夾有較多柴草、樹枝; 2、深谷內傳來似火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 3、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並有輕微震動感等。發生泥石流時咋辦?當處於泥石流區時,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但應注意,不要在土質松軟、土體不穩定的斜坡上停留,以防斜坡失穩下滑,應在基地穩固又較為平緩的地方暫停觀察,選擇遠離泥石流經過地段停留避險。另外,不應上樹躲避,因泥石流不同於一般洪水,其流動中可能剪斷樹木捲入泥石流,所以上樹逃生不可取。應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不夠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強的掏刷能力及直進性,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體沖毀。遇上快速滑坡最好原地抱緊大樹滑坡發生前兆: 1、滑坡滑動之前,在滑坡前緣坡腳處,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井水)突然乾枯,井、泉水位突變或渾濁等類似的異常現象; 2、在滑坡體中部、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它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並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滑坡滑動之前,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隆起(上凸)現象,這是滑坡體明顯向前推擠的現象; 4、滑坡滑動之前,有岩石開裂或者被剪切擠壓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 5、滑坡在臨滑之前,滑坡體周圍的岩(土)體會出現小型崩塌和鬆弛現象; 6、如果在滑坡體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在滑坡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或者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 7、滑坡後緣的裂縫急劇擴張,並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者冷風。滑坡是否發生,不能靠單一個別的前兆現象來判定,有時可能會造成誤判。因此,發現某一種前兆時,應盡快對滑坡體進行仔細查看,迅速做出綜合的判定。發生滑坡時咋辦?滑坡發生時,應向滑坡邊界兩側之外撤離,絕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動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動或抱緊一棵大樹不鬆手。遇上崩塌迅速向兩邊逃生崩塌發生前兆: 1、崩塌處的裂縫逐漸擴大,危岩體的前緣有掉塊、墜落現象,小崩小塌不斷發生; 2、坡頂出現新的破裂形跡,嗅到異常氣味; 3、不時聽見岩石的撕裂摩擦錯碎聲; 4、出現熱、氡氣、地下水質、水量等異常。發生崩塌時咋辦?
② 「7·」陝西省安康市群發滑坡泥石流災害
2010年7月16~18日,陝西省安康地區普降暴雨,造成安康市漢濱、嵐皋、平利、旬陽4縣(區)引發嚴重的區域性滑坡泥石流災害,截至7月20日22時,調查統計共造成31人死亡、67人失蹤、1人重傷,經濟損失約兩億元的特大災情。屬於大型地質災害的地點兩處,一是漢濱區大竹園鎮七堰村一組,因山體滑坡造成4人死亡,25人失蹤;二是嵐皋縣四季鄉木竹村滑坡造成7人死亡,13人失蹤,1人重傷。
大竹園鎮七堰村滑坡全貌
7月18日20時30分,漢濱區大竹園鎮七堰村一組寨子溝發生大型滑坡災害,滑坡後緣高程770米,前緣高程663米,相對高差107米。滑坡體長約120米,寬約70米,厚約12米,體積約10萬立方米。滑坡滑動方向203°,沖入寨子溝後沿120°方向損毀七堰村一組,又轉入七堰溝形成泥石流,沿60°方向在七堰溝內堆積長約500米,表現為先滑後流的特點。
四季鄉木竹村滑坡全貌
7月18日20時50分,嵐皋縣四季鄉木竹村發生類似的大型滑坡災害,滑坡後緣高程1045米,前緣高程980米,相對高差65米。滑坡長約120米,寬約60米,厚約4米,體積約3萬立方米,滑坡滑動方向70°。
據現場調查組分析,災害成因為:①安康市發生嚴重地質災害的4縣(區)位於大巴山區,地形陡峻,山體斜坡坡角一般40°~60°,溝道坡角25°~30°,高差相對較大,溝谷縱坡降大,有利於大氣降水的匯集,成為滑坡泥石流發育的重要基礎條件。②區域岩層為砂質板岩夾千枚岩,岩石風化破碎強烈,表層殘坡積層發育,構造裂縫切割破碎岩層,易於地表水的滲流。高位楔形體岩石飽水後增加了岩體重量,降低了岩體抗滑強度,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災害。③7月16~18日累計降雨達267毫米,其中18日8~20時計12小時降雨量達106毫米,降雨強度屬於特大暴雨類型,山體裂縫快速充水是造成七堰村楔形岩體和木竹村堆積層高位滑坡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安康4縣(區)滑坡泥石流災害屬於局地強降雨引發的區域群發性地質災害。七堰村和木竹村兩處滑坡均屬於大氣降水引發的大型滑坡地質災害,均屬新增地質災害點。
③ 村級群測群防網路職責
由村委會主任擔任村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負責人。主要職責是:
(1)按內照鄉(鎮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方案的要求,組織開展本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
(2)根據隱患點具體情況,安排、管理各隱患點的監測人員;落實臨時避災場地和撤離路線,規定預警信號,准備預警器具;在上級群測群防管理機構指導下,填寫避災明白卡,向受威脅村民發放。
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範知識(陝西嵐皋,2000)
(3)按要求做好隱患點的監測、記錄和資料上報。對隱患點進行日或周際變化動態的趨勢分析,根據變化動態情況,及時調整監測工作,並將調整情況報告上級網路管理機構。
(4)按照上級命令,及時組織群眾疏散避災;經上級主管部門授權,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直接組織群眾避災自救。
④ 陝南為什麼要大力移民搬遷
陝西大移民涉及:陝南安康、漢中、商洛3市28縣10年內將移民240萬人,主要涉及陝南各地山區或交通專不便,容易發生屬地質災害(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的地區。由於陝南多山地,山區農民居住條件艱苦、交通不便、加上夏季(雨季)多發地質災害,嚴重威脅山區人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這也是陝南為什麼移民的原因。
漢中市
漢台區 南鄭縣 城固縣 洋 縣 西鄉縣 勉 縣 寧強縣 略陽縣 鎮巴縣 留壩縣 佛坪縣
安康市
漢濱區 漢陰縣 石泉縣 寧陝縣 紫陽縣 嵐皋縣 平利縣 鎮坪縣 旬陽縣 白河縣
商洛市
商州區 洛南縣 丹鳳縣 商南縣 山陽縣 鎮安縣 柞水縣
⑤ 陝南移民搬遷惠民及政策
靈口鎮地處洛南縣城以東45公里,鎮域面積378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221個村民小組,7782戶,農業人口30190人,素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一個立地條件差,農業人口多,地質災害頻發的土山區、紅色革命老區、邊遠貧困鄉鎮。
2012年以來,靈口鎮政府因應國家陝南移民搬遷政策,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出了「加快陝南移民搬遷,引領城鎮跨越發展」的小城鎮建設思路,
規劃修建了靈泉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分4期安置困難群眾632戶2528人。目前,已投資4500萬元,完成了前三期建設任務,建成3棟6層408套安置
房,並落實安置對象戶381戶1360人,安置率達到93 %,不僅讓群眾得到了實惠,住上了安全、經濟、實用的住房,而且讓政府贏得了民心,獲得了良好
的社會效果,真正實現了把陝南移民搬遷做成惠民工程的目標。
一.政府主導,強力推進工程建設
陝南移民搬遷政策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對於靈口山區群眾尤其如此。為了把這一「為民安居著想」的惠民政策落實好,靈口鎮政府對此工作思想高度重視,始終拿在手中,當作民生工程的頭等大事來抓。
1.政府主導。在安置房的建設中,鎮政府親自實施,用足用活政策,既規避了市場風險,又發揮了政府在建設中
的主體作用。選址中,廣泛聽取村組幹部及群眾的意見;規劃中,聘請國家一級資質的陝西省建協設計院高標准設計;評審中,兩次參加縣上統一組織的專家評審
會;建設中,全程跟蹤監督,確保了建設的順利實施。
2.規范管理。在工程的立項、審批、規劃、征地、招標、建設等各個環節,全部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和行業標准實施,不打折扣、不缺項漏項。
3.控製成本。嚴格堅守「該花的一分不摳、不該花的一分不花」的經濟原則。征地中,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不
摳不省,嚴格按征地補償標准辦;設計中,聘請高資質、高水平的設計師高標准設計;招標中,嚴格程序,所有的環節全部到位;建設中,建築材料選購,不降標
准,不打折扣;在工程建設及配套上,只講實用、不搞樣子,最大化的控製成本;在工程啟動、竣工儀式上,不耍排場,不舉行儀式,能省就省。
4.控制房價。能否把需要搬遷的群眾吸引到集中安置點來居住,房價是關鍵之一。通過公開招標,確定報價最低
者投標,一期招標價1170元每平米。同時規定,房屋建成後,由鎮政府直接以成本價1350元銷售,房價最高不超過10萬元。在控製成本的前提下,設計了
95㎡、105㎡、115㎡三種戶型,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最大限度做到了讓利於民。
5.確保質量。在建設中,我們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聘請了監理公司監督工程質量。同時,鎮上還專門成立了房屋質量工作組,由分管領導親自負責,抽調3名幹部專門負責工程質量的監督,原材料的選購和每個工序的交工驗收,確保了工程的質量。
二.打好基礎,力促對象全面落實
陝南移民搬遷是一項惠及民生實事,如何讓安置戶及時了解政策,信任政府,順利搬遷,實現「雙贏」,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參與必不可少。
1.摸底登記。按照扶貧移民、避災移民和生態移民的要求,結合陝南移民搬遷的標准,對全鎮所用符合搬遷條件的群眾進行了摸底登記,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
2.宣傳動員。及時對全鎮符合搬遷條件的群眾進行了逐戶走訪座談,宣傳了搬遷的政策,了解了他們的所盼所想,對有搬遷意願,「進鎮上樓」戶進行了造冊登記,確保了對象准、方向明。
3.報名登記。鎮上在每一期工程建設前,確定時間接受群眾報名,通過群眾報名情況來決定建設的規模,所有修建都做到有計劃、有針對、不盲目,避免了房修好賣不出去、無人住的現象發生。
4.預交房款。為了規避市場風險,確保建設資金充足,鎮上參照商品房期房銷售的模式,實現預交房款制度,規定時間,由群眾預交房款現場訂房,先交先得、先交先定,既保證了購房對象落實,促進了房屋銷售,又確保了建房資金充足,避免了因建設資金不足出現的半截子工程和爛尾樓現象。
5.優化環境。房屋是硬體、環境是軟體。在保證硬體過硬的前提下,我們也確保軟體不軟。先後圍繞移民安置小
區,投資 97 萬元修建了780米河堤、760米漢白玉欄桿;投資16萬元修建了洛河水車;投資158萬元修建了12000㎡的洛書廣場;新建了靈口鎮
幼兒園;開展靈口集鎮環境衛生綜和治理,爭創全省生態鎮,為廣大搬遷群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吸引更多的搬遷群眾前來購房入住。
三.管好財務,確保資金健康運行
陝南移民搬遷中,無論是群眾自籌建房資金還是政府補貼群眾資金,以及配套設施的撥款,數目都比較巨大,因此賬務管理成為關鍵。
1.設立專賬。在鎮政府賬戶下設立移民搬遷專用賬戶,與經費賬目分離封閉運行,所有涉及移民搬遷的資金全部納入專戶進行管理,做到專款專戶、專款專用、專人管理。
2.成立民主理財小組。成立由鎮長、分管領導、紀委書記、靈口街村幹部和群眾代表組成的陝南移民搬遷民主理財小組,監督移民搬遷資金的運行。規定,數目較大的支出,集體商議決定,並每月召開一次賬務通報會,使財務管理充分得到監督。
3.補貼資金公開透明。為了確保群眾建房補貼資金順利發放,要求群眾建房補貼資金全部打入一折通,並在鎮、安置小區、村三榜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三年來,在兌現建房補貼資金過程中,未發生一例錯誤,也沒有一起群眾因搬遷向上級反映或引發上訪。
4.嚴守合同辦事。無論安置樓建設還是配套設施建設,我們嚴格按合同辦事、嚴格按合同約定付款,整個安置小區已投資4500萬元,未與建設方發生一起糾紛,也沒有發生拖欠民工工資現象。
5.嚴格群眾繳納建房款管理。群眾所交建房款,全部統一上繳縣移民辦資金共管賬戶,鎮申請、縣撥付、項目使用,確保了資金安全運作。
四.互利雙贏,推進小城鎮建設
陝南移民搬遷工程的實施,不僅解決了靈口偏遠困難群眾的住房難問題,真正讓黨的惠民政策惠及千家萬戶,而且促進了靈口小城鎮建設,加快了靈口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1.超前規劃。在安置小區及安置樓的規劃設計中,結合靈口的歷史文化底蘊,體現靈口民俗特色,著眼超前設
計,綜合考慮小區及靈口集鎮水、電、路、河堤、文化場所、市政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貫徹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理念,通過移民小區建設,助推集鎮發展,力爭
做到了規劃超前、功能齊全、布局合理、一步到位。
2.合理布局。在建設中,嚴格按照設計標准施工,嚴把質量關,力爭把安置小區建成「精品工程」、「樣板工
程」。同時,積極實施完成了靈口街道管網鋪設、配套基礎設施、垃圾填埋廠建設、河堤修建、河道綠化等一系列工作,既為安置戶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又提升
了城鎮品味,推動了小城鎮建設工作。
3.統籌設計。結合移民小區的建設,新開街道3條,將安置樓一樓全部規劃為商鋪,優先限價由安置群眾購買,剩餘的公開拍賣,確保了安置戶能夠搬得起、住的下、生活有保障。回籠的資金既補貼了房價,又彌補了小區配套設施和小城鎮建設的資金缺口,實現了互利共享,共同發展。
4.互利雙贏。由於移民安置小區的建設,即增加了城鎮流動人口,促進了商貿物流業的發展,又極大的增加了城鎮常住人口,拉大了集鎮框架,達到了凝聚人氣、匯集商氣、彰顯秀氣的目的,為靈口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靈口鎮陝南移民搬遷建設工作始終把困難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解決人民群眾的住房安全放在第一位,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努力,取得了喜
人的成果,實現了人民滿意,政府放心。在今後的四期100套安居房建設過程中,該鎮將總結一二三期的好經驗,力爭靈口鎮陝南移民搬遷工作再取新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