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學重點李智毅
Ⅰ 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岩土工程的研究生初試需要考什麼專業課復試呢還有工程地質呢
岩土工程專業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1 數學一
④841 土力學、844工程地質學選一
參考書目:
841土力學:《土力學》,方雲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概論》,李智毅、楊裕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註:沒有設「工程地質」專業,請參考「地質工程」專業。>>>>
地質工程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202俄語、203日語選一
③302 數學二
④834工程力學、844工程地質學選一
參考書目:
834工程力學:《理論力學》(上、下),張建民、白景嶺,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1;以及《材料力學》,孫訓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概論》,李智毅、楊裕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以下是復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岩土工程
二選一:
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李智毅、唐輝明主編,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
地下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地下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陳建平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
地質工程
二選一:
岩體力學:《岩體力學》,劉佑榮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李糧綱,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1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Ⅱ 你是長大的嗎 我是外校的 想跨考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 不知道看哪幾本專業課書 希望幫一下 多謝!!
你考地測學院吧,地工長大還是很厲害的,專業課題你可以聯系下本版校的同學,到時候權會通知劃題,書你就別看了,相信我,看好他劃的題就120以上了。考b區沒那麼難,我同學好幾個四季沒過的,下來英語60多,很容易的,別擔心
Ⅲ 求問14考研各位學長學姐工程地質學學碩用的是哪本教材
指定的應該是工程地質學概論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李智毅,楊裕雲不過我覺得工程地質學基礎 化學工業出版社 唐輝明 這本也值得一看
Ⅳ 2012年打算跨專業考長安大學地質工程,各位知情的 能否告訴專業課的初試難度,復試難度。。。
這是11年長大公布的可以參考下
820《工程地質學》研究生考試內容範圍
1. 參考書目:
(1)李智毅、楊裕雲主編.《工程地質學概論》,第一版,高等學校教材,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
(2)唐大雄、劉佑榮、張文殊、王 清修訂.《工程岩土學》,第二版,高等學校教材,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年8月。
(3)張倬元、王士天、王蘭生編著.《工程地質分析原理》,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地質礦產類規劃教材,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年3月。
2.基本要求
本大綱主要由工程岩土學和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兩部分構成,工程岩土學要求考生熟悉或掌握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岩土的基本性質,其中以物理力學性質為重點,掌握岩土工程地質性質指標及其常規測試方法和原理;工程地質分析原理部分要求考生熟悉或掌握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包括區域穩定、斜坡穩定、洞室穩定、地基穩定和滲流穩定五個方面問題的分析。
3.內容
工程岩土學部分
(1)土的物質組成
掌握粒度成分的分析方法、粒度的劃分原則及我國國家標准對土的分類,了解土中礦物組成的特點及土中水的基本類型。
(2)粘粒與水的相互作用
熟悉土粒的比表面積、雙電層、結合水膜、離子交換、觸變與陳化等概念,這些因素或作用對粘性土性質的影響機理。
(3)土的結構和土體結構
了解土的結構、土體結構的概念,土的結構類型,土的結構與土的性質的關系。
(4)土的物理性質
掌握各物理指標的定義和表達式,各指標間的相互換算;粘性土和無粘性土物理性質的差異;粘性土的稠度和可塑性的實質及影響因素;一般了解膨脹性、收縮性、透水性和毛細性的意義。
(5)土的力學性質
掌握土的各種壓縮性指標的意義和測試方法,各指標的相互關系,影響壓縮性的因素。
掌握土抗剪強度指標的各種實驗方法和適用條件,各特徵強度指標的意義,土的抗剪強度的本質及主要影響因素。
掌握土的擊實性指標的試驗方法和工程意義。
(6)土的工程地質分類及各種土的工程地質性質
了解土分類的原則和各類土的工程特性,掌握我國國標中土的分類。
了解我國各類特殊土的特點和分布,掌握黃土的成因結構與工程地質特性。
(7)人工土體的改良
了解土體人工改良的各種方法。
(8)岩石和岩體的地質特徵
熟悉岩石和岩體的概念、物質組成和結構構造特徵的異同。
掌握岩體結構面成因類型,結構面特徵,岩體結構類型。
(9)岩石的物理性質
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質指標的定義、表達式、測試方法和實際意義。
(10)岩石的力學性質
掌握岩石各種試驗條件下的變形、抗拉、抗壓和抗剪特性,試驗方法與測試曲線、測試指標的聯系和工程意義。
(11)岩體的力學性質
掌握結構面的變形特徵和抗剪強度;岩體變形參數的測定,岩體變形曲線類型,岩體的剪切實驗及抗剪強度。
了解岩體動變形和動強度參數的意義、相互關系。
(12)岩體工程地質分類和岩體人工改良
掌握岩體按風化程度的分類,國家標准中的BQ分類、岩體工程分類考慮的因素。
了解主要岩體工程分類、岩體人工改良的方法。
工程地質原理部分
(1)活斷層的工程地質研究
熟悉並正確理解活斷層的概念,掌握活斷層的調查與判別的主要方法,活斷層區建築設計的原則。
(2)地震的工程地質研究
熟悉反映地震強度、位置和地震波和地震影響的有關概念;全球和中國主要地震構造。
掌握利用地震波記錄和吳氏網投影恢復地震應力場和發震斷層的方法,在地震區進行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
掌握三種天然應力狀態下水庫蓄水的三種效應導致水庫誘發地震的機制。
掌握砂土震動液化的機制,初步判別砂土液化的條件,標准貫入法判定砂土液化的方法,人工改良液化地基的主要措施。
(3)地面沉降的工程地質分析
熟悉說明地面沉降對城市建設的危害,掌握城市抽取承壓水導致地面沉降的機制,抽水地面程降和建築地基沉降機理的不同。
(4)斜坡穩定性的工程地質分析
熟悉斜坡破壞的主要類型,掌握述斜坡變形破壞各種模式和相應地質條件,影響斜坡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斜坡穩定性評價的各種方法的特點,防治斜坡變形破壞的主要措施。
(5)地下洞室圍岩穩定性的工程地質分析
熟悉與圍岩穩定有關的概念,掌握圍岩變形破壞各種模式的特點和地質條件,影響圍岩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和穩定性評價方法。
(6)地基岩體穩定性的工程地質分析
熟悉與岩基穩定有關的概念,掌握壩基變形破壞各種模式和地質條件,壩基穩定性評價考慮的因素及穩定性評價方法,改善壩基穩定性的主要措施。
(7)滲透變形的工程地質分析
熟悉滲透變形的各種類型,掌握產生滲透變形的條件,滲透變形可能性的預測方法、滲透變形可能性的防治措施。
(8)與教學實踐有關的內容
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工程地質調查方法、岩土體原位測試方法。
Ⅳ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哪個學校有這個專業
這個是初試的參考書,是以前的,但是估計每一年用的書都會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變版動的。
工程地質權學:工程地質學概論.李智毅、楊裕雲.中國地質大學,1999
至於數學一、英語一(就是一般的英語)和政治就不用多說了吧。
還有這個是復試要考的科目和參考書,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岩體力學:岩體力學,劉佑榮等,中國地質大學,1999
Ⅵ 崩塌勘查典型實例示範
1.5.1長江三峽鏈子崖音頻大地電場法、甚低頻電磁法裂縫、岩溶、煤洞勘測
鏈子崖位於長江三峽兵書寶劍峽出口處右岸,瀕臨江邊的陡崖主體由二疊系棲霞組灰岩構成,底部為煤系軟弱層。在長約700m,寬30~180m范圍內發育有58條裂縫,將岩體切割成3個危岩區,即南部的I區To至T6縫區和北部的Ⅲ區T8至T12縫區以及中部的Ⅱ區T7縫區。其中T8至T12縫區危岩體緊臨長江,南、西分別被T8、T9、T11縫和T12縫切割,北、東兩側臨空,底部煤層基本被采空,是防災治理、監測預報的重點險段。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長期的大量調查研究工作,鏈子崖可見裂縫的分布情況已基本查清;但是,在表土覆蓋地段的裂縫分布、延伸、連通交切情況,隱伏構造、岩溶、煤洞的分布等尚不清楚。針對上述問題,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於1988年採用了音頻大地電場法、甚低頻電磁法勘測裂縫、岩溶、煤洞的分布情況。
1.5.1.1 隱伏裂縫勘測
基於裂縫發育的不規則性和地形條件,勘測中採用了異常追蹤法:即從已知裂縫的隱沒端開始,根據裂縫和異常發育趨勢布設勘探剖面,同時輔以現場地質調查,進行異常的定點、連接,循序漸進,直至查明(圖1-1)。裂縫上方的音頻大地電場和甚低頻電阻率異常曲線一般形態尖銳,幅值較大(圖1-2)。
裂縫勘測結果表明:鏈子崖南部Ⅲ區和北部I區裂縫已相互連通。特別是確定了Ⅲ區分布的 T8-1、T8-1-2、T9、T11裂縫均與T12裂縫連通以及T8-0縫向SE方向延伸至陡壁邊緣,對危岩體穩定性評價至關重要。勘探結果在隨後的工程探槽(圖1-3)和聲波跨孔測試中得到驗證。
1.5.1.2隱伏煤洞勘測
圖1-1追蹤裂縫的測線布置及異常分布
鏈子崖的變形與底部馬鞍山組(P1mn)煤層采空有直接關系。根據調查訪問資料,鏈子崖底部有採煤巷道20餘條,基本沿地層走向分布。為了解其存在狀況,用音頻大地電場法和甚低頻電磁法在鏈子崖頂部展開了面積性勘測。
煤洞的電場異常不同於裂縫,一是幅值較小、寬度較大、規律性較強(圖1-4a)。
勘測共確定煤洞14條,煤洞走向與岩層走向基本一致(SW—NE),長度300~400m,間隔30~40m,勘測結果和實際情況相符。
1.5.1.3隱伏岩溶勘測
平行於鏈子崖陡崖,勘測中追蹤發現一條幅值高、寬度大的異常(圖1-4b)帶近南北向發育,其東側裂縫發育,西側則明顯減少;該異常帶與北部的黃泥巴壁相接,根據異常形態、結合地質特徵分析,推測為一岩溶發育帶,後期的勘探工程證實了這一推測(連克等,1991)。
圖1-2隱伏裂縫實測剖面(T9縫前端)
圖1-3TC3工程探槽展示圖
1.5.2鏈子崖隱伏裂縫的聲波檢測
鏈子崖危岩體存在12組50餘條裂縫,出露最寬約2m,深不可測。其中T8及T9裂縫,北端隱伏於覆蓋層下,是否延伸與T12縫貫通,成為查明岩體結構與方量和確定治理工程設計的關鍵,為此,在上述裂縫延伸的關鍵部位,布兩鑽孔,孔距21m,深150餘m。由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於1989年承擔跨孔聲波測試,查明裂縫的延伸及傾向。
現場地質剖面概況及跨孔聲波測試示意圖如圖1-5a。採用等高同步測試法、扇面測試法,測取的波形記錄分別如圖1-5b及圖1-5c。這些記錄的推論是:接收到的是繞射波,其地質模型應如圖1-5d,即裂縫張開無充填。顯然,只有存在地表覆蓋層的繞射波,才會出現發射與接收點靠近覆蓋層聲傳播時間短,遠離覆蓋層則聲傳播時間加長。為證實現場測試推斷是正確的,在室內按推理的地層模型,進行模型超聲測試,取得和現場一致的測試結果。
圖1-4Ex、ρ。曲線圖
另外,在一個孔內逐點發射,並接收裂縫的反射波,根據反射波的聲波走時,推斷出裂縫的傾向,與地質工程師從地質構造的推論相一致。至此對裂縫的性狀給出明確的結論,為鏈子崖危岩體的治理,提供了依據,受到國家科委表彰(展建設等,1991)。
1.5.3危岩錨固鑽孔內裂縫及裂縫密集帶聲波檢測
長江三峽鏈子崖50000方危岩體防治工程,採用錨索加固處理,錨固孔深30~40m不等,最深達64.2m。危岩體主要以棲霞灰岩為主,裂隙發育且為張性,局部成破碎軟弱帶。錨固施工需掌握上述裂縫、軟弱結構面在錨固孔中的位置,分布及幾何尺寸。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承擔此項特種檢測任務,研製一發一收干耦合換能器,在不能存留井液的水平干孔中,完成了共2670m的測試,指導了施工。圖1-6其中三個鑽孔的測試結果,其中視聲速低於1000m/s(圖中粗實線部分)的低速孔段均為裂隙及裂隙密集帶(展建設、曹修定實測,1996)。
1.5.4岩崩堆積體灌漿補強效果聲波測試
1998年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在三峽庫區遷建城鎮新址岩崩堆積體工程改造現場,完成了灌漿補強前後岩體物理力學強度變化試驗工作。採用「一發雙收」單孔及跨孔聲波檢測對半徑為1.7m圓周等分的六個鑽孔中等邊三角形分布的三個鑽孔作為實施灌漿孔,另三個按等邊三角形分布的鑽孔及圓心的鑽孔作為聲波檢測孔。採用灌漿前、灌漿後7d、灌漿後28d進行聲波單孔測試及跨孔聲波透視。
圖1-5各種方法測試示意圖及推測的地層模型
圖1-6危岩錨固孔內裂隙及軟弱破碎帶聲波測試聲速-孔深曲線粗實線為裂隙及破碎帶
單孔測試採用敲擊作震源產生縱波及橫波,以三分量檢測器貼壁接收;跨孔測試用小葯量爆炸震源的以三分量檢測器貼壁接收。
岩崩堆積灌漿補強分別在四川奉節及巫山兩地各做兩組試驗,現僅以奉節組試驗為例加以說明。圖1-7為灌漿前後單孔一發雙收的時差-孔深對比曲線;圖1-8為灌漿前後跨孔的聲速-孔深對比曲線。由跨孔測試結果可見灌漿後聲速有明顯提高,最高可達60%以上;而單孔測試最高14%、最小僅2%。單孔測試聲速變化小的原因是此法能了解沿孔壁一個波長范圍的聲速,單孔聲速的提高,說明灌漿范圍已達聲波觀測孔的孔壁;而跨孔測試是直接了解兩孔連線間的岩體灌漿情況。
圖1-7灌漿前後單孔一發雙收的時差-孔深對深對比曲線
圖1-8灌漿前後跨孔的聲速-孔深對比曲線
由於測試縱波聲速的同時,還測試了橫波聲速,因此可計算出岩崩堆積體灌漿前後的動彈性力學性能的變化,見表1-4(李洪濤等實測,1998)。
1.5.5長江三峽鏈子崖煤層采空區老空洞探地雷達探測
長江三峽鏈子崖底部煤層采空區的分布及其後期充填情況是評價鏈子崖危岩體穩定性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確定治理工程混凝土承重阻滑鍵布置的重要依據。為此,在充分的地質調查分析基礎上,委託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採用地質雷達技術,利用PD2、PD6和PD1三個勘探平硐對煤層采空區的空洞或充填疏鬆地帶進行了探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表1-4奉節動彈性力學參數
地質雷達資料的解釋是靠圖形識別來進行的。具體解釋過程是在資料處理後進行的對比,即對比波在相位、周期(頻率)、同相軸和波形等運動學方面的特點,以及測點間在二維(橫向與縱向)方向上組成的圖形特徵。同時,還應注意到相位的強弱(動力學特點)。圖1-9為PD2沿線的一段探地雷達圖像,圖中44~61m之間顯示為灰岩分布區,在76~85測點之間出現周期加大,相位改變,呈現明顯弧形同相軸,反映的是煤層采空區。根據采空區的這種特徵所得PD2平硐的探測成果列於圖1-10與表1-5中(劉傳正,2000)。
圖1-9PD2Z線雷達圖像(100MHz)
1.5.6金麗溫高速公路崩塌體井內電視探測
由於浙江金麗溫高速公路k81段高邊坡地質條件復雜,岩層破碎,構造擠壓,節理裂隙及斷裂構造十分發育,處於崩塌體范圍內。根據甲方要求對錨索孔B6-5、B6-9、B4-8、B6-16、B6-19、B6-23進行測試,以上各孔孔徑為φ130mm,錨索鑽孔俯角15°。主要查找鑽孔中裂縫(圖1-11)及破碎情況(封紹武實測,2002)。
圖1-10PD2平硐雷達測線布置與探測成果
1—煤層采空區;2—充填但未壓實的采空區
表1-5PD2平硐探地雷達勘查異常解釋綜合表
圖1-11浙江金麗溫高速路k81段高邊坡(水平鑽孔—干孔)裂縫圖片
參考文獻
段永侯,羅元華,柳源等.1993.中國地質災害.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郭建強,彭成,孫黨生等.2003.鏈子崖危岩體勘查中物探技術的應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胡厚田.1989.崩塌與落石.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李媛,張穎,鍾立勛.1992.中國滑坡崩塌類型及分布圖說明書.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李智毅,王智濟,楊裕雲.1996.工程地質學基礎.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李智毅,唐輝明.2000.岩土工程勘查.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李大心.1994.探地雷達方法及其應用.北京:地質出版社
連克,朱汝裂,郭建強.1991.音頻大地電場法在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嘗試——長江三峽鏈子崖危岩體隱伏地質結構的探測.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劉傳正.2000.地質災害勘查指南.北京:地質出版社
晏同珍,楊順安,方雲.2000.滑坡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展建設,吳慶曾.1991.跨孔聲波穿透法在探測三峽鏈子崖隱伏裂縫中的應用.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張咸恭,李智毅等.1998.專門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Ⅶ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是哪個專業
這個是初試的參考書,是以前的,但是估計每一年用的書都會是一樣的,回沒有太大的變動的。
工程地質學答:工程地質學概論.李智毅、楊裕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至於數學一、英語一(就是一般的英語)和政治就不用多說了吧。
還有這個是復試要考的科目和參考書,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岩體力學:岩體力學,劉佑榮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Ⅷ 中國地質大學 李智毅主編 <<工程地質學概論》課件
岩土工程專業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1 數學一
④841 土力學、844工程地質學選一
參考書目:
841土力學:《土力學》,方雲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概論》,李智毅、楊裕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註:沒有設「工程地質」專業,請參考「地質工程」專業。>>>>
地質工程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202俄語、203日語選一
③302 數學二
④834工程力學、844工程地質學選一
參考書目:
834工程力學:《理論力學》(上、下),張建民、白景嶺,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1;以及《材料力學》,孫訓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概論》,李智毅、楊裕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以下是復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岩土工程
二選一:
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李智毅、唐輝明主編,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
地下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地下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陳建平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
地質工程
二選一:
岩體力學:《岩體力學》,劉佑榮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
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李糧綱,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1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Ⅸ 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工程研究生招生的參考書目<工程力學>和<工程地質學>是哪一版誰編寫的謝謝了 !!!
《理論力學》(上、下),張建民、白景嶺,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1;《材料力學》,孫訓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工程地質學基礎》, 李智毅等,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2
Ⅹ 考研!關於報考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01 岩石學02 成礦與資源03 沉積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61高等數學(乙)④832普通地質學(乙)
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01 古代全球環境變化與生物演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61高等數學(乙)④832普通地質學(乙)
070904 構造地質學01 大地構造學02 地熱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61高等數學(乙)④832普通地質學(乙)
070905 第四紀地質學01 第四紀地質環境02 環境全球變化與炭循環: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61高等數學(乙)④832普通地質學(乙)或835自然地理學
考試參考書目
948工程地質學:1、胡廣韜、楊文遠主編《工程地質學》,地質出版社
2、張倬元、王士天、王蘭生編著《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地質出版社
3、李智毅、楊裕雲編寫的《工程地質學概論》,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951水文地質學基礎:王大純、張人權等編寫的《水文地質學基礎》,地質出版社
952岩石力學:由劉佑榮、唐輝明編寫的《岩體力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10復試分數線:
專業代碼專業名稱 政治理論 外國語 基礎課一 基礎課二 總分
0708地球物理學 45 42 90 90 310
0709地質學 45 42 90 95 310
0818地質工程
(含水文地質) 50 45 100 100 340
每年通過高校優秀畢業生推薦及全國統考招收80-100名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通過碩博連讀與統一考試招收80-100名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