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吳信才簡歷
① 姚書振的人物簡歷
姚書振,抄男,漢族,襲1947年1月生,河南省襄城縣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礦床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獲得者。
1970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勘探系金屬與非金屬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1986年11月至1987年11月曾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慕尼黑大學進修。先後任中國地質大學礦產系礦床教研室副主任,礦產系副主任、主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兼任中國地質學會理事、湖北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李四光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自然科學技術協會委員、國家教育部第三屆高等學校地質類工科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地質科枝情報」主編、「寶石與寶石學雜志」主編。
② 學貫中西科教雙馨的地質大學———賀王鴻禎教授華誕
翟裕生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王鴻禎先生今年已 90 高齡,他依然思維清晰,興趣廣泛,近年來還不時發表專題論文和詩詞佳作。我們能經常得到他的教誨,也感受到他對時事、校務、學界、友人和弟子們的深切關注之情。他是一位健康、睿智、德高望重的長者,我們向他的 90 壽辰表示最衷心、最誠摯的祝福。
王先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著名地質學家,我們大家聚在一起回顧他的業績,學習他的為人,一定能夠獲得很多教益。
一、王先生的簡歷和貢獻
王先生是山東省蒼山縣人,他於 1939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 ( 西南聯大) 地質系,1947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和秘書長、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武漢地質學院院長、中國地質學會書記和副理事長、地質學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古生物學會書記和理事長、國際地科聯地質科學史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80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先生博學多才、嚴謹求實、目標遠大、勤奮耕耘、開拓創新、成就卓著。他是傑出的地質學家,深入到古生物學、地層學、古地理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和地質學史等多個學科領域並做出了系統的開創性成果,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地層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他開拓了研究四射珊瑚新的領域,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統分類和演化階段,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平; 他提出了以年代地層和岩石地層為主的地層分類觀點,將沉積相與構造背景相結合,主編了 《中國古地理圖集》,得到國內外的廣泛重視和好評。他建立了層序地層級別體系,提出了泛大陸聚散周期和地球節律的普遍意義。在大地構造和全球構造方面,他提出了構造名詞體系,劃分了中國和全球的構造單元和構造階段; 全面系統地研究了古大陸再造,由此形成了全球構造活動論和歷史發展階段論的地球史觀。這些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理論觀點對相關學科有重要指導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在地質學史方面,王先生主張 「以史為鑒,繼往開來」,他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正確評價地質學歷史人物,提倡以學科史和學術思想史為主要研究內容,並組織多位專家學者對我國 50 年來的地質科學發展進行了初步總結。在他的言傳身教下,研究會保持了不事張揚的純朴的學術風格,得到廣大同行的贊許。王鴻禎先生學識淵博,勤於著述,共發表論文等 250 篇,出版圖書 27 部。他的多項開創性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 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 項,國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和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特別獎。
王先生是熱忱的教育家,經歷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幾個階段,67 年來終身從教,備極艱辛,既曾主持校務,又堅持在教學一線,教書育人,培養了幾代地學人才。他講授過多種課程,我們的 《地史學》課就是王先生教的,內容新穎豐富,重點突出,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和思維方法,還培養了對地質科學的興趣。他編著的 《地史學教程》在地質院校中廣為應用,獲得了首屆高校教材特等獎。他強調地質基礎教育的重要,主張拓寬基礎,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倡導教學和科研的密切結合。他善於通過組織大型科研項目,集中多學科中青年人才,在研究工作實踐中加以培養和提高,造就了一批優秀的專家學者。
王先生是北京地質學院的建院元老,他是 「北地」建校委員會 10 成員之一,是首任大系 ( 地質礦產勘查系) 主任。在院黨委領導下,他曾長期主持系務和校務,從辦學思想、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材、實習基地、實驗室到教師隊伍建設、開展科學研究等都傾注了大量心血,成效顯著。他還和前輩師長們一道,把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北洋等校的優良傳統和科學作風傳承到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們言傳身教,使我們深受教育。在這樣有深厚科學、文化底蘊的大學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地質人才。王先生他們一代人的歷史貢獻是巨大和深遠的。
作為一位傑出人物,由於他的經歷和貢獻,王先生在我國的地質科教事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出色地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一代地質大家,備受地質學人們的敬仰和尊重。
還有一點應當提到的是,王先生作為老一輩科學家,為了祖國的富強和統一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政協工作。他是第六屆全國人民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民政協常務委員,還擔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參議會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顧問,進言獻策,盡心盡責地履行了肩負的歷史責任。以上幾個方面就我所知,談了王先生的部分事跡。
二、我的學習體會
我是王先生的一個學生,從 1948 年我入北大地質系學習起,他作為我的啟蒙老師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我敬愛和尊崇的師長。在我和王先生的接觸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很強的事業心、責任心和求真務實的科學作風。他一生腳踏實地,不圖虛名,認真做事,榮辱不驚,委曲時默默奉獻,順利時嚴於律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業。從他在西南聯大的破舊鐵皮房裡專心整理、鑒定大量化石標本,到遷校困難時期受命出任武漢地質學院院長,再到 80 高齡還親自指導學生們的調研實踐,都顯示出他對地質教育和科技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保持了嚴謹求實作風。他的講話和文章都經過深思熟慮,言之有據,力求精準且富有新意。他的多種著述都被同行們視為精品。有一次我同他一起起草一個專家建議,他十分認真,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多次修改才最後定稿。「於細微處見精神」。我想,正是這種敬業精神和務實作風幫助王先生成就了他的不平凡業績。
王先生之所以能作出傑出貢獻,既源於他的個人天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來自他一生的勤奮耕耘。他生活在社會大變革時期,親歷祖國的憂患與崛起、挫折與發展、封閉與開放,時代的需要堅定了他為祖國富強而獻身地質事業的信念。生活的磨煉鑄就了他的堅強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殫精竭慮,深究地球奧秘,探索教育規律。「為有育人多壯志,敢將格物證丹心」 ( 《八十述懷》中句) 恰好反映了他的心志。他既秉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又經歷了西方現代科學鍛煉; 既能通曉科技教育,又具備文史素養,達到了古今中外兼容和交匯的很高境界。他既尊師重友,珍視團結,繼承和發揚了前輩地質大師們的學術貢獻和優良學風,又甘為人梯,熱忱提攜青年,悉心傳授先進的科學成果和思想作風。他是學貫中西、科教雙馨、高瞻遠矚、德高望重的前輩地學大家,他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哺育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是廣大科教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時代造就了人物,而人物的活動又豐富了時代內容,在一個或幾個方面推動了時代和社會向前發展。王先生的經歷和事跡就是一個例證。
今天我們國家正處在最好時期之一,科教興國戰略開始實施,建設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任重道遠。迫切地需要人才和人物。我們和年輕的一代學子都要很好地學習和繼承王鴻禎先生和前輩師長們的高尚品德和傑出業績,將他們艱辛開創的科學和教育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使其發揚光大。
( 注: 此文轉引自 《中國地質教育》2007 年第 1 期)
③ 請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信工地理信息專業有哪些好的導師,他們各自的研究方向!
吳信才,但你能考上他的研究生嗎??
④ 中國地質大學文科怎麼樣
不要看招生簡抄章上的宣傳,什麼綜合性大學....
那是美好未來.到現在為止,還是以地學為特色和重點.
不過你文科生想報考地大,好處估計就一個:地大是重點211院校.(現在211院校都泛濫了,985才是厲害,地大還沒評上985).
我們畢業做簡歷的時候,都把"全國教育部直屬211重點院校"這幾個字放大放大再放大....一般在大公司的招聘中,很多都只要重點院校的學生,地大的文科生一般可以在第一、二輪電腦關鍵字篩選中有點優勢。往後幾輪的面試就看個人實力了。哈哈。
地大的文科相對比較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夠.就業是個問題.這是必須要考慮到的.
但是分數可能比同類名牌院校要低一點.前面也說了,好歹是個重點211嘛。
相對比較好的專業,可能就是管理類的,英語也還可以。不知道你想讀的是什麼類別的專業。可以多看看同類的學校,多了解了解。
還有,法學類不好。。
最後說一句,現在本科專業的選擇很重要。關繫到以後考研或者其他深造。
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遙感科學與技術目前實力怎麼樣
1.這個專業很好
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遙感科學與技術 在全國是一流的
3.專業發展很熱門
4.就業形勢非常好,各行各業都需要遙感技術
5.工作環境:一般在政府部門如測繪、國土或高科技企業。
⑥ 請問誰有中國地質大學的簡歷模板么(上面有地質大logo那種)
簡歷一般是自己設計的,謝謝,注意,武帝和北地的logo不一樣,不要弄錯
⑦ 中國地質大學呂軍簡歷
1962年5月出生,江蘇人,復中制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院分學位委員會委員、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科技管理協會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協會會員。學習經歷:
1. 1981年9月—1985年6月,在中國地質大學學習,礦床學專業畢業,並獲工學學士學位。
2. 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武漢理工大學學習,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並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的學術影響
以吳信才教授為首的科研集體率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套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MAPCAD」,研製開發出版具有權自主版權的GIS軟體「MAPGIS」,成為國家科技部推薦首選的GIS平台軟體,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曾運用於「神舟」系列飛船的返回搜救系統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是國產軟體的傑出代表。信息工程學院曾承擔國家「863」項目5項,國家「十五」重點攻關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10項,獲得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經費達2000萬元;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二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發表科技論文400餘篇,其中國外發表22篇,被三大檢索收錄12篇。
2002年學院開始參加國內外機器人足球比賽,經過多年的努力,獲得世界盃比賽冠軍2項,亞軍5項,季軍9項和全國比賽冠軍2項,亞軍5項,季軍4項。
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通信專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地理信息系統在全國比較出名,你可以考吳信才的研究生
⑩ 請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考試科815|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的參考書目是什麼,哪一版。
初試是 數學一來、英自語、政治、程序設計(譚浩強的C語言第二版)復試分筆試和上機,筆試主要是吳信才出的《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第二版,信工學院主頁上有大綱,你可以看一下。上機主要是ACM的題,很基礎的不難,一共四道,其實做不出來也沒關系,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