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風電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Ⅰ 山西省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分析
王潤福張毅劉麗萍葉小玲
(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太原,030024)
摘要本文通過對全省32個縣(市)已進行過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別工作資料的統計分析,總結出32個縣(市)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災害狀況,各類地質災害已造成256人死亡,經濟損失93684.0萬元。其中采礦形成的地裂縫、地面塌陷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各類災害總經濟損失的76.6%,是山西受災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的主要災種。依據已調查縣(市)經濟損失核數為基礎,採用條件相同類似比擬法,推算全省未進行調查縣(市)的地質災害經濟損失約為154475.1萬元。全省總計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248169.1萬元。
關鍵詞地質災害危害現狀經濟損失山西
地質災害是指各種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危害,它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損害。地質災害從其形成的動力條件可分為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質災害與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兩大類。山西地處高原,地形高差大,地質條件復雜,降水量集中,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地質災害動力條件充分,屬自然地質災害易發區,歷史上自然地質災害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山西是一個礦業開發大省,隨著采礦深度和廣度的增大,全省由采礦引起的地裂縫、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人為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十分嚴重。另外,山西鐵路、公路的建設,重要城市附近地下水的集中超量開采,也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崩塌、滑坡、地裂縫、地面沉降等人為地質災害的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山西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10億元,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受潛在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和財產數量驚人。近幾年,雖然山西省有關部門在自然與人為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省內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各種地質災害的成因機制、成災規律、分布現狀尚未完全查清,地質災害依然是影響山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阻礙省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控制和減輕地質災害已經成為山西省面臨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刻不容緩。
山西省雖然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危害大,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十分嚴重,但由於全省各縣市地質災害研究程度不同及對地質災害認識程度上的差異,全省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情況一直沿用20世紀90年代估算的數字,目前尚無全省性的分縣市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資料。從2000年開始進行的全省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要求對各縣(市)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進行調查與計算,這些工作中的相關資料,可作為全省地質災害危害現狀及經濟損失統計的基礎資料。
從全省已進行過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的32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統計情況來看(表1、表2、表3),這32個縣(市)共發生崩塌地質災害365起,其中人為造成的崩塌地質災害238起,占總數的65.2%,自然形成的崩塌地質災害127起,占總數的34.8%,各類崩塌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485.1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總經濟損失的1.6%;發生滑坡地質災害584起,其中人為造成的滑坡地質災害289起,占總數的49.5%,自然形成的滑坡地質災害295起,占總數的50.5%,各類滑坡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2019.2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總經濟損失的12.8%;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218起,其中自然形成的泥石流地質災害167起,占總數的76.6%,人為造成的泥石流地質災害51起,占總數的23.4%,各類泥石流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為8427.1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9.0%;發生地裂縫地質災害1137起,其中地下采空型地裂縫1132起,占總數的99.6%,構造型地裂縫5起,占總數的0.4%,各類地裂縫造成的經濟損失為38645.7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41.2%;發生地面塌陷地質災害662起,均為地下采空型地面塌陷,造成的經濟損失為33117.3萬元,占各類地質災害經濟損失的35.4%。從上述統計結果來看,采礦形成的地裂縫、地面塌陷等人為地質災害是山西省最主要的地質災害類型,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了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總經濟損失的76.6%;滑坡與泥石流是僅次於前兩者的地質災害類型,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了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總經濟損失的21.8%;崩塌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相對較小。上述32個縣(市)各類地質災害共造成93684.0萬元的經濟損失,並造成256人死亡。
表1山西省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災害點統計表
表2山西省縣(市)地質災害經濟損失調查統計表(以致災體統計)
表3山西省縣(市)地質災害經濟損失調查統計表(以受災體統計)
在全省32個已進行過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所遭受的93694.0萬元地質災害經濟損失中,房屋建築損失38015.8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40.6%;耕地損失29493.7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31.5%;公路損失6223.9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6.6%;地下水資源損失8099.3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8.6%;水利設施損失6926.9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7.4%;鐵路損失4120.0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4.4%;水庫坍岸損失813.9萬元,占經濟損失總數的0.9%。從上述統計情況來看,房屋與耕地是山西省各類地質災害的主要受災體,二者遭受的損失佔地質災害總經濟損失的72.1%;地下水資源損失、水利設施破壞是僅次於前兩者的受災體,二者遭受的損失佔地質災害總經濟損失的16.0%;公路與鐵路遭受的損失相對較輕。
以全省已經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經濟損失模數為基礎,將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根據地質災害發育分布情況、經濟發展情況、人類工程活動情況、礦業分布及開采情況、地形地貌及地質環境條件情況等與已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進行類比,得出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的地質災害經濟損失模數及總的損失情況列於表4,由該表可概算出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54475.1萬元。與前面已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的地質災害經濟損失相加後,全省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248169.1萬元。
表4全省未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縣、市經濟損失類比表
續表
Ⅱ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需要什麼資料
lknkjnjk
Ⅲ 各類場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西氣東輸管道抄工程襲甘肅段共設4個壓氣站、2個清管站。分別是:柳園(甲方提供站名為紅柳,下同)壓氣站、柳溝車站(柳園)清管站、新民堡(赤金堡)壓氣站、豐樂灘車站(豐樂堡)清管站、山丹煤礦(黨家台)壓氣站、大景北(楊家窩堡)壓氣站。所有場站均位於管線上,單個壓氣站建設用地5萬m2,單個清管站建設用地1.5萬m2,即各場站建設用地約1202~2202m2。
柳園壓氣站、柳溝車站清管站、新民堡壓氣站、豐樂灘車站清管站均位於地質災害不易發生的適宜建設用地區,災害以洪水沖蝕為主,只要遠離沖溝或通過一定措施減少洪水對場站的沖蝕即可。
山丹煤礦壓氣站正好處於山丹煤礦采空區,雖然現狀及預測評估其地面塌陷的危險性小,也無其他地質災害,但為安全起見,建議將場站隨管線一起向北移動1km。
大景北壓氣站所在區段屬綜合評估地質災害(以稀性泥石流為主)較易發生區,但場站處於泥石流災害區下游,其災害的危險性小,場站北側為蘇家沙窩,有發生沙埋災害的條件,需要做好防洪水沖蝕、防沙埋工作。
此外,評估區最大凍土深度1.5m左右,雖不會對管線造成危害,但對場站的地基有一定影響,應採取相應措施加以防治。
Ⅳ 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范圍及其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回
地質災害危險答性評估包括三個方面:
①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對建設場地評估區范圍內的已有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現狀評估。
②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
對擬建工程建設活動可能誘發的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預測評估。
③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危險性綜合評估=危險性現狀評估+危險性預測評估。
編制評估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分區圖。
Ⅳ 求風電項目建設場地地災危險性評估報告範本
根據國家方針減災法規定,新建、擴建或改建項目都要做地震安全性評價。根據內評價內容的不同容可以把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分為四類:
第一級:最重要的,是核電站等特別重大的工程。
第二級:重大項目的地震安全性評價。比如高樓,大橋等。
第三級:地震小區劃。既對一個小區(比較大的區域)進行區劃。
第四級:烈度符合。既對區劃圖邊界的場地進行精細歸類。
說白了,地震小區劃的范圍比較大,確定的參數跟國家區劃圖是一樣的,但它要計算土層的影響。
地震安評報告是籠統表達。包括小區劃報告
地質災害評價是對場地附近可能發生的地質危險進行評價。
在地震安評報告里包括地震地質災害評價。但地質災害評價要比地震地質災害評價內容多一些,很多專門的國土部門在做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