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2019都江堰市地質災害

2019都江堰市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22 16:40:15

Ⅰ 「7·」四川都江堰三溪村高位山體滑坡

1 引言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時,四川都江堰市中興鎮三溪村一組五顯崗發生了高位山體滑坡,並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該滑坡呈現高位特徵,後緣鬆散滑坡體向東北方向順層下滑了310m後,劇烈撞擊並鏟刮對面小山坡,偏轉後轉化為碎屑流高速下滑約950m,撞擊並鏟動了溝道內的淺表層第四系殘坡積物,致使溝道內的11戶村民房屋被掩埋,最終形成了這起地質災害低易發區的高位山體滑坡—碎屑流災害。滑坡總滑程約1.26km,總體積超過150萬m3。強降雨是觸發此起滑坡災害的直接原因,7月8日8時~10日8時,中興鎮三溪村出現了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都江堰市區累計最大降雨量達537.4mm,相當於該地區年降雨總量44.1%。

2 滑坡區地質背景條件

2.1 地形地貌

研究區位於四川省中部的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向成都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龍門山向成都平原海拔相對高差達3990m(圖1)。中興鎮屬於過渡帶上的中山區(海拔1000~3500m),地層主要由砂岩、灰岩及部分礫岩組成。地貌明顯受地層岩性和地質構造的控制,以河谷構造侵蝕堆積地貌、褶皺斷裂構造侵蝕地貌、侵入構造侵蝕剝蝕地貌為主,坡陡坡長,厚層砂岩及厚層礫岩常形成陡坎或陡崖,斜坡穩定性較差;處於斷裂構造部位有大型的滑坡或崩塌發生。滑坡區處於五里崗自然緩傾白堊系砂礫岩順層斜坡上,走向北東15°,岩體節理、裂隙、層面受地震和風化影響,較破碎,為滑坡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

2.2 降雨特徵

滑坡所在的都江堰地區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225.4mm,最多年份1605.4mm(1978年)。降雨的月份分配不均:5~9月為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77.7%,其中7~8月份最多,佔全年降雨量的45.9%,占近一半的全年降雨量,本次「7·10」高位山體滑坡的發生時間就是7月份。月降雨量最大592.9mm(1981年8月),單日降雨最大213.4mm(1980年6月29日)。降雨天數極端最多月達30天(1961年10月),全月無雨日僅出現在1963年1月。一次最大連續降水日數為33天(1954年9月8日~10月10日),累計降水量339.3mm。距離三溪村滑坡最近的雨量站位於都江堰市幸福鎮幸福村氣象台站,該台站記錄了7月7日晚8點到10日8時累計雨量為920mm,截至11早8點的累計雨量為1105.9mm,為長時間特大暴雨量級。因筆者未收集到幸福村台站數據,本文以都江堰市氣象台站雨量數據進行分析。

2.3 地層岩性

區內地層除缺失奧陶系外,從元古宇到第四系均有出露,總厚度達20000m,分布面積最廣的有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新近系、第四系地層。出露的砂礫岩等地層抗風化能力弱,被強烈風化、破碎,形成陡坎或陡崖導致斜坡上岩體的自穩性較差,容易發生滑坡崩塌等災害。

2.4 地質構造

區內受青藏高原擠壓變形和龍門山山前斷裂、映秀北川斷裂的影響,地質構造復雜,斷裂帶發育。北東向的茂汶斷裂(F1)、映秀-北川斷裂(F2)和彭灌斷裂(F3)為區域性大斷裂,貫穿研究區的中部和西部,長約40km(圖1),斷裂破碎帶及破碎影響帶較寬(約30km),斷裂壁、斷層三角面較發育,常切割較堅硬的岩層而形成陡坎和陡崖,為地質災害發育提供了基本條件。其中映秀北川斷裂在區內斷層面向北西傾斜,傾向300°~330°,傾角50°~60°。彭灌斷裂在區內長約50km,走向為30°~60°,平均約為45°,斷面傾向310°~330°,傾角45°~53°,屬壓扭性斷層。

3 三溪村滑坡特徵及運動速度

3.1 滑坡基本特徵

通過對2013年10月8日資源一號02C(ZY-1 02C)衛星遙感影像解譯和現場野外調查發現(圖2),都江堰三溪村滑坡位於三溪村一組自然斜坡的反傾坡地帶,在滑坡後緣發生分叉,其中1滑坡規模較大,滑坡後緣的大字岩頂部砂礫岩經碰撞鏟刮後形成碎屑流,摧毀了五顯崗通往大字岩溝內和坡面上11處居民點房屋,破壞面積約2.7×105m2,滑坡滑動距離遠、滑動速度快、破壞力強、危害嚴重。2滑坡位於1滑坡的南西方向,鬆散岩體向北西方向滑動,沿溝谷流動約350m。三溪村1滑坡滑程遠、運動速度快、破壞力強,其形成發育機制也更具有典型性。

圖8 都江堰三溪村滑坡發生前後降雨量圖

綜合分析認為,該滑坡災害是一次特殊地質和極端暴雨條件下形成的特大型高位山體滑坡,受「5.12」汶川地震影響明顯,滑坡發生是地球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的結果,地震為其發育提供了基礎條件,極端暴雨事件為其直接誘發因素。

5 經驗與啟示

(1)都江堰三溪村滑坡是一處典型高速滑坡-碎屑流災害。根據1滑坡的運動及堆積特徵,將其劃分了滑動區、碰撞鏟刮區和碎屑流堆積覆蓋區三部分。

(2)三溪村滑坡受汶川地震、特殊的岩土體性質、地形地貌條件以及極端暴雨事件的共同影響而發生,是地球內外動力耦合作用的結果,地震為其發育提供了基礎條件,極端暴雨事件為其直接誘發因素。

(3)建議加強高位山體滑坡的研究,尤其是遠程碎屑流地區滑坡的監測。此外,加大地質災害低易發區的排查和巡查力度,做到「溝到頭,坡到頂」。

Ⅱ 誰有《四川省都江堰市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與區劃報告》 2009版的!畢業論文急用!謝謝!

Ⅲ 2019年1至8月,有哪些地理災害新聞要有時間,例如2019年幾月幾日星期幾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統計,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時,「利奇馬」共造成中國1402.4萬人受版災,57人死亡(其中浙權江45人,安徽5人,山東5人,江蘇1人,台灣1人),14人失蹤(浙江3人,安徽4人,山東7人),直接經濟損失537.2億元人民幣

Ⅳ 2019年福建省福安市地質災害須要整村搬遷

牆坪村土復地面積5476畝、計生人口518人,戶制籍人口449人,常住人口134人,從業人數170人,村民小組3個,下轄牆坪、奶宮、高山(畲族)等自然村。牆坪村民多姓氏「謝」、下村姓氏「游」、奶宮姓氏「朱」、高山畲族姓氏「蘭」。牆坪主村是福安市政府指定的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整體搬遷村。六十年代以來,曾多次發生滑坡險情。每年台風季節,都成為我鎮重點防範村。由福安市政府有關部門掛鉤幫扶新建的移民安置點「橋洋新村」,是村委會所在地。奶宮自然村有茶廠1家、衛生所1個。耕地481畝、茶園394畝、林地2565畝(其中風景區規劃林地802畝)、年化肥用量60噸、農葯用量0、21噸、南山黃羊養殖區

Ⅳ 成都的地質概況主要地質災害及可行的解決措施。。。。。。。

一、前言
我市位於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人口集中,降雨充沛,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多樣,相對高差4979米。西部為龍門山強烈隆起斷裂褶皺發育帶,岩性復雜,以構造侵蝕、溶蝕高山和中山、低山地貌為主;東部龍泉山斷裂褶皺帶為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地貌;中部廣為平原。山地和丘陵面積分別佔全市幅員面積的32.26%和27.26%。
由於獨特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條件和強烈的人類工程活動,導致我市每年地質災害頻繁,成為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多發區。
二、2003年我市地質災害概況
2003年我市共發生地質災害64起,其中滑坡45處、泥石流10處、崩塌5處、地裂縫3處、地陷1處。其中成功預報地質災害37起,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比2002年下降54%。
汛期降雨誘發地質災害是2003年我市地質災害發育的主要特徵。2003年,我市汛期6—10月平均降雨量達634mm,是全年降雨量839.1mm的75.5%,共誘發地質災害63處,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98%,其中8月份降雨量達351?2mm,佔全年降雨量41.8%,誘發地質災害49處,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76.5%,主汛期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高發期。
地震活動是2003年誘發我市地質災害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我市地質災害空間分布主要集中在龍門山區及龍泉山區,龍門山區共發生地質災害34起,占我市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53.1%,而2003年我市共發生2.0—3.1級地震活動142次,都集中發生在龍門山山前斷裂地帶。
2003年我市發生的64處地質災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三個類型總共60處,占發生災害總數的93.7%。
2003年我市共有504處地質災害危險點納入各級防禦預案,由於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部分地質災害在發生前得到了積極預防,減輕了災害損失。但仍存在防禦重點不突出、區(市)縣防治經費落實不到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普及率不高等突出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
三、2004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預測依據
1、地質環境條件
我市地質環境條件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岩石破碎、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受其影響,地質災害的發育特點表現為時空分布不均、災害類型多樣、規模大小不一,地質環境條件惡劣地段是今年地質災害的易發地區,地質災害類型仍以鬆散層中小型規模滑坡為主。
2、2004年降雨量
根據2004年成都市氣象局預測,今年汛期我市平均降雨量780-78mm,其中7—8月主汛期降雨量大於200mm,汛期和主汛期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高發期。
3、人類工程活動
我市地形多樣,人口集中,交通發達,人類工程活動頻繁。2004年,在進行地基開挖、開礦採石、挖掘修路等工程活動時,一些地質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帶,預測可能因人類工程活動誘發產生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類型預測
對我市造成危害較大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是滑坡,其次是崩塌、泥石流,其它類型相對較少發生。預測2004年我市地質災害發生類型仍然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規模一般為小到中型,但彭州、都江堰、青白江、崇州等部分地區存在發生大型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
(三)地質災害發生時段預測
降雨是誘發我市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預計2004年我市6月—10月降雨充沛,平均降雨量在780-78mm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80%。預測2004年我市地質災害發生時段還是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10月)時段。
四、2004年地質災害防禦重點
(一)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1、龍門山中、低山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以彭州—都江堰—大邑—邛崍一線以西的中、低山峽谷地帶為主,區內褶皺強烈,斷裂發育,地震頻繁,岩石破碎,降雨充沛,地質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地質災害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主要對工業設施、農田耕地、公路、房屋、渠堰、旅遊景區(點)等造成較大危害。其中彭州市小魚洞鎮楊坪村滑坡、彭州市磁峰鎮永華村滑坡、都江堰市麻溪鄉友誼村滑坡、崇州市萬家鎮方店子滑坡、邛崍市天台山馬坪村滑坡,汛期在強暴雨誘發下將會進一步發展。
2、總崗山低山、深丘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成都南側蒲江、新津等縣低山深丘地帶,人多房密,盛夏多暴雨,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岩性軟硬相間,岩石多破碎,軟弱易滑。地質災害以滑坡為主,對房屋、農田、水利設施、公路交通等造成危害。其中蒲江縣白雲鄉騎龍村滑坡,汛期在強暴雨誘發下將會進一步發展。
3、龍泉山低山地質災害低易發區
我市東部龍泉山脈一線的龍泉、金堂、青白江等區、縣以構造剝蝕低山為主。區內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挖渠、建房、公路修建、農田開墾等人類活動活躍,一些地質環境條件較差地區易誘發產生地質災害,且多以中小型滑坡、崩塌為主,造成房屋變形、牆體開裂、地表下錯、農田掩埋、交通阻塞等危害。其中龍泉驛區山泉鎮大佛村滑坡、金堂縣九龍鎮中心村滑坡、青白江區仁和鄉青林村滑坡等地質災害汛期將會加劇活動。
對以上區域,各地各部門要加強人類工程活動管理,做好退耕還林、邊坡治理,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加強監測,做好群測群防和預警預報工作。
(二)地質災害主要危險(隱患)點
據統計,我市現孕育有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500餘處,分布在中低山和深丘區地質環境條件脆弱地帶,主要對農戶、學校、礦山、企事業單位、公路、農田、電站、通訊、水利設施、旅遊景區(點)等造成威脅和危害。我市結合地質災害的分布區域、危害程度、規模大小,篩選出25個重大災害點為市級危險(隱患)點,並提出應急防災措施,落實監測責任單位和監測負責人(見附表1)。各責任單位和監測負責人必須認真履職到位,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防範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汛前檢查和汛期巡查
各區(市)縣應積極做好汛前檢查工作,查處問題及時整改,要結合全市的氣象預測和當地天氣預報,搞好地質災害預防預報工作,將地質災害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根據我市地質災害的分布發育特點,按照省、市汛前檢查要求,市級有關部門要在2004年5月底之前,合理安排巡查路線,完成對邛崍、蒲江、龍泉、金堂、彭州、大邑、崇州、都江堰、青白江、雙流、新津、新都等區(市)縣汛前檢查,防患在先。
五、2004年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保障措施
(一)制定落實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各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開展本區域地質災害調查,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找准主要地質災害點的分布范圍、威脅對象,明確重點防範期、主要措施,落實監測、預防責任人。組織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鄉(鎮)、廠礦企業在汛期來臨前開展對本區域內地質災害普查工作,編制地質災害防禦預案,同時做好《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的發放工作。
(二)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各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擬定本區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機構、明確職責分工、預警報警信號、搶險救援措施等。出現重大地質災害徵兆或發生地質災害時,區(市)縣政府要根據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疏散群眾,採取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
(三)落實防災責任,加強監測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394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35號)的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見附表2)。各區(市)縣、鄉、村、社和監測責任人要各負其責,明確各自的責任和任務,建立和完善「群測群防」體系;每個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以下簡稱災害點)要通過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的形式,把監測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責任人;每個災害點要向受威脅的群眾發放載有地質災害基本情況、撤離線路等內容的「明白卡」,努力避免人員傷亡;對可能發生的、正在活動的災害點,要布置必要的位移動態監測點,汛期遇降雨要實行24小時監測,做好監測記錄。國土資源、防汛、救災、氣象、地震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根據當地的雨情、水情、震情和各災害點的監測資料,做好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工作。
(四)完善地質災害預防工作制度
市級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要進一步完善汛前檢查、汛期巡查、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制度。汛前和汛期有關部門要組織檢查,重點檢查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防治責任、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災情發生後,要及時按要求報送災害種類、規模、受災人員、財產損失、救災減災措施等信息;汛期國土資源部門要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人員落實、信息暢通。
(五)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
市級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要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法規,使廣大群眾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的一些基本規律和防禦知識;要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發放《地質災害防治簡介》、張貼防災宣傳畫、組織群眾觀看宣傳片;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宣傳,調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熱情,汛期要在當地電視台播放防災知識片,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抗災能力。
(六)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必需的資金
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市級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檢查、治理等需要。要在加強監測的基礎上,安排專項資金,確定搬遷標准,及時將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群眾搬遷到安全的區域,防止災害發生時造成損失。
(七)加強工程建設活動的管理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各類工程活動,要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35號)的要求,在可行研究階段必須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有關部門不得批准。

Ⅵ 四川為什麼老是那麼倒霉又是地震又是泥石流······

不是四川倒霉,而是四川的地理位置處於地震帶。這是大自然的現象,不可逆轉,但是,可以預測。

Ⅶ 眉山市天府新區2019年對地質災害形成的住房補貼是怎樣補貼的

眉山市天府新區2019年對地質災害形成的住房補貼是怎樣補貼的?眉山市天府新區2019年對地質災害形成的住房補貼。大約是人均一年1000多塊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