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危險性咨詢

地質災害危險性咨詢

發布時間: 2021-02-22 14:20:49

A. 地質災害監測有哪些單位在做哪家做的好

只要是擁有以下資質的單位就行: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2、地質災害回治理工程勘查資質,答3、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4、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資質
設計一般只需要和國土資源局掛鉤,如果當地設有專門的地礦局,那就和地礦局掛鉤

B. 第六部分 咨詢服務

咨詢服務 CONSULTATION AND SERVICES

咨詢服務 ONSULCETION AND SARVICES

編輯出版《中國地質學會「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建言獻策匯編》

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提高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全面推動我國經濟又快又好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作為全國地勘行業的學術組織,中國地質學會發揮學科齊全、人才濟濟的優勢,充分利用座談會、動員會、技術推廣會、產學商研結合會等形式,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匯集行業部門和廣大地質工作者智慧,編輯出版《中國地質學會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建言獻策匯編》。

該匯編收錄了26個省級地質學會、17個專業委員會圍繞「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所採取的措施,以及青年工作委員會組織的青年地質學者圍繞找礦突破這一主題提出的真知灼見。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推薦專家建議得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當地政府的肯定

中國地質學會推薦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水文地質專家盧耀如參加第十四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為河北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及氣象、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減災建言獻策,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認可。

此外,推薦的汪集暘院士在「天津市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上提出「天津市要充分利用淺層地熱能」和林景星研究員關於「天津濱海新區經濟建設中出現的海水環境改變與變遷」的建議,得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重視。

省級地質學會、分支機構開展的咨詢服務工作

北京地質學會

根據9月7日舉辦的「地質安全保障與北京世界城市建設」論壇內容,整理提交專家建議——《關於「地質安全保障與北京世界城市建設」的建議》。

福建省地質學會

承擔了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福建省主要礦種找礦前景評估及實現找礦新突破的探討」的課題,己於11月份完成。

廣西地質學會

完成了《廣西壯族自治區2011年度地質勘查成果通報》和《廣西壯族自治區2011年度地勘行業信息統計年報》的匯總上報和編輯出版工作。

河北省地質學會

與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科技信息中心共同完成了《河北省國土資源科技信息與科普建設項目》,編輯出版了《河北國土資源與海洋科技信息》(季刊)5期。

吉林省地質學會

與白山市江源區人民政府合作申報寒武一奧陶系地質遺跡國家級地質公園和松花石產業研發。

陝西省地質學會

組織編輯了《2011—2012年陝西省優秀地質成果獲獎項目匯編》。

上海市地質學會

根據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授權和委託,組織行業專家對各單位提交的19項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進行技術審查。

四川省地質學會

受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委託,全面啟動四川省礦業權設置方案的評審工作。

天津市地質學會

成功申報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技團體決策咨詢資助項目——「天津市淺層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浙江省地質學會

提供科技支撐,開展全省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勘查質量檢查工作。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地產學會

協助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完成優秀調研成果(2008—2012年)匯編,評選優秀調研報告和協助舉辦「如何撰寫調研報告」培訓班。

21世紀地質研究分會

承擔了中國工程院陳毓川院士委託的《發展礦業的若乾重大政策建議研究》。

地質教育研究分會

按照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關於建立國家級地學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議」的提案及教育部對提案的答復意見,組織專家對國家級地學實習基地建設進行充分調研,形成相關高校開展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情況報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方案,繼續開展深入的落實工作。

洞穴專業委員會

積極開展全國岩溶洞穴資源調查,開展了廣西桂林、貴州綏陽、湖北利川典型洞穴資源調查。

非金屬礦產地質專業委員會

積極與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國土資源部標准中心等溝通聯系,將非金屬礦產地質標准體系納入國土資源部標准修訂規劃中,開展標准編制4項:《飾面石材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紅柱石、矽線石、藍晶石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硅灰石、透輝石、透閃石礦產地質勘查規范》、《方解石地質勘查規范》。

礦產資源保護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

積極爭取各類科研項目。完成地調科研類工作項目立項9個,地質找礦項目立項兩個,同時參與申報「973」項目一個,新立「863」項目一個,申報2013年度國土資源公益性項目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個,科技部科研院所開發基金項目一個,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兩個,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三個,獲批項目三個,市場項目僅與攀鋼礦業簽訂項目合同5個。

礦山地質專業委員會

加強了礦山技術咨詢服務工作,如積極為錫鐵山礦申報國家有關項目,組織院士、專家論證,爭取立項,為企業實實在在地排憂解難。

農業地學專業委員會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城鎮化進程中土地管理制度比較等專題研究的請示》的內部簽報,參與收集整理並分析19個城市群周邊農業地質調查成果,分析城鎮化發展布局的合理性,提出優化布局的建議,服務於國家的城鎮化戰略。

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

2011—2012年參加了科技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金剛石岩心鑽探鑽具設備》、《地質岩心鑽探金剛石鑽頭規格系列》、《地質岩心鑽探金剛石擴孔器規格系列》三項國標的編制工作。

岩溶地質專業委員會

廣西柳州帽合村、廣西桂林瓦窯航道局先後發生嚴重的岩溶塌陷災害,組織人員及時趕赴災害現場,代表國土資源部參加由廣西國土資源廳組織的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系統分析了岩溶塌陷的成因和趨勢,提出了防治對策建議。

C. 地質災害評估費用取費標准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依據國土資源部文件《國土資源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內險性評估工作容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實行,具體收費標准如下:

註:報告評審費為:一級評估2.0萬;二級評估1.5萬;三級評估1.0萬。

D. 全河北省有資質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以及是否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證明的單位都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保定的

我不是河北的。要想了解全省的地災評估單位最簡單的就是致電省國土專廳地礦部門咨詢,一般屬來講一個省范圍有資質的單位估計有50家以上,但這些單位不一定全部可以在您所在市開展工作的。您可以到您所在市一級國土局的地礦部門去咨詢,都屬他們管理。另外關於價錢,要看您想買情況而定,不是簡單的說1個報告多少錢,因為地質災害評估是需要定級別的,一般當地省國土廳會有一個技術規范,裡面有項目重要性列表,對號入座即可。壓礦資質單位一般不多,估計2——5家了不得了,價錢情況與地災差不多。

E. 沈陽市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有哪些單位

一般是當地工程勘察院、地質隊、國土局下屬事業單位。具體名稱可以咨詢國土局地質科。

F.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合同是否要交稅

必須交,一定要交

G. 我國地質災害營救現狀怎麼樣

我國是地質災害多發和頻發的國家,黨中央、國務院特別重視地質災害的營救工作。經過20多年的努力,特別是經過國內外多次重大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我國地質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中國地質災害特點的規章、規范和根本制度,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行政管理體系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設計、施工和監理專業隊伍體系。通過體系的運轉,不僅成功規避了許多特大型地質災害,避免或減輕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也積累了針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開展營救工作的寶貴經驗。總體上看,我國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深得國際好評,營救工作水平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一、營救政策法規
1988年,國務院首次賦予地質礦產部地質環境管理職責,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始起步;1998年和2008年,國務院進一步明確了國土資源部關於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的職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斷得到加強。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實行了地質災害勘查、設計、監理和施工資質准入制度,1999年開始推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自1999年以來,我國先後出台並實施了以下主要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和營救的法規或條例。
1999年:國土資源部出台《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
2004年:國務院頒布並實施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2007年:國家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此外,還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與地質災害相關的法律、法規。
《基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建委和國務院環境領導小組聯合發布(1981)。
《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國務院發布(1982)。199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後,《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發布(199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4),1998年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5),2002年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97),2008年修改。
《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發布(1988),等等。
根據以上有關法規和條例,2006年,國務院專門制定和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國家法規和相關預案框架基礎上,2009年,國土資源部出台了《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編制了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工作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應對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建設比較齊全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走向法制化軌道,在我國地質災害營救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營救指揮系統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體系和職責規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出現超出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需要由國務院負責處置的特大型地質災害時,根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議,國務院可以成立臨時性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總指揮部,負責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指揮和部署。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參照國務院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總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成立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發生地質災害或者出現地質災害險情時,相關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需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按照要求,各級政府應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尤其是領導機構。
三、應急救援隊伍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國務院、國土資源部要求加強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後應急防治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目前應急救援隊伍包括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武警部隊、鄉鎮(村莊、社區)應急救援志願者組織等。
(一)應急救援主體
廣大人民群眾是地質災害營救隊伍的主體。根據從1999年以來的地質災害調查結果,全國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4萬多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群測群防,就是廣大基層幹部群眾通過接受培訓,有組織地參與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預防,及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迅速組織疏散、轉移,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種防災減災手段。目前,我國已逐步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從2009年開始,國土資源部為了進一步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特別是規范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專門下發了有關通知。一是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的「十有縣(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有預案、有制度、有宣傳、有預報、有監測、有手段、有警示)」建設(國土資發[2009]46號),首批已有321個「十有縣」達標(國土資發[2009]174號),2011年1月14日,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又公示了第二批527個縣(市、區)名單。二是開展基層國土所地質災害「五到位」建設。就是對轄區內居民建房,地質災害隱患簡要評估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員聯繫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對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發送到位;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預案和人員到位。總結來講就是要做到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到位。三是建設地質災害防治「五條線」。即行政管理、事業支持、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第一,努力改變國土資源系統地質災害管理力量上下「倒三角形」結構的現狀,督促市、縣兩級增加人員配備,加強行政管理一條線。第二,在已有的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地質環境監測站基礎上,推進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的全面建設,建實事業支持一條線。第三,完善部級應急中心組織建設和支撐機構建設,細化應急響應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推動省級應急中心建設,建立應急處置一條線。第四,建立部級和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鼓勵市、縣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建成專家咨詢一條線。第五,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協會,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危險性評估、勘查、設計、監理和施工各項資質的監督管理,努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工程質量,建設中介服務一條線。
(二)專業救援隊伍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精神,成立省級綜合應急救援總隊。2010年6月9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加強以公安消防隊伍及其他優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依託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要求。公安部要求東部各省2010年底前建成應急救援總隊,加快和促成各省依託公安消防部隊建設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截至2010年12月,全國已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掛牌綜合應急救援總隊。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總(支、大)隊長、政治委員一般由公安消防總(支、大)隊主官擔任,第一政委一般由各級人民政府分管應急工作的領導擔任。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是政府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骨幹力量,接受政府的統一領導,服從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的管理和調度。各地人民政府應賦予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最高指揮官在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機處置權,調動各專業隊伍和社會資源,最大限度地搶救生命,排除險情。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保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救援支隊、大隊建設也在穩步推進,截至2010年7月,153個地級政府掛牌成立了應急救援支隊,821個縣級政府掛牌成立了應急救援大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般計劃通過3年時間健全市、縣兩級救援隊伍。
新組建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救援總隊是以承擔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為任務,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的救援體系。
(三)應急救援專家
國土資源部為了充分發揮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在突發地質災害事件處置和應急管理咨詢工作中的作用,規范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的遴選和管理,提高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能力,進一步增補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加強地質災害應急力量,制定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管理暫行辦法》,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並報請國土資源部確定了36名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
此外,依照群測群防體系應建立部級和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鼓勵市、縣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建成專家咨詢一條線。目前,省級單位正在組建過程中。
(四)其他救援隊伍
2001年以來,我國在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建立了32支地震專業救援隊,約5000人,在中國地震局的直接領導下,形成了我國的救援教官隊伍。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指揮中心、礦山與危化救援隊等幾個國家級救援隊和一批地震救援培訓基地也相繼建設並落成。
(五)應急救援技術
2009年8月13日,作為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技術支撐單位的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災害應急辦公室成立,這標志著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機構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把有線電話、衛星電話、移動手機、無線電台及互聯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覆蓋全國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信息網,並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2009年,我國加強了地質災害應急信息平台建設,完善地質災害應急網路、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和遠程視頻會商系統。配置了單兵作業、單兵防護、專業探測、信息通信和室內作業5類應急裝備和應急設備54台(套),包括衛星應急通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穩壓電源系統、海事衛星電話、對講機、發電機、超短波電台、手持GPS等。
2009年10月30日,在國土資源部應急衛星通信專網平台下建設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通過衛星傳輸,實現了南江中心站、應急車載站、人工便攜站和縣、省、國家3級的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四方視頻會商,專家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會商和提出處理意見與建議。南江縣是第一個實現與國家級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互聯互動的縣。
不久前,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在黃石市板岩山地質災害現場進行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演練。在這次演練中,無人駕駛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作為宏觀和定量監測裝備,在整個演練過程中發揮了高新技術性能,獲得了危岩體周邊12千米,解析度15厘米的高質量航拍影像和地面三維掃描成果。同時,無人駕駛飛機、飛艇更是實現了在遠場起飛,轉場至地質災害點上空作業並安全返航的預定目標。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實現了多點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多方視頻會商。這也是我國首次採用無人駕駛小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多人工便攜站等綜合技術與多部門合作,通過地質災害應急遠程傳輸系統開展的地質災害特大險情會商技術演練。
(六)應急救援後勤
應急救援後勤是有效開展地質災害營救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撐。財政部、國土資源部2009年出台了《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有關的資金管理辦法。目前,全國共設立了10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也建立了地方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用於地震)。

H. 鹽城智達土地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鹽城智達土地咨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2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一專般經營項目:土地開屬發、復墾、整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論證服務、規劃設計服務及預算編制服務,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土地調查服務,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及論證服務,建設用地預審咨詢與代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房地產投資與營銷策劃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儲俊華
成立時間:2009-12-18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92800010224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鹽城市區大慶中路76號綜合樓305(3)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