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周口店地區的地質災害

周口店地區的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22 11:43:43

⑴ 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因為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因符合世界遺產標准第三條和第六條,於1987年被列入內《世界遺產名錄容》。

自1927年進行大規模系統發掘以來,共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發掘出土代表40多個「北京人」的化石遺骸,10多萬件石器,近200種動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遺跡等,成為舉世聞名的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年代學、環境學及岩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1)周口店地區的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48公里處,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部;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中國猿人屬北京人的遺跡,他們大約生活在中更新世時代,同時發現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 000至11 000年的新人類的遺跡。

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網路-北京周口店遺址

⑵ 北京周口店對地質工作者的意義

周口店位於北京西山地區
北京西山地區是我國老一輩地質學家最先開始,研究最詳的地質調查區域。
「……北京西山地區,地質調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國開展得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頗豐。」
—— 摘自《周口店地質及野外地質工作方法與高新技術應用》
我國地質工作者在本區的地質工作自1914年始,是我國我國第一個地質啟蒙教育野外實踐訓練班的實習地。1929年裴文中於龍骨山發現了完整的中國猿人頭蓋骨化石,自此對北京猿人的研究展開,而周口店地區的詳細地質調查也展開。
「周口店及其鄰區得天獨厚、勢得天成。她不僅因其為「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猿人」在
不同文獻中曾被稱為「中國猿人」、「中國猿人北京種」、「北京人」等)而聞名於世,且具有
豐富的科學研究和地學教育資源。該區地學研究史已逾百年,研究歷史之久、涉面之廣、程
度之深、成果之豐在國內實屬罕見。野外地學教育史亦近百年,早在1914 年作為我國第一個
地質啟蒙野外實踐訓練場所以及中國地質大學( 原北京地質學院)1954 年正式創建野外實習
基地以來,長期接納10 余所大專院校師生進行野外地質實習;許多科研、生產單位在此培養
學員和幹部;一些外國地質代表團、留學生亦來基地觀摩訪問或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因此,
這里被譽為地質工程師和地球科學家的搖籃。」
—— 摘自《周口店地質及野外地質工作方法與高新技術應用》

周口店地區區內地質現象繁多且典型,也繼承了華北地區較為簡單的地質構造。構造簡單居多也有復雜構造;岩石則三大岩都有,而老地層經歷過很多區域構造活動,故有區域變質岩,也有岩漿活動(房山岩體),故有岩漿岩和接觸變質岩,偶有動力變質岩;地層為標準的華北地層,自太古宙到新生代,地層繁多且大多疊覆正常。故這些典型的現象適合地質工作的初學者認知和學習。

「正因為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和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使其不僅保存有不同階段較為完整
的地質事件記錄,而且形成了豐富多彩、類型齊全、典型直觀且頗具意義的各種地質構造現
象,共同組合呈現出一幅復雜的地質構造圖景(圖0-4)。」
—— 摘自《周口店地質及野外地質工作方法與高新技術應用》

周口店地區是每一個地質工作者學習的聖地,在此每個人才真正的了解了地質工作。五次到周口店實踐過的溫總理也曾為周口店題字「搖籃」

⑶ 周口店地區為北京人的出現和生存提供了哪些自然地理環境

(1)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森林茂密,有利於原始人的采獵活動;
(2)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可以提供水源;
(3)北京人在這里居住的時期,氣候比較溫暖,森林茂密。

⑷ 實習路線二 周口店第四紀地質與古人類遺址觀察

一、實習目的和任務

(1)了解「北京人」發現的意義和在古人類研究中的地位。

(2)了解」北京人」文化特徵,與非洲、歐洲直立人文化的差異。

(3)觀察第一地點洞穴堆積物的特徵,及洞穴沉積物的研究方法。

(4)了解周口店地區的地貌發展史與古人類活動的關系。

(5)了解第四紀地層和古環境的研究方法。

二、實習要求

(1)學生須攜帶地質錘、羅盤、放大鏡、野簿、鉛筆、橡皮、三角尺。

(2)出野外之前要復習岩溶地貌、第四紀氣候及其指示標志等知識。

(3)自帶午飯。

三、實習內容

點號:No.01

點位:龍骨山第1地點。

目的:觀察第1地點地層特徵,了解「北京人」的發現過程和文化特點。

內容:

(1)遺址的發現與人類化石丟失:第1地點由安特生發現(1921年),第1顆古人類牙齒發現於1926年,1927年開始對第1地點進行系統發掘,裴文中發現第1個完整的頭蓋骨(1929年),賈蘭坡發現3個頭蓋骨(1936 年);在1927 年系統發掘之前,簽署了發掘協議,協議規定所有的化石都必須保存在中國,成果在《中國古生物志》(英文)發表;抗戰期間三位保護遺址的村民被殺,裴文中被日本軍人抓去多次審問,始終沒說出化石的情況,其愛國精神值得學習;抗日戰爭期間,這些珍貴的古人類化石丟失(1941年),包括「北京人」頭蓋骨5個,山頂洞人頭骨3個,還有大量的牙齒、肢骨、下頜骨等,雖然後來在第1地點也發現了「北京人」頭蓋骨,但不如1929年發現的完整。

(2)觀察第1地點第四紀地層,了解洞穴地層的研究方法:洞穴地層是從上往下逐層揭露的,岩性分層、描述和研究也是從上往下一層一層地進行。第1地點第四紀堆積物共劃分為17層,其中第1~13層為中更新世(圖3-6),第14~17層為早更新世。該地點主要為一套重力的角礫石堆積,其中第7 層為流水成因的砂層。古人類化石產自第1~11層。

圖3-6 第1地點地層剖面圖

(據賈蘭坡,1953)

1—角礫石;2—灰燼;3—石灰華;4—砂;5—紅色土;6—泥砂;7—礫石;8—石灰岩

(3)哺乳動物群:周口店的第四紀哺乳動物地點非常多,共有30 余處(圖3-7),其中第1、3、4、9、12、13、14、15、東洞、西洞等最為重要。第1 地點是周口店哺乳動物化石最豐富的地點,哺乳動物有97種之多,主要有碩獼猴、布氏毛足田鼠、上丁氏楊鼢鼠、翁氏野兔、變異狼、中國碩鬣狗、劍齒虎、楊氏虎、周口店犀、三門馬、腫骨鹿、葛氏斑鹿、德氏水牛等。

(4)第四紀地層劃分:第1地點的地層屬於中更新世(周口店組),「北京人」的時代為0.77~0.23 MaB.P.。

(5)「北京人」的文化特徵:「北京人」屬於直立人,其文化還比較原始,屬於中國特色文化——小石器文化,與非洲、歐洲的手斧文化完全不同,是不同文化體系。這說明在文化上,「北京人」與歐洲、非洲古人類交流甚少,但很重要的是「北京人」會使用火,這是人類使用火的最早記錄。

(6)第四紀古環境研究:根據地層、孢粉、哺乳動物化石、化學分析等,第1 地點當時的古氣候經歷了冷→暖→冷的變化。

圖3-7 周口店地區哺乳動物化石地點分布圖

(據程捷等,1996)

點號:No.02

點位:龍骨山山頂洞。

目的:觀察山頂洞特徵,了解山頂洞人的特徵和文化特點。

內容:

(1)了解山頂洞人的特徵和分類位置:山頂洞人為晚期智人,是現代人的祖先,其解剖學上的結構特徵與現代人基本一樣,腦容量較大,智力較高。

(2)文化特徵:山頂洞人的文化已比較進步,石器製造比較精美,會製造裝飾品,埋葬死人舉行祭奠儀式。

(3)山頂洞人的時代:27~34kaB.P.。

點號:No.03

點位:龍骨山山頂。

目的:觀察頂蓋層(上新世)和周口店鎮周邊地貌特徵,了解周口店地區第四紀地質和地貌發展史。

內容:

(1)頂蓋層(也稱上礫石層)分布在龍骨山的山頂,海拔在140~150m左右,距周口河河床58 m。其岩性為一套粉砂岩、中砂岩、礫岩和鈣質膠結的含角礫粗砂岩,屬於地下暗河和暗湖沉積。在龍骨山南的魚嶺發育一套粉砂岩、泥質粉砂岩、細砂岩,水平層理發育,含魚化石,為地下河床、滯流流水的地下河、靜水相沉積,其時代與頂蓋層接近,都屬於上新世早期。

(2)了解唐縣期夷平面的分布特徵:在周口店保存了較好的唐縣期夷平面,分布的高程在140~160m,從山麓地帶向平原緩傾斜。如龍骨山、魚嶺、雞骨山的山頂就是唐縣期夷平面的殘留,在太平山的南、北山麓地帶也殘留了這期夷平面。

(3)分析地貌發展史:分析猿人洞的形成與夷平面的關系,它形成之後如何出露地表,成為「北京人」的居住場所;周口河的階地發育過程,與夷平面、溶洞的關系。

(4)了解周口店地區第四紀地質基本概況(圖3-8)。

圖3-8 周口店地區第四紀地質圖

(轉引自程捷等,1996,據曹伯勛等,1989,簡化修改)

—上新統魚嶺組;

—上新統新莊組;

—上新統東嶺子組;N2—上新統;

—下更新統太平山組;Qp2dl—中更新統坡積層;

—中更新統周口店組;Qp2al—中更新統沖積層;Qp2pl—中更新統洪積層;Qp3al—上更新統沖積層;Qp3pl—上更新統洪積層;Qhal—全新統沖積層;Qhh—人工堆積

點號:No.04

點位:龍骨山新洞(第4地點)。

目的:觀察新洞沉積物特徵,了解新洞人。

內容:

(1)新洞位於龍骨山的南側,保存有較好的堆積物,其岩性為角礫石層、鈣板層、含角礫粘土層,分析這些堆積物的成因。

(2)在該地點發現了新洞人,新洞人是早期智人。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與晚期智人之間的一種古人類,在身體結構上比直立人進步。

(3)新洞人的時代:0.25MaB.P.之後到10多萬年前。

點號:No.05

點位:博物館。

目的:觀察化石、石器實物,人類化石模型,以及了解周口店的發掘史。

內容:

(1)觀察「北京人」頭蓋骨的特徵,如眉骨突出、吻部前突、額骨較向後傾斜。

(2)觀察哺乳動物化石的特徵以及復原圖。

(3)了解周口店地區化石、古人類、石器的發掘史。

點號:No.06

點位:周口河橋頭。

目的:觀察河流地貌。

內容:

(1)觀察周口河的河谷特徵。該地點為周口河從山區進入平原區的交界部位,在山區,河谷較窄,谷坡較陡;而進入平原區,河谷變寬,谷坡較緩,在出山口處形成沖積扇,周口店鎮就坐落在沖積扇上(第一級階地)。

圖3-9 長溝峪-周口店周口河階地平面分布圖

T0—河漫灘;T1—第一級階地;T2—第二級階地;T3—第三級階地

(2)周口河發育三級階地。其中第一級階地分布較廣泛(圖3-9),階地面平整,第二級階地分布局限,第三級階地分布也局限,為基座階地。

(3)繪制河谷橫剖面圖(圖3-10)。

圖3-10 周口河橋周口河河谷橫剖面圖

點號:No.07

點位:太平山北坡大礫岩山下。

目的:觀察洞穴沉積物和分析古環境特徵。

內容:

(1)該地點的東洞是一套暗湖和窪地沉積,主要岩性為粘土層、粉砂質粘土層、含鈣質結核的粘土層(圖3-11)。觀察和分析地層之間關系。

圖3-11 周口店太平山北坡東洞剖面圖

(據曹伯勛等,1994)

1—紅色粘土及團塊狀鈣質結核;2—砂礫;3—亞粘土;4—層狀鈣質層;5—鈣質結核;6—亞砂土;7—灰色粘土層;8—黃色亞粘土;9—砂與亞粘土互層;10—紅粘土;11—灰岩塊礫;12—哺乳動物化石;13—古冰楔;14—現代土壤;15—斷層及角礫;16—地層分層編號;17—奧陶系灰岩

(2)觀察古冰楔和古地震楔的特徵,兩者的差異,古環境意義。

(3)尋找哺乳動物化石,在野外如何尋找和認識哺乳動物化石。

圖3-12 周口店地區洞穴地層與黃土-古土壤序列對比

(據程捷等,1996;修改)

1—黃土層;2—古土壤層;3—紅色粘土層;4—化石地點

⑸ 從地形氣候河流三方向說明住在北京周口店的有利自然條件

北京周口店的有利自然條件:北京是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地勢低平,土壤肥專沃;這里位於北緯40°附屬近,地處暖溫帶地區,距離海洋比較近,氣候溫暖濕潤;有多條河流流過,生活水源充足。北京限制工業發展,把非政治職能的單位外遷,主要發展商業、旅遊業等,這里環境污染比較少,環境質量比較高。

⑹ 北京房山區地質情況

北京市房山區總面積2019平方千米。2005年底戶籍人口75.4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西潞街道境內。郵編:102488。代碼:110111。區號:010。
房山位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東部和南部為沃野平原。主要山脈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佔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處是東南部立教窪,海拔為26米。境內有大小河流13條,拒馬河、大石河迴旋曲折,永定河、小清河穿境而過。
房山約佔地2019平方公里,人口83萬。房山區位優勢突出,位於北京西南,是進出北京的西南大門。區政府所在地良鄉是首都四個中心衛星城之一,距市中心20公里,距北京西客站15分鍾車程,距天津塘沽港120公里。
房山人文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地熱資源豐富,是京郊著名的「建材之鄉」、「建築之鄉」、「煤炭之鄉」、「林果之鄉」和「旅遊勝地」。
房山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大約四、五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在周口店龍骨山一帶漁獵謀生,與大自然抗爭,寫下了人類文明史中光輝燦爛的篇章。房山因此便以「龍的故鄉」飲譽華夏。
房山文化璀璨,全區包括北京猿人遺址、西周燕都遺址、雲居寺等在內的559處文化古跡,猶如一粒粒明珠,散落在這塊古老而迷人的土地上。燦若星河的文化古跡,構成了房山從遠古到近代的歷史文化長廊。
房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樂毅,到唐代著名的苦吟詩人賈島,從元代的大藝術家高克恭,到民國時期的文人邱雪樵,一代代的文人志士,在房山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壯美詩篇。
豐富精彩的歷史文化資源。 在全區302處歷史文化古跡中,有世界文化遺址1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6處、市級15處、區級47處。
區內馳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譽;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鎮)印證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歷史,稱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因藏有14278塊石刻大藏經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遺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寢。
區內古塔林立,107座歷代古塔佔北京地區古塔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佔全國現存總數的三分之一。
靈奇秀美的地質地貌資源。 房山被地質學界譽為「洞穴王國」。境內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開放的洞穴有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華北的地下迷宮」銀狐洞、「北京的人間仙境」仙棲洞、「地下藝術殿堂」雲水洞等。石花洞景區被評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房山又被中國地質界稱為華北地區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峽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風韻,又有北國之雄奇,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國20家重點示範森林公園之一, 佔地5300餘畝。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負「南有蘇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雲海茫茫,森林無際,展示著誘人的自然風光。
儲量豐富的礦產、地熱資源 。全區有儲量4.5億立方米的大理石,儲量100多億立方米的石灰石,儲量2000萬噸的石英石、白雲石,儲量4億立方米的花崗岩。原煤總儲量達21億噸,為「京西煤倉」之一。
「國寶」漢白玉儲量和質量全國第一,儲量約80萬立方米,是我國唯一被國際市場認定的大理石品種。
良鄉衛星城藏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水溫高達攝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豐富精彩的歷史文化資源。 在全區302處歷史文化古跡中,有世界文化遺址1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6處、市級15處、區級47處。
區內馳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譽;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鎮)印證了北京建城具有3000多年歷史,稱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因藏有14278塊石刻大藏經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遺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寢。
區內古塔林立,107座歷代古塔佔北京地區古塔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唐塔」佔全國現存總數的三分之一。
靈奇秀美的地質地貌資源。 房山被地質學界譽為「洞穴王國」。境內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目前已開放的洞穴有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石花洞、「華北的地下迷宮」銀狐洞、「北京的人間仙境」仙棲洞、「地下藝術殿堂」雲水洞等。石花洞景區被評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房山又被中國地質界稱為華北地區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峽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的十渡山水既有南方之風韻,又有北國之雄奇,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也是全國20家重點示範森林公園之一, 佔地5300餘畝。這里林木茂盛,景色清幽,久負「南有蘇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百花山,雲海茫茫,森林無際,展示著誘人的自然風光。
儲量豐富的礦產、地熱資源 。全區有儲量4.5億立方米的大理石,儲量100多億立方米的石灰石,儲量2000萬噸的石英石、白雲石,儲量4億立方米的花崗岩。原煤總儲量達21億噸,為「京西煤倉」之一。
「國寶」漢白玉儲量和質量全國第一,儲量約80萬立方米,是我國唯一被國際市場認定的大理石品種。
良鄉衛星城藏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水溫高達攝氏70度,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
區內貫通京廣、京原兩條鐵路干線及四條鐵路支線,有大小客貨站24個;貫通京石高速路、107、108國道等公路干線,區、鄉、村公路總長1800多公里,公路覆蓋密度每平方公里1公里,居全國區縣之首。公共交通方便迅捷,公交車917、646、952、616、971、321等直達市中心;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六環貫穿良鄉衛星城。
全區建有功能齊全的政府電子信息網路平台,區內各鄉鎮、各單位均已納入該網路系統,可聯通寬頻信息網路並能通過該平台建立小型區域網。有線光纜總長524公里,有線廣播電視覆蓋全區。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1.2萬門,其中ISDN交換設備總容量2960埠,開通ADSL方式寬頻交換點13個。共有電訊局所66個。
發達的供電網路 。區內共有110千伏變電站7座、35千伏變電站10座,輸電線路343.804千米,覆蓋全區。
完善的城鎮供氣網路 。已經建設完成9條中壓天然氣輸氣管線,中心城鎮可實現燃氣家家入戶。區內輸氣管線建設納入陝甘寧天然氣進京工程。
完善的城市供排水系統 。有日供水4萬噸的自來水廠2座,可滿足生活和工業用水需要;大型污水處理廠已經建完成。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房山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門戶。東北與豐台區相鄰,東與大興縣以一水相隔,南和西面與河北省諑州市、淶水縣相連,北與門頭溝區以百花山為界。全區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區政府東移良鄉後,其所在地距市區22公里。房山地形復雜多變。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約佔全區總面積三分之二。
房山區主要山脈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佔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
大房山
大房山位於房山區西北部,是太行山余脈。舊日多稱「古大房」。大房山,古碑雲:「出燕奧室」,或謂其形如扦俎,故曰大房。因相近還有小房山,故稱大以別。綿亘數 10里,支峰10餘處,其中有老龍窩、煙筒尖、黃山、將軍坨、栗子城、谷積山、正陽山、半壁山、大寨山、馬鞍山。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房山(今上方山)、石經山。
大安山
大安山地處房山區與門頭溝區的接壤地帶,是太行山分支。支峰有百花山、白草畔,山中有一塊開闊平坦、四面環山之地,即素稱的「北大梁」。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處是東南部立教窪,海拔為26米。
房山區轄9個街道、3個地區、11個鎮、6個鄉:城關街道、新鎮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拱辰街道、西潞街道、良鄉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閻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1986年,撤銷房山縣、燕山區,設立房山區,以燕山區和房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房山區的行政區域。1997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將房山區人民政府駐地遷至良鄉。
1999年轄15鎮、1地區辦事處、6個鄉,463個村:良鄉鎮、周口店鎮、城關鎮、琉璃河鎮、燕山地區、十渡鎮、大石窩鎮、長陽鎮、青龍湖鎮、閻村鎮、竇店鎮、河北鎮、長溝鎮、韓村河鎮、張坊鎮、石樓鎮、佛子庄鄉、大安山鄉、霞雲嶺鄉、史家營鄉、蒲窪鄉、南窖鄉。
2000年,房山區總人口814367人,各鄉鎮(街道)人口: 城關街道 80746 新鎮街道 9794 粟園街道 3578 向陽街道 12397 東風街道 25786 迎風街道 33406 星城街道 21960 良鄉鎮 93486 周口店鎮 39877 琉璃河鎮 37936 閆村鎮 30679 交道鎮 20280 竇店鎮 25046 石樓鎮 29468 長陽鎮 28081 坨里鎮 22276 河北鎮 25267 長溝鎮 25452 南尚樂鎮 37919 張坊鎮 21043 十渡鎮 12072 韓村河鎮 16122 青龍湖鎮 21771 官道鎮 17459 東南召鎮 15844 岳各庄鎮 22901 葫蘆垡鄉 9457 窯上鄉 9056 霞雲嶺鄉 10316 南窖鄉 5922 佛子庄鄉 13895 大安山鄉 12843 史家營鄉 17978 蒲窪鄉 425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房山區轄7個街道、3個地區、11個鎮、6個鄉:城關街道、新鎮街道、栗園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良鄉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閆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2005年初,房山區轄6個街道(城關街道、東風街道、向陽街道、迎風街道、新鎮街道、星城街道)、3個地區(良鄉地區、琉璃河地區、周口店地區)、11個鎮(長陽鎮、閻村鎮、竇店鎮、韓村河鎮、石樓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河北鎮)、6個鄉(佛子庄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南窖鄉、霞雲嶺鄉、蒲窪鄉)。
城關街道 轄20個社區、22個村委會(萬寧橋社區、城北社區、北里社區、北街社區、永安西里社區、南里社區、南城社區、農林路社區、南沿里社區、新東關社區、大石河社區、礦機社區、管道局社區、化工四廠社區、城東社區、永樂園社區、永興達社區、興房東里社區、福興家園社區、府東里社區、顧冊村、北市村、東墳村、定府辛庄村、東瓜地村、田各庄村、瓜市村、馬各庄村、饒樂府村、丁家窪村、羊頭崗村、八十畝地村、前朱各庄村、後朱各庄村、洪寺村、塔灣村、迎風坡村、東街村、南街村、南關村、西街村、北關村)。
新鎮街道 轄2個社區(東平街社區、原新街社區)。
向陽街道 轄5個社區(向陽里社區、向陽崗山社區、向陽迎風一里社區、向陽鳳凰里社區、栗園社區)。
東風街道 轄8個社區(東風南里社區、東風東里社區、東風北里社區、羊耳峪北里社區、東風木頭嶺社區、東風東流水社區、羊耳峪里一社區、羊耳峪里二社區)、燕山工業區。
迎風街道 轄11個社區(高家坡社區、迎風四里社區、迎風五里社區、杏花西里社區、宏塔社區、杏花東里社區、迎風六里社區、燕房路社區、燕東路南五區社區、迎風西里社區、傑輝苑社區)。
星城街道 轄7個社區(星城第一社區、星城第二社區、星城第三社區、星城第四社區、星城第五社區、星城第六社區、星城第七社區)。
良鄉地區 轄27個社區、40個村委會(良鄉一街社區、良鄉三街社區、拱辰大街社區、宜春里社區、梅花庄社區、夏庄社區、西路東里社區、北關東路社區、行宮園社區、長虹社區、昊天小區社區、月華東里社區、北潞園社區、蘇庄一里社區、北京電力設備總廠社區、北京送變電公司社區、北京電力建設公司社區、西潞園社區、飛機場社區、良鄉一街第二社區、文化路社區、羅府街社區、良鄉三街第二社區、拱辰北大街社區、蘇庄二里社區、西路大街社區、西北關社區、良鄉二街村、良鄉四街村、良鄉五街村、良鄉南關村、良鄉東關村、良鄉後店村、良鄉吳店村、黃辛庄村、魚兒溝村、詹庄村、安庄村、固村、太平庄村、南上崗村、東閻村、蘇庄村、大南關村、紙房村、常庄村、徐庄村、梨村、於管營村、東羊庄村、梅花庄村、南劉庄村、西石羊村、後石羊村、東石羊村、張謝村、江村、候庄村、下禪房村、劉丈村、南莊子村、邢家塢村、官道村、小營村、魯村、黑古台村、富庄村)、良鄉工業開發區、良鄉高教園區。
周口店地區 轄5個社區、24個村委會(周口店社區、長溝峪煤礦社區、金巢公司社區、紅光機械廠社區、鑫山礦社區、南韓繼村、瓦井村、新街村、大韓繼村、辛庄村、周口村、雲豐寺村、周口店村、婁子水村、拴馬庄村、黃院村、龍寶峪村、黃山店村、黃雲寺村、良各庄村、西庄村、車廠村、淶瀝水村、泗馬溝村、北下寺村、葫蘆棚村、長流水村、山口村、官地村)。
琉璃河地區 轄4個社區、47個村委會(二街社區、窗紗廠社區、琉璃河水泥廠社區、建材工業學校社區、二街村、三街村、李庄村、白庄村、揚戶屯村、周庄村、福興村、平各庄村、北洛村、南洛村、古庄村、祖村、北章村、興禮村、庄頭村、立教村、董家林村、劉李店村、洄城村、黃土坡村、東南召村、西南召村、東南呂村、西南呂村、保興庄村、路村、南白村、北白村、八間房村、薛庄村、石村、常舍村、西地村、務滋村、趙營村、任營村、萬里村、肖場村、窯上村、大陶村、小陶村、官莊村、賈河村、鮑庄村、辛立庄村、五間房村、韓營村)。
閻村鎮 轄3個社區、22個村委會(南梨園糧庫社區、消防器材廠社區、橋梁廠社區、大紫草塢村、小紫草塢村、前沿村、後沿村、張庄村、公主墳村、北坊村、南坊村、吳庄村、焦庄村、大董村、小董村、西墳村、開古庄村、南梨園村、二合庄村、大十三里村、小十三里村、後十三里村、肖庄村、元武屯村、炒米店村)。
竇店鎮 轄2個社區、30個村委會(亞新特種建材公司社區、金鑫苑社區、竇店村、白草窪村、蘆村、板橋村、西安庄村、田園村、瓦窯頭村、蘇村、於庄村、下坡店村、七里店村、望楚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後街村、小高舍村、大高舍村、丁各庄村、劉平庄村、袁庄村、六股道村、普安屯村、興隆庄村、辛庄戶村、兩間房村、前柳村、陳家房村、北柳村、河口村)。
石樓鎮 轄1個社區、12個村委會(鐵路社區社區、吉羊村、二站村、石樓村、雙孝村、支樓村、楊駙馬庄村、襄駙馬庄村、大次洛村、坨頭村、雙柳樹村、梨園店村、夏村)。
長陽鎮 轄3個社區、40個村委會(長陽農場社區、長龍苑社區、碧桂園社區、長陽一村、長陽二村、籬笆房一村、籬笆房二村、黃管屯村、啞巴河村、小西庄村、辛爪地村、南廣陽城村、北廣陽城村、水碾屯一村、水碾屯二村、軍留庄村、張家場村、牛家場村、保和庄村、楊莊子村、長營村、馬場村、高嶺村、稻田一村、稻田二村、稻田三村、稻田四村、稻田五村、高佃一村、高佃二村、高佃三村、高佃四村、大寧村、溫莊子村、獨義村、朱家崗村、閻仙垡村、葫蘆垡村、夏場村、佛滿村、趙庄村、公議庄村、西場村)。
河北鎮 轄2個社區、19個村委會(房山礦社區、黃土坡軍工路社區、磁家務村、萬佛堂村、北半壁店村、北黃土坡村、三福村、河東村、東莊子村、檀木港村、三十畝地村、東港村、李各庄村、河北村、河南村、北辛庄村、南道村、杏園村、口兒村、他窖村、南車營村)。
長溝鎮 轄1個社區、18個村委會(西廂苑社區、南正村、北正村、雙磨村、南良各庄村、北良各庄村、東良各庄村、東長溝村、西長溝村、太和庄村、沿村、墳庄村、東甘池村、南甘池村、北甘池村、西甘池村、六間房村、三座庵村、黃元井村)。
大石窩鎮 轄24個村委會(王家磨村、蔡庄村、下灘村、鄭家磨村、土堤村、鎮江營村、塔照村、南尚樂村、北尚樂村、南河村、惠南庄村、廣潤庄村、南辛庄村、石窩村、半壁店村、獨樹村、岩上村、下營村、高庄村、前石門村、後石門村、下庄村、三岔村、水頭村)。
張坊鎮 轄15個村委會(大峪溝村、北白岱村、蔡家口村、東關上村、三河庄村、瓦溝村、千河口村、穆家口村、廣祿庄村、南白岱村、西白岱村、史各庄村、張坊村、片上村、下寺村)。
十渡鎮 轄21個村委會(平峪村、北石門村、西石門村、前頭港村、西河村、西庄村、九渡村、八渡村、十渡村、馬安村、卧龍村、六合村、東太平村、西太平村、新村、西關上村、六渡村、七渡村、五合村、栗園廠村、王老鋪村)。
青龍湖鎮 轄2個社區、32個村委會(京煤集團化工廠社區、北京昊煜京強水泥廠社區、曉幼營村、西石府村、常樂寺村、北四位村、南四位村、焦各庄村、小苑上村、青龍頭村、崇各庄村、豆各庄村、廟耳崗村、崇辛庄村、蘆上墳村、大苑村、北劉庄村、大馬村、小馬村、果各庄村、西庄戶村、崗上村、坨里村、上萬村、北車營村、辛開口村、漫水河村、南觀村、口頭村、沙窩村、大苑上村、馬家溝村、下水峪村、石梯村)。
韓村河鎮 轄1個社區、27個村委會(韓村河大自然新城社區、東營村、趙各庄村、西營村、小次洛村、韓村河村、西東村、曹章村、七賢村、潘家莊村、鄭庄村、崇義村、五侯村、岳各庄村、尤家墳村、東南章村、西南章村、龍門口村、二龍崗村、皇後台村、天開村、東周各庄村、西周各庄村、上中院村、下中院村、孤山口村、聖水峪村、羅家峪村)。
霞雲嶺鄉 轄15個村委會(堂上村、大地港村、四馬台村、龍門台村、庄戶台村、王家台村、石板台村、四合村、霞雲嶺村、三流水村、大草嶺村、上石堡村、北直河村、下石堡村、銀水村)。
南窖鄉 轄8個村委會(花港村、中窯村、大西溝村、水峪村、南窯村、北安村、南安村、三合村)。
佛子庄鄉 轄18個村委會(陳家台村、東班各庄村、西班各庄村、陳家墳村、北峪村、黑龍關村、佛子庄村、紅煤廠村、北窯村、下英水村、中英水村、上英水村、西安村、查兒村、長操村、山川村、賈峪口村、石板房村)。
大安山鄉 轄1個社區、8個村委會(大安山煤礦社區、大安山村、西苑村、寺尚村、趙畝地村、寶地窪村、瞧煤澗村、中山村、上水峪村)。
史家營鄉 轄12個村委會(鴛鴦水村、柳林水村、楊林水村、青林台村、秋林鋪村、蓮花庵村、曹家房村、史家營村、大村澗村、西嶽台村、青土澗村、金雞台村)。
蒲窪鄉 轄8個村委會(魚斗泉村、蘆子水村、東村、寶水村、蒲窪村、富合村、森水村、議合村)。

⑺ 中國陸相第四系周口店階綜合研究報告

張宗祜1 閔隆瑞2 朱關祥3 張 靜1

(1.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河北石家莊 050061;2.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 100037; 3.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 100037)

1 周口店階階名及其名稱由來

1963年全國地層委員會裴文中、周明鎮、鄭家堅編寫的《中國的新生界》 中,將更新世中期含中國猿人、石器和梅氏犀、中國鬣狗、腫骨鹿等哺乳動物的周口店洞穴堆積名之為 「周口店階」。 1999年12月第二屆全國地層委員會第四系工作組在十三陵斷代工作會議期間再次提出建立周口店階。 2002年被正式列入中國區域年代地層表中。

2 周口店階層型和副層型剖面位置

周口店階命名地點是北京西南59 km處的房山縣周口店,地理坐標:北緯39°42′東經116°。層型剖面位於周口店龍骨山奧陶紀石灰岩洞穴,其編號為周口店第一地點,即中國猿人化石產地,乘坐公交車即可到達(圖1)。

圖1 北京房山周口店階層型剖面交通位置圖

為了能更廣泛地進行區域性對比,2006~2007年間,張宗祜、閔隆瑞等在距北京200多千米的河北陽原泥河灣盆地郝家台台兒溝泥河灣階之上建立了一個河湖相周口店階副層型剖面。宣大高速公路和秦大鐵路可到達化稍營鎮(圖2)。

圖2 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台兒溝副層型剖面交通位置圖

3 周口店階的層型剖面描述

3.1 北京房山周口店第1地點層型剖面。

第1地點的洞穴東西長140餘米,南北最寬處約20 m,向西漸漸變窄。堆積層基本上是由凍裂物理風化形成的角礫層與非角礫層相間互層組成,洞內剖面厚度有一定的差異,但自上而下統一分為13層,總厚35.00 m。

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報告(2006~2009)

3.2 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台兒溝周口店階副層型剖面。

剖面描述見圖3。

圖3 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台兒溝周口店階副層型剖面柱狀圖

4 周口店階的底界界線定義

4.1 岩性特徵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點層型剖面底部第13層的岩性是:紅色粉砂質粘土角礫層,角礫風化較強,厚2.0 m。

(2)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台兒溝周口店階副層型剖面底部的岩性是:淺紅色粘土層夾1層淺黃綠色砂質粘土層,厚1.6 m。

從(1)、(2)岩性可見,周口店期開始是處於氧化較強的環境,故岩性均呈紅色。

4.2 磁性地層和同位素年齡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點層型剖面屬古地磁布容正向極性時,第13層底約距今0.78 Ma(B/M界線);第12層年齡:(0.641±0.032)Ma(ESR)。

(2)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台兒溝副層型剖面底是在古地磁極性柱B/M界線之下1.6 m處,約0.80 Ma。

從(1)、(2)磁性地層分析,周口店階底部年齡為0.78Ma(B/M)左右。

4.3 古生物標志

(1)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點層型剖面孢粉分析結果表明,第13層(即剖面底)為孢粉貧乏帶,僅個別樣品見少量Artemisia(蒿)和Selaginella sinensis(中華卷柏)。

(2)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台兒溝副層型剖面周口店階底部孢粉分析結果表明,孢粉含量少,以Artemisia(蒿)、Gramineae(禾本科)為主。介形類分析結果表明,主要分子有:Limnocythere biosa(疑湖花介)、Limnocythere sancti-patricii(單瘤湖花介)、Ilyocypris gibba(隆起土星介)、Limnocytherebinoda(雙瘤湖花介)、Leucocythere plethora(豐滿白花介)等,而其中以Limnocythere biosa 占絕對優勢,可作為古生物標志。

5 周口店階的單位層型內年代地層和生物地層特徵描述

5.1 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點周口店階年代地層和主要古生物特徵

5.1.1 同位素年齡及磁性地層

1)氧同位素測定結果:非角礫層可與太平洋V28-238氧同位素奇數段對比,代表間冰期;角礫層則可與偶數段對比,代表冰期。

2)鈾系測年結果

第2層年齡值為: Ma

第3層年齡值為 Ma和 Ma

第7層年齡值為:0.37~0.40 Ma

第8~9層年齡值為: Ma

第10層年齡值為:(0.462±0.054)Ma

3)熱釋光測年結果

第4層年齡值為:(0.292±0.026)Ma和(0.312±0.028)Ma

第10層年齡值為:0.417~0.592Ma

4)裂變徑跡測年結果

第4層年齡值為:(0.306±0.056)Ma

第10層年齡值為:(0.46±0.045)Ma

5)ESR測年結果

第4層年齡值為:(0.306±0.056)Ma

第10層年齡值為:(0.462±0.045)Ma

6)氨基酸外消旋法測年結果

第8、9層年齡值為:0.390Ma

7)古地磁測定

整個剖面屬布容(Brunhes)正向極性時,第13層底約距今0.73Ma

5.1.2 哺乳動物化石

以北京猿人、腫骨鹿為代表,主要組成分子是:

北京猿人 Homo erectus pekingensis(1929~1933年發掘時稱中國猿人 Sinanbhropus pekinensis Black)

腫骨鹿 Megaloceros pachyosteus Young

中國鬣狗 Hyaena sinensis Zdansky

楊氏虎 Felis youngi Pei

三門馬 Eqnus sanmeniensis Teilhard et Pivetean

劍齒虎 Megantareon inexpectatus Teilhard

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Blumenbach

居氏大河狸 Trogontherium cf.cuvieri Fischer

梅氏犀 Rhinoceros merki J?ger

巨駱駝 Paracamelus gigas Schlosser

洞熊 Ursus speaeus Blumenbach

德氏水牛 Bubalus teihardi Young

納瑪象 Palaeoloxodon cf.namadicus Falconer et Cautley

獵豹 Cynailurus sp.

豪豬 Hystrix subcristata Swinhoe

北京麝 Moschus moschiferus ver.Pekinensis Young

裴氏轉角羚羊 Spirocerus peii Yoang

碩獼猴 Macacus robustus Young

竹鼠 Rhizomys sp.

鼴鼠 Scaptochirus primitivus Zdansky

狼 Canis lupus L.

狐 Vulpes cf.corsac L.

豹 Felis pars L.

5.1.3 孢粉組合帶特徵

第13層:孢粉貧乏,僅個別樣品見少量蒿(Artemisia )及中華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

第12~10層:溫帶落葉闊葉林-草原的胡桃楸(Juglans m andshurica)-榆(Ulmus)-櫟(Quecus)-蒿(Artemisia)組合。

第8、9層:中華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薄葉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樺(Betula)-榆(Ulmus)組合。

第7層:薔薇科(Rosaceae)-葎草(Humulus)-禾本科(Gramineae)組合。

第6層:中華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翠雲草(Selaginella unicinata)-錢苔(Riccia)組合。

第5層:未采樣。

第4~1層:藜科(Chenopodiaceae)-蒿(Aremisia)-蓼(Polygonum)-中華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松(Pinus)組合。

5.2 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台兒溝周口店階年代地層和主要古生物特徵

5.2.1 周口店階底界之上1.6 m處為古地磁B/M界線,故其底界接近B/M界線,約0.80 Ma

周口店階頂界在圖3中,143層(118.0±25.7)ka年齡采樣點下1 m處,約120 ka,接近更新統上部128 ka的界線。

5.2.2 介形類組合特徵

周口店階介形類化石較豐富,為 Limnocythere(湖花介)-Ilyocypris(土星介)-Eucypris(真星介)組合,主要分子有:Limnocythere biosa,Limnocythere sancti-patricii,Ilyocypris cornea,Ilyocyprisnschanensis,Eucypris inflata 等化石。沉積環境為湖相,氣候較暖干,水體較咸。

5.2.3 孢粉組合段特徵

以圖3中138層底(深19.45m)為界,劃分為2個組合段。

下組合段:孢粉含量少,孢粉濃度為0.9~22.3粒/克,木本植物花粉以Pinus(松屬)為主,還有Picea(雲杉屬),Abies(冷杉屬); 草本植物花粉以Artemisia(蒿屬),Chenopodiaceae(藜科)為主,不能確切反映本段植被面貌。

上組合段:孢粉濃度為3.2~24.8粒/克,木本植物花粉佔0~66.7%,有Pinus(松屬),Picea(雲杉屬),Cupressaceae(柏科); 草本植物花粉佔33.3%~100%,以Artemisia(蒿屬),Gramineae(禾本科)為主,偶見蕨類植物孢子Polypodiaceae(水龍骨科),此孢粉組合特徵反映出由針葉闊葉樹種組成的疏林草原植被面貌,氣候較溫干。

6 對比關系

6.1 北京房山周口店階在周口店地區對比性較好

第1地點10~13層,可與周口店第9、13地點對比。

第1地點第4~9層可與周口店8、6、5和2地點對比。

第1地點第1 ~3層可與周口店15、4、21、23、24和20地點對比。

第1地點北東的太平山北坡西地點堆積層之(4)與(5)層也可與本階對比。

6.2 河北陽原化稍營郝家台周口店階在泥河灣盆地東部對比性較好

經古地磁測定,陽原縣郝家台小渡口剖面、小長梁剖面、官亭村西鹿角梁剖面、洞溝剖面和蔚縣東窯子頭剖面與紅崖剖面等,均測到B/M界線,即周口店階底部界線。其界線在壺流河東一般埋深22~34 m,壺流河西則埋深10餘米。可見,周口店階在陽原盆地東部,包括壺流河下游兩側普遍存在。在官廳村附近,周口店階頂面之上我們發現10多枚古人類牙齒及古人類頭蓋骨碎片,其年齡約11萬年。在紅崖村周口店階中與郝家台台兒溝一樣含有介形類Limnocythere biosa(疑湖花介)-L.sanctipatricii(單瘤湖花介)-L.binoda(雙瘤湖花介)組合。

6.3 與國內其他地區對比

(1)中國北方渭河流域陳家窩組相當於周口店期早期堆積;大荔組相當於周口店期晚期堆積。

(2)中國南方四川鹽井溝洞穴堆積、桂北筆架山洞穴堆積和雷州半島北海組等均與周口店期同期。

主要參考文獻

曹伯勛,田明中,袁鈴聲等.1994.北京周口店新發現的洞穴堆積物研究.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陳茅南.1988.泥河灣層的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杜恆儉,陳華慧,曹伯勛主編.1981.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308~309

黃培華,1991.北京猿人洞堆積層的ESR年代、堆積旋迴與深海氣候旋迴的對比研究.刊於「中國海陸第四紀對比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黃萬坡.1960.中國猿人洞穴堆積,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2.(1):83~95

計宏祥.1991.中國中更新世哺乳動物化石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參加第十三屆國際第四紀地質大會論文集.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賈蘭坡,黃慰文.1984.周口店發掘記.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賈蘭坡,衛奇.1982.建議用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的成果建立我國第四系的標准剖面.地質學報,56(3)

賈蘭坡.1950.中國猿人(北京人).龍門聯合書局

賈蘭坡.1956.對中國猿人石器的新看法.考古通訊(6):1 ~8

賈蘭坡.1959.關於中國猿人的骨器問題.考古學報,(3):1~3

賈蘭坡.1959.中國猿人化石產地1958年發掘報告.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1),21~26

賈蘭坡.1964.中國猿人及其他文化.北京:中華書局

李任偉,林大興.1979.我國「北京人」、「藍田人」和「元謀人」產地骨化石中氨基酸的地球化學.地質科學,(1):56~62

劉東生,劉敏厚,吳子榮,陳承惠.1964.關於中國第四紀地層劃分問題.刊於「第四紀地質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P.49~50

劉澤純.1983.北京猿人洞穴堆積反映的古氣候變化及氣候地層學上的對比.人類學學報,2.(2)

閔隆瑞,遲振卿,朱關祥.2000.從井兒窪孔岩芯看陽原盆地第四紀湖相層的劃分.地質學報,74(2):108~115

閔隆瑞,遲振卿.2003.河北陽原盆地西部第四紀地質.北京:地質出版社

閔隆瑞,張宗祜,王喜生,鄭紹華,朱關祥.2006.河北陽原台兒溝剖面泥河灣組底界的確定.地層學雜志,30(2):103~108

南京大學地理系地貌教研組編著.1961.第四紀地質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P.326~329

裴文中,張森水.1985.中國猿人石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裴文中,周明鎮,鄭家堅.1963.中國新生界.北京:科學出版社,P.18~31

裴文中.1930.中國猿人化石之發現.科學14(8):1127~1133

裴文中.1931.周口店洞穴層之時代及其與近古期地層之比較.中國地質學會志,第10卷

裴文中.1957.中國第四紀哺乳動物群的地理分布.古脊椎動物學報,1(2)

裴文中.1934.周口店洞穴採掘記.地質專報乙種7,(1)

錢方等.1980.周口店猿人洞堆積物磁性地層的研究.科學通報,25(4)

邱中郎等.1976.周口店新發現的北京猿人化石及文化遺物.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1(2):109~131

孫孟蓉.1965.周口店中國猿人化石層孢粉組合.中國第四紀研究,4(1):84~104

吳汝康,賈蘭坡.1954.周口店新發現的中國猿人化石.古生物學報,2(3):267~288

吳汝康,吳新智,張森水.1989.中國遠古人類.北京:科學出版社

吳汝康.1980.中國古人類學三十年(1949~1979),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8(1):1~8

吳汝康等.1985.北京猿人遺址綜合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夏明.1982.周口店北京猿人洞骨化石鈾系年齡數據-混合模式.人類學學報,1(2):191 ~196

徐仁.1965.中國猿人時代的北京氣候環境.中國第四紀研究,4(1):77~83

楊懷仁主編.1987.第四紀地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P.378~381

楊鍾健.1930.周口店之化石堆積.科學14(8):1099~1126

楊鍾健.1933.中國猿人化石及新生代地質概論.地質專報乙種,5(1)

楊子庚,牟昀智.1981.對周口店地區晚新生代地層的新認識.科學通報(13)

楊子賡等.1983.北京猿人時期的地層與環境.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3(4)

袁復禮,杜恆儉.1984.中國新生代生物地層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宗祜,閔隆瑞,王喜生,朱關祥,鄭紹華,張靜,趙華.2008.中國陸相第四系泥河灣階綜合研究報告.見:第三屆全國地層委員會編,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報告(2001~2005).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宗祜,閔隆瑞,朱關祥.2003.河北省陽原台兒溝剖面泥河灣河湖相層岩石地層的劃分.地質通報,22(6)379~383

周慕林,閔隆瑞,王淑芳.2000.中國地層典·第四系.北京:地質出版社.P.96~97

Anderson,J.1919.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a bone deposit at Chou Kou Tien in Fang Shan Hsien Chihli Province.Geografiska Annaler,1

Andersson,J.1923.Essays onthe Cenozoic ofnorthern China.Geol.Mem.Ser.A,(3):1~152

Barbour,G.1930.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Peking Man.(Sinanthropus).Science,72,635~636

Black,D.1927,On a lower molar hominid tooth from the Chou KouTien deposit.Pal.Sin.Ser.D.,7(1):1~28

Black,D.1927.Further hominid remains of Lower Quaternary age form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Nature.120,954

Black,D.1927.Tertiarymanin Asia:The Chou KouTien discovery.Bull.Geol.Soc.China,5,207~208

Black,D.1929.Sinanthropuspekinensis,-A futher note on newmaterial discovered at ChouKou Tien in 1928, and its zoo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Proc.Fourth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in Java,3,105~112

Black,D.1930.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discovery of skull of alt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at Chou Kou Tien,The Chira journal,12,163~164

Black,D.1932.Skeletal remains of Sinanthropus other than skull parts.Bull.Geol.Soc.China,11,365 ~374

Black,D.1934.On the discovery,morph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D,(223),57~120

Bohlin,B.1927.Excavation of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Bull Geol.Soc.China,6,345~346

Breuil,H.1932.Le Gisementzá Sinanthropus de Chou Kou Tien( China)et ses vestiges de feu et l』 instrie.Anthropos,27,1~10

Breuil,H.1939.Bone and antler instry of the Choukoutien Sinanthropus site.Pal.Sin.New ser.6,1~41

Pei,W.C.1930.An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an alt Sinanthropus skull in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Bull.Geol.Soc.China,8,203 ~ 205

Pei,W.C.1931.The age of the Choukoutien deposits.Bull.Geol.Soc.China,10,165~178

Pei,W.C.1934.Carnivora from locality l of Choukoutien.Pal.Sin.Ser.C,7,(2)

Teilhard de Chardin,P. and Pei W.C.1932.The lithic instry of the Sinanthropus deposits in Choukoutien.Bull.Geol.Soc.China,11,317~358

Teilhard de Chardin,P. and Young,C.C.1929,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hou Kou Tien fossiliferous deposit.Bull.Geol.Soc.China,8,175~202

Teilhard de Chardin,P.1941.Early man in China.Inst.Geo-Biol.,7,1~99

Weidenreich,F.1935.The Sinanthropus Population of Choukoutien(locality 1)with apreliminay report on new disocverles.Ball.Geol.Soc.Chi-na,14,427~468

Weidenreich,F.1936.Sinanthropus pekinensis:A comparative study.Pal.Sin.Ser.D,7,(3):1-162

Weidenreich,F.1937.The forenner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Bull.Geol.Soc.China,17,137~144

Weidenreich,F.1943.The skull of Sinanthropus pekinensis:A comparative study on a primitive hominid skull.Pal.Sin.New Ser.,D,10,1~184

Young,C.C.1930.On the mammalian remains from Chikushan,near Choukoutien,Pal.Sin.Ser.C,7,(1):1~24

Young,C.C.1932.On the Artiodactyla from Locaity 1 of Choukoutien.Pal.Sin.Ser.C.8,(2):1~158

Young,C.C.1934.On the Insectivora,Chiroptera,Rodentia and Premates other than Sinanthropus from locality l in Choukoutien.Pal .Sin.Ser.D,8,(3):1~139

Zdansky,O.1923.Ueber ein S?ugerlnochenlager in Chou Kou Tien,Provinz.Chihli.Bull.Geol.Surv.China,(5):83 ~89

Zdansky,O.1928.Die S?ugetiere der Quärtarfauna von Choukoutien.Pal.Sim.Ser.C,5,(4):1~146

⑻ 周口店遺址的地理環境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側,距市中心約50公里。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脈的接壤處,中心位置地理坐標為,北緯39°41,東經115°51。
在北京市周口店附近發現的北京人 、早期智人、田園洞人、山頂洞人、動物化石、使用火的遺跡等,這些古人類、古文化和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包括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新洞 和附近6公里處的田園洞遺址等等所有第四紀古文化遺存。一共27個地點,被統稱為「周口店遺址」。
「第一地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48里房山區周口店村的龍骨山。這里地處山區和平原交接處,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東西長約140天然洞穴,俗稱「猿人洞」。
「第四地點」離「猿人洞」70米。1973年發現介於「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二者年代之間年代的「新洞人」,是更新世的早期智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第四地點是一處最能展示猿人生活的洞穴遺址,裡面冬暖夏涼、溫度適宜。觀眾可以深入洞穴體驗遠古人類的生活。
「第二十七地點」發現「田園洞人」的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區,田園洞地點和許多化石最初是於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園林場工作人員在其承包的林場內發現的。距離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約6公里。
龍骨山山頂洞,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山頂洞分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約4米﹐下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在地面的中間發現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鍾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燒炙﹐在1930年發掘出生活於2萬年前後的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山頂洞人」。 北京人在這里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可能還處於明德-里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占優勢。中、晚期較氣候溫暖濕軟,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很多現今的熱帶和亞熱帶動植物都可以在該地區存活。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占優勢。
北京人時期,這里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由於發掘出安氏鴕鳥和巨副駝等動物化石,證實這里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獺、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棲動物的發現,又表明這里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

⑼ 周口店地區環境問題

「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天和綠地。」這是南韓繼村黨總支書記孫書新的承諾。

南韓繼村知名度很高,早在六七十年代,就以糧食高產穩產成為北京市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而享譽全國。如今走進南韓繼,幢幢樓房新穎別致,街道整齊干凈,環境優美。1999年底,集體企業發展到24家,擁有固定資產1億多元,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75億元,上繳國家稅金252萬元,人均年收入5880元。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也擺在了孫書新面前,這就是村辦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粉塵等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1984年,村裡在興建第一家村辦企業——水泥廠時,沒有考慮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投產後,雖然收入增加了,可一進村灰塵飛揚,煙霧騰騰,讓人睜不開眼睛。到1992年,村裡又先後建起鍍鋅廠、針織廠、養雞場、養豬場等多家企業,污水無處排放,氣味難聞,污染嚴重。孫書新認識到污染對人們生活和健康十分不利。如果現在不重視,不早抓環保,後果不堪設想。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賺一點小錢兒,再花大錢去治理」的路子。

為了統一大家的思想認識,引起大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他召開了支委會和村民代表座談會,並走到群眾中廣泛宣傳,發動大家轉變觀念,獻計獻策。經過反復宣傳教育,全村幹部和群眾基本達成了共識。在此基礎上,孫書新率領黨支部一班人用發展的觀點和科學的態度,制定了南韓繼村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發展長遠規劃,決定治理污染,建設綠色生態村,讓農村也像城市那樣美。

首先,對原有24家企業進行改造,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關閉式改造,新建企業必須達到環保標准。1994年,村裡籌建中外合資企業三力水泥廠時,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目前已建企業的諸多環保問題,孫書新請清華大學教授參與設計,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設計安裝了窯尾余熱綜合利用系統,採取高壓電除壓,建隔音室,設消音器、袋吸塵器等措施消除對環境的污染。發電後的余熱除滿足全村500戶村民取暖外,還可供100畝溫室蔬菜大棚和50畝溫水養魚所需的熱量,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為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開拓了美好前景,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二,抓好污水處理。電鍍廠的電鍍廢水、養豬場的污水、居民的生活污水是治理污染的重點。1995年在市水利局、環保局、水利科學研究所和市水文總站的幫助下,投資180萬元與英國海外發展署合作實施了「華北鄉村水環保綜合治理研究」工程,將工業、畜牧、生活污水集中起來,通過生物浮化措施進行處理,建立了沼氣站,探索出了農村水利環保治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1997年工程宣告完成,年處理糞漿污水8000噸以上,日產沼氣1120立方米,除滿足全村356戶居民生活用氣外,還可用於厭氧消化器自身的加溫、鍋爐和其他工農業生產。這個工程項目已通過市科委驗收。

第三,抓好沼渣、沼液利用。南韓繼村豬場沼氣厭氧發酵工程的剩餘物——沼渣、沼液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如長期使用,能有效地保護和恢復生態平衡,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使農業實現良性循環。1998年,全村就開始試驗,把沼渣製成有機肥料,沼液製成「葉面寶」,用於糧食生產和溫室蔬菜大棚,不僅保護了環境,還可提高糧食和蔬菜產量,並使之成為綠色食品,也為農業告別化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創造了條件。

經過治理,南韓繼村實現了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畜牧用水全部分開,實行標准排放,成為北京市第一批農村用水合格的村,孫書新的承諾逐步兌現,一個綠色生態村正在形成。

⑽ 周口店岩體的成因

埃達克岩的成因主要考慮基性源岩 ( 大洋岩石圈或基性下地殼) 、較高的壓力 ( 1. 2 ~4 GPa) 、熱源以及區域地球動力學背景等因素 ( 劉紅濤等,2004) 。其中,熱源和區域地球動力學背景是誘發源區熔融的動因,但不同地區其作用的方式可能會有很大差別。只有源岩和源區壓力才是決定埃達克岩地球化學特殊性的基本控制因素。不論是熱洋殼還是冷洋殼的熔融,或是加厚陸殼的基性下地殼熔融,只要源區壓力使得源岩中大部分斜長石和一定量角閃石發生分解,石榴子石在殘余固相中佔有較大的比例 ( 即含角閃石的榴輝岩和/ ( 或) 無斜長石的石榴子石角閃岩、麻粒岩或榴輝岩) ,通過脫水熔融即可形成具有埃達克岩地球化學特徵的岩石 ( Rapp et al.,1991,1995,1999,2003; Peacock et al.,1994;Sen et al.,1995; Rapp,1997; Prouteau et al.,1999,2001) 。

高鉀鈣鹼性埃達克岩 ( HKCAA) 的形成有 3 種模型: ①底侵至下地殼底部的玄武質岩漿的部分熔融 ( Atherton et al.,1993) ; ②加厚的下地殼底部基性岩的部分熔融 ( 張旗等,2001a,2001b) ; ③拆沉的下地殼沉入地幔,受到下部軟流圈地幔的加熱,導致部分熔融形成埃達克質岩漿 ( Kay et al.,1993) 。增厚下地殼的熔融已經獲得許多實驗岩石學資料的證實,許多研究者 ( Rapp et al.,1991; Peacock et al.,1994; Wolf and Wyllie,1994) 分別在不同壓力條件下對變玄武岩、高 Al 玄武岩、天然低 K 鈣質角閃岩、角閃岩等進行了高壓熔融試驗。結果表明,高壓 ( > 1. 0 GPa) 條件下當石榴子石為殘留相時,熔體出現強烈的重稀土虧損和諸多類似埃達克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 肖龍等,2004) 。

與中國東部燕山期高 Sr 低 Y 型中酸性火成岩一樣,包括周口店岩體的 Mg#、Sr-Nd 同位素等特徵明顯不同於俯沖洋殼部分熔融形成的埃達克岩,而與典型增厚陸殼底侵玄武岩部分熔融 ( Atherton et al.,1993; Stern et al.,1996; Petford et al.,1996; Wolde et al.,1996) 和受地殼 AFC 影響 ( Stern et al.,1996) 形成的埃達克質岩相似。其相容元素 Mg、Cr 和 Ni 含量較低,HREE 部分 ( Ho-Lu) 顯示較為平坦的分布,弱的負 Eu 異常,表明殘留物中可能有角閃石 ( ± 斜長石) 存在,或有斜長石分離結晶作用的影響。

續金海和馬昌前 ( 2003) 根據前人的實驗結果認為中國東部燕山期高 Sr 低 Y 型中酸性火成岩,可能形成於加厚地殼開始減薄及地殼從擠壓向拉張伸展轉換的環境下,源岩為偏鹼性的玄武岩。所對應的岩漿,與下地殼底侵的鹼性玄武岩和/或拉斑玄武岩在壓力 1. 0 ~1. 5 GPa 和溫度 850℃ ~ 1080℃ 之間發生部分熔融有關,熔融的殘余相為輝石岩類,岩漿在上升侵位過程中還受到了地殼 AFC 的影響。

肖龍等 ( 2004) 研究認為,中國東部燕山期高 Sr 低 Y 型中酸性火成岩的高 K2O 特點可能是源岩成分的差異、富鉀幔源熔體的大量參與和殼幔物質混染造成的; 中國東部大范圍高鉀鈣鹼性埃達克岩的形成可能起源於被小比例軟流圈熔體交代富集的底侵增厚的下地殼層,岩漿形成時壓力 >2GPa、溫度 >1075℃。岩漿事件與地幔柱上涌導致的區域岩石圈減薄,燕山期岩漿大爆發和深部構造體制的轉換密切相關。

因此,周口店岩體的形成應該與俯沖洋殼的部分熔融無關,而與增厚陸殼底侵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埃達克岩關系密切,從而同時具有 EM Ⅰ型富集地幔的同位素標志和埃達克岩的地球化學性質。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