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蒲江縣地質災害

蒲江縣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22 11:07:45

㈠ 川藏鐵路路線

一、成都至雅安段

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即成雅鐵路,全長94公里,由成都樞紐成都西站引出,至蒲江站這一段為成蒲鐵路。

在朝陽湖站連接川藏鐵路成雅段,經名山至雅安市雨城區的雅安站,長41.48公里,電氣化,國鐵I級,成都至朝陽湖段設計時速200km/h,朝陽湖至雅安段為雙線、設計速度160km/h。

工程已於2010年11月10日開工建設。雅安市金雞關山的金雞關1號隧道是川藏鐵路出成都平原後的第一座隧道,全長480米,2015年9月26日完工。2018年8月7日成雅鐵路單線長鋼軌鋪通,計劃在8月20日實現雙線鋪通。

成雅鐵路於2018年12月28日開通;2019年1月5日0時起,全國鐵路將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其中新增成都至雅安鐵路安排動車組列車日常線10對、周末線3對、高峰線2對。

二、雅安至林芝段

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全長1011公里,由成雅鐵路雅安站引出,至拉林鐵路林芝站。線路為國鐵I級雙線電氣化干線鐵路,設計時速120-200km/h,設站26座,最小曲線半徑一般3000米,困難地段2800米,最大坡度30‰。

雅安至林芝段經過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原區、藏東橫斷山區和藏南谷底區,海拔高差超過4000米,橋隧總長度達到958公里,橋隧比為95%。雅林段計劃新建隧道72座,總長度838公里,其中最長的為位於林芝波密的易貢隧道,長42.5公里。線路計劃投資3198億元人民幣,全部由中央政府出資。

2020年9月29日,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可研報告獲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

2020年11月8日,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川藏鐵路控制性工程色季拉山隧道和大渡河特大橋三地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同時進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作出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宣布該段開工建設。

三、林芝至拉薩段

川藏鐵路林芝至拉薩段即拉林鐵路,全長435公里,從拉日鐵路協榮站引出,單線電氣化,並同步對拉日鐵路拉薩至協榮段32公里進行電氣化改造。

拉林鐵路設計速度160km/h,已經於2010年4月進入預可行性研究階段,2014年10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於2014年12月開展控制性工程建設,並於2015年6月28日全面開工建設。

2017年11月28日路基主體工程完成。2019年9月2日,川藏鐵路林芝至拉薩段鋪軌進行到澤當站。2020年4月7日,拉林鐵路全線所有隧道貫通。2020年7月4日,16座跨雅魯藏布江大橋全部架設完成。

2020年9月20日,拉林鐵路鋪軌至藏木大橋。2020年10月19日,拉林鐵路鋪軌至達嘎拉隧道,全線鋪軌任務完成59.65%。

拉林鐵路在修建過程中為考慮到沿線農牧民出行,全線將新建34個車站。

(1)蒲江縣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作用

川藏鐵路可以稱之為高鐵登山的一條路線,從四川盆地上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沿途包括了成都至康定鐵路、康定至林芝鐵路、拉薩至林芝鐵路,橫跨川西高原、橫斷山脈、青藏高原東緣、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以及雅魯藏布江等,地質情況十分復雜,多年凍土、滑坡、多地震等地質災害嚴重。

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修建難度最高的鐵路,也是中國鐵路隧道佔比最高路線,連續30km以上的隧道超過5座,該線對於中國西部發展,中國國防建設,促進川西、西藏地區經濟建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㈡ 南方強降雨擴大哪些地區受到影響

7月4日報道,進入7月以來,中國降水范圍廣泛,四川盆地、陝西南部一帶持續強降雨。今起,南方強降雨范圍將擴大至江淮等地,與此同時暴雨藍色預警、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也在3日同時發布。

7月2日,四川仁壽縣清水鎮遭遇暴雨襲擊,清水小學進水被淹,1093名師生被洪水困在校園內,情況萬分緊急。

根據中央氣象台預報,7月3至12日,中國的主要降雨區將位於西北地區東部、黃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漢及四川盆地、雲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累積降雨量有50~120毫米,部分地區有150~200毫米,局地300毫米以上。

據介紹,上述大部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此外,華北、東北地區有20~40毫米降雨,局地可達50~80毫米,基本接近常年同期。

與此同時,從今天開始,華北江南的高溫天氣將重現。

據中國天氣網報道,隨著今年第7號台風「派比安」逐漸北上遠離,副高再次向西伸進,江南地區將重回晴熱天氣,高溫再度蔓延。

其中,4日至7日,華北東部將出現高溫天氣;4日至10日,江南、華南東部等地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

但與上周的高溫天氣相比,本周不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高溫范圍都略遜一籌,北方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而南方可能出高溫的省會城市主要是杭州、長沙及南昌。

北方炎熱程度相比上周也稍弱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江南由於前期降雨較多,後期高溫再現時處在副高控制下,空氣濕度仍然較大,悶熱感明顯。氣象部門提醒民眾做好防暑降溫措施。

㈢ 川藏鐵路的路線概況

川藏鐵路全長1629千米,其中四川境內約千米。規劃中的川藏鐵路是沿川藏公路(南線)修建,在芒康或左貢銜接大格鐵路,建成後從成都到拉薩的列車縮短至十餘個小時。它是「天路」即「進藏路線」里五條鐵路之一,也屬於西藏鐵路網。
根據國家鐵路中長期規劃,川藏鐵路起於四川成都,出朝陽湖後將繼續向西,經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巴塘、跨過金沙江進入西藏左貢與滇藏鐵路(大格鐵路南段)接軌,經過八宿、然烏、波密、林芝、米林、朗縣、貢嘎等地延伸到達西藏首府拉薩。形成一條川渝地區連接川西北旅遊圈和西藏地區,乃至中國西南地區一條東西向重要通道。
它包括三大路段:成康鐵路(成都-康定)、康林鐵路(康定-林芝)、拉林鐵路(拉薩-林芝)。 川藏鐵路,成都至蒲江城際鐵路客運專線沿線共設12站,分別為成都西、雙流北、溫江、羊馬、崇州、隆興、大邑、王泗鎮、邛崍、西來、蒲江、朝陽湖,設計速度目標值為200千米/小時。
川藏鐵路,成都至康定(新都橋)段從成都樞紐引出,向西經彭山、蒲江、朝陽湖、名山、雅安、天全、瀘定至康定(新都橋)。全線建設長度325千米,按雙線160千米/小時的標准設計。
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全線新建貢嘎、扎囊、澤當、桑日、加查、朗縣、米林、朝陽、林芝等車站。 在四川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確定的運輸大通道中,一般使用川藏公路,西向通道內尚無一條鐵路,成都到拉薩有一條公路,即318國道,從成都到拉薩大約需要3天左右時間。鐵路方面,成都現在只有一趟到拉薩的旅遊列車T22次,全長3300餘公里。列車從成都出發,繞道寶成線,西折向蘭州、經過西寧、德令哈、格爾木、那曲,到達拉薩,單邊耗時近45個小時。由於運行線路過長等原因,這旅遊列車是隔日發車,車票非常緊俏。因此,盡快落實川藏鐵路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
但是當年在青藏、川藏、甘藏三條線路比選,川藏鐵路因為修建難度大、投資額度高等重要因素,暫被擱置。隨著西藏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需要加快川藏鐵路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從中國現有的經濟、科技條件來說,應該先力保青藏鐵路的建設與運營。因此待條件成熟立刻上馬川藏鐵路,至於新藏、甘藏兩線路應該先論證再勘察最後再逐步實施建設。 川藏鐵路,得益於技術創新將提速到200千米/小時,也就是說,川藏鐵路建成以後,未來成都至拉薩只需8個小時。
根據規劃方案,川藏鐵路線路全長原為1845千米,其中四川境內630千米,全線投資預算總額為1040億元。川藏鐵路成都至康定(新都橋)段按照鐵路建設審批要求,採取分段建設的辦法,川藏鐵路成都至康定段建成後,從成都到康定時間縮短為1個多小時。是成都至拉薩鐵路和藏區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修建川藏鐵路,也是開發沿線旅遊資源,促進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發展的需要。
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涵蓋川西南、滇西北、藏東南9個地(市)州的82個縣(區),其中的優先開發核心區四川甘孜州和西藏昌都地區,均位於川藏鐵路沿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馬爾康卓克土司官寨、昌都有4000多年歷史的卡若遺址等藏羌文化、佛教文化旅遊資源星羅棋布,雪山、草原等自然生態景觀渾然融合,蘊藏著巨大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潛力。長期以來,受交通條件的限制,沿線旅遊資源未能大規模開發,旅遊接待能力不足。盡快修建川藏鐵路,對於開發沿線旅遊資源,促進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發展十分必要。 此外,川藏鐵路的修建,也將打通中國與南亞陸路經貿通道。西藏的亞東和聶拉木口岸是中國通往南亞印度、尼泊爾的兩個重要陸路口岸,拉薩通往亞東和聶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納入中國中長期路網規劃。
修建川藏鐵路,是促進四川和西藏地區對外開放,構建中國至南亞陸路經貿通道的需要。西藏拉薩通往亞東和聶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已納入中國中長期路網規劃。隨著川藏鐵路的建成,中國華中、華東、華南地區通往南亞的陸路通道有望在未來形成,這將極大地促進四川、西藏地區的對外開放,並促進中國-南亞陸路經貿通道的構建。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童若春曾在《關於盡快建設川藏鐵路的建議》中指出。川藏鐵路的建設,將有效加大四川對西藏發展的輻射帶動。
甘孜州長李昌平則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川西廣大地區均無鐵路,貨物運輸和人員交流主要靠公路完成。川藏公路修建50多年,等級低、地質災害多、道路狀況差,確實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川藏鐵路或許在全國層面鐵路投資是會出現一些爭議,但是川藏鐵路一旦建成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卻是巨大的。
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專家石群表示,一般客運專線每千米平均需要投資1個億,貨運專線也需要8000萬左右。2014年年底全國有8萬千米鐵路,如果按照地方提出的到2020年建設到16萬千米,新增8萬千米的話,則每年要建1.6萬千米,資金的籌集會是一大問題。 2015-08-12 「川藏鐵路勘察設計:世界難度最大「巨型過山車」誕生記」報道:8月11日,在成都舉行的川藏鐵路勘察設計事跡報告團宣講活動上,中鐵二院主管川藏鐵路勘察設計工作的52歲副總工程師林世金談起往事,不禁感慨萬千。
林世金說:「整條川藏鐵路的設計,是我迄今遇到過的最困難的項目。」「川藏鐵路的數據就是這樣來之不易,都是我們用挑戰極限的意志換來的!」
一次在西藏昌都,車隊顛簸到半夜才到達駐地,看著從勘察現場回來的工程師們一個個滿身泥濘,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說:「現在連我們當地人都不敢進的深山你們進去了,連氂牛都不願上去的荒嶺你們也上去了。」林世金笑著說:「我們自己都沒走過的地方,怎麼能放心讓火車從那開過去呢?」正是像這樣深入崇山峻嶺實地踏勘,確保了川藏鐵路的安全質量——
新都橋至江達段最初有甘孜、新龍、理塘三大方案,部分業內人士傾向於走地形開闊的甘孜方案。但林世金帶領團隊實地考察後發現,甘孜方案有280公里沿世界著名的鮮水河大斷裂和甘孜—玉樹斷裂行走,這個區域有記載的6級以上地震就有26次之多,約30年就要發生一次大的地震,並且至今每年仍以4—12毫米的速度擠壓移動。為此,中鐵二院與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聯合做了深入的專題研究,線路最終採用了理塘方案。
桑日至加查段的設計,線路最初是沿雅魯藏布江走的,這是一種無可非議的保守設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林世金說,沿江兩岸全是嚴重的危岩落石,工程地質條件極差;3000多米高差的峽谷,就算有一塊雞蛋大的石頭滾下來打到列車上,後果也不堪設想,他當即決定必須重新研究方案。 南線方案將經過蒲江縣、名山縣、雨城區、天全縣、瀘定縣、康定市、雅江縣、理塘縣、巴塘縣、芒康縣、左貢縣、八宿縣、波密縣、林芝縣、密林縣、朗縣、加查縣、曲松縣、桑日縣、乃東區、扎囊縣、貢嘎縣共22區縣市;而北線只有理縣、馬爾康市、爐霍縣、甘孜縣、德格縣、江達縣、 卡若區、丁青縣、巴青、索縣、那曲十一個縣市,過昌都後轉南線也只有十八縣市,且路線繞遠,故南線方案為最終選定方案,且將來會修建成格鐵路,會通過北線方案里的汶川縣和阿壩州馬爾康。
南線方案:
該線從成都樞紐引出,向西南經雙流/蒲江至雅安,此段與成雅城際鐵路共線,過雅安後穿越二郎山至瀘定、康定,理塘、左貢、波密、林芝至拉薩。
北線方案:
該線沿著317國道,成都-馬爾康-甘孜-昌都-波密-林芝-拉薩。 在2015年8月舉行的川藏鐵路勘察設計事跡報告團宣講活動上,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林世金介紹:川藏鐵路線路「八起八伏」,累計爬升高度超過14000米,相當於在最艱險、最復雜的高山峽谷之間,修建世界上技術難度最大的「巨型過山車」。建設者將面臨高烈度地震和地質斷裂、高地應力、高地熱力、高密卵石層、高地質災害以及隧道供氧不易等六大難題。
川藏鐵路沿線地質條件復雜,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崩場、錯落、滑坡、高地震區、地熱、岩爆等地質災害嚴重。當年在青藏、川藏、甘藏三條線路比選,川藏鐵路因為修建難度大、投資額度高等重要因素,暫被擱置。
以1995年底物價水平為基礎,當初規劃中,青藏線投資為139.2億元,而川藏線為767.9億元,相差數倍。從工程地質條件看,青藏鐵路主要是凍土問題,全線無雪崩、沙漠、沼澤等,所經大部分地區地勢平緩,施工便利。而川藏線除了凍土問題,雪崩、錯落、滑坡、高地震區、地熱、溶洞、暗河、岩爆等多種復雜地質狀況並存。川藏線的設計使用壽命是100年。
「青藏線是緩坡上去的,而川藏線是台階式」,鐵路建設風險專家、中匯國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副總裁趙進學介紹,規劃中的川藏鐵路需要越過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三個台階,沿途跨越岷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翻越鷓鴣山、雀兒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雪山高峰,最高海拔達7000米,沿線跨越多個斷裂帶,整條線路70%以上需要建橋梁,挖隧道。 從施工的難點橋隧數據看,青藏線橋隧總長30.6km,其中最長隧道1.21km,橋隧總長占線路總長僅2.8%。而川藏線橋隧總長819.24km,其中最長隧道念青唐古拉山隧道全長19.5km,橋隧總長占線路總長42.5%。
川藏鐵路,拉薩到林芝段的「兩隧一橋」是指桑珠嶺隧道和巴玉隧道,以及巴玉雅魯藏布江三線大橋。該地屬於岡底斯山與念青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藏南谷地,地勢險要,建設起來非常困難。盡管只是單線,但是全長403千米的線路,僅僅工程投資就達359.8億元,每千米投資8500萬,接近平原地區建設高鐵每千米1億元的標准。 成康鐵路是成都-康定(新都橋)。全線建設長度325千米,按雙線160千米/小時的標准設計。從成都至康定,是一條以城際客流為主,兼顧跨線客貨運輸的鐵路,其中成都至蒲江段兼顧城際功能。
成都至朝陽湖段:
川藏鐵路成都至朝陽湖段分為兩條線,客運線按雙線I級電氣化鐵路建設,設計速度200千米/小時;線路起於成都西站,經溫江、崇州、大邑、邛崍、蒲江至朝陽湖。貨運線從成都樞紐引出,向西經彭山、蒲江至朝陽湖站兩線會合。川藏鐵路出朝陽湖後將繼續向西,經過雅安、康定、理塘、左貢、波密、林芝等地延伸到達拉薩。
川藏鐵路成都至朝陽湖段按單I級電氣化鐵路與成都至蒲江(朝陽湖)城際鐵路客運專線共同構成成都至朝陽湖段川藏鐵路客貨功能,成蒲城際鐵路正線將新建特大橋、大中橋共計24座,全長64.441千米,占正線長度65%。其中,該鐵路從成都西站引出即為高架橋,並直接以橋梁方式通到大邑,長度將超過50千米,是全線最長的橋梁。
朝陽湖至雅安段:
川藏鐵路朝陽湖至雅安段,全長42千米,按雙線I級電氣化鐵路建設,設計時速160千米,是川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朝陽湖起,經名山至雅安。
雅安-康定段:
設計時速160千米。
進展:
2009年8月30日,《新建鐵路川藏線成都至朝陽湖段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正式對外亮相。這也是川藏鐵路的設計細節首次對外公布。
2012年,川藏公路的雅安至拉薩段獲批(大修), 但至今未開工。
2012年底,全長266千米、總投資314億元的川藏鐵路成都至康定段正在進行預可行性研究,預計2013年開工建設。該鐵路目標速度值在200千米/小時以上,建成後坐火車從成都出發前往康定將只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
2012年12月30日舉行的四川省發展改革工作會議傳出消息,川藏鐵路成都至康定(新都橋)段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開工在即。
2013年包括川藏鐵路成都至康定(新都橋)段在內的多個重大項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開工在即。
2013年8月,成都至蒲江城際鐵路客運專線正式動工,工期三年,預計2016年建成。
2013年8月13日,成蒲城際鐵路客運專線完成施工單位招投標工作,全線共三個標段,由中國中鐵二局、八局和十二局承建,計劃工期28個月。
2013年8月26日,成蒲城際鐵路客運專線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預計2015年底建成通車。
2014年,川藏鐵路將開工,預計工期至少8年,作為四川省未來進藏首選線路。 拉林鐵路是拉薩-林芝。西藏自治區的第三條鐵路、川藏和滇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正線長度435千米,按雙線時速160千米設計。
2014年,拉薩至林芝段同樣將開工,設計速度200千米/小時。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在調研時強調,下一步要全力以赴推進拉林鐵路(拉薩-林芝)建設各項工作,確保2014年12月中旬「兩隧一橋」控制性工程正式開工,2015年上半年全面開工建設。
2014年10月31日,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獲發改委批復,同步對拉日鐵路拉薩至協榮段32公里進行電氣化改造。項目總投資366億元,建設工期7年。
2014年12月底,開工。2015年3月桑珠嶺隧道的旁洞(輔助)工程進洞施工。
2015年6月28日,拉林鐵路開始全面施工。 康林鐵路是四川省康定市到西藏區林芝。
暫時未知批復日期。拉林鐵路建好後,再開工。估計是2021年動工。
2016年啟動前期研究工作。 拉林鐵路工期六年多,規劃2020年底建成。拉林鐵路新建403千米需要6年多,那麼建好約1000公里的地質難度更大的康林鐵路需要十餘年,因此川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需要十八年左右(2015年—到2032年左右)。

㈣ 汶川大地震的詳情

地震參數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 汶川地震救援
緯度:30.986°N 經度:103.364°E 深度:14km 震級:里氏震級8.0級,矩震級7.9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地震成因: 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地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1]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 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陝西、甘肅、寧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廣東、海南、西藏、江蘇、上海、浙江、遼寧、福建等全國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川陝甘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地震烈度: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達11度,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兩個中心呈長條狀分布,面積約2419平方公里。其中,映秀11度區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區沿安縣——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汶川地震的的10度區面積則為約3144平方公里,呈北東向狹長展布,東北端達四川省青川縣,西南端達汶川縣。 9度區的面積約7738平方公里,同樣呈北東向狹長展布,東北端達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和陝西省寧強縣的交界地帶,西南端達到汶川縣。 9度以上地區破壞極其嚴重,其分布區域緊靠發震斷層,沿斷層走向成長條形狀。其中,10度和9度區的邊界受龍門山前山斷裂錯動的影響,在綿竹市和什坊市山區向盆地方向突出,在都江堰市區也略有突出。 汶川地震的8度區面積約27786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寶興縣與蘆山縣,東北端達到陝西省略陽縣和寧強縣;7度區面積約84449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縣,東北端達到甘肅省兩當縣和陝西省鳳縣,最東部為陝西省南鄭縣,最西為四川省小金縣,最北為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最南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 6度區的面積約314906平方公里,一直延續到重慶市西部和雲南省昭通市北端,其西南端為四川省九龍縣、冕寧縣和喜得縣,東北端為甘肅省鎮原縣與慶陽市,最東部為陝西省鎮安縣,最西為四川省道孚縣,最北達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最南為四川省雷波縣。 在龍門山前盆地邊緣的過渡帶,汶川地震的烈度向東衰減很快,西側則衰減相對較緩。同時,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對稱:8度區和7度區范圍向四周擴大,呈現為北東向的不規則橢圓形,且相同烈度的區域在北部比南部大,進入甘肅省和陝西省境內,顯示出斷層破裂向北東方向傳播,最大餘震發生在斷層北部。
編輯本段損失傷亡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官方)
地震災區慘狀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2008年7月24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確認69197人遇難,374176人受傷,失蹤18209人,死亡67551人。搶險救災人員已累計解救和轉移1485697人。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451人(不包括災區病員人數),已出院90846人,仍有2946人住院,其中四川轉外省市傷員仍住院1533人,共救治傷病員3207947人次。 地區 死亡 受傷 失蹤
汶川縣 15941 34583 7930
北川縣 8605 9693
綿竹市 11098 36468 298
都江堰市 3069 4388
廣元市 4819 28241 125
青川縣 4695 15453 124
成都 4276 26413
什邡市 5891 31990 252
安縣 1571 13476
平武縣 1546 32145
彭州市 952 5770
茂縣 3933 8183 336
江油市 394 10016 44
理縣 103 1612 28
雅安 28 1351
眉山 10 315
資陽 20 633
巴中 10 258
南充 30 7632
遂寧 27 402
樂山 8 534
內江 7 225
甘孜 9 23
廣安 1 37
瀘州 1 1
涼山 3 4
自貢 2 87
甘肅 365 7865 11
陝西 121 2932
重慶 16 637

㈤ 成都的地質概況主要地質災害及可行的解決措施。。。。。。。

一、前言
我市位於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人口集中,降雨充沛,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多樣,相對高差4979米。西部為龍門山強烈隆起斷裂褶皺發育帶,岩性復雜,以構造侵蝕、溶蝕高山和中山、低山地貌為主;東部龍泉山斷裂褶皺帶為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地貌;中部廣為平原。山地和丘陵面積分別佔全市幅員面積的32.26%和27.26%。
由於獨特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條件和強烈的人類工程活動,導致我市每年地質災害頻繁,成為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多發區。
二、2003年我市地質災害概況
2003年我市共發生地質災害64起,其中滑坡45處、泥石流10處、崩塌5處、地裂縫3處、地陷1處。其中成功預報地質災害37起,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比2002年下降54%。
汛期降雨誘發地質災害是2003年我市地質災害發育的主要特徵。2003年,我市汛期6—10月平均降雨量達634mm,是全年降雨量839.1mm的75.5%,共誘發地質災害63處,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98%,其中8月份降雨量達351?2mm,佔全年降雨量41.8%,誘發地質災害49處,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76.5%,主汛期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高發期。
地震活動是2003年誘發我市地質災害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我市地質災害空間分布主要集中在龍門山區及龍泉山區,龍門山區共發生地質災害34起,占我市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53.1%,而2003年我市共發生2.0—3.1級地震活動142次,都集中發生在龍門山山前斷裂地帶。
2003年我市發生的64處地質災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三個類型總共60處,占發生災害總數的93.7%。
2003年我市共有504處地質災害危險點納入各級防禦預案,由於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部分地質災害在發生前得到了積極預防,減輕了災害損失。但仍存在防禦重點不突出、區(市)縣防治經費落實不到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普及率不高等突出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
三、2004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預測依據
1、地質環境條件
我市地質環境條件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岩石破碎、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受其影響,地質災害的發育特點表現為時空分布不均、災害類型多樣、規模大小不一,地質環境條件惡劣地段是今年地質災害的易發地區,地質災害類型仍以鬆散層中小型規模滑坡為主。
2、2004年降雨量
根據2004年成都市氣象局預測,今年汛期我市平均降雨量780-78mm,其中7—8月主汛期降雨量大於200mm,汛期和主汛期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高發期。
3、人類工程活動
我市地形多樣,人口集中,交通發達,人類工程活動頻繁。2004年,在進行地基開挖、開礦採石、挖掘修路等工程活動時,一些地質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帶,預測可能因人類工程活動誘發產生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類型預測
對我市造成危害較大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是滑坡,其次是崩塌、泥石流,其它類型相對較少發生。預測2004年我市地質災害發生類型仍然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規模一般為小到中型,但彭州、都江堰、青白江、崇州等部分地區存在發生大型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
(三)地質災害發生時段預測
降雨是誘發我市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預計2004年我市6月—10月降雨充沛,平均降雨量在780-78mm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80%。預測2004年我市地質災害發生時段還是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10月)時段。
四、2004年地質災害防禦重點
(一)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1、龍門山中、低山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以彭州—都江堰—大邑—邛崍一線以西的中、低山峽谷地帶為主,區內褶皺強烈,斷裂發育,地震頻繁,岩石破碎,降雨充沛,地質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地質災害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主要對工業設施、農田耕地、公路、房屋、渠堰、旅遊景區(點)等造成較大危害。其中彭州市小魚洞鎮楊坪村滑坡、彭州市磁峰鎮永華村滑坡、都江堰市麻溪鄉友誼村滑坡、崇州市萬家鎮方店子滑坡、邛崍市天台山馬坪村滑坡,汛期在強暴雨誘發下將會進一步發展。
2、總崗山低山、深丘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成都南側蒲江、新津等縣低山深丘地帶,人多房密,盛夏多暴雨,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岩性軟硬相間,岩石多破碎,軟弱易滑。地質災害以滑坡為主,對房屋、農田、水利設施、公路交通等造成危害。其中蒲江縣白雲鄉騎龍村滑坡,汛期在強暴雨誘發下將會進一步發展。
3、龍泉山低山地質災害低易發區
我市東部龍泉山脈一線的龍泉、金堂、青白江等區、縣以構造剝蝕低山為主。區內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挖渠、建房、公路修建、農田開墾等人類活動活躍,一些地質環境條件較差地區易誘發產生地質災害,且多以中小型滑坡、崩塌為主,造成房屋變形、牆體開裂、地表下錯、農田掩埋、交通阻塞等危害。其中龍泉驛區山泉鎮大佛村滑坡、金堂縣九龍鎮中心村滑坡、青白江區仁和鄉青林村滑坡等地質災害汛期將會加劇活動。
對以上區域,各地各部門要加強人類工程活動管理,做好退耕還林、邊坡治理,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加強監測,做好群測群防和預警預報工作。
(二)地質災害主要危險(隱患)點
據統計,我市現孕育有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500餘處,分布在中低山和深丘區地質環境條件脆弱地帶,主要對農戶、學校、礦山、企事業單位、公路、農田、電站、通訊、水利設施、旅遊景區(點)等造成威脅和危害。我市結合地質災害的分布區域、危害程度、規模大小,篩選出25個重大災害點為市級危險(隱患)點,並提出應急防災措施,落實監測責任單位和監測負責人(見附表1)。各責任單位和監測負責人必須認真履職到位,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防範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汛前檢查和汛期巡查
各區(市)縣應積極做好汛前檢查工作,查處問題及時整改,要結合全市的氣象預測和當地天氣預報,搞好地質災害預防預報工作,將地質災害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根據我市地質災害的分布發育特點,按照省、市汛前檢查要求,市級有關部門要在2004年5月底之前,合理安排巡查路線,完成對邛崍、蒲江、龍泉、金堂、彭州、大邑、崇州、都江堰、青白江、雙流、新津、新都等區(市)縣汛前檢查,防患在先。
五、2004年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保障措施
(一)制定落實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各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開展本區域地質災害調查,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找准主要地質災害點的分布范圍、威脅對象,明確重點防範期、主要措施,落實監測、預防責任人。組織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鄉(鎮)、廠礦企業在汛期來臨前開展對本區域內地質災害普查工作,編制地質災害防禦預案,同時做好《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的發放工作。
(二)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各區(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擬定本區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機構、明確職責分工、預警報警信號、搶險救援措施等。出現重大地質災害徵兆或發生地質災害時,區(市)縣政府要根據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疏散群眾,採取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
(三)落實防災責任,加強監測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394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35號)的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見附表2)。各區(市)縣、鄉、村、社和監測責任人要各負其責,明確各自的責任和任務,建立和完善「群測群防」體系;每個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以下簡稱災害點)要通過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的形式,把監測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責任人;每個災害點要向受威脅的群眾發放載有地質災害基本情況、撤離線路等內容的「明白卡」,努力避免人員傷亡;對可能發生的、正在活動的災害點,要布置必要的位移動態監測點,汛期遇降雨要實行24小時監測,做好監測記錄。國土資源、防汛、救災、氣象、地震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根據當地的雨情、水情、震情和各災害點的監測資料,做好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工作。
(四)完善地質災害預防工作制度
市級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要進一步完善汛前檢查、汛期巡查、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制度。汛前和汛期有關部門要組織檢查,重點檢查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防治責任、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災情發生後,要及時按要求報送災害種類、規模、受災人員、財產損失、救災減災措施等信息;汛期國土資源部門要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人員落實、信息暢通。
(五)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
市級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要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法規,使廣大群眾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的一些基本規律和防禦知識;要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發放《地質災害防治簡介》、張貼防災宣傳畫、組織群眾觀看宣傳片;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宣傳,調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熱情,汛期要在當地電視台播放防災知識片,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抗災能力。
(六)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必需的資金
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市級有關部門和各區(市)縣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檢查、治理等需要。要在加強監測的基礎上,安排專項資金,確定搬遷標准,及時將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群眾搬遷到安全的區域,防止災害發生時造成損失。
(七)加強工程建設活動的管理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各類工程活動,要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35號)的要求,在可行研究階段必須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有關部門不得批准。

㈥ 推薦一下成都周邊一日游景點

成都一日游推薦:青城山後山、汶川鷹頭岩、蘆溝竹海、丹景山、雲頂石城、五鳳溪古鎮、五鳳溪古鎮

一、青城山後山

推薦理由:青城後山距成都約75公里,自唐朝就是我國佛教名山。從泰安寺到白雲古寺的登山游線,更是歷代禪宗僧眾放空外物,內練心靈的朝聖之路。穿行在山水間,遊走在雲霧中,沿路驚喜不斷。

二、汶川鷹頭岩

推薦理由:鷹頭岩位於距成都約130公里的汶川縣海拔2千米的克枯鄉周達村懸崖上,站在如鷹頭般伸出百米高的崖上,俯瞰汶川的山川河谷壯麗景色,鷹頭岩目前也是當地羌族同胞祈福、眺望親人歸鄉之地,還可以聽聽關於鷹頭岩美麗的傳說。

三、蘆溝竹海

推薦理由:邛崍的蘆溝竹海距離成都約105公里。竹海全程九公里,途中有三輪和小麵包可以搭載,流水潺潺,竹葉隨風響起哨子一樣的聲音,登高環視,竹海茫茫,蔚為壯觀,小溪清流,讓人神清氣爽。

四、丹景山

推薦理由:丹景山位於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距成都約58公里。境內山川形勢奇異,文物、古跡眾多。素有「丹岳岱宗」,「古唐勝跡」,「丹景第一」之稱。丹景山為中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宋代尤其南宋時期,花特盛,與洛陽、菏澤齊名。

五、雲頂石城

推薦理由:雲頂石城位於金堂縣,距成都48公里。雲頂石城是南宋名將余玠為抵抗蒙軍而建的防禦城堡,石城雄踞雲頂山頂,還存有川西最大的寺廟---慈雲寺,登山游覽,不僅可憑弔民族英雄,也可觀賞古剎叢林和山光水色。

六、五鳳溪古鎮

推薦理由:五鳳溪古鎮屬成都市金堂縣,距成都約65公里。因境內山極屈曲,自北而南而東,一路尖峰拔列,遙望之若沖霄之鳳,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而得名。成都十大古鎮中,最原始、最淳樸的一座古鎮,五條古街亦以金鳳、青鳳、玉鳳、白鳳、小鳳名,依山傍水,與眾不同。

七、新場古鎮

推薦理由:新場古鎮距成都約73公里。從新場古鎮四個字,我們就會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古鎮,這個古鎮最大的特色用四個字來形容就在於它的「亦古亦新」。古,是指新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直到現在,新場仍然保留著傳統的趕集習俗,每逢2、4、7、10,附近山區的農民和百姓都會挑著籮筐、背著背簍來這里趕集,所以也有人稱新場是一場「南方絲綢之路上千年不散的集市」。

八、平樂古鎮

推薦理由:平樂古鎮距成都約97公里,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鎮。素有「一平二固三夾關」的美譽,平樂古鎮老榕樹、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腳、青石鋪成的街道、一望無涯的竹海千百年來共同培育了古鎮人田園詩般的山水情懷,涵養著平樂古鎮天然清新的鄉土文化。說不完的文化風韻——古街、古寺、古橋、古樹、古堰、古坊、古道、古風、古歌……

九、彭祖山

推薦理由:彭祖山(原名仙女山)在眉山市彭山區,距成都約70公里。山不高、台階緩,滿山綠樹成蔭,修竹滴翠,彭祖山風景區,是國內獨有、世界唯一以長壽養生為特色的文化旅遊風景名勝區。區內山巒環抱、溪流逶迤,有修竹滴翠、果園飄香,四季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成為人們休閑、旅遊,領悟和體驗養生之道,追求健康和諧生活的好去處。

十、朝陽湖

推薦理由:朝陽湖位於成都市西南蒲江縣境內,距成都約96公里;由朝陽湖、石象湖、長灘湖和飛仙閣等景點組成,朝陽湖景區遠離塵世,優雅明潔,景色秀麗,有「水上青城」的美譽。沿湖草木蔥翠,其間水鳥出沒,彷彿世外桃源。

  • 出遊溫馨提示

盛夏都是避暑聖地

特別提示目前山區進入雨季

出發前請參考

氣象部門天氣預報及地質災害風險預警

安全第一,平安旅行

㈦ 5.12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網路名片
5.12汶川大地震區點陣圖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西南處,國有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目錄[隱藏]

地震參數
損失傷亡全國各地傷亡匯總
經濟損失
道路搶修情況
大堰塞湖
災害評估極重災區
重災區
一般災區
專家詳析
中外援助
對口支援
全國哀悼日
全國防災減災日
媒體評論
感人事跡人民教師——譚千秋
偉大的母愛
敬禮娃娃——朗錚
汶川地震72小時救災記錄地震參數
損失傷亡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
經濟損失
道路搶修情況
大堰塞湖
災害評估 極重災區
重災區
一般災區
專家詳析
中外援助
對口支援
全國哀悼日
全國防災減災日媒體評論感人事跡
人民教師——譚千秋 偉大的母愛 敬禮娃娃——朗錚汶川地震72小時救災記錄

[編輯本段]地震參數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地震救援
緯度:30.986°N
經度:103.364°E
深度:14km
震級:里氏震級8.0級,矩震級7.9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地震成因:
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地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陝西、甘肅、寧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海南、香港、澳門、西藏、江蘇、上海、浙江、遼寧、福建、台灣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編輯本段]損失傷亡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
地震災區慘狀遇難:69142人 失蹤:17551人
受傷:374065人 受災:4624萬人
5-12四川汶川地震最新傷亡人數
四川省55239人死亡 281066人受傷
地區 死亡人數 失蹤人數 受傷人數 被掩埋人數
成都市 4179人 21703人
綿陽市 15976人 106330人
綿陽市北川縣 11522人 9693餘人
綿陽市平武縣 1546人 32145人
綿陽市安縣 1571人 13476人
德陽市 10290餘人
德陽市綿竹市 6805人 31567人
德陽市什邡市 3546人 31978人
廣元市 4521人 304人 24100人
廣元市青川縣 4408人 296人 14302人
阿壩州 4464人 24625人
阿壩州茂縣 418人 7365人
阿壩州理縣 101人 123人
阿壩卧龍耿達鄉 29人 30人
都江堰市 3069人 3202人
彭州市 870人 5580人
遂寧市 27人 402人
雅安市 28人 1351人
資陽市 20人 633人
南充市 30人 7632
眉山市 10人 315人
甘孜州 9人 23人
巴中市 10人 258人
樂山市 8人 534人
中江縣 20人 420
內江市 7人 225人
涼山州 3人 4人
自貢市 2人 87人
瀘州 1人 1人
江油市 359人 9483人
廣安市 1人 44人
汶川縣 2562人 2400餘人
國道318線路段 2輛軍車被埋,死亡1人 10人
其他受災省市傷亡人數
地區 死亡人數 失蹤人數 受傷人數 被掩埋人數
甘肅省 364人 22人 7560人
陝西省 114人
重慶市 16人 637人
重慶市梁平縣 學生死亡人數增至5人
河南省 2人 7人
雲南省 1人 51人
湖北省 1人 14人
貴州省 1人 15人
湖南省 1人
在川台灣民眾2人死亡1人失去聯系 3歲男童因地震死亡
經濟損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
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人民幣。四川最嚴重,佔到總損失的91.3%,甘肅佔到總損失的5.8%,陝西佔總損失的2.9%。國家統計局將損失指標分三類,第一類是人員傷亡問題,第二類是財產損失問題,第三類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問題。在財產損失中,房屋的損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7.4%。包括學校、醫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0.4%。另外還有基礎設施,道路、橋梁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佔到總損失的21.9%,這三類是損失比例比較大的,70%以上的損失是由這三方面造成的。
道路搶修情況
由綿竹至北川的105省道已於2008年5月15日18時搶通,通往北川的救災物資路線增加到兩條,原由綿陽市經安縣到北川的縣道運輸壓力得到緩解。
北線公路搶通也取得進展,由黑水至茂縣的302省道搶通工作順利推進,距離茂縣縣城還有6公里。由松潘至茂縣的213國道也已搶通到距茂縣縣城6公里處。
目前汶川至茂縣中間還有29公里的路段沒有搶通。據遙感監測,其間約有14處路段因滑坡被淹沒或垮塌。
西線除上述由馬爾康經理縣至汶川的317國道外,由丹巴經小金至映秀的303省道已經搶通至卧龍,距離映秀還有40公里。
據四川省交通廳副廳長鮮雄介紹,目前各路搶通工作中,最艱巨的是東線公路。由北川至茂縣的302省道在搶至距茂縣28公里處時,由於搶通路段再次發生山體崩塌,北川縣城至漩坪16公里處被水淹沒,使搶通工作難以推進。
[編輯本段]大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 是汶川大地震後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地震後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壩堰塞湖位於澗河上游距北川縣城約6公里處,是北川災區面積最大、危險最大的一個堰塞湖。庫容為1.45億立方米。體順河長約803米,橫河最大寬約611米,頂部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石頭和山坡風化土組成。
[編輯本段]災害評估
汶川地震災害范圍評估結果
極重災區
共10個縣(市),分別是四川省汶川縣、北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青川縣、茂縣、安縣、都江堰市、平武縣、彭州市。
重災區
共41個縣(市、區),其中:
四川省(29個):理縣、江油市、廣元市利州區、廣元市朝天區、廣元市旺蒼縣、梓潼縣、綿陽市遊仙區、德陽市旌陽區、小金縣、綿陽市涪城區、羅江縣、黑水縣、崇州市、廣元市劍閣縣、三台縣、閬中市、鹽亭縣、松潘縣、蒼溪縣、蘆山縣、中江縣、廣元市元壩區、大邑縣、寶興縣、南江縣、廣漢市、漢源縣、石棉縣、九寨溝縣。
甘肅省(8個):文縣、隴南市武都區、康縣、成縣、徽縣、西和縣、兩當縣、舟曲縣。
陝西省(4個):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寶雞市陳倉區。
一般災區
共186個縣(市、區),其中:
四川省(100個):郫縣、成都市金牛區、成都市青白江區、成都市新都區、成都市成華區、成都市錦江區、成都市青羊區、成都市溫江區、成都市武侯區、名山縣、邛崍市、金堂縣、南部縣、蒲江縣、成都市龍泉驛區、射洪縣、樂山市金口河區、巴中市巴州區、新津縣、丹巴縣、南充市順慶區、夾江縣、天全縣、丹棱縣、金川縣、通江縣、雅安市雨城區、洪雅縣、雙流縣、仁壽縣、樂山市沙灣區、峨邊彝族自治縣、康定縣、沐川縣、儀隴縣、馬邊彝族自治縣、井研縣、南充市高坪區、彭山縣、犍為縣、滎經縣、榮縣、西充縣、瀘定縣、樂山市五通橋區、峨眉山市、簡陽市、馬爾康縣、青神縣、南充市嘉陵區、蓬安縣、資陽市雁江區、眉山市東坡區、華鎣市、平昌縣、樂山市市中區、營山縣、安岳縣、達州市通川區、樂至縣、大英縣、遂寧市船山區、萬源市、甘洛縣、威遠縣、遂寧市安居區、紅原縣、岳池縣、達縣、武勝縣、廣安市廣安區、自貢市大安區、資中縣、越西縣、渠縣、蓬溪縣、自貢市自流井區、自貢市沿灘區、富順縣、內江市東興區、自貢市貢井區、內江市市中區、隆昌縣、屏山縣、宜賓縣、南溪縣、大竹縣、宜賓市翠屏區、若爾蓋縣、宣漢縣、美姑縣、雷波縣、瀘縣、鄰水縣、開江縣、阿壩縣、道孚縣、冕寧縣、九龍縣、高縣。
陝西省(36個):寶雞市金台區、南鄭縣、留壩縣、鳳縣、漢中市漢台區、隴縣、麟游縣、太白縣、寶雞市渭濱區、眉縣、西鄉縣、岐山縣、千陽縣、城固縣、扶風縣、鳳翔縣、佛坪縣、鎮巴縣、永壽縣、洋縣、石泉縣、周至縣、武功縣、乾縣、彬縣、長武縣、西安市楊陵區、興平市、西安市碑林區、漢陰縣、寧陝縣、紫陽縣、禮泉縣、西安市雁塔區、戶縣、西安市蓮湖區。
甘肅省(32個):禮縣、宕昌縣、清水縣、崇信縣、天水市秦州區、臨潭縣、武山縣、甘谷縣、靈台縣、平涼市崆峒區、天水市麥積區、秦安縣、迭部縣、張家川縣、通渭縣、岷縣、漳縣、庄浪縣、渭源縣、涇川縣、華亭縣、靜寧縣、隴西縣、鎮原縣、卓尼縣、定西市安定區、慶陽市西峰區、會寧縣、寧縣、臨洮縣、碌曲縣、康樂縣。
重慶市(10個):合川區、榮昌縣、潼南縣、大足縣、雙橋區、銅梁縣、北碚區、 璧山縣、永川區、梁平縣。
雲南省(3個):綏江縣、水富縣、永善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5個):隆德縣、涇源縣、西吉縣、彭陽縣、固原市原州區。
各地地震造成影響:
四川
震災造成遇難62161人,受傷347401人。
甘肅
死亡365人,受傷10158人,緊急轉移安置179.7萬人。
陝西
死亡113人,受傷1920人。房屋倒塌6.32萬間,危房24.6萬間。
重慶
死亡16人,受傷637人,受災人口213.33萬人。
貴州
死亡1人,受傷15人,多處民房開裂倒塌,發生破壞性地震可能性極小。
雲南
死亡1人,受傷51人,楚雄昭通等地部分房屋倒塌。
湖南
死亡1人,長沙房屋震動明顯。
湖北
死亡1人,受傷14人。武漢震感明顯,襄樊、十堰等地受波及。
河南
死亡2人,受傷7人。
[編輯本段]專家詳析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一九四九年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國地震研究及地質災害研究專家今天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壞性強於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基礎地質研究室專家馮梅做客國土資源部門戶網時分析指出,汶川地震破壞性強於唐山地震。
首先,從震級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稍強。唐山地震國際上公認的是7.6級,汶川地震是8.0級。
其次,從地緣機制斷層錯動上看,唐山地震是拉張性的,是上盤往下掉。汶川地震是上盤往上升,要比唐山地震影響大。
第三,唐山地震的斷層錯動時間是十二點九秒,汶川地震是二十二點二秒,錯動時間越長,人們感受到強震的時間越長,也就是說汶川地震建築物的擺幅持續時間比唐山地震要強。
第四,從地震張量的指數上看,唐山地震是2.7級,汶川地震是9.4級,差別很大。
第五,汶川地震波及的面積、造成的受災面積比唐山地震大。馮梅說,這主要是由於斷層錯動的原因,汶川地震是擠壓斷裂,錯動方向是北東方向,也就是說汶川的北東方向受影響比較大,但是它的西部情況就會好一些。
汶川地震波及面積大,據稱幾乎整個東南亞和整個東亞地區都有震感。「主要是因為汶川地震錯動時間特別長,比唐山地震還長,這就是為什麼唐山地震雖然死亡人數多,但是實際上災害造成的影響不如汶川地震大。」馮梅說,因為汶川災情分布比較廣。
第六,汶川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次生災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國土資源部高級咨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說,因為唐山地震主要發生在平原地區,汶川地震主要發生在山區,次生災害、地質災害的種類都不太一樣,汶川地震引發的破壞性比較大的崩塌、滾石加上滑坡等,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質災害要嚴重得多。另外,因為四川水比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樣的。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基礎地質研究室專家安美建補充說,汶川地震的震級比唐山地震的震級稍微高一點,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傳得更遠,在更遠的距離內造成破壞。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唐山地震發生在中國東部,因為東部地區延遲線比較薄,東部地震波衰減厲害,而四川的延遲線厚,所以地震波衰減慢。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汶川地震造成的影響要比唐山大。
[編輯本段]中外援助
國內社會援助情況
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時為止)總計594.68億元,實際到賬款物總計594.08億元,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合計268.80億元
捐贈區 國家電網 2.1億元,全國證券期貨行業 1.01億元,榮程鋼鐵 1.1億元,台塑集團 1億元,恆基地產李兆基1億元,中國石油 1.03億元。(均為人民幣)
國際社會援助情況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來,國際社會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真誠同情和慰問,並提供了各種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截至2008年7月18日為止,外交部及中國各駐外使領館、團共收到外國政府、團體和個人等捐資17.11億元人民幣。其中,外國政府、國際和地區組織捐資7.70億元人民幣;外國駐華外交機構和人員捐資199.25萬元人民幣;外國民間團體、企業、各界人士以及華僑華人、海外留學生和中資機構等捐資9.39億元人民幣。
截至5月17日16時,來自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的六支境外救援隊伍,已經抵達災區開展救援行動。其中中國香港20人、中國台灣22人、俄羅斯51人的救援隊在綿竹市開展救援。日本兩批60人的專業救援隊在青川、北川開展救援。韓國47人的救援隊、新加坡55人的救援隊在什邡市開展救援。
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捐款捐物統計(不含民間團體)
台灣省--20億新台幣援助災區。(約合4.5億人民幣)
香港特區政府--3.5億港元援助。(約合人民幣3.1億元)
澳門特區政府--1.1億人民幣。(包括半官方的澳門基金會的1千萬人民幣)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約合4.3億人民幣)
印度政府--決定向中方提供500萬美元救災物資。(約合人民幣3500萬元)
日本政府--決定提供約5億日元緊急援助。(合人民幣3300萬元)
俄羅斯聯邦政府--已提供四批救災物資,價值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萬元)
(以下並未按順序排列)
美國--50萬美元現金 (約350萬人民幣)
韓國--100萬美元
英國--100萬英鎊
法國--25萬歐元的抗震救災物資
德國--50萬歐元
波蘭--10萬美元
挪威--2000萬克朗(約合400萬美元)
伊朗--150噸救援物資
阿爾及利亞--100萬美元
蘇丹(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25萬美元
摩洛哥--100萬美元
土耳其--200萬美元
丹麥--75萬丹麥克朗(約合15萬美元),超過100萬丹麥克朗(約合20萬美元)的救災物資
西班牙--100萬歐元加7噸葯品支援
比利時--65萬歐元
希臘--20萬歐元
愛沙尼亞--50萬愛沙尼亞克朗(約合49000美元)
越南--20萬美元現金
新加坡--20萬美元
巴基斯坦--政府向災區捐贈價值10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約合人民幣700萬元)
莫三比克政府(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向中國政府捐款4萬元人民幣
國際組織援助情況
歐盟--歐盟人道主義援助辦公室決定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機構向中方提供200萬歐元緊急援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基金會提供30萬美元緊急援助
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捐款100萬美元援助,後又於2008年8月2日與北京奧組委和中國奧委會在北京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800萬美元
[編輯本段]對口支援

㈧ 浙江浦江眾川建設有限公司怎麼樣

浙江浦江眾川建設有限公司是2018-03-16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內人投資或控股容),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浦江縣浦陽街道人民東路71號(自主申報)。

浙江浦江眾川建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726MA2DB2L28Y,企業法人謝楊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浙江浦江眾川建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建築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機電工程施工、電力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建築裝飾裝修工程、鋼結構工程、建築幕牆工程、電子與智能化工程、橋梁工程、消防設施工程、環保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公路交通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體育場地設施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公路養護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建築勞務分包(對外勞務除外);機械設備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浙江浦江眾川建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