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經驗總結
1.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建立
3.2.1確定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縣、鄉兩級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內責任單容位,其相關負責人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人。
3.2.2簽訂防災責任狀
防災責任應以責任狀的形式明確。縣(市、區、旗)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與村(居)民委員會簽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此外,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中應明確相應責任人。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應列入各級行政管理層級的年度考核指標,並在年度縣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中加以明確。
2.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召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交流會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139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為總結交流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建設經驗,經研究,部決定召開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經驗交流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內容: 部分地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同志和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介紹工作經驗,部領導作重要講話。
二、出席及參加人員: 部領導、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地質環境處帶隊人員。
三、會議時間: 2011 年 10月10 ~11日,10月9日報到。
四、會議地點: 北京市中苑賓館 (北京市海淀區高粱橋斜街 18 號)。
五、有關事項:
(一)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遴選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代表,組織匯總他們的先進事跡材料,包括個人簡介、先進事跡材料、照片等 (控制在 500 字左右),於 9月23日前形成文件報部環境司,並發電子郵件至 zhuohongchun@ 163.com。各地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分配名額見附件 1。
(二)請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填寫會議報名回執 (附件 2),並於 9月23日前傳真至部環境司。
聯系人及電話: 張永偉 010 -66558575 13869130958
卓弘春 010 -66558322 13810000842
王海強 010 -66558321
傳真: 010 -66558316
附件: 1.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分配名額 (略 )
2.會議報名回執 (略)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3. 什麼是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指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兩級人民政府和村(回居)民委員會,答組織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群眾,在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相關專業技術單位的指導下,通過開展宣傳培訓、建立防災制度等手段,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前兆和動態進行調查、巡查和簡易監測,實現對地質災害隱患的及時發現、快速預警和有效避災的一種主動減災措施。
4. 群測群防工作總結
各級群測群防機構在每年汛期結束後,應當對本轄區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進行總結內。主要內容包括:容本年度監測點概況、主要變形特徵、變形趨勢分析、日常監測工作等體系運行情況,本年度防災減災效果、成功和失敗的典型案例分析、存在問題,下一步工作建議等。對在本年度群測群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5.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地質災抄害群測群防體系,是指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 ( 市) 、鄉兩級人民政府和村 ( 居) 民委員會組織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相關專業技術單位的指導下,通過開展宣傳培訓、建立防災制度等手段,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前兆和動態進行調查、巡查和簡易監測,實現對災害的及時發現、快速預警和有效避讓的一種主動減災措施。
6. 什麼是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地質災害群抄測群防是指地襲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兩級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組織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相關專業技術單位的指導下,通過開展宣傳培訓、建立防災制度等手段,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前兆和動態進行調查、巡查和簡易監測,實現對災害的及時發現、快速預警和有效避讓的一種主動減災措施。這是《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明確規定的法定製度,已成為現階段我國農村地質災害減災防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7. 國土資源部關於通報表揚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的決定
國土資發〔2010〕2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形成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局面。通過群測群防,做到早期預警,提前避讓,有效保護了大批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群測群防監測員肩負著「守護生命、守護家園」的生命任務,踐行服務於國民生命權利的最高價值准則,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現出一大批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為弘揚群測群防監測員大無畏的奉獻精神,鼓勵群測群防監測員繼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工作,特通報表揚韓立成等501名同志為「全國地質災害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其中王棟等100名同志為「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王慧英等10名同志為「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
希望各位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以榮譽為動力,再接再厲,努力工作。希望廣大群測群防工作人員和國土資源戰線所有同志以他們為榜樣,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監測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1.全國地質災害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2.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3.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附件2
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100名)
北京市:
王棟、王繼銀
天津市:
丁利
河北省:
高占闊、車延國、張濤
山西省:
徐躍幫、陳志靈
內蒙古自治區:
付引兵、王富強
遼寧省:
馬立
吉林省:
郭平、王長會
黑龍江省:
劉波
江蘇省:
戚道志、趙士平、孔國華
浙江省:
王慧英、金秀劍、王國根
安徽省:
談友根、文冬狗、陳朝儒
福建省:
虞祥友、王錦發、卓萬生、陳明乾、王正根
江西省:
郭紅梅、盧全良、洪新明
山東省:
孫志軍、佟琳琳、傅沂慶、王家榮
河南省:
崔軍懷、侯偉、趙常海、張耀亭
湖北省:
陳霞東、楊年喜、鄭志明
湖南省:
李金鋼、闕浩賢、羅衛軍、張先雨、黃孝田、鄧愛華
廣東省:
劉人勇、周月銳、李乾流、屈昌任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梁良、梁忠林、雷依麗
海南省:
李榮東、霍青青
重慶市:
董山樑、鄧汝學、李德俊、黃興斗、冉紹平
四川省:
劉如松、楊雲、牟懷清、石祥坤、和金成、肖文啟、盧小松、阿的木呷、毛澤順、舒培源、熊堂英、徐勝、饒玉剛、程忠慶、劉富春、黃傑、廖應祥、王華林
雲南省:
陳立昌、周萬吉、周光偉、高祥明、楊懷志、周艷萍、習紹祥
西藏自治區:
次仁瓊達、旦增
陝西省:
黃鋒、鄧曉衛、張宏舉、張忠平
甘肅省:
馮永明
青海省:
曹有仁、馬升皓、李玉軍
寧夏回族自治區:
周金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巴合提克·阿班、劉濤
附件3
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名單
(共10人)
浙江省:
王慧英
福建省:
虞祥友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梁良
重慶市:
董山樑
四川省:
劉如松、楊雲、舒培源
雲南省:
陳立昌
陝西省:
黃鋒
青海省:
曹有仁
8. 什麼是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地質災害群來測群防是指地質災害源易發區的縣、鄉兩級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組織轄區內的企事業和廣大群眾,在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相關專業技術單位的指導下,通過開展宣傳培訓、建立防災制度等手段,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前兆和動態進行調查、巡查和簡易監測,實現對災害的及時發現、快速預警和有效避災的一種主動減災措施。
9. 群測群防在農村地質災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概述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村應當加
強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在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內,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
組織應當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迴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地質災害防治
條例》規定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制度,這也是當前農村地質災害減災防災體系的重要組
成部分。為了鞏固多年來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取得的工作成果,
2013
年
1
月
28
日,
雲南省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通知》
(雲政發〔
2013
〕
20
號)
,
對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
這是我們開展地質災
害群測群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
一
)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概念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群眾性預測預防地質災害工作的統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相
對於重點地質災害專門性防治而言的。
專門性防治是指由政府或企業專門投入經費
,
委託
專業部門、採用專業技術進行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地質災害
易發區內廣大人民群眾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員直接參與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和預防,及
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自救,減少人員
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種防災減災手段。
「群測群防」
的基本含義是開展群眾性的災害預
測和群眾性的災害防禦工作,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做到
廣為人知,在此基礎上依靠當地人民政府組織群眾和群眾自發組織,開展廣泛的群眾性
防災抗災工作。實踐已證明,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減少人員傷亡的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
二
)
群測群防的主要做法
汛期前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趨勢,確定地質災害監測點,落實監測點的防災
預案,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同時,縣、鄉、村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
從縣、鄉政府的管理責任人一直落實到村(組)和具體監測責任人,從而形成了一級抓
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格局。通過這種責任制形式,明確了隱患點的具體責任人和監
測人,保證各隱患點的變化特徵能及時被捕捉,有效地指導當地政府和受威脅群眾防災
避災工作。
(
三
)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建立完善情況
起源:
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八仙鎮,開創先河,群眾自發組織、落實監測人和責任
人、制定具體的預警方式。
雛形:
江西省
1998
年全省范圍開展宣傳和培訓。對已調查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危險區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
推進:
1999
年開展縣(市)地質災害區劃調查以來,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探索推
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與運行模式。
10. 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
大最事實證明,群眾缺乏防災知識,預防地質災害意識薄弱,是致災地質作用造成嚴重後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群測群防」是符合我國國情而行之有效的減災措施,要切實做好群測群防工作,需要群眾有一定的防災意識和基本知識;全民的防災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才能自覺地保護環境,並加強社會對破壞地質環境行為的監督作用,從而大大減少地質災害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因此,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媒介,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政府、部門、單位和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使地質災害防治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十分必要。各省(區、市)、各市(地、州)、各縣(市)均應制訂地質災害防災知識的科學普及與培訓計劃,作為加強群測群防預警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宣傳的重點應放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好全國地質災害調查及群測群防網路培訓班,使全國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700個縣(市)地礦行政領導基本上都掌握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規范。要在一定時間內,通過各種形式,把10000個受地質災害威脅最嚴重的村鎮的有關幹部群眾輪訓一遍。
活躍中小學環境保護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教育,以使普及地質災害防治意識能從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