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下載

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下載

發布時間: 2021-01-22 02:12:58

Ⅰ 誰有今年出來的規范 《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電子檔啊有的話麻煩發到我的郵

馬上就有人傳到網上

Ⅱ 圓錐動力觸探試驗

一、儀器設備

圓錐動力觸探設備主要由圓錐探頭、觸探桿、穿心錘及鋼錘墊四部分組成(圖4-2)。

圖4-2 動力觸探儀及探頭示意圖(mm)

試驗方法是將穿心錘穿入帶錘墊的觸探桿上,將探頭及探桿垂直地面放於測試地點,然後提升穿心錘至預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撞擊錘墊,將探頭打入土中,記錄每貫入30cm(或10cm)的錘擊數。重復上述步驟,直到預定試驗深度。

表4-2 圓錐動力觸探分類和規格

我國圓錐動力觸探分類和規格,見表4-2所列。各種類型探頭的尺寸見圖4-2。

不同類型動力觸探試驗具有不同的適用范圍:輕型動探適用於淺部的填土、砂土、粉土、粘性土;重型動探適用於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極軟岩;超重型動探適用於密實或很密的碎石土、軟岩、極軟岩。

二、試驗的技術要求

(1)為確保恆定的錘擊能量,應採用固定落距的自動落錘裝置。

(2)錘擊時應保持探桿的垂直,最大偏斜度不應超過2%;錘擊過程應連續進行,以減小側摩阻力,尤其是在粘性土中錘擊過程的間歇,會使側摩阻力增大;貫入過程中應防止錘擊偏心、探桿歪斜和探桿側向晃動。

(3)為減小側摩阻力的影響,每貫入1m,應將探桿轉動一圈半;貫入深度超過10m後,每貫入20cm宜旋轉探桿一次。

(4)貫入錘擊速率一般為15~30擊/min。在砂土、碎石土中,錘擊速度影響不大,則可採用60擊/min。

(5)對輕型動力觸探,當N10>100或貫入15cm錘擊數超過50時即可停止試驗;對於重型動力觸探,當連續三次N63.5>50,即可停止試驗或改用超重型動力觸探。

(6)貫入深度的一般限制:對輕型,一般應<4m;對重型<12~15m;對超重型<20m,超過此深度,應考慮側壁摩阻力的影響。

三、影響成果的主要因素

(1)桿長的影響:當採用重型和超重型動力觸探確定碎石土密實度時,應考慮桿長對測試成果的影響,宜對錘擊數進行桿長修正,即:

N=αN′ (4-11)

式中:N為修正後的圓錐動力觸探錘擊數;N′為實測的錘擊數;α為桿長修正系數(表4-3)。

表4-3 圓錐動力觸探錘擊數修正系數

(2)桿側摩擦的影響:就土類而言,對中密-密實的砂土,尤其在地下水位以上者,由於探頭直徑比探桿直徑大,可不考慮側壁摩擦;而對軟粘土和有機土,側壁摩擦對擊數有重要影響。但如用泥漿或用套管可消除側壁摩擦的影響。在一般的土層條件下,深度在15m以內,可不考慮側壁摩擦的影響;如深度超過15m,可採用泥漿或加套管以消除側壁摩擦的影響。

(3)上覆壓力的影響:隨著貫入深度的增加,土的有效上覆壓力和側壓力都會增加,相應的貫入阻力會增大,故錘擊數應增大。在判定砂土振動液化時,常採用Seed建議的標貫試驗深度影響修正公式:

N63.5=CNN′63.5 (4-12)

式中:N63.5為修正後的擊數;N′63.5為實測的擊數;CN為修正系數(CN=1-1.25lgσ′v0);σ′v0為實測N′63.5處土的有效上覆壓力(kPa)。

四、成果的應用

根據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指標,結合地區經驗,可進行力學分層;評定土的均勻性和物理性質、土的強度、變形參數、地基承載力、單樁承載力;查明土洞、滑動面、軟硬土層界面;檢測地基處理效果。

1.力學分層

根據動力觸探試驗結果,可繪制出錘擊數沿深度的變化曲線(圖4-3),據此曲線可以進行地層的力學分層。

圖4-3 動力觸探曲線

2.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

按照動力觸探試驗結果,結合地區經驗,可以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承載力標准值fk與各種土質的關系見表4-4。

表4-4 承載力標准值fk

(1)按N10確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 7-89)規定,可用N10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標准值。

(2)按N63.5確定:《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J 21-77)提出的N63.5與fk的關系。

(3)按N120確定:原水利電力部動力觸探的試驗規程給出了碎石土的N120與fk的關系。

3.估算圓礫、卵石土地基變形模量E0

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基於在四川、東北、廣西、甘肅等地的試驗資料綜合後得出N63.5和E0的關系,見表4-5所列。

表4-5 圓礫、卵石土的變形模量

4.預估單樁承載力和確定樁基持力層的位置

動力觸探試驗與打樁過程極其相似,因而用於樁基勘察時,對打入式的端承樁效果較為顯著,其試驗成果可用以確定樁基持力層的位置和單樁承載力。

(1)確定樁基持力層的位置 利用動力觸探的N-H曲線,結合鑽孔資料,可以較准確地編制出勘察場地的工程地質剖面,據此選擇樁基持力層,確定在勘察范圍內各部位上的樁長。

(2)確定單樁承載力 由於動力觸探試驗無法實測地基土的極限側壁摩阻力,因而在樁基勘察時主要用於樁端承力為主的短樁。由樁的靜載荷試驗確定承載力標准值與樁尖平面處的動力觸探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可提出單樁承載力公式。顯然,公式具有明顯的地區性。

沈陽地區的經驗:由預制樁和振沖灌注樁(22組)的靜載荷試驗的極限承載力Ru與樁尖平面處觸探指標N63.5進行統計,得:

Ru=133+539N63.5 (4-13)

成都地區的經驗:一般樁基持力層為卵石土,由35組資料統計,則得:

Ru=299+126.1N120 (4-14)

式中:Ru為樁尖平面處地基土的極限承載力(kPa);N120為樁尖平面處上下4D(樁徑)范圍修正後的擊數平均值(擊/10cm)。

5.確定砂土和卵石的密實度

表4-6 N63.5與砂土密實度的關系

原機械工業部第二勘察研究院根據探井實測的孔隙比e與N63.5對比,編制了如表4-6所列的N63.5與砂土密實度的關系,據此表可以判別砂土的密實程度。

由成都地區的經驗所得到N120與卵石密實度的關系,見表4-7所列。

表4-7 N120與卵石密實度的關系

Ⅲ 建築地質勘察需要哪些規范

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3、《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50223-2008)。

4、《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5、《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

6、《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GB/T50266-1999)(做岩石試驗時需要)

7、《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

8、《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

9、《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