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移民工程

地質災害移民工程

發布時間: 2021-02-22 00:11:27

㈠ 人為地質災害移民安置

地質災害與人的因素有關,是這意思嗎?因為行為人的行為導致了地質災害,專或者行為屬人的行為使受害人不能躲避災害,是這意思嗎?那應由行為人承擔責任啊。如果是意外的災害,就看你買了意外傷害保險沒有了?否則政府會幫你搭個帳蓬,還幫你運幾口袋大米來,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㈡ 移民避險工程要在原址上新建樓房,如何移民避險

農村低保補貼建房後,可以買賣或交易,但交易後無房戶再建住房時,不版能再享受相關補貼。權由於各地政策的不同,具體以當地政策性規定為准。
四種情況在農村建房可以享受補貼:
1、困難戶:如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失獨家庭、殘疾困難家庭和傷殘軍人家庭等對象建房,一般由民政部門給與補貼。
2、新農村建設:一些地方實行新農村建設,對按規劃要求建房、改建、外觀改造的給予補貼,一般由當地負責。
3、遷村騰地和移民避險解困安置建房:有些地方由國土資源部門負責遷村騰地、移民避險解困安置,重新建房的,由國土資源部門給予一定補貼。
4、危房改造補貼:財政部要求,各省(區、市)要依據農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設標准、成本需求和補助對象自籌資金能力等不同情況,合理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分類補助標准,切實減輕困難農戶危房改造負擔。

㈢ 陝西避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惠及近多少萬人

「2008年,我還在浙江打工。聽說地震了,給父母打電話不通。想著那幾間土房,覺得家裡人可能遭遇不幸,哭了整整一晚上。」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鎮的楊曉梅說。後來,楊曉梅知道了父母平安的消息。然而,房子還是沒法住了。「那時我就想,陝南的房子都是土牆泥瓦,要是再有地震,還是得一片一片地垮。」她說。

陝西省委省政府也看到了這一問題的症結所在。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陝西省移民搬遷工作辦公室主任鄒順生表示:「陝西部分地區,群眾自建房屋質量很差,陝南、陝北的大量民房選址也極不科學。地震之外,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也時刻威脅著這些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從2011年起,陝西正式啟動避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計劃到2020年讓300萬群眾徹底遠離地震等地質災害威脅。

毗鄰四川,曾受汶川地震影響的陝南地區,2016年就已基本完成了避災移民工作。在寧強縣,大批群眾已經住進了寬敞明亮、安全可靠的搬遷新居。寧強縣城附近的筒車河移民搬遷社區,34棟配備電梯的高層住宅矗立,小區綠化、配套設施一應俱全,3196戶民居中,1700多戶居民已順利入住。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陝西省共投入資金595億元,建設集中安置點2252個,搬遷安置32.4萬戶111.89萬人。通過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山區「循環式受災」的魔咒得以打破。陝南共減少41萬貧困人口,75.2萬搬遷群眾進城入鎮。而在陝西相關工作與國家易地搬遷工程對接後,陝西易地搬遷工作范圍進一步擴大,並呈現提速增效態勢。新一輪搬遷對象主要包括扶貧搬遷、避災搬遷、生態搬遷和其他搬遷四大類,到「十三五」末,陝西省將完成近300萬人的搬遷安置工作。來源:人民日報

㈣ 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的實施原則與主要任務

9.6.1 實施原則

搬遷避讓是傳統而有效地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在廣大農村地區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而且突發性地質災害分布較多的地區是老、少、邊、窮地區,以及工程治理投入大於搬遷避讓投資的災害點,結合小城鎮建設和山區脫貧致富,實施搬遷避讓工程。

實施搬遷避讓工程的原則如下:

1)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工程治理投入大於搬遷避讓投資,而且具備搬遷避讓條件的災害點,實行搬遷。

2)經濟不發達、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的地區,實行搬遷避讓。對受到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居民點要及時安排村民避災、搬遷;有條件的地方應推行「移民建鎮」,使受到地質災害危害與威脅的居民點永久性地遷離危險區。在安置群眾搬遷的工作中,必須重視居民地選址中的地質環境評價工作,科學地進行場地規劃,落實地質環境保護措施。

3)對有明顯變形跡象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處的居民點,優先安排搬遷避讓。對那些災害徵兆已較明顯、面臨災難威脅的村莊,盡早選擇搬遷地點,組織群眾主動撤出危險區,以免臨災條件下陷於被動局面。

4)搬遷避讓與國家扶貧開發相結合。結合國家易地扶貧(生態移民)計劃,將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需要搬遷避讓的居民搬離地質災害危險區。

5)搬遷避讓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根據全國小城鎮建設規劃,對受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的分散居民實行移民搬遷,將城鎮建設與地質災害減災結合起來。

9.6.2 主要任務

根據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結果,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大區,統計、類推各大區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口數,確定需要搬遷避讓的人口數和經費數,中央財政對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工程按搬遷費用的1/3給予財政補貼。

(1)近期(2006~2010年)

結合國家扶貧開發和全國小城鎮建設,對有明顯跡象直接威脅分散居民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有計劃的搬遷避讓工程。優先安排威脅人員較多,且工程治理投資大於搬遷避讓投入、治理綜合效益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避讓工程。原則上應完成急需的搬遷避讓工程。

根據全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大區,統計、類推各大區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口數,確定需要搬遷避讓的人口數。2006~2010年,因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全國實施搬遷避讓人口約160萬人,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人口約70萬。

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經費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中央財政對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工程按搬遷費用的1/3給予財政補貼。2006年至2010年,全國地質災害搬遷工程費用約29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工程費用35.2億元。各省(區、市)受地質災害威脅的規劃搬遷避讓人數和投資額見表9.2。

表9.2 2006~2010年搬遷避讓工程規劃表

續表

1)突發性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①對邊遠貧困山區受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②在經濟發達區,工程治理投資遠大於搬遷避讓投入、治理綜合效益差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點的搬遷避讓。

2)緩變性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①汾渭盆地地裂縫區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②環渤海地區地面沉降災害嚴重地區的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③山西煤礦礦區采空塌陷災害嚴重的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④淮北礦區采空塌陷災害嚴重的分散居民點的搬遷避讓。

(2)遠期(2011~2020年)

對遭受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的居民點全部實施搬遷避讓,搬遷人口約226.1萬人,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的搬遷避讓人口96.5萬人(表9.3)。

表9.3 2011~2020年搬遷避讓工程規劃表

㈤ 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程

搬遷避讓是傳統而有效地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我國地域遼闊,廣大農村地區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而且突發性地質災害分布較多的地區都是老、少、邊、窮地區,興建治理工程極不經濟。因此,把防治地質災害與山區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實施有步驟的搬遷避讓,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有效減災措施。總而言之,搬遷避讓適於治理難度大、人口較為稀疏、容易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的地區。

目前尚未見到有關全國搬遷避讓總體情況的完整統計資料。筆者通過對以下幾個省或地區搬遷避讓資料的介紹,說明我國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現狀。

3.3.1 搬遷避讓的行政管理工作

巴東縣以各滑坡體上的搬遷實物指標為依據,參照《湖北省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搬遷避讓處理及規劃報告》中投資計算辦法,將搬遷避讓處理投資一次性分解到鄉鎮,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台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搬遷避讓處理投資測算方案和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搬遷避讓農村移民安置方案,對搬遷避讓范圍、安置原則、實物指標處理、生產安置、搬遷安置、資金管理及滑坡避讓區的管理進行了具體規定。

3.3.2 搬遷避讓的實施概況

(1)北京市

北京市有兩個地質災害易發區,即北京北山泥石流易發區和北京西山礦山地面塌陷易發區。通過20世紀九十年代的大規模避險搬遷,經調查確認的北京北山與西山的潛在泥石流受害村莊和北京西山的潛在礦山地面塌陷受害村莊已基本搬遷完畢,只有少數村莊未採取減災措施,如軍餉的呂家村、齋堂的王龍口、清水的李家莊、澗昌村。另外,北京北山的雲蒙山景區和西山的清水河流域景區恰好是泥石流易發區,北京地區的旅遊避暑又恰好與降雨高峰相逢,依山溝建設的許多居住與游樂設施,絕大部分都沒有考慮防災避險的要求。

(2)山西省

采礦引發的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佔地質災害總數的60%以上。已有45個村莊舉村搬遷。

(3)福建省

已完成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近300項,搬遷人口約2萬人,尚有750處需要搬遷,搬遷人口4萬多人。

(4)湖北省

竹山縣17個鄉鎮有地質災害點451處(2000年8月),使3155戶13651人受到威脅。通過統籌規劃,縣里以「向基地靠近,向集鎮靠近」為目標,組織受威脅住戶進行搬遷,採取避讓方式防治地質災害。2002~2003年,共有429戶1778人遷出地質災害點,遷出地質災害點的農民住得安心,致富步伐加快。竹山縣計劃再用3年時間將地質災害點上餘下的住戶全部遷出。

巴東縣為防治滑坡地質災害,須對3個鄉鎮6個滑坡點的193戶759人進行避讓搬遷安置,涉及各類房屋面積3.37萬m2、圍牆61m2、混凝土曬場3658.2m2、水井7眼、沼氣池18個、豬圈74處、糞池207處、地窖211處、水池427處、節能灶193戶。目前已搬遷7戶29人。另有39戶172人正在辦理搬遷手續。

(5)廣東省

五華縣共有17個鎮存在地質災害點43處,其中嚴重危害點8處,受威脅人口達1.1萬多人。該縣在積極採取削坡減載、恢復植被、覆膜開溝、砌築防護牆等工程治理方法治理地質災害的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動員受災害威脅的農戶搬遷避讓。2003年,該縣共投資7萬多元幫助16戶受威脅農戶搬遷建新房。另籌集10多萬元,為地質災害嚴重的橋江鎮溜沙村征地5畝,統一規劃興建居民新村,用於解決受災農戶的安置用地。

(6)陝西省

商南縣對清油河下瓦房受滑坡威脅的3戶10人實施集體搬遷。丹鳳縣及時組織應急調查組對3處災險情進行處理,劃定危險區,安置災民,加強監測,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鎮安縣調動企業積極性,投資47萬元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有效治理,並搬遷受災群眾。

截至2002年7月底,商洛市累計動遷227戶983人,消除了20處地質災害隱患。

3.3.3 搬遷避讓效果與效益

據對福建省257處採取搬遷避讓措施的地質災害治理點的統計,共投入避讓搬遷費用14364萬元,搬遷人口18364人,平均每人搬遷費0.78萬元,其中人均搬遷費超過1.5萬元的搬遷避讓項目共29個,占搬遷項目總數的11%。

㈥ 為什麼建大壩會誘發地質災害還有移民問題還有生態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

第一、對庫區上游的影響:
1、水庫蓄水蓄沙,水質下降,洄遊產卵的生物數量減版少;
2、淹沒農田,居民要離開家權鄉。
第二、對庫區的影響:
1、庫區水質富營養化,水位上升使得地下水上升,蒸發加劇,導致庫區耕地鹽鹼化;
2、蓄水使得庫區壓力增大可能誘發新的地質災害如庫區地震;
第三、對庫區下游的影響:
1、下游泥沙沉積減弱,有機質沉積減少,徑流量減少,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緊張;
2、入海口因沉積減緩,加之海浪侵蝕使得三角洲(海岸線)後退威脅沿海地區;
3、入海口營養物質減少,影響動植物生存。
總之,自然界的變化都是漸進的過程,使得生態系統有時間去適應去改變,從而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而修建大壩會急劇改變自然環境,生態系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

㈦ 三峽移民工程的建設為何會引起地質災害

這是具有地理常識的人都可以設想到的,水位的短時間大規模變化,對流域和上下專游地區的水文和氣候屬都會有相關的影響,你應該聽說過「蝴蝶效應」吧,那些所謂「三峽工程不會影響當地氣候」的專家結論同樣是缺乏考證的片面之詞,真正的科學不應該帶有政治色彩。三峽工程的建設可能會造成蓄水區崩岸和大規模水流動不暢造成的污染……
三峽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看待事物要用辯證的眼光,我們不能迴避消極影響,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可能盡量把副作用減到最小。

㈧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拒不配合搬遷避讓,可以採取強制措施嗎

可以,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採取強制措施

㈨ 申請地質災害移民搬遷需要哪些文件

葡萄牙移民抄申請文件清單 一、主申請人: 1、6個月有效的因私護照; 2、葡萄牙駐華使館或領事館簽發的有效簽證; 3、在葡所購價值不低於 50萬歐元的房產地契或者購房; 4、私人醫療保險保單原件、復印件(要求受保范圍涵蓋整個申根區,保期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