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單位名單明細表
Ⅰ 如何查詢具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監理、施工、危險性評估等資質的全部單位的名單
基本上查全面了 不太可能 找下企業黃頁可能能查到 我所知道 地質災害治理 勘察 設計 這些甲級資質的全國有75家 在四川的就有大概30多家 乙級的就不清楚了 不過現在做地災的一般都是甲級工程
Ⅱ 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站長兼書記李進財
2.負責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圖備案、工程質量稽查和市級項目竣工驗收;組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及全市公益性地質環境保護項目的技術審查;組織地質災害防治市頒資質申報材料的審查;
3.受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委託,承擔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和預報及地質調查任務。
二、監測網點建設情況
(一)地質災害監測建設
1.三峽庫區二、三期群測群防監測預警工程。重慶市三峽庫區區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8843處,其中,二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點933處,監測時間從2003年5月開始至今。三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1570處,監測點建點工作於2006年全部完成。通過群測群防監測預警工程的實施,建立了縣、鄉(鎮)、村組3級群測群防網路,明確了職責。落實了具體的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以及預警預報措施、應急避險方式、預定疏散路線,有效地減少了地質災害發生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效果監測。納入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效果監測196個項目,監測網點建設工作已完成,監測工作一直在開展。
3.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專業監測。專業監測預警工程由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負責組織實施,重慶市共有專業監測點177個,其中,二期監測點92個,三期監測點85個,監測網點建設工作已完成,監測工作一直在開展。
4.非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重慶市非庫區地質災害監測工作仍以群測群防為主,全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3417處,為指導全市的群測群防工作編制了《重慶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路達標建設工作設計》,在2007年開展了萬村大培訓群測群防工作,開展地質災害科普宣傳,組織專家及技術人員下鄉培訓、宣傳,使群眾有了基本的地質災害知識。同時進一步健全了固定監測和流動監測相結合、傳統監測和現代監測相結合、專業監測和群眾監測相結合的全方位監測體系,啟動監測數據分析和技術會商工作,將群測群防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鄉(鎮)長、村組幹部以及災害隱患點的監測人員,明確各自工作職責,提高了各級防災減災的能力和水平。
(二)地下水監測建設
重慶市的地下水監測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四川省地質局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重慶分站(行政上隸屬南江水文隊)進行監測。在重慶市區和北碚區的974.3km2范圍內,布置了淺層地下水和地下熱水監測點40處,開展了以地下水污染監測為主的監測工作。地下水監測點最多時曾達近百處,但由於監測資金減少和城市建設等因素,導致監測點逐步減少,2000年以後所設監測點都在25個左右。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成立後,從2002年開始由總站承擔重慶市地下水(含地熱)動態監測工作任務。
重慶市2008年度共設地下水(含地熱水、礦泉水)監測點27個(國家級監測點4個),其中,地下水監測點17個(含礦泉水點6個),地熱水監測點10個。監測工作范圍主要集中分布於重慶市的8個行政區內。監測項目包括水位、水溫、水量、水質(含微生物指標、放射性指標和毒理指標),監測頻率水位、水溫、水量為每月1次,水質每年2次。
三、監測裝(設)備配備現狀
1.交通:越野車3台。
2.野外作業主要設備:全站儀、GPS定位儀、紅外線測距儀、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
3.地下水監測:20世紀末,樂百氏(重慶)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在自己的生產機井(國家級監測點)安裝了全自動水位監測儀,可4小時監測1次水位,但該井在2007年夏天暴雨時被洪水沖毀後未恢復。現在地下水的監測工具有:鋼捲尺、鋼直尺、溫度計、測鍾、測繩、萬用表。
4.地質災害監測:2008年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給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配備了一套Trimble GPS&TGO,專門用於滑坡等地質災害的位移監測,目前設備運行情況良好。
5.辦公室設備:除專業技術人員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外,另外還配備了台式電腦、工程復印機、彩色掃描儀、繪圖儀等。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
2004年,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根據重慶市已開展的地質災害的基礎調查、應急調查以及群測群防成果,建立了地質災害綜合資料庫,開發了重慶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系統通過地質環境數據和氣象數據疊加、預報模型計算,生成地質災害等級色塊圖等成果,實現區域范圍內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
(二)地質環境資料庫建設
2003年以來,重慶市通過縣、市地質災害大調查工作,按照縣、市地質災害空間資料庫建設指南的要求建立了全市40個區(縣)的1:10萬地質災害空間資料庫。2007年,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了全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工程建設。依託本項目,利用地質災害野外調查系統,為全市截至2007年底的1341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建立了資料庫。
2006年通過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編制了全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為3400多處礦山地質環境點建立了資料庫。
2004年通過新一輪地下水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建立了重慶市地下水資源空間資料庫;根據每年地下水資源監測信息,建立了年度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庫。
(三)地質環境網站建設
2004年,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幫助下,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建立了重慶市地質環境信息網。網站按照地質環境工作需要分為地質災害管理、礦山環境保護、地下水監測和地質遺跡保護與開發四大模塊,設置了圖片新聞、新聞快訊、綜合動態和學術動態等專欄,主要對重慶市的地質環境工作情況進行宣傳和展示。
網站建立以來,總體運行狀況良好,為宣傳地質環境政策法規、樹立政府形象、擴大社會影響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和決策支持系統建設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和決策支持系統是2001年10月,由國土資源部負責組織實施的針對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的一個集監測數據採集、信息高效傳輸、提供專業化信息服務,實現對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的實時監控和預警的綜合一體化GIS系統。
目前,系統已投入使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通過專線網路和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以及重慶庫區22個區(縣)的地質環境監測站進行了連接,已經實現對庫區地質災害監測數據的管理。
(五)業務系統建設
地質災害信息管理和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是重慶市近期地質環境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重慶市地質環境信息化服務水平的切入點。目前,我們正按照重慶市政府、國土資源部和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要求和部署,委託專業機構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組織地質環境和信息系統建設專家開展項目建設工作。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補充完善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現有軟硬體,依託前期相關研究成果,引入光纖網路、移動通信和3S技術,從系統工程出發,集成地質災害的基礎調查、勘查、監測和應急管理工作所產生的信息,完善地質災害綜合資料庫,將地質災害防治三級管理模式融匯其中,構建集地質災害信息採集、管理、分析、預警和應急處置的綜合性網路平台,滿足部級、市級、縣級和地質災害現場的日常管理和監測預警需求。項目計劃2010年年底完工。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1.中國地質調查局於2001~2005年組織實施了以解決人畜飲水為主要目標的地下水勘查示範工程,即「重慶西部紅層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示範」工程。地調局和重慶市相關部門在重慶西部紅層缺水區累計完成1:5萬水文地質調查2143.6km2,1:1萬重點工作區水文地質調查114.7km2,共打井2438口,成井2319口。2007年~2008年,在15個區(縣)實施了紅層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工作,該工作被列入重慶市市委、市政府的八大民心工程,共實施淺機井4.78萬口,解決了約19萬人和26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
2.1999~2006年,受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委託,經過6年的努力,完成了重慶市40個區(縣)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編制了以區(縣)為單位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重大地質災害點防災預案》、《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議稿》等。
3.1999~2002年,開展了重慶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工作精度1:25萬。完成的主要工作:1:5萬水文地質調查350km2、1:25萬區域水文地質與生態環境地質調查13273km2、1:25萬遙感解譯28000km2、1:25萬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空間資料庫8幅、開展了「物探技術在岩溶地下水勘查中的應用專題研究」。
4.總站已收集到1997年以來的全部監測數據資料,並錄入重慶市地下水動態監測管理信息系統。根據動態監測資料,通過認真研究和分析整理,編制了《重慶市地質環境監測及分析報告》和《重慶市地下水水情通報》,並及時上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5.受國土資源部委託主持編制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規范》(全國行業規范)。
6.2001~2002年,重慶市進行了地下水資源評價工作。提交了《重慶市地下水資源評價報告》,《重慶市地下水資源與水環境圖》等成果。第一次系統地對重慶市地下水系統、地下水類型和地下水單元進行了劃分,並對重慶市地下水(淡水)天然補給資源量、可開采資源量和地下水水質進行了評價,為重慶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依據。
7.2005~2006年,通過對全市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查明了礦山地質環境背景,礦山開發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及危害,調查與評價了全市礦山地質環境、地質災害治理情況,防治措施及效果。進行了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對礦山地質環境現狀作出了初步評價,提出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建議,建立了重慶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系統。提交了《重慶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與評估報告》、《2006-2015年重慶市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
8.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及《重慶森林工程總體規劃》,2008年編制完成《重慶市城周礦山植被恢復子規劃》。
六、法制建設
1.2004年7月23日,《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4—2015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以渝府發〔2004〕70號文頒布施行。
2.2007年9月28日,《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經重慶市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並從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Ⅲ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的標準是什麼相關的表格和提交資料有哪些要求,什麼地方可以下載到
地質災害評估級別分為三級,一級最高,三級最低。二級、三級評估需要的資質一專般採用乙級以上,一屬級評估必須採用甲級資質。
需要提交資料為備案表,報告,專家評審意見及專家組名單;
所需資料可跟當地國土資源局主管部門溝通聯系!
Ⅳ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單位甲級資質審批公告
國土資源部公告 2011 年 第 8 號
根據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 394 號)和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 29 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 30 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 (國土資源部令第 31 號)的規定,經審查和公示,決定授予下列單位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單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甲級資質單位 (名單附後),現予公告。
請獲得資質的單位於 2011 年 2月28日~3月11日到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辦理領證事宜,領取資質證書時請攜帶單位介紹信。逾期不領者,視為自動放棄。
聯系人及電話: 地質環境司: 胡 傑 (010)66558318
政務大廳: 王兆豐 (010)66558748
附件: 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2.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3.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4.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5.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附件 1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2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3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4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5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Ⅳ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 哪些相關專業
你是問哪個地方的呢,各個地方都有準入門檻的
Ⅵ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資質那裡有啊急急急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2010.3)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
2 北京 北京市地質研究所
3 北京 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 河北 中勘冶金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5 河北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6 山西 山西交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7 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
8 遼寧 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勘查總院
9 遼寧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河南 河南省地礦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1 河南 河南省礦源地質有限公司
12 湖北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廣東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14 廣西 廣西地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5 四川 四川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16 四川 成都興蜀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17 陝西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陝西總隊
授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2007.7)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北京華源地質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 北京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北京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4 北京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5 河北 地礦邢台地質工程勘察院
6 河北 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
7 河北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8 河北 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9 河北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
10 內蒙 內蒙古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
11 吉林 中國建築材料地質勘查中心吉林總隊
12 黑龍江 黑龍江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13 江蘇 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14 浙江 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
15 浙江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6 安徽 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17 山東 山東省地礦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8 湖北 長江三峽勘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
19 湖北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20 湖南 湖南省建設工程勘察院
21 湖南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22 海南 海南地質綜合勘察設計院
23 重慶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
24 重慶 重慶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25 重慶 重慶華地工程勘察設計院
26 重慶 重慶時樂浦地質災害防治咨詢設計事務所
27 重慶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
28 四川 四川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29 貴州 貴州有色地質工程勘察公司
30 雲南 西南有色昆明勘測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31 陝西 長安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
32 陝西 陝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33 陝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
34 甘肅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35 新疆 新疆地質工程勘察院
36 新疆 新疆華光地質勘察總公司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0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1號)的規定,國土資源部擬於2010年3月1日至12日受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甲級資質單位申請。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申請材料
按照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第30號和第31號三個資質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二、材料報送時間和地點
申請單位於2010年2月26日前將申報材料報送省級國土資源廳(局)地質環境處。各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於2010年3月12日前將初審合格的資質申請材料報送到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三、資質申請表、報盤軟體、電子文檔報送要求請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下載。
網址:http://www.mlr.gov.cn
四、通信地址
北京阜內大街64號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郵編:100812
五、聯系人及電話
環境司: 胡 傑 (010)66558318
政務大廳:王兆豐 (010)66558748
軟體技術:曾建鷹 (010)66558761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Ⅶ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單位甲級資質換證審批公告
國土資源部公告 2011 年第 9 號
根據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 394 號)和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 29 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 30 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 (國土資源部令第 31 號)的規定,經審查,下列單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甲級資質 (名單附後)獲准換證,現予公告。
請獲准換證的單位於 2011 年 3月7 ~ 18日到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辦理換證事宜,領取新資質證書時請攜帶單位介紹信及原證書正副本。逾期不領者,視為自動放棄。
聯系人及電話: 胡 傑 010 -66558318
附件: 1.獲准換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2.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3.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4.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5.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附件 1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2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3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4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附件 5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Ⅷ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等級證書怎麼查
國土資源部或者國土資源廳網站一般都可以查到
Ⅸ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級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范圍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地質災害評估等級劃分為三級,是根據擬建工程的重要性和評估區地質環境復雜程度來綜合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