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洪水地質災害
❶ 為什麼四川省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專家表示
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 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可能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是淺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專家表示,全球7級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級以上1-2次。我國受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推擠,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張國民說,從大的方面來說,汶川地震處於我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中部地區的中軸地震帶位於經度100度到105度之間,涉及地區包括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屬於我國的地震密集帶。從小的方面說,汶川又在四川的龍門山地震帶上。因此,這里發生地震的幾率較高。
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震,屬於淺源地震,其破壞力度較大。張國民說,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圍內,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達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淺源地震的發震頻率高,佔地震總數的70%以上,所釋放的地震能占總釋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災害的主要製造
❷ 四川為什麼要發生地震和洪災
因為四川位於地震帶上,又有長江黃河
1.鮮水河地震帶。從甘孜縣起,經爐霍、道孚、康定等內縣,到瀘容定縣南部為止,全帶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由西北向東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的一條地震帶。
2.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北起石棉縣,向南經冕寧縣、西昌市轉向東南方向,再經普格縣、寧南縣,到雲南省的巧家縣止,主要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
3.金沙江地震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風,沿金沙江東側,北起德格縣,經白玉、巴塘兩縣南到得榮縣止,沿南北方向延伸。
4.松潘-較場地震帶。主要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風,包括九寨溝、松潘、平武等縣和茂縣的較場等地。
5.龍門山地震帶。從青川縣起,經北川、茂縣、綿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寶興等縣市,到瀘定縣附近為止,呈東北-西南方向展布,與龍門山脈大體一致。(5.12就是這個地震帶發飆)
6.理塘地震帶。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境內,呈西北-東南向展布。
7.木里-鹽源地震區。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和鹽源縣境內,向南可延伸到雲南省寧蒗縣。
8.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北起名山縣,經峨邊、馬邊、雷波等縣,南到雲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關等縣,近南北線展布。
❸ 此次四川遭受的洪災,涉及了哪些地區
2020年7月24日至25日,綿陽市鹽亭、北川、梓潼、三台、平武等縣區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大暴雨。截至25日13時,「7·24」暴雨導致綿陽市鹽亭、三台、北川、遊仙、梓潼5個縣(市、區)17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10839人,無因災死亡、失蹤人口。
無因災受傷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333.52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267.49萬元。災情發生後,四川綿陽市應急管理局立即調度全市各地受災情況,並迅速派出快反組前往受災嚴重的地區靠前指揮救災,調動專業力量開展搶險和保障工作。經搶險作業。
道路基本恢復、通訊部分恢復,群眾得到安置。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應急、水利、交通、消防、電力、通信、鄉鎮等救援隊伍30餘支53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335人,其中,分散安置319人,集中安置16人,無被困人口。
(3)四川洪水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2020年8月3日,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省地質災害總指揮部召開2020年第三次全體會議,討論全省防汛抗旱和地方防災減災現狀。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受副熱帶高壓外圍氣流影響,未來10天我省將有更多降雨,尤其是盆地西部地區。持續降雨會導致局部地區強降雨的積累。
要防範滑坡、泥石流、山火等次生災害。8月6日至8月9日,該盆地從西向東將出現強降雨,其中西部和中部地區將出現強到強降雨,部分地區將出現強降雨;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的多雲天氣中,將有陣雨或雷雨,局部地區將有中暴雨。8月是四川洪澇災害頻發的時期。
今年汛期以來,我省出現了9個明顯降雨過程,其中4個區域暴雨天氣過程。全省降水量略高於當年同期。警戒線以上洪水50條,保證線以上洪水20條,比當年同期增加1倍以上。8月份,我省降水量達到5倍,流域大部分地區和攀西地區的降水量比年平均降水量高出1-2%。
岷江上游、沱江上游、福江上游、大渡江下游、青衣江上游、曲江上游、長江上游七大河流的支流可能出現明顯的洪水過程,部分支流可能超過警戒線。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暴雨致四川綿陽5個縣17個鄉鎮受災,30餘支救援隊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未來10天四川省多降雨
❹ 四川特大洪水,給當地帶來多大損失
今年四川的降雨尤其多,引發了洪災。洪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洪水使得很多的工廠停工,家裡的有汽車的基本上都報廢了,農民種的蔬菜水果等都被淹沒,所以說今年四川的洪災給當地帶來了不小的損失。經濟損失嚴重 受災人數很多
四川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兩千億,受災人口數量很多,經濟損失嚴重。自汛期以來,中國的南方已經降下了多輪暴雨,暴雨導致了南方許多地方出現了嚴重的洪災等各種自然災害。受今年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全國各地已經有八百五十多萬人受災,六十多萬公頃的農作物遭到破壞,經濟損失達到將近兩百多億元。我國依舊還在努力的消除疫情,但是洪水等自然災害也不能忽視。盡管有很多的洪水應對政策,但是還是給我國帶來了不小的危害。
這不僅僅影響到國民經濟和人民的生命財產,也使教育滯後,無法正常的學習和接受教育。導致交通和電訊的中斷,給出行和聯絡外界帶來極大的不便。
❺ 為什麼四川盆地是我國暴雨洪水災害嚴重地區
四川盆地地勢相對較低,而且東部地勢較高,冰川較多,在冰雪融化時會有大專量的水分沿屬著山脈流向較低的盆地,而且在高山氣候的影響之下,陰雨天氣較多,且盆地內部河流相對較少,排洪防水能力差。
在夏至高山與盆地內的冷暖氣流會不斷相遇形成冷鋒或者暖鋒,甚至會出現鋒面的來回移動發生持續性降雨。
由於其相對較低的盆地地形,周圍地區都略高於此,造成排水困難,這就造成了四川盆地獨特的多雨特點。
(5)四川洪水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紅層盆地,地表岩石主要為紫紅色砂岩和頁岩,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盆地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溫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邊緣低,等溫線分布呈現同心圓狀。
夏季平均溫度在24~28℃之間,極端高溫36~42℃;冬季平均溫度4~8℃之間,極端低溫-8℃~-2℃。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但冬干、春旱、夏澇、秋綿雨,年內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於夏季(6~10月)。
❻ 四川哪些地方受水災了
2020年7月24日至日,綿陽市鹽亭、北川、梓潼、三台、平武等縣區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大暴雨。截至25日13時,「7·24」暴雨導致綿陽市鹽亭、三台、北川、遊仙、梓潼5個縣(市、區)17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10839人,無因災死亡、失蹤人口。
無因災受傷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333.52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267.49萬元。災情發生後,四川綿陽市應急管理局立即調度全市各地受災情況,並迅速派出快反組前往受災嚴重的地區靠前指揮救災,調動專業力量開展搶險和保障工作。經搶險作業。
道路基本恢復、通訊部分恢復,群眾得到安置。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應急、水利、交通、消防、電力、通信、鄉鎮等救援隊伍30餘支53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335人,其中,分散安置319人,集中安置16人,無被困人口。
(6)四川洪水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2020年8月3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舉行2020年第三次全體會議,專題會商當前全省防汛減災和地災防治形勢。記者從會上獲悉,受副高外圍氣流影響,未來10天我省多降雨,尤其盆地西部多強降雨,持續降雨將造成局部地方累積雨量較大。
需防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災害。8月6日-9日,盆地自西向東會有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其中西部、中部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陰天有陣雨或雷雨,局部中到大雨。8月歷來都是四川洪澇災害頻發期。
今年入汛以來,我省共發生9次明顯降雨過程,含4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全省降水量較常年同期略偏多。50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0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比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8月我省共有5次降雨過程,盆地大部和攀西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多1-2成。
岷江、沱江上游、涪江上游、大渡河中下游、青衣江、渠江、長江上游7大主要江河的支流可能出現明顯漲水過程,部分支流水位可能超警戒。
❼ 四川暴雨車輪戰是否會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
受到持續降雨的影響,四川各地災情頻發,公路、鐵路等交通收到了很大的影響,據中國鐵路局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近期的消息,受到暴雨的影響,寶成鐵路全部列車已經全部停運。四川全省因降雨和地質災害導致高速公路阻斷有6處以上,管制收費站有8個以上受到影響。據了解,目前由於暴雨影響成都已轉移受災被困群眾上千人。
由於降雨的影響,四川等地發生山洪、地質災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災害風險較高,各地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地質災害防範措施以及防汛工作。
❽ 為什麼四川那裡地震洪災
四川位於地中海—抄—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殼活動頻繁,所以容易引發地震。四川屬於盆地地形,盆地邊緣地勢高且陡峭,落差大,一旦有降水,地表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容易引發滑坡泥石流,造成洪峰。另外四川位於我國季風區,降水不穩定,也是出現洪災的原因。
❾ 四川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又稱「歐亞地震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回,從印度尼答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
橫貫歐亞兩洲及涉及非洲地區。其中一部分從堪察加開始,越過中亞,另一部分則從印度尼西亞開始,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它們在帕米爾會合,然後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區,再出亞速海。歐亞地震帶所釋放的地震能量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15%,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釋放在海嶺地震帶。
這條地震帶也是近代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它又可分為幾個段落,其中印度北部是重要一段,稱「喜馬拉雅地震帶」,東西長約2400公里。
總之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但是不相等
❿ 四川哪些地質災害多發為什麼
四川最容易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
因為四川處於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內地帶,也就是第容一二級階梯的交界處,所以地殼不穩定.加上四川在喜瑪拉雅地震帶的邊緣,而喜瑪拉雅地震帶是世界第二大的地震帶,因此四川發生地震的幾率就要相對大些.
四川盆地絕大部分屬於風化地貌,岩層不穩固.四川又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季較集中,因此夏季雨水對岩層的沖刷強烈.第二個原因是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模式使得植被受到嚴重的破壞,更不能穩定住山上的沙土和細石,一旦受到夏季雨水的沖刷就隨著雨水順流而下,形成了山體滑坡和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