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博物館參觀報告工程地質
『壹』 廣東省博物館有什麼參觀
領取免費抄參觀券後在檢票處襲憑參觀券進館。
廣東省博物館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發票)
閉館日:星期一(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
票務信息:
省博新館每天接待觀眾參觀的容量為5000人。
參觀採取「免費不免票」原則,進場觀眾必須在新館西門廣場的發票亭排隊憑有效證件(身份證、學生證、老人證、駕駛證、工作證、軍人證等)領取免費參觀券,憑參觀券入場參觀,領票時間為開放日8:50-16:00,一人一證一票(1.4米以下小童可免票進場),當日當次有效,過期作廢。
團體(10人以上)參觀,須提前三天預約,經確認成功後須按約定時間參觀。超時未取票,預約取消。
遊客也可在廣東省博物館官網完成個人參觀預約,最多可提前7天預約參觀。
參觀區域:本館基本陳列、臨時展覽和對外開放的公共服務區。
新館免費提供:上、下午各二場講解、小件物品寄存、輪椅、童車、針線包、飲用水、毛毯等等。新館將有償提供講解、語音導覽器租用、微信講解、停車服務。同時,還新設醫務人員,可以為觀眾突發急病進行常規性的救治。
『貳』 跪求一份大學團日活動(參觀廣東省博物館)的總結。。。急。。急。。急。。。。。。
在我公司大力創建學習型團組織的持續階段,為了豐富廣大團員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加文化素養,開拓知識領域。機械部團支部於2010年7月10日組織廣大團員參觀廣東省博物館新館。
位於珠江新城的廣東博物館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精美的設計、豐富的館藏,形象的再現了廣東的歷史文化,是「一部濃縮的廣東地方史」、「一部形象的廣東網路全書」。
我們分別參觀了《廣東歷史文化展》、《廣東自然資源展》、《館藏陶瓷精品展》、《潮州金漆木雕展》、《館藏端硯精品展》、《海洋館》等。我們被迷人的嶺南風情深深的吸引,體驗到濃厚的粵文化。精美的陶瓷和金漆木雕讓我們感嘆古人的精湛工藝;炫麗奪目的寶石讓我們感受廣東資源的豐富;生動形象的海洋館讓我們認識了很多海洋生物,了解了生物進化的過程。整個博物館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恢宏博館記千秋,文物殊珍奪目眸。雖是神州方寸地,媲美中原競風流。」
雖然僅僅參觀了一個上午,但廣大團員都覺得收獲很多,在用心去感受廣東歷史積淀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大家紛紛表示,我們要弘揚民族文化,繼承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更要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積極開展低碳生活,把我們的地球、把我們國家、把我們廣東建設的更加美好!
『叄』 求廣東省博物館參觀心得600字
3月29日,在我院學生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來到海南省博物館,促進黨支部成員對海南歷史的了解,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海南省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該館設有10個展廳,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廳,這里展示了各種傳統文化,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接著我們依次參觀的是海南少數民族,海南館藏文物,重器靈光展,重器靈光展,海南歷史陳列等展廳。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南歷史陳列廳。
海南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僑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的海南鄉僑有200多萬。數百年來,他們拓殖海外,歷盡艱辛,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對居住國的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海南歷史陳列展廳,該展廳利用模擬,復古的方式逼真的展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與特點,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啦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該展廳展示的主要包括海口騎樓,近代海南,瓊州府府城,海瑞,陵水石貢遺址,冼夫人,美榔雙塔, 西沙水下考古, 落筆洞遺址。
我清晰的記得當我看到海口騎樓的時,我的心情為之一震,那是在電影和電視中無法感覺的到的。我覺的我真的就穿越時空來到到了當年的海口,博物館以逼真的模擬展現了當時帶孔洞的女兒牆,俗稱「風洞牆」,多為橫向三段對稱式,組成一條條波浪般起伏的天際線;底樓為開敞的柱廊,以適應海南熱帶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外牆體上細雕的花紋,如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和臘梅等,體現了我國傳統的雕刻藝術。
在其中的」近代海南」里,我們了解了海南的解放歷史,中國共產黨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白沙起義、創建瓊崖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解放海南島等使我們回到了海南人民浴血抗爭歷史。在這里,我們還了解了海瑞、蘇軾、冼夫人等在海南歷史上的名人,直接突出海南的人文特點。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瓊山人,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回族,祖上從福建晉江垵邊(廣西雜志有載)遷居海南瓊山海厝。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海瑞在為官時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禮部尚書等職。62歲的蘇東坡貶至孤懸海外的瓊州然而,在海南的3年時間里,他向當地老百姓學習栽種、釀酒、作墨,過著自耕自食的田園生活;他與當地黎族朋友友好往來,後來他傳道授業,當地民眾,載酒問字,姜唐佐、王宵、黎子雲、符林等飽學之士多從之游,學生薑唐佐「白袍端合破天荒」成為海南第一位考中舉人者,蘇東坡開啟海南文明,是澤被海南的一代文宗。為海南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乃我國南北朝時期,「高涼郡(郡治在今陽江縣西)內越旗大姓冼氏人。當時廣東的西南部地方,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都在她的統治之下。冼夫人在軍事與政治方面都有貢獻,特別是在經濟文化方面,冼夫人把群眾的生活疾苦掛在心上,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一是她從大陸組織移民來開發海南島。二是原來儋縣的縣城靠近西北部沿海,每年台風季節受大水浸害,冼夫人親自率領大家把縣城遷往離海較遠的東南方,避免了水患為害,使人民安居樂業。三是冼夫人的丈夫馮寶在海南組織群眾學習文化,還把醫療知識傳授給群眾,提高了群眾的文化和醫療水平,深得當地百姓擁護和愛戴。
當時的冼夫人就已經開始實事求是的辦事,才有了顯著的成就,而現今在各地展開實踐科學發展的思想在海南的現代社會要如何做呢?
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海南富有特色的傳統藝術和人文文化促使海南要發展特殊的旅遊文化產業。
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發展旅遊業,通過確立和實施「一省兩地」的產業發展戰略,將旅遊業作為海南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努力把旅遊資源的潛在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產業優勢。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海南省旅遊行業已擁有國內許多地方所不具備的資源、環境、政策和法律優勢,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產業體系,以觀光為主,度假、會議為輔的海南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而在其中我們之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海南的經濟。若海南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話,未來將會像很多地方旅遊業一樣面對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危機,旅遊社會沖突與旅遊經濟矛盾日益尖銳,影響了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海南各族人民只有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立足海南實際,充分利用發展戰略機遇期,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把海南建設成為一個綠色之島、開放之島、繁榮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後我們結束了參觀,但這次的文化眩熏醄讓我見識了很多。了解明白海南歷史,紀念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
『肆』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的體會
1:【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廣東省博物館,那是一個收藏著大量珍品,蘊含著豐富知識的地方。那是一個游學聖地,既可以讓人大飽眼福,又可以汲取知識,豐富我們的「內存」。這次六年級的春遊——
我們的最後一次春遊,就是來到了這里。游覽了省博後,我有許多感觸。
一嘆祖國資源豐富。在廣東省博物館里,我們參觀了自然資源館。館內,石油、礦石等自然資源的樣本應有盡有。說到石油,那是一樣寶貝。汽車行駛要石油、飛機上天要石油、平時用的塑料袋也是用石油做的。哪個國家有大量的石油,那個國家就富有。那些石油,連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都會眼紅。可是再想一想,正是因為石油的有用,大家都拚命開采,哪怕國家資源再豐富,那些石油、礦產也遲早會撒手不幹的。在這些自然資源中,我最難以忘懷的就數那些寶石了。看著那些閃閃發光、晶瑩剔透、美麗無雙的寶石,我真的難以想像它們曾經躺在石頭堆里。那樣美麗耀眼的寶石,就連大大咧咧的男生看到都會由衷地發出贊嘆。
二嘆廣東歷史底蘊深厚。「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共四篇,以時間順序為主線,分別是南粵源流、揚帆世界、繼往開來和粵海烽火。第一篇「南粵源流」追溯了廣東人的來源、民
族融合的過程以及廣東三大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
第二篇「揚帆世界」帶我們進入海上絲綢之路,體驗廣東對外開放與交流的精彩歷程。當然還有第三篇「繼往開來」和第四篇「粵海烽火」都同樣精彩。展覽的結束部分展現的是一望無際的南海。海納百川,奔流不息,承載了千年文明的廣東人民滿懷希望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三嘆恐龍化石震撼。恐龍化石是廣東省博物館的主打。那裡的恐龍化石震撼無比。馬門溪龍的體型龐大,特別是它長長的脖子,已經伸到了夾層上。那裡還展出了霸王龍的頭骨,那張開的血盆大口,好像要一口把我們都吞進肚子里去„„那樣巨大的恐龍,要是生活在現代,該會是怎麼樣呢?最後,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們走出了廣東省博物館的大門。想起裡面看到的一切,我又陷入了沉思,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地球億萬年的光景,浩瀚無邊的宇宙。這一切的未知數,知識無垠的領域,到底有多少我們不曾認知、不曾接近、不曾了解的事物,我們到底還有多少不懂的東西呢?
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要學;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更有動力去學;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會勇於發現更多。
『伍』 廣東省博物館工程概況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是廣東省「十項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和建設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設施之版一權,
瀕臨珠江,與廣州歌劇院左右呼應。由香港許李嚴建築師有限公司著名的華人建築師嚴迅奇主筆,將新館寓為「盛滿珍品」的「寶盒」,空間形態變化多端,可同時欣賞到室內外的景緻,視覺效果很強烈,層次感極強。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外設計大獎」。
『陸』 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觀後感 廣東省新博物館是省「十項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和建設文化大省三大標志性文化設施之一。它位於廣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依託新城市中軸線,瀕臨珠江,總用地面積4.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6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億元。新館展館包括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三大部分和臨展館。廣東歷史文化展覽立足於「從世界看廣東,從廣東看世界」的歷史視野和文化廣角,用豐富的物證和文獻重點展示廣東三大民系、海上貿易歷史、廣東華僑史和近代史。廣東自然資源展覽為觀眾較為全面和系統地了解廣東自然風貌,自然資源包括地質地貌、動植物、礦物、古生物提供了翔實的材料,強化生態觀念和環保意識,反映人類對自然美的孜孜追求。藝術展分為「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精品展覽」、「土火之藝———館藏歷代陶瓷展覽」、 「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和「紫石凝英———歷代端硯藝術展覽」。現在展出的還有「廣東革命歷史文物圖片展」、開平碉樓圖片展等。展品的內容比較老館有所豐富。但是與上海東方明珠的上海歷史展館比較,就顯得有點遜色。主要:一非常有特色的一些物件僅以圖片代之(其實可以用電影或電視短片介紹);二近年來的特色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比如改革開放以來的內容就比較少;三利用高科技手段介紹的地方幾乎沒有(上海東方明珠的上海歷史介紹還用了激光的手段,使圖像立體化)。新館當中的幾件鎮館之寶因位置不太突出,而且比較昏暗,顯得不夠大氣而成不了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