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結構和構造

工程地質結構和構造

發布時間: 2021-02-21 07:15:50

㈠ 地質方面 結構和構造的區別是什麼

地質學術語,岩石的結構:
指組成岩石的礦物的結晶程度、晶料大小、晶料相對大小、晶體形專狀及礦物屬之間結合關系等,所反映出來的岩石構成的特徵.
與岩石的構造概念完全不同.它主要表示礦物或礦物之間的各種特徵.
構造
地質構造的簡稱.包括褶皺,節理和斷層等最基本的地質元素,它們是岩石圈中構造運動的產物.各種地質構造具有相應的地質現象和工程地質條件.

㈡ 地質學中結構和構造

礦石結構抄(textureofore):(礦物粒度、晶形襲即顯微結構)研究礦物顆粒的形態、大小空間相互的

結合關系等,也包括礦物顆粒於礦物集合體的結合關系所反映的形態特徵,指礦石中礦物

顆粒的特點;

礦石的構造(手標本和顯微構造)研究礦物集合體的形態、相對大小及其空間相

互的結合關系等所反映的形態特徵,指組成礦石的礦物集合體的特點

㈢ 工程地質形考作業1答案

1. 工程地質條件即( )

㈣ 什麼叫工程地質構造斷裂區域

斷裂構造分為3種: (一)一般斷層。1.斷裂構造形態的直接解譯標志(1)破碎帶的直接出露一般都構成負地形,具粗糙感;(2)地質體被切斷或錯開,包括地層、侵入體、岩脈、褶皺、不整合面等各種地質體被切斷錯開以及老斷層被新斷層切斷、錯開等;(3)沉積岩地區地層的重復或缺失,但應注意與褶皺和不整合接觸所造成的岩層重復和缺失的區別。2.斷裂構造形態的間接解譯標志(1)線性負地形和串珠狀地形:包括斷層崖、斷層三角面、斷層埡口、斷層溝谷、斷層裂口、串珠狀盆地和串珠狀湖泊、窪地等;(2)沿著某些方向,岩層產狀發生突然變化,但褶皺、不整合接觸也發生此現象,應注意區別;(3)侵入體、火山錐、礦體、鬆散沉積物呈線(帶)狀分布;(4)兩種不同地貌單元截然相接;(5)山脊線、階地、夷平面、洪積扇等地貌要素錯動;(6)水系的變異,包括一系列平行的直線河段、角狀水系、斷頭河、對口河、釣鉤河、相鄰河流均沿某一方向拐彎等;(7)泉(包括溫泉)、濕地的成串出露;(8)在第四紀沉積層的平坦地區出現呈直線狀分布的壠崗狀地形;但應注意風沙、冰川作用也可能形成這種地貌;(9)不良地質作用呈線狀分布,但應注意岩性也能造成此現象的產生。 (二)活動斷層。1.斷層崖、斷層三角面保留得很明顯,且在斷層線影像上見有斷層裂縫等;2.沿斷層線形成斷層裂口,多被視為仍在活動的斷層;3.相鄰河谷均出現跌水現象或形成瀑布等,往往與活動斷裂有關;4.沿斷裂分布的水系往往是直線狀分布,水系與斷裂相交處常發生同步扭曲;5.平坦的第四紀沉積層地區沿斷層線出現壠崗狀地貌,並多見有泉水出露;6.沿斷裂線分布一系列地震震中、泉水和溫泉等,往往也是活動斷裂的標志;7.洪積扇、沖積扇前緣被切成直線,沿切線有泉水或濕地分布;8.在第四紀地層分布的平坦地區出現異常的色線(色帶),往往是下伏活動斷裂的表現。 (三)隱伏斷裂。1.在平原地區呈現影像結構和色調深淺差異的界線,往往是隱伏斷裂所造成;2.山前的一系列洪積扇、沖積扇被切割,第四紀地層見串珠狀的泉水、濕地出露;3.第四紀地層上見多條相互平行的河段或相鄰河流突然同時拐彎;4.第四紀地層上的水系變異,斷頭河、成排河流沿某一地段成伏流等;5.平原地區河道出現一些特徵點,如匯流點、分流點等;6.在第四紀地層分布的平坦地區出現直線狀分布的壠崗地貌,並見有泉水或濕地分布。 ------摘自《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P66-P67第二篇第三章第六節:地質構造的解譯。

㈤ 地質方面結構和構造的區別是什麼

兩者區別在於概念完全不同,地址結構指岩石構成的特徵,地質結構主要表示礦物或礦物之間的各種特徵。

1、地質結構定義:地質學術語,岩石的結構。指組成岩石的礦物的結晶程度、晶料大小、晶料相對大小、晶體形狀及礦物之間結合關系等,所反映出來的岩石構成的特徵。

2、地質構造定義:構造是地質構造的簡稱。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包括褶皺,節理和斷層等最基本的地質元素,地質元素是岩石圈中構造運動的產物。各種地質構造具有相應的地質現象和工程地質條件。

(5)工程地質結構和構造擴展閱讀:

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

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

地質構造的規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過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的綜合分析和遙感資料的解譯才能識別,如岩石圈板塊構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計,需要藉助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如礦物晶粒變形、晶格的位錯等。

貴州位於華南板塊內,處於東亞中生代造山與阿爾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帶之間,橫跨揚子陸塊和南華活動帶兩個大地構造單元。

在已知1400Ma地質歷史時期中經歷了武陵、雪峰、加里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個階段。

雪峰運動奠定了揚子陸塊的基底,廣西運動使黔東南地區褶皺隆起與揚子陸塊熔為一體,以後又經歷了裂陷作用、俯沖作用,燕山運動奠定了現今構造的基本格局。

㈥ 地質構造大致有哪些形式,其工程意義如何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人類的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
工程地質是一門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專門學科。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
所謂工程地質條件是:工程地質環境各個要素的總和。包括:
(1)岩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2)地形地貌條件(3)地質結構與地應力(4)水文地質條件(5)物理地質現象(6)天然建築材料
地 質 工 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地質工程領域是以自然科學和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技術、數學地質方法、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領域服務范圍廣泛,技術手段多樣化,目前,從空中、地面、地下、陸地到海洋,各種方法技術相互配合,交叉滲透,已形成科學合理的、立體交叉的現代化綜合技術和方法。
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㈦ 三大類岩石的分布,組成,結構構造,工程地質性質(列表) 急!!!

岩石是一種或多種礦物的集合體,它是構成地殼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為三大類,即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岩漿岩:是由地殼內部上升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稱火成岩。岩漿主要來源於地幔上部的軟流層,那裡溫度高達1300℃,壓力約數千個大氣壓,使岩漿具有極大的活動性和能量,按其活動又分為噴出岩和侵入岩。未達到地表的岩漿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顆粒較粗。淺成侵入岩顆粒細小或大小不均。噴出岩是在岩漿噴出地表的條件下形成,溫度低,冷卻快,常成玻璃質、半晶質或隱晶質結構,具有塊狀、流線、流面、氣孔、流紋、條帶狀 構造等。岩漿岩常見的如在地殼中分布很廣的中粗粒結構的侵入岩——花崗岩,氣孔構造發育,黑色緻密的玄武岩,流紋構造顯著的酸性噴出岩——流紋岩等。
沉積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固結等沉積而成,其主要特徵是:①層理構造顯著如板狀層理、交錯層理,互層;②沉積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遺跡,經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波痕、石鹽假晶、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圓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變質岩:是岩漿岩或沉積岩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一類新岩石。和前兩類岩石主要區別是變質岩屬重結晶的岩石,顆粒較粗,不含玻璃質和有機質的殘體。其主要特徵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狀)構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構造(未形成片狀),岩石斷面上看到各種礦物成帶狀或條狀等,如花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狀構造,顆粒極小,肉眼難辨,如板岩。4條帶狀、千枚狀。常見的變質岩如由方解石或白雲石重新經過結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頁岩和粘土經過變質而形成原解理狀的板岩,由片狀、柱狀岩石組成的片岩,多由沉積岩和岩漿岩變質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變質而成的石英岩等。
三大類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條件和環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環境條件又會隨著地質作用的進行不斷地發生變化。沉積岩和岩漿岩可以通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岩漿岩和變質岩又可以通過母岩的風、剝蝕和一系列的沉積作用而形成沉積岩。變質岩和沉積岩當進入地下深處後,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又會發生熔融形成岩漿,經結晶作用而變成岩漿岩。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內,三大岩類處於不斷演化過程之中。太陽能是岩石發生演變過程的能量來源之一,它控制著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進行;包含在岩石內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內力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此外,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轉能在各種地質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其中構造運動是地球內力作用重要的表現形式,它可使地下深處的侵入岩和變質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壞,也可使地表岩石發生強烈拗陷而產生變質,同時,構造運動對岩漿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響。

㈧  工程地質力學的建立與進展

60年代中國學者在大量工程地質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到構造的重要性,從而提出了「岩體結構」的觀點。同時,法國的岩體力學學家Muller L等也認識到岩體結構的重要性。70年代谷德振等提出「岩體工程地質力學」的新概念。它以地質歷史的發展過程——建造與構造,並運用地質力學觀點,研究了岩體的工程地質特性及力學的成因問題。它包括了岩體結構的解析和表徵,岩體結構的力學特性和效應,工程岩體變形破壞機制的分析,工程岩體穩定性的預測和評價等一系列問題。現已初步建立了工程地質力學的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俄羅斯學者最近認為應考慮土體結構。這樣工程地質力學就應將岩體和土體的工程地質力學都包括在內。

80年代岩體工程地質力學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岩體結構力學新概念。它主要研究地質模型的力學效應,即把地質模型轉化為力學模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力學模型與岩體變形破壞機制有關要素,轉為定量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岩體穩定性的力學分析,作為工程設計的依據。

對於土和土體的工程地質研究,最初是把土作為連續介質,但由於土的特殊物質組成和結構連接,其應力-應變關系為非線性隨時間變化的流變狀態,因此不僅從宏觀力學上用模型方法,而其從土的微觀結構,通過各種結構類型加以量化,建立土的微觀力學模型,這在國內外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中國對軟土、黃土等特殊性土以及軟岩、泥化夾層的流變特性和模型研究,解決不少實際工程中土體變形、地基穩定分析等問題。土的微觀結構研究由於測試技術的發展,在80年代進展較快。取得的重要成果有:制樣技術上由風干法發展為凍干法,探討了土的結構對其蠕變及強度的影響,對粘性土及一些特殊性土的微觀結構和工程地質性質關系,以及對微結構的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等。近年來工程地質學家認為土體結構既然對其工程性質有重要制約作用,就應把建立土的結構性本構(計算)模型作為核心問題,提出發展「土體微結構力學」作為土體工程地質研究的新領域。

工程地質力學的發展要求地質研究與工程高度結合,發展工程結構和地質結構的依存關系和相互作用理論。近年來王思敬等採用系統科學原理,提出了工程地質力學綜合集成理論和方法(The Engineering Geomechanics Meta-Synthesis,簡稱EGMS),以期使工程地質力學的定量評價和預測提高到新的水平。

㈨ 岩石的結構和構造有什麼區別

岩石的結構和構造的區別:含義不同、構成不同、強度不同

一含義不同

1、岩石的結構:岩石結構指組成岩石的物質的結晶程度、礦物顆粒的大小,礦物的形狀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所表現出來的特徵。

2、岩石的構造:岩石構造是指組成岩石的各部分(包括礦物集合體及玻璃質)間在排列方式、配置與充填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徵。

二、構成不同

1、岩石的結構:在岩漿岩中,按岩石的結晶程度可將結構分為全晶質結構、半晶質結構和玻璃質結構三大類。

2、岩石的構造:岩漿岩中常見的構造有:塊狀構造、帶狀構造、斑雜構造、流紋構造、枕狀構造、氣孔及杏仁構造、原生片麻構造等

三、強度不同

1、岩石的結構:從晶粒和顆粒大小看,在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中,等粒結構一般比非等粒結構強度高;在等粒結構中,細粒結構比粗粒結構強度高。

2、岩石的構造:岩漿岩中礦物顆粒之間的排列無一定方向,雜亂無章地凝結(congeal)在一起,形成塊狀構造,變質岩中也有這種構造;火成岩中片狀礦物以扁平的折離體、捕虜體平行排列形成的流面構造,柱狀礦物和折離體、捕虜體的延長方向呈定向排列形成流線構造,強度低。

(9)工程地質結構和構造擴展閱讀

岩石結構簡介

一、岩石是地殼的基本組成物質,大量出露於地表,構成山川峽谷,是人類工程活動的基本載體和環境。岩石是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產物,按成因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

二、岩石結構是指組成岩石的礦物的結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對大小、晶體形狀及礦物間的結合關系等所反映出來的岩石構成的特徵。從晶粒和顆粒大小看,在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中,等粒結構一般比非等粒結構強度高;在等粒結構中,細粒結構比粗粒結構強度高。

三、在斑狀結構中,細粒基質比玻璃基質強度高;粗粒具斑晶的酸性深成岩強度最低;細粒微晶而無玻璃質的基性噴出岩強度最高。從結構連結上看,大部分岩漿岩、變質岩及沉積岩中的化學岩,晶粒之間結合緊密,強度較高,但在化學岩中,以可溶性結晶連結的,強度較高,但抗水性差。固結粘土岩有一部分是再結晶連結,其強度比其它堅硬岩石差得多。

岩石構造簡介

一、岩石構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礦物集合體之間、岩石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或礦物集合體與岩石其他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或指組成岩石的礦物集合體的形狀、大小和空間的相互關系及充填方式,即這些礦物集合體的組合的幾何學的特徵;或指岩石中不同礦物集合體之間或礦物集合體與其它組成部分之間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

二、例如,岩漿岩中礦物顆粒之間的排列無一定方向,雜亂無章地凝結(congeal)在一起,形成塊狀構造,變質岩中也有這種構造;火成岩中片狀礦物以扁平的折離體、捕虜體平行排列形成的流面構造,柱狀礦物和折離體、捕虜體的延長方向呈定向排列形成流線構造。

三、沉質岩中有層理構造、頁片狀構造。變質岩中有片理(schistosity)、片麻理構造和板狀構造。層理(bedding)、片理、板理和流面構造等合稱層狀構造(samdwich)。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