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檢測員協議
㈠ 為什麼要進行地質災害監測
地質災害是當前世界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每年因為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是所有災害中最嚴重的。進行地質災害監測,預先進行人群疏散,是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唯一有效方法。
㈡ 農村地質災害檢查員一年工資多少
農村地質災害檢查員一年工資應該有六七萬。
㈢ 檢測協議
(1)送樣人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共同完成水樣的清點並履行交接手續後,應簽訂檢內測協議(大批容量樣品)或填寫帶有協議內容的送樣單(小批量樣品)。
(2)檢測協議中除應明確檢測項目和要求提交檢測報告時間外,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將下列全部或部分條款寫入協議。
檢測開始時間;
檢測完成時間;
水樣保存措施;
檢測完成後副樣保存時間;
檢測方法;
檢測質量要求(檢出限、精密度指標和准確度指標);
質量監控方式(明確抽查檢測項目、比例等);
對現場質量監控樣品的檢測要求;
質量異議處理方式;
收費標准、方式;
違約責任。
(3)檢測協議(或送樣單)一式二份,雙方簽字後生效。
㈣ 國土資源部關於通報表揚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的決定
國土資發〔2010〕2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形成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局面。通過群測群防,做到早期預警,提前避讓,有效保護了大批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群測群防監測員肩負著「守護生命、守護家園」的生命任務,踐行服務於國民生命權利的最高價值准則,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現出一大批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為弘揚群測群防監測員大無畏的奉獻精神,鼓勵群測群防監測員繼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工作,特通報表揚韓立成等501名同志為「全國地質災害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其中王棟等100名同志為「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王慧英等10名同志為「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
希望各位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以榮譽為動力,再接再厲,努力工作。希望廣大群測群防工作人員和國土資源戰線所有同志以他們為榜樣,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監測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1.全國地質災害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2.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3.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0
附件2
全國百名特別優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名單
(100名)
北京市:
王棟、王繼銀
天津市:
丁利
河北省:
高占闊、車延國、張濤
山西省:
徐躍幫、陳志靈
內蒙古自治區:
付引兵、王富強
遼寧省:
馬立
吉林省:
郭平、王長會
黑龍江省:
劉波
江蘇省:
戚道志、趙士平、孔國華
浙江省:
王慧英、金秀劍、王國根
安徽省:
談友根、文冬狗、陳朝儒
福建省:
虞祥友、王錦發、卓萬生、陳明乾、王正根
江西省:
郭紅梅、盧全良、洪新明
山東省:
孫志軍、佟琳琳、傅沂慶、王家榮
河南省:
崔軍懷、侯偉、趙常海、張耀亭
湖北省:
陳霞東、楊年喜、鄭志明
湖南省:
李金鋼、闕浩賢、羅衛軍、張先雨、黃孝田、鄧愛華
廣東省:
劉人勇、周月銳、李乾流、屈昌任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梁良、梁忠林、雷依麗
海南省:
李榮東、霍青青
重慶市:
董山樑、鄧汝學、李德俊、黃興斗、冉紹平
四川省:
劉如松、楊雲、牟懷清、石祥坤、和金成、肖文啟、盧小松、阿的木呷、毛澤順、舒培源、熊堂英、徐勝、饒玉剛、程忠慶、劉富春、黃傑、廖應祥、王華林
雲南省:
陳立昌、周萬吉、周光偉、高祥明、楊懷志、周艷萍、習紹祥
西藏自治區:
次仁瓊達、旦增
陝西省:
黃鋒、鄧曉衛、張宏舉、張忠平
甘肅省:
馮永明
青海省:
曹有仁、馬升皓、李玉軍
寧夏回族自治區:
周金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巴合提克·阿班、劉濤
附件3
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大傑出監測員名單
(共10人)
浙江省:
王慧英
福建省:
虞祥友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梁良
重慶市:
董山樑
四川省:
劉如松、楊雲、舒培源
雲南省:
陳立昌
陝西省:
黃鋒
青海省:
曹有仁
㈤ 地質災害監測員是干什麼的
地質災害監測採用傳統人工監測和遙感監測兩種方法。
人工監測需要監測員到實地考回察。通過目測和藉助一些答簡易監測儀器進行,主要依靠經驗。
遙感監測是在信息化時代建立在互聯網平台上的一種新技術,已經被普遍採用,如晶合微震聲發射技術,可以檢測到土地深處變化,通過觀察這些細微的變化,作出災害預警。
信息化監測系統可以做到在線實時監測,自動運行,出現問題自動報警。地質災害監測員需要對系統進行調試和維護。
㈥ 國土資源部中國氣象局關於進一步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1〕135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氣象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國發 〔2011〕20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國辦發 〔2011〕33 號)和 《國土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關於深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合作的框架協議》有關精神,進一步推進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共同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體系建設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根據地質災害實際情況,圍繞地質災害防治氣象服務需求,採用多種方式,爭取多方支持,依託現有資源,共同推動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建立綜合的地質災害氣象觀測站網,加快對易發區及周邊地區氣象觀測站的升級改造,加強對已建氣象設施的維護和保障,使氣象觀測設施處於良好運行狀態,以滿足地質災害易發區市 (地、州)、縣 (區、市)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順利開展的需要。
二、健全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加快建設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和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會商機制,共同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要建立應對惡劣天氣特別是突發強降雨等極端氣象條件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國土資源部門應根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加強應急值守,一旦發生 4 級以上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的災害性天氣,要及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切實做好應對防範工作。氣象部門應加強 4 級以上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和服務保障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門提供的地質災害發生情況,組織開展加密觀測和針對性的預報服務會商,及時提供氣象服務信息,並提出相關防範意見和措施建議。要依託現有通信專線,進一步加強雙方信息數據共享,重點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監測、災害數據的充分共享。要進一步加強應急聯動能力建設,完善雙方信息互通制度,拓展災害應急聯動方式渠道,豐富應急聯動技術手段。雙方要明確各自的責任部門、聯絡人員及聯系方式,做到責任到人。
三、大力推進地質災害氣象業務標准體系建設
要加強科研和聯合攻關,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氣象業務標准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聯合制定地質災害易發區氣象觀測站建設安裝、運行維護、檢測校準、通訊協議、信息交換共享、預報服務產品製作、信息發布等方面的規范和標准,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相關標准和規范的編制工作,促進地質災害氣象業務的規范化發展。聯合加強對各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業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要針對地質災害突發性強等特點,聯合研發 6 小時間隔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產品,逐步開展地質災害短時臨近預警預報業務。要積極推動基層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的深入開展,推進福建省泉州市、雲南省玉溪市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區建設,深入開展精細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試驗研究,探索積累經驗並在全國推廣應用。
四、全面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能力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不斷加強易災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學校、農村等地區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及氣象災害信息發布傳播設施建設,努力拓寬預報預警信息覆蓋范圍。要加強與廣電、電信、城建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通過建立協同高效的聯合響應機制,利用電視和電台、手機簡訊、城區顯著位置電子廣告牌等設施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保證預報預警信息渠道暢通、播發及時。
五、積極探索建立多樣化的地質災害防治合作模式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根據各地特點和需求,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實際的地質災害氣象業務發展長效合作機制,建立多方參與、權責明晰的地質災害氣象監測系統建設、運營維護與服務提供模式。對於面向公眾的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實況監測信息等服務,屬氣象部門公益服務范疇的,由各級氣象部門無償提供。對於相關部門和單位提出的個性化地質災害氣象服務需求,由氣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協議方式予以提供。
國土資源部 中國氣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