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調查規范發布日期

工程地質調查規范發布日期

發布時間: 2021-02-21 04:48:09

1.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GJ—簡介

1 概況

編制《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是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1986年下達的任務,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上海勘察院、天津市規劃設計管理局、天津市勘察院共同編制的。1989年8月完成了送審稿,同年10月通過了審查,經與有關規范協調後,1990年6月完成了報批稿,並報建設部審批,現已批准為行業標准,編號JGJ 83—91,自1992年9月1日起施行。

2 規范的主要內容

本規范共8章,16節,118條和7個附錄,各章和附錄的要點如下。

第一章 總則

共4條。本章規定了規范的編制目的,適用范圍,應遵循的技術經濟政策,與有關規范的關系等。其中堅持了以勘察為主,並服務於設計、施工和使用的全過程,體現了目前岩土工程的發展方向。

第二章 軟土及其工程地質特徵

共4條。本章規定了軟土的定義,說明了軟土的工程特點,軟土層的產狀及其宏觀分布特徵等。

軟土的定義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工程地質和土力學界逐步形成的,它主要從形成的地質過程和存在的物理指標兩個方面加以規定,且後者是主要的。本規范採用它,並增加了以灰色為主的外觀特徵,這樣既可以反映它主要處於還原的形成環境,又可以把具有同樣物理指標的以黃色為主的飽和黃土和以紅色為主的飽和紅土迅速區別開來,這無疑對它的判別是很有意義的。

軟土一般對建築是不利的,但軟土是水流沉積物,其產狀具有良好的層理,在互層中,常變異岩性,如硬土層和易滲層等,這些是不利條件下的有利因素。在軟土地區,只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不利條件會得到很大改善。

中國東部從第四紀開始,大陸的輪廓已基本上形成,也就是說,軟土是在南北氣候差別,新構造運動變異,物質來源多樣的條件下,在靜水或緩慢水流中,經過生物化學作用,而淤積形成的。它必然存在著成因、構造、結構及工程性質的地區性差異。理論上是如此,經過實際資料的統計,初步建立起來的軟土區域工程性質特徵,從實際上也說明如此。這些區域性特徵,可作為區劃、規劃和勘察的前期工作使用。

第三章 工程地質勘察的基本要求

共5節,26條。本章的內容包括一般規定,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詳細勘察和施工勘察。

一般規定的主要內容包括4個方面,即劃分勘察階段、劃分建築場地的復雜程度、劃分工程地質區段和劃分建築物的等級的有關規定。

本規范規定勘察階段分為初步勘察和詳細勘察兩個階段,必要時可進行3個或4個階段,即可行性研究、初步、詳細和施工4個勘察階段。對於建築性質和總平面位置已定的工程,也可僅作詳細勘察。

分類一般有單因素和綜合因素兩種方法,影響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因素很多,有地基土、地形地貌、不良地質現象、地下水,等等,在軟土地區還有暗塘暗溝。這些因素與勘察工作量的多少,工作內容的繁簡,工作方法的選擇有密切關系。因此,建築場地的分類,只能以綜合方法,按工程地質因素的復雜程度劃分幾種情況。本規范採用三分法,即簡單、中等和復雜的3種情況。當然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有類別的過渡,一時難以劃分,這就需要作具體的分析,以諸因素的主要方面加以判定,為下一步工程地質工作開辟道路。

工程地質分區或分段是建築總圖規劃和設計的主要依據。工程地質分區的辦法,首先應從確保工程安全的角度出發,劃分穩定地區和不穩定地區,所謂穩定地區,是指建築場地不受不良地質現象等因素所威脅的地區,即為適宜建築的場地;所謂不穩定地區,就是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如滑坡、地震斷裂、洪水等,對場地有致命威脅的地區,即為不適宜建築的場地或需採取一定防護措施才能建築的場地。

建築物等級是按地基損壞造成建築物破壞後果的嚴重性,將建築物分為3個等級,規定勘察時按不同等級採取相應的措施。

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的工作,一般主要是搜集和分析有關資料,進行現場踏勘,必要時才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及測量勘探工作,最後要對擬建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以及經濟技術效益作出工程地質評價。可行性研究勘察是一項有戰略意義的工作,能在較大范圍內作方案比較,擇優建設,這項前期工作做好了,以後的工作就會很順利,否則會長期受害於某種不良地質現象。

初步勘察階段是為初步設計服務的,所列工作項目是比較齊全的,但要求是初步的。勘探點的間距主要與建築場地類型有關,特別是地貌因素,因此,按建築場地的類型劃分3個檔次加以規定。勘探深度主要與建築物等級和勘探孔種類有關,因此,以3個建築物等級和兩種勘探孔種類組成的6種情況,分別確定勘探深度。初步勘察階段對取土樣或原位測試和取水樣都有具體要求。

詳細勘察是密切結合建築物的情況進行的,這時建築物的總平面布置已經確定,建築物對地基的要求已經具體。勘探點的間距主要與建築場地和建築物等級有關,因此,按3類建築場地和3個建築物等級組成9種情況來分別規定。在勘探深度上都是以地基計算的原則來確定勘探深度。軟土地區的暗塘暗濱較多,在詳細勘察階段要引起特別的注意和處理。

施工勘察階段主要為施工設計提供資料和參數,其次也應配合設計、施工單位進行地基驗槽、地基加固效果檢驗、施工中場地地基監測和必要的補充勘察工作等。

第四章 調查、勘探和測試

共5節,38條。本章包括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和取樣,室內試驗、原位試驗和監理。

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是整個勘察的先行工作,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地質現象往往從宏觀上考察,能更深刻地把握住微觀的特徵,因此,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的范圍應略大於勘察場地。測繪所用地形圖的比例尺,初步勘察可選用1:2000~1:5000,詳細勘察可選用1:500~1:1000。建築場地的測繪精度應區分兩種情況,對建築地段的地質界線,測繪精度在圖上的誤差不應超過3mm,其他非建築地段,不應超過5mm。

鑽探和取樣是軟土地區的主要勘察手段之一。鑽探時常出現涌土、縮孔、坍孔等現象,尤其軟土中夾砂性土、粉性土時,一般成孔困難,必須採取護壁、縮短施工周期等措施。鑽探編錄程序是,先對土層作確切的定名,描述礦物成分,包含物、土層的層理和結構特徵,後記錄其深度。對於重要的鑽孔,還應保存土心或分段拍攝土心照片。採取土樣時,要根據工程的情況和土樣質量等級的要求,來選擇取土器,進而確定鑽探和取土操作的技術措施,土樣從地下取出後,其包裝、運輸和儲存都要符合質量要求,才能最終保證土試樣的可靠性。

室內試驗的項目應根據工程性質、基礎類型、設計要求和土質特徵等因素綜合確定。軟土室內試驗除常規的項目和方法外,在特殊方面有,軟土水平向透水性常大於垂直向的透水性,須同時測定土的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滲透系數。軟土在一般壓縮試驗中最大加壓荷重不得大於400kPa,在土質極軟時最大加壓荷重不宜超過200kPa,以免土樣擠出失真。試驗固結系數Cc先期固結壓力Pc所採用的最後一級垂直荷重、加荷級數及穩定標准等應按土質特性、上覆壓力和建築性質來確定。固結系數的測定應做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兩個固結系數,因為兩者的試驗結果常不一致。彈性模量測試須模擬工程加、卸荷載的應力狀態。在做直接剪切試驗中,有時發生土樣擠出和千分表讀數不準的現象,這時應減小垂直荷重和應用薄壁應力環,以保證土樣不擠出和讀數准確。軟土動力特徵參數試驗,應根據工程需要,對採用的儀器和操作,動荷載大小,波形、頻率、振幅、持續時間、固結應力和破壞標准等,須先做出試驗方案的設計。

原位試驗應與鑽探和室內試驗相結合,以提高勘察質量。選用原位試驗方法應以土層情況、設計參數,以及建築物等因素確定。靜力觸探試驗是目前常用的手段,但用它去評價土的強度和變形時,必須結合地區性經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是測定土的抗剪強度的常用手段,當建築物為荷載大的大型建築物時,還應測定其殘余強度,並應計算其靈敏度,十字板的規格宜採用75mm×150mm。標准貫入試驗只能評價土的均勻性和定性地劃分土層,但對軟土中的夾砂層或較硬土層時,可提供密實度和承載力。旁壓試驗以自鑽式為好,在淺層時也可用鑽孔式的,但成孔須特別注意。載荷試驗的承壓板面積不宜小於5000cm2,承載力的選用應根據壓力與沉降,沉降與時間的關系曲線,並結合地區經驗取值。彈性波速度的測定分單孔和跨孔兩種方法。在地層復雜時宜採用跨孔法,當跨孔法測定超過30m 深度時,應測量孔斜。

監測工作主要進行在施工期和使用期。施工期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基坑底土層的回彈;基坑邊坡的穩定;施工降水時對已有建築物或地下管線等引起的附加沉降、位移、裂縫等;建築物每增加一次荷載所引起的沉降量;打樁引起的地基土側向位移、孔隙水壓變化及其對相鄰建築物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使用期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建築物沉降、位移、傾斜和開裂等。

第五章 工程地質評價

共3節,22條。本章內容包括建築場地條件,地基承載力和變形,以及地基處理。

建築場地條件的評定主要是為規劃和總圖設計服務,使之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選擇有利的建築場地條件,如充分利用硬殼層;避開暗塘暗濱;遠離池塘、河岸和邊坡;利用互層中的砂層作為排水的通道,加快地基的固結,等等。若因其他因素不能避開時,則應認真處理,辦法是有的,但造價要增加。

軟土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影響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即軟土的性質和建築物對軟土的作用。前者包括軟土的抗剪強度、壓縮系數等;後者包括上部結構的特點,荷載大小和分布,基礎的類型、尺寸和埋深,加荷方式,加荷速率,施工對原狀土結構的影響等。因此,評價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時,要考慮諸因素的影響。軟土承載力的確定,既應使地基有整體穩定性的前提,又應滿足按變形控制的原則。本章給出了5種方法供選擇。採用分層總和法計算出的沉降量,它與實際的符合程度,決定於經驗修正系數的取值。採用考慮軟土應力歷史的沉降計算方法,是為了獲得較精確的結果。但要增加許多試驗工作。體型簡單、等高,結構上又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的建築物,盡管地基沉降量大,也不至於引起建築物的開裂和破壞。

地基處理按深度可分為淺層處理和深層處理。淺層軟土地基和暗塘暗濱地基可採取加深基礎、換土墊層和短樁等方法處理。厚層軟土地基通常採取堆載預壓的方法處理。為了縮短預壓時間,可在地基中打入砂井或插入塑料排水板,然後堆載預壓。砂樁、碎石樁、石灰樁、灰土樁和水泥土旋噴樁都可處理軟土地基,但設計參數宜通過試驗確定。對在軟土上建造荷重大、沉降限制嚴格的建築物時,應採用樁基礎,可有效地減小沉降量和差異沉降。

第六章 地下水和基礎施工

共3節,10條。本章內容包括地下水評價、基坑勘測和施工降水。

軟土地區地下水埋藏很淺,且其與軟土的岩土工程性質密切相關。因此,從工程觀點看,地下水評價是非常重要的。評價的項目有:地下水對混凝土及金屬材料是否有腐蝕性;地下水對箱型基礎及其結構物是否產生浮托作用;大量抽取地下水或施工降水是否會引起對工程有危害的土體變形或大面積沉降;在施工過程中,由於地下水水頭差,是否會引起潛蝕、流動、涌土等不良地質現象;當基坑下有承壓水層時,開挖基坑是否會引起承壓水頭沖毀基坑底板而造成突涌災害。

軟土中的基坑開挖,一般均需採取支護和降水措施。由於開挖改變了水和土的應力狀態,在軟土層中產生的效應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基坑開挖前必須調查影響范圍內已有建築物、地下結構物,以及管道等設施的位置,提出必要的預防、控制和監測等有效措施。

施工降水評價的主要內容有:確定主要降水(壓)透水層(段)的埋藏條件、厚度、顆粒組成及滲透系數等;算出水位降到設計標高時的排水量及其所需的時間;預估降水引起對工程和鄰近建築物等的影響。降水的方法可採用重力排水或集水坑、井點和深井等降水方法。

第七章 樁基工程勘察

共8條。本章說明了樁基勘察的內容,勘探布置的原則,勘探手段,試驗項目和評價方法等。

樁基勘察的內容要特別注意兩點:①應查明是否存在欠壓密土層,因它能直接影響摩阻力及變形的分析;②應查明軟土中夾砂及可塑至硬可塑黏性土層,因它是確定樁在持力層的主要對象。

勘探的布置原則,在初步勘察階段,勘探點可按方格網布置,間距與一般性勘探相同。詳細勘察階段,勘探點應布置在柱列線上,如為群樁基礎應布置在建築物中心、角點和周邊上,間距不大於30m,如相鄰勘探點揭露的持力層高差大於2m 時,宜適當加密。勘探點的深度應達到壓縮層計算深度。

樁基勘探手段不能單一地採用鑽探取樣的手段,應與原位測試手段相配合,如靜力觸探、標准貫入試驗和十字板剪切試驗等,提供多種必需的參數和指標。

樁基的試驗項目,除進行一般的物理力學性質外,對樁各層土以及樁尖以下壓縮層范圍內的黏性土應進行三軸不固結不排水的剪切試驗,提供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Cu,或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提供無側限抗壓強度qu。需要查明土的應力歷史並進行固結沉降計算時,應進行高壓固結試驗,提供土的先期固結壓力Pc,壓縮指數Cc,回彈指數Cs。需估算沉降速率時,尚應進行固結系數測定,提供土的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的固結系數Cv和Ch

單樁承載力、水平力和上拔力應以樁載荷試驗的成果為主。單樁豎向承載力可根據土性指標估算,也可用靜力觸探測試的參數作估算或用標准貫入試驗參數和土性指標綜合估算。但這些都要結合地區經驗才能使用。

樁基勘察的評價內容包括:①提出樁周各土層摩阻力和樁端土承載力,建議樁的類型、規格和入土深度,估算單樁承載力,必要時提出試樁方案;②提出沉降計算參數和指標;③作出沉樁可能性的分析;④預測樁基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並提出預防措施和監測方案。

第八章 強震區的場地和地基

共8條。本章主要說明場地穩定性和地基震陷。

強震區是指坑震設防烈度等於或大於Ⅶ度的地區。

軟土地區的建築場地應按地震活動、地質、地貌、岩性、地下水和地震效應等條件,劃分為對建築物抗震的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險地段的3種情況分別評價。

軟土地基的震陷值,當為一級建築物或沉降嚴格要求的二級建築物時,應進行專門的計算;當為二、三級建築物時,可參照本章的統計經驗值。

附錄一中國軟土主要分布地區的工程地質區劃略圖及特徵表內容是一張圖和一張表。為了能夠制定出符合我國自然地質地理條件的技術規范,研究我國軟土的分布及其地區性特徵是非常重要的。地域的分異規律是軟土地區性研究的理論基礎,所以在研究軟土的地區性經驗之前,首先要研究影響軟土地區性的主要因素及其規律性,那麼影響軟土地區性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主要是氣候、地貌、地層、軟土的工程性質、水文地質條件、物理地質作用等。根據這些因素和目前所取得的資料,按照岩土工程的專門要求,採用綜合的多級的劃分原則,將我國主要軟土分布區,即我國的東部季風區,暫劃為3個一級區,4個二級區,11個三級區。3個大區的名稱為,Ⅰ北方地區;Ⅱ中部地區;Ⅲ南方地區。

附錄二勘察報告一般內容的要求內容包括工程概況、場地位置、地形地貌、地層成層條件、不良地質現象、建築經驗、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標准承載力、地下水的影響、土的最大凍結深度、地震基本烈度,以及由於工程建設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質問題,等等。圖表有勘探點平面布置圖、綜合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區圖、工程地質剖面圖、地質柱狀圖或綜合地質柱狀圖、有關測試圖表等。

附錄三岩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的整理內容包括,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應按地貌單元、地層層位、成因類型和堆積時代作為分區分層的統計。在可行性研究勘察和初步勘察可採取除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各10%後范圍值。詳細勘察和施工勘察可採取以下幾種統計方法:①算術平均值或中值;②按指標性質不同可採取最大平均值(如含水量等)或最小平均值(如重力密度等);③按使用和計算公式的具體要求進行概率統計。

附錄四試樣質量等級的選擇內容包括,① 根據土樣被擾動程度進行質量分級;②根據取樣方法與工具對所取土樣進行質量分級;③為保證取土質量,宜採用薄壁取土器,其技術參數應符合本附錄的要求。

附錄五土粒相對密度和泊松比的經驗值內容包括,按塑性指數確定土粒相對密度的經驗值,按土的分類確定土的泊松比的經驗值。

附錄六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內容包括,按土的埋深和指標計算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和按靜力觸探Ps值計算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

附錄七規范用詞說明。

3 規范的主要特點

這是我國第一本軟土地區的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內容符合國情,並有廣泛的適用性和開拓性,其主要特點如下:

1)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軟土工程性質指標,結合自然地質地理環境作為分區的原則,編制了中國軟土主要分布區工程地質區劃略圖及其特徵表,它可作為區劃、規劃及勘察的前期工作使用,也可作為認識我國軟土宏觀分布規律的基礎。

2)在總結軟土地區勘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按建築場地類型和建築物等級等確定勘探點的間距和深度,能更好地區別對待。

3)根據軟土工程性質的特點,對軟土的鑽探取樣質量,試樣制備等步驟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和措施,從而提高了試驗參數的可靠性和正確性。

4)針對軟土地基變形特點及其對建築物的危害,突出了軟土地基變形的勘察工作,對防止軟土地區建築物損壞,保證工程質量是非常有利的。

5)提出了確定軟土地基承載力的5種不同方法,從而便利了使用單位結合具體情況選用。

6)對基礎工程中的地下水評價、基坑勘測和施工降水提出了統一的要求和具體的措施,從而保證了施工質量和工期。

7)在總結上海和天津樁基工程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軟土地區,簡單易行,具有實用價值的預估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

8)在總結天津地區建築物震陷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部分二級、三級建築物震陷量的估算值,從而簡化了地震震陷量計算工作。

(本文原載:《建築科學》,第3期,1993年,64~68頁;作者還有李姍林)

2. 工程地質鑽探規程91年的最新嗎

是最新的。DZ/T 0017-91 工程地質鑽探規程;現行版本。規定了進行區域工程地質專調查和各類建屬築工程場(廠)址基礎工程地質勘察鑽探的各項生產活動的技術要求,它既包含技術工作要求,又包括有關工藝操作規定。適用於區域工程地質調查和各類場(廠)址基礎工程地質勘察鑽探的設計、施工、管理和檢查,是進行各類工程地質鑽探各項工作的重要依據和准則。不適用於大口徑基礎樁施工工程鑽探。

3. 解放初期的工程地質調查工作(~)

1.1950年3日抄26日~6月30日黃河水利委襲員會組織查勘隊,對龍門到孟津間的黃河幹流河段進行工程地質踏勘,特聘馮景蘭、曹世祿兩位地質專家參加了三門峽、八里胡同和小浪底三處壩址的考察。在馮景蘭教授編寫的「黃河陝縣至孟津間小浪底、八里胡同、三門峽三處壩址查勘初步報告」中指出,就地質情況而言,三門峽最好,次為八里胡同,更次為小浪底。

2.1950年7月,馮景蘭教授隨水利部長傅作義考察了潼關—孟津河段。同年9月馮景蘭、白家駒等進行潼(關)孟(津)段工程地質普查,馮景蘭教授編寫了「豫西黃河地質勘測報告」。

3.1951年西北大學地質系師生查勘三門峽—西霞院河段,並編制了沿(黃)河地質圖及地質報告。

4.1952年8月西北大學地質系張爾道教授等在潼關—八里胡同間,進行了比例尺1:10000的地質填圖工作,並提出了「潼關—八里胡同間的水庫地質調查報告」與比例尺1:10000的地質圖。

4. 關於進一步規范地質勘查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市 ( 州,長白山管委會) 國土資源局、有關地勘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召開的全國深部找礦工作和礦業權管理研討會議精神,根據 《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 ( 國發 [2005]28 號) 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現就進一步規范地質勘查行為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有關地勘單位要切實加強勘查資質管理,嚴禁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資質證書及虛假材料,嚴禁將地質勘查項目、探礦工程委託或發包給不具備資質條件的單位和個人。

二、有關地勘單位要強化法律意識,堅決不搞圈而不探、無證勘查、以采代探及不按勘查設計施工等違法活動,規范探礦權轉讓行為,履行好法定義務,切實維護礦產資源勘查秩序。

三、認真執行地質勘查設計編制審批制度。嚴格按國家頒布的標准或規范編寫勘查設計,科學合理布置探礦工程。勘查設計必須經省廳批准後方可實施。在勘查工作中確需修改設計工作量的,需報省廳批准。

四、嚴控坑探工程審批,確需進行的,項目坑探工程施工設計必須報省廳審批。煤炭勘查項目坑探設計需經省煤炭安全監管部門許可,再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查批准。非煤炭勘查項目的坑探工程,其設計經省廳審批後到市 ( 州) 、縣 ( 市) 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五、嚴格規范探礦權申請程序和申報材料。各地勘單位要嚴格按照 《吉林省地質勘查管理規定》要求,認真組織探礦權申報材料。對於申報材料不齊全的,不符合探礦權檔案立卷歸檔要求的,不提交有關電子文檔的,省廳將不予受理。社會企業申請探礦權的,在申報材料組織齊全後由地勘單位負責報件。

六、各市 ( 州) 國土資源局要在 11 月底前對轄區地質勘查項目進行年檢,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和解決。並於 12 月底將檢查結果和通報上報省廳。省廳將在年底前對全省地質勘查項目進行抽查,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的,將嚴肅查處。

吉林省國土資源廳

二○○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5. 工程地質鑽探標准 (CECS240:2008)過期了嗎新版本名稱是什麼急!!!

沒有過期。是現行標准。

標准號:CECS 240-2008
狀態:現行
名稱:工程地質鑽探標准
中標分類專:P13 ICS分類:93.010
標准分類編號:QT 頁數:76
發布屬日期:2008-05-20
實施日期:2008-09-01
作廢日期:——

6. 調查參照執行的技術規范

生態環境地質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可參照執行以往區域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專、地球化學調查、土壤調查、遙屬感解譯等的規范,主要技術標准有:

DZ/T0001—91《1∶50000區域地質調查總則》;

DZ/T158—95《1∶50000淺覆蓋區區域地質調查細則》;

ZB/TD10004—89《1∶50000城市地區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技術要求》;

GB/T14158—93《1∶50000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規范》;

DZ/T151—95《1∶50000區域地質調查中遙感技術規定》;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DZ/T0011—91《地球化學普查規范》;

SL190—96《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准》;

中國地質調查局《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

《區域生態環境地質調查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第一稿)。

7. 地質調查技術標准研製修訂與升級

一、部署重點

「十二五」期間:部署安排大區地質調查中心、省級地質調查院、院校等單位,每年完成約30項技術標准研製和修訂,累計完成約150項技術標准;每年開展5~8個技術標準的推廣與培訓。

「十三五」期間:繼續安排標准研製和修訂工作,每年計劃完成約25~30項技術標准研製和修訂,共計完成約125~150項技術標准;每年開展5~8個技術標準的推廣與培訓。

二、部署建議

1.工作現狀

50多年來,經過幾代地質工作者的艱苦努力和不斷探索,地質勘查標准化取得了重要進展,具備了良好的工作基礎。地質勘查技術標准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專業體系,區域地質、海洋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工程、環境地質、物化探、遙感、探礦工程、地質測繪、信息資料、地質實驗測試等各專業都程度不同地制定了相應的通用標准、專業通用標准、專業門類標准和一系列操作規程。根據地質勘查工作需要,先後按階段發布了一些急需的國家標准、地礦行業標准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標准,為各類地質勘查工作內容和方法的統一、工作精度的保證、質量的衡量、成果的驗收提供了標准依據。促進了地質勘查和水工環地質調查等地質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為全面提高地質調查工作程度,實現新的找礦重大突破,增強地質環境調查監測能力,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提供強有力的標准支撐。

雖然現有的各類標准基本上滿足了當前地質調查勘查工作的急需,但與目前地質調查工作、技術方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海洋地質調查、環境地質調查、遙感、資料管理、實驗測試等專業領域還有一大批新標准需要研製,區調工作尚沒有制定出完整的覆蓋區和城市區的區域地質調查規范、礦產勘查缺少綜合整理等操作層面的技術規程,信息化方面缺少通用類標准,對專業信息化工作缺乏指導作用等。其次,原有國2標、行標中的一批物化遙、測試技術方法標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標准已不適應,工作內容和精度要求等需要調整。第三,現行標准之間存在重復交叉現象,許多標准需要整合、拆分和調整。第四,新技術標准還需要及時、全面的推廣應用。

2.工作目標

「十二五」期間:研製基岩區、覆蓋區和城市區域地質調查標准,海洋區域地質調查、環境調查與監測和海洋能源資源調查標准,大比例尺礦產勘查和礦產綜合利用標准,地下水水質、污染、動態評價、環境、災害等調查標准,物探、化探、遙感、鑽探方法技術應用標准,地質實驗測試領域分析方法和管理標准,地質信息和資料管理標准等一批新標准;修訂一批不適應當前技術發展需要,而在地質調查工作中需要使用的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升級一批技術上成熟且有廣泛應用基礎的局標為行業標准或國家標准。推廣一批對地質勘查工作有重大影響的技術標准,使地質勘查工作的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

「十三五」期間:研製、修訂和完善重點成礦區帶、重要工程區、重要經濟區區域地質調查標准和基礎圖件編圖規范,海洋地質調查與監測、海洋礦產勘查、礦產勘查、礦產綜合利用、勘查技術方法,地下水調查調查評價、淺層地熱、災害監測和防治,地質實驗分析測試、地質信息技術和資料管理標准等;搞好標准升級、推廣;開展地質勘查標准體系和相關管理標准研究,全面提升地質勘查工作的標准化程度。

3.工作任務

開展急需地質調查專業領域的技術標准研製。重點研製1:5萬基岩區、覆蓋區和城市區域地質調查標准、不同岩類區區域地質調查方法指南,1:5萬~1:25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濱海濕地綜合地質調查標准、海洋地質圖編圖規范、海洋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規程,固體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技術要求、陸地石油氣調查規范和礦產綜合利用標准,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標准,井中磁測等物探標准,航空遙感攝影技術、多光譜遙感數據處理等遙感標准,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土壤有機污染物標准方法等地質實驗測試標准等。

修訂一批不適應當前技術發展且標齡超過年限的行標和國標。修訂岩石分類和命名方案、地質數據建設指南、地質信息元數據標准,固體礦產勘查總則、固體礦產勘查規范,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規范、大洋金屬結核礦產勘查規程,水文、工程、環境災害地質術語,時間域激發極化、重力測量技術、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規范,遙感解譯指南、遙感地質調查技術規定,1:25萬地質圖地理底圖編繪規范、原始地質資料閱卷歸檔規則等標准。

以多媒體教學片、標准匯編和單行本,培訓班、網路版等多種形式推廣新技術標准。主要包括區調、海洋地質、礦產、水工環、物化探、遙感等技術標准和方法。

8. 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查採用的規范是什麼徐維澍

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查在我理解應該是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以及部分市政工程的工程地質勘察,一般來說這類工程勘察會採用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三種標准規范,其具體含義可自行網路。具體採用的標準的話會根據不同的工程需要會有所調整,但一般繞不開的有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版)、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城鄉規劃勘察規范(CJJ 57—2012)、土工試驗標准(GB/T 50123)、鑽孔技術標准等等(部分省市會有相應的地方標准,地方標准也會分各種部分的不同標准,如湖北省的勘察技術規程(DB42-169)、湖北省的基礎技術標准(DB42-242)以及湖北省的管樁技術規范(DB42-489)等等);假如是項目有的部分涉及到基坑開挖就要使用到邊坡規范,基坑規范了,同樣很多地方也會有相應的地方標准;假如項目種類為市政或者某一明顯行業的工程,那就要使用到行業標准了,行業標准用的比較多的有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1 ),室外管道規范等等,而一般在編寫勘察報告的時候會出現國標沒有經驗參數只提供定性不定量的狀況,以及只提供計算公式而未提供書寫格式模板的情況,那就按地標和行標的具體要求來執行!
(註:本回答中各規范標準的名稱只是大概名稱是我在工作中習慣性的稱呼,編號是正確的,假如想學習的話,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電子版先看看,不過假如想理解工程勘察的全貌,最簡單也是最合適的辦法就是去翻閱工程地質手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