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姜濤
1. 南海東沙海域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
郭依群1,2,李桂菊3,喬少華3,庄新國3
郭依群(1968-),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油地質和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註:本文曾發表於《現代地質》2010年第24卷第3期,本次出版有修改。
1.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
2.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北京10083
3.中國地質大學資源學院,武漢430074
摘要:基於南中國海東沙海域某地震剖面資料,利用Basin2二維模擬軟體,結合研究區有關地溫場、熱流探測資料和ODP184航次調查的岩心數據,重塑了研究區沉降史、有機質生烴史、古地溫場與熱史變遷。進而利用「生物成因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系統」軟體,模擬了水合物聚集的過程與分布范圍。模擬結果表明,研究區水合物穩定域較厚(200~250 m),有機質含量適中,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淺范圍內形成。穩定域之下早先埋藏的沉積物中有機質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壓實流的作用下能夠向淺部層位中運移聚集,從而對現在的礦層有所貢獻。水合物主要賦存於穩定域底部以上50 m的層位內,富集帶中水合物的平均質量分數在5%左右。
關鍵詞: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Dynamic of Gas Hydrates of Dongsha Area of South China Sea
Guo Yi qun1,2,Li Guiju3,Qiao Shaohua3,Zhuang Xinguo3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2.School of Marine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83,China
3.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eismic profile data of Dongsha of the South China Sea,using a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software,Basin2,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geothermal field,heat flow and core of leg 184 of ODP,this paper rebuilt the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study area,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history of the organic matter,and the chang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geothermal field and thermal.The paper simulated the process of hydrat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with 「Biogenic Gas Hydrate Reservoir Dynamics Simulation System」 (Hydrate Dynamic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hydrate stability region is large (200~250 m)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moderate,biogenic methane is generated 1000 m bsf.Biogenic methane generated by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sediments buried previously under the stability region can migrate to and accumulate in the shallow strata because of the compaction flow,and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mineral deposit.Hydrate occur in the stability region mainly for the thickness of 50m,and average saturation of hydrate is about 5%.
Key words:gas hydrates ; reservoir dynamic; simulation
0 引言
研究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實際分布與賦存狀態是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評價的核心環節,水合物成藏動力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掌握時空上水合物形成、分布與演化的規律。
天然氣水合物的成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海底甲烷氣產出動力學、流體運移動力學、水合物成核生長動力學等。構造條件、沉積條件和溫壓場條件的變化,都導致水合物的再分解與再聚集。因此,必須用系統、動態、整體的觀念來分析水合物的成藏機理,指導評價。天然氣水合物的成藏動力學模擬主要研究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1)利用盆地分析技術、盆地模擬技術研究深水盆地沉積體系的構成和分布,反演沉積盆地動態演化的歷史;2)模擬盆地內部溫度場、壓力場、流體動力場的變化對甲烷的生成、排出、運移、進入穩定帶形成水合物這一過程的控制,模擬水合物動態聚集-消亡的過程;3)基於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對穩定帶內水合物實際生成部位進行預測,實現水合物資源的定位預測與定量評價。
南海東沙海域具有豐富的水合物資源潛力,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通過地震手段發現了BSR等典型標志以及與水合物相關的地球化學異常[4]。本文利用Basin2盆地模擬軟體,基於東沙海域實際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資料,結合ODP184航次的鑽探資料,重塑了研究區沉降史、有機質生烴史、古地溫場與熱史變遷。在此基礎上,利用「863」課題研發的「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軟體,進一步模擬了該海域水合物在時空上的形成、分布及演化規律。
1 區域地質背景
東沙海域位於南海北部陸坡的東部,水深介於200~3 000 m之間(圖1),覆蓋了珠江口盆地、東沙群島、台西南盆地和筆架南盆地的部分地區。東沙海域的地質發展歷史與南海北部陸緣相似,經歷了由板內裂陷演變為邊緣坳陷的兩大演化階段。晚白堊世到早漸新世為裂陷階段,在南海北部形成了一系列地塹或半地塹型拉張盆地,盆地內發育了充填型的陸相沉積。晚漸新世以來,南海北部陸緣區自東向西進入坳陷階段,形成了海陸過渡相——以海相沉積為主導的區域性沉積層[1]。
圖1 南海東沙DS-A地震剖面(虛線中為模擬選取的部分)
T2.上新世/中新世;T3.晚中新世/中中新世;T5.中新世/漸新世;T7.晚始新世/中始新世
本文通過對東沙群島南部經過ODP184航次1146和1148鑽孔的高解析度地震測線DS-A(圖1)進行盆地模擬和水合物成藏動力學的模擬,進一步了解水合物聚集的過程與分布范圍。
2 研究區Basin2模擬
Basin2盆地模擬軟體由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開發。它主要以地質流體為研究對象,可以對沉積盆地進行岩石孔隙度和滲透率的演化、盆地壓力場及流體勢的演化、地質流體流動樣式的演化、盆地古地溫史的演化、地層中有機質熱成熟度的演化等工作[2]。
Basin2模擬主要需要地質、岩石物理學和流體力學3大類盆地數值模擬參數[3],這些參數的正確選取直接關繫到模擬結果的可信度。在參數選取的過程中,盡量保證各種參數與東沙海區的實際情況一致,而目前沒有從相關資料獲得的參數則採用了程序設定的默認值。
2.1 模擬參數
模擬前首先根據地震剖面劃分沉積層序(圖1),確定各層序界面的時間,以及各個時期沉積厚度與沉積速率;依據實際調查資料確定或類比盆地中沉積充填物的岩性(孔隙度、壓縮率)、有機質的含量與分布;依據地層古生物資料確定古水深、古地溫及其變化,然後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模擬,處理和解釋模擬結果。
2.1.1 地質參數
盆地數值模擬中的地質參數包括地層地質年代、地層厚度、地層岩性、古水深、古地表溫度、古熱流以及盆地發育過程中的地質事件等內容。
地層地質年代 本次模擬中各地層地質年代是:T2為上新世與中新世的分界,T3為晚中新世與中中新世分界,T5為中新世與漸新世分界,T7為晚始新世與中始新世分界[4-5]。此參數是根據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成果和ODP184航次的鑽探資料確定。
地層厚度 這是盆地數值模擬中最主要的參數,包括模擬區自下而上的分層地層厚度。根據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地震反射界面的埋深圖間接測量求取。
地層岩性 Basin2盆地模擬系統所能處理的岩性預設的為砂岩、泥岩、灰岩等三類岩性。用戶也可以根據模擬區域的實際情況定義多種岩性。本次模擬中,岩性參數主要是根據ODP184航次1148站位鑽孔的岩性資料來確定(表1)。
表1 大洋鑽探184航次東沙附近各站位新生代各時期沉積物組分平均體積分數值(砂/粉砂/黏土)[5]
古水深和古地表溫度 盆地演化過程中不同時期沉積水體的古水深一般可根據古生物及地層岩性等資料分析確定。模擬中古水深的取值是根據ODP184航次調查結果的古生物資料[5]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研究確定的東沙海區的沉積相[4]粗略確定的。該地區自漸新世以來古海面變化范圍在-17~0m[6],對模擬的結果影響不大,所以沒有考慮古海面變化的影響。盆地演化期間不同時期的古地表溫度一般可根據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並結合模擬區的古氣候變化趨勢和不同時期沉積水體的古水深,運用低緯度地區特別溫暖、溫暖和寒冷時期的不同深度水溫變化曲線分析確定。本次模擬只是根據現今的地溫梯度推算的。
古熱流 一般來說,盆地演化過程中的古熱流是無法測定的。但是,古熱流值一方面可以根據構造地質學原理進行推導,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區域構造條件選擇與現代相應的構造單元的大地熱流值進行類比後而借用。姚伯初等[7]對南海新生代構造沉降史進行了模擬,結果顯示,自漸新世以來地幔熱流總的呈遞增的趨勢,但在珠一坳陷和東沙群島附近,現今的地幔熱流不如早期高。由於缺少古熱流資料,所以模擬過程只考慮了現今的熱流值[7-9]。
2.1.2 岩性物理學參數
模擬過程中所要提供的岩石參數包括密度、孔隙度及其壓縮系數、滲透率、熱導率、熱容和熱膨脹系數等,其中岩石的滲透率是影響模擬結果的關鍵因素。
岩石密度 在計算中使用系統的預設值,泥岩的密度是2.65 kg/m3,砂岩的密度是2.74 kg/m3。
岩石的孔隙度 本次模擬是將ODP184航次1148站位鑽孔的孔隙度擬合曲線數值化,然後根據岩石孔隙度與深度的關系,計算確定泥岩和砂岩孔隙度隨深度的變化關系,分別為
泥岩:
砂岩:
式中Z為埋深,單位:m。
岩石的滲透率 滲透率是流體模擬中至關重要的參數。模擬過程中採用系統默認的孔隙度與滲透率的關系:
泥岩:lnkx=8φ-7;
砂岩:lnkx=15φ-3。
式中:φ是岩石孔隙度。
岩石的熱導率 岩石熱導率的確定在模擬盆地溫度場時也很重要,熱導率直接影響熱流值,同時也控制了流體運動對地溫場的影響。岩石的熱導率與岩石的孔隙度相關: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富集規律與開采基礎研究專集
岩石熱容 模擬過程中使用Basin2系統預設的岩石熱容-溫度關系來確定岩石熱容。
2.1.3 流體性質參數
盆地數值模擬中多孔介質流體的物性參數主要包括流體密度、粘度、流體熱容、岩鹽飽和度等。圖2a、b分別表示了Basin2軟體中採用的流體密度和鹽度與溶液溫度、鹽度的計算關系圖[10]。
2.2 模擬結果分析
本文用Basin 2軟體反演了盆地地史演化、有機質成熟度演化、流體場的演化、溫度-壓力場演化。
圖2 Basin2軟體中流體密度、粘度的計算方法
a.溶液的溫度、鹽度和壓力與溶液密度的關系;b.溫度、鹽度與溶液粘度的關系
構造沉降史 盆地的構造沉降是指由深部作用引起的基底沉降[11]。東沙海區在漸新世以來到上新世—第四紀基本上一直處於沉降階段。漸新世以來,主要出現三次大的沉降速率,分別出現在漸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紀。最大的沉降速率在中中新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沉降速率較低。總體上沉降中心逐漸南移(圖3)。
有機質熱演化過程 對於新生代烴源岩,其熱成熟度主要取決於地溫。總的來說,在熱流值差別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埋藏較深的烴源岩成熟時間早,埋藏淺的成熟時間晚。而在熱流值差別大的情況下,成熟門限值存在較大差異。在熱流較高的地區,埋藏較淺就可成熟。而熱流較小的地區,要埋藏較深才能成熟[6]。有機質熱演化Ro指數模擬結果(圖4)表明:剖面穿過的2個小窪陷中沉積層有機質都處於未成熟-低成熟階段,R。最大值為0.8%,而海底之下近2 500 m厚的沉積層中Ro均小於0.6%,中中新世以來,這些地層中有機質主要轉化為生物成因氣,是區內主要的水合物氣體來源。
流體動力場演化過程 流體動力場的演化過程(圖5)顯示。流體總體由底部的泥岩向淺層運移,然後在水合物穩定帶中向兩側運移。剖面兩端都有流體下滲的現象,可能是海水下滲的緣故,而在中間段沒有流體下滲的現象,這似乎可以說明淺層具有很好的蓋層,阻礙了流體的下滲,這對水合物的形成也是極其有利的。從流體運動的方向來看,主要是從底部的泥岩向淺層運移,如果深部的水和氣體到淺層一定的深度可以聚集下來,在特定的溫壓條件下可以在淺層形成天然氣水合物。
流體溫壓場演化過程 一般而言,水深在300 m以上,海底溫度為0~4℃,海底壓力已進入水合物穩定域壓力[12]。研究區海底溫度為2~5℃,模擬區段的地溫梯度較高為8.3℃/100 m。壓力場演化過程顯示(圖6),早中新世開始(~20 Ma),該段發生超壓作用,這或許和漸新期的高沉積速率有關。第四紀以來的高沉積速率也造成異常高壓,這種底辟區附近的高沉積速率沉積區容易形成欠壓實區,可以提供良好的流體輸導體系。中中新世時期,該處的水合物穩定帶潛在厚度大約為140 m,晚中新世的穩定帶厚度大約為170 m,現今的穩定帶厚度在200 m左右,反映了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隨時間和水深變化的動態過程。
圖3 南海東沙DS-A剖面地史演化模擬結果
圖4 南海東沙DS-A剖面有機質演化(Ro)模擬結果
圖5 南海東沙DS-A剖面流體場模擬結果
3 研究區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
水合物成藏是宏觀地球動力學演化與微觀物質-能量演化的統一。Hydrate Dynamics軟體是將盆地分析思想、盆地模擬手段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型集成起來預測水合物資源分布和動態演化過程的一個二維可視化軟體。它以盆地動力學演化為框架,以海底生物成因甲烷的產出、含甲烷流體在沉積物中的流動-反應、甲烷與水在有利的物理化學條件下結晶形成水合物這一動力學過程為綱,基於實際的地質地球化學資料,正反演盆地尺度水合物在時空上的形成、演化、分布[13]。它能客觀地揭示水合物成藏機理,分析水合物可能賦存空間的變化,預測水合物在二維空間上的分布,從而評價水合物的資源潛力。
基於Basin2的模擬結果,用Hydrate Dynamics軟體正演模擬了水合物的分布。
從南海東沙DS-A剖面水合物分布的模擬結果(圖7)來看,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水深2 200~2 500m的陸坡區,水合物穩定域較厚,可達250m。水合物分布比較集中,海底以下200~250 m沉積層段是天然氣水合物最富集的地段,含水合物層厚約50 m,但水合物的飽和度較低,平均含量在5%左右。
綜合分析2個模擬結果:研究區自晚漸新世以來一直處於沉降階段;在中中新世時,區內的溫壓場環境具備形成水合物的溫壓條件,並且隨著水體逐漸加深,水合物穩定域的厚度逐漸增大。由於沉積物的不斷堆積充填被壓實,溫度和壓力逐漸升高,有機質成熟度也逐漸升高,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淺范圍內形成,而早先埋藏的沉積物中有機質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壓實流的作用下也向淺部層位中運移,二者共同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氣源條件。但水合物穩定域內並不是處處均有水合物的發育和賦存,只有在流體活動異常活躍的區域才是水合物的發育區。
圖6 南海東沙DS-A剖面溫度-壓力演化模擬結果
圖7 南海東沙DS-A剖面水合物分布模擬結果
4 結論
1)通過對研究區地質構造演化的模擬,認為研究區自晚漸新世以來(~23.3 Ma)一直處於下沉狀況,在漸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紀出現三次大的沉降速率,沉降中心逐漸南移。
2)有機質熱演化Ro指數模擬結果表明,研究區始新統有機質一直處於未成熟-低成熟階段,中中新世以來,這些地層中有機質主要轉化為生物成因氣,是區內主要的水合物氣體來源。
3)溫壓場和流體場的模擬結果表明,第四紀以來的高沉積速率造成了研究區局部的高壓異常,這種異常高壓區往往是欠壓實區,可以提供良好的流體輸導體系,對水合物的形成有利。
4)流體動力場的演化結果表明,研究區淺層具有很好的蓋層,阻礙了流體的下滲,有利於水合物的形成。
5)研究區水合物穩定域較厚(200~250 m),含水合物層厚50 m左右,水合物富集帶中水合物的平均含量在5%左右。
參考文獻
[1]龔再升,李思田,謝泰俊,等.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分析與油氣聚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2]肖軍,王華,郭齊軍,等.南堡凹陷溫度場、壓力場及流體勢模擬研究——基於Basin2盆地模擬軟體[J].地質科技情報,2003,22(1):67-74.
[3]姜濤,任建業.基於盆地模擬技術的潮汕坳陷油氣勘探前景預測[J].海洋地質動態,2004,20(6):20-27.
[4]王宏斌,郭依群.東沙群島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報告(2002年度)[R].廣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2003.
[5]Wang P,Prell W L,Blum P,et al.Proceedings of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M].Initial Reports Volume 2000:184.
[6]劉以宣,卓家倫.從南海北部新構造運動特徵試論該區地質環境的穩定性[J].熱帶海洋,1984,3(3):55-64.
[7]姚伯初,D.E.Hayes,曾維軍,等.中美合作調研南海地質專報[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4.
[8]汪集暘.南海地區熱流值等值線圖[R].廣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1995.
[9]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構造研究室.南海地質構造與陸緣擴張[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10]Bethke C M,X Zhao,T Torgersen.Groundwater Flow and the 4He Distribution in the Great Artesian Basin of Australi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9:104.
[11]Ungerer P.Geological and Geichemical Models in Oil Exploration.Priciples and Paractical examples[M]//Demaison G,Murris R.Petrolum Geochemistry and Basin Evaluation.Tulsa:AAPG Memoir,1984,35:15-26.
[12]祝有海,黃永祥,張光學,等.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條件與找礦前景[J].石油學報,2001,22(5):6-10.
[13]呂萬軍.「 生物成因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模擬及穩定帶預測系統」說明書:中國,2004SR08516[P],2003.
2. 中南大學怎麼樣啊詳細點的~各個專業
中南大學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 「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學校概覽欄目是中南大學的全景圖,將引導你把握住中南大學這所名校的整體風貌。該欄目由學校概況、歷史沿革、學校領導、院士風采、學科專業、統計資料 和校園漫步7個子欄目組成。其中,學校概況子欄目簡要地介紹了中南大學的基本情況和辦學特色,並提供學校視頻介紹的下載;歷史沿革子欄目圖解了原中南工業 大學、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的組建和發展情況;學校領導子欄目介紹了學校現任14位校領導的簡歷;院士風采子欄目介紹了已故的陳新民、陳國達2位院 士和目前在中南大學工作的王淀佐等15位院士的學術成就;學科專業子欄目介紹了中南大學涵蓋了工學、理學、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哲學、教育 學、歷史學等十大門類的學科體系與專業設置情況;統計資料子欄目提供了中南大學學年度基層統計主要數據;校園漫步子欄目展示了中南大學幽美的校園景觀。 學校領導 校 長:黃伯雲(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 黨委書記:高文兵 (原國家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司司長) 名譽校長:周光召(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校地理位置 中南大學坐落在湖南省長沙,主校區位於長沙市河西的嶽麓山下。「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廣袤無垠的湖湘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偉人。 學校背依巍巍嶽麓山,東臨滔滔湘江水,山水交映,風景如畫,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2009年9月位於湘江西岸,嶽麓南庭,一期投資25億的中南大學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一流的校園設施將加快中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學的有力步伐[1]。
下設二級學院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藝術學院
商學院 法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
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政治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 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學院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信息物理工程學院
護理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葯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軟體學院 基礎醫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口腔醫學院 體育教研部
航空航天學院
學校傑出院士 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的科學家(3人) 王淀佐 姚開泰 金展鵬 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的科學家(13人) 王淀佐 黃伯雲 周宏灝 夏家輝 黃培雲 何繼善 鍾 掘 古德生 劉業翔 劉寶琛 曾慶元 曾蘇民 左鐵鏞 世界級學術學派 作為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高校之一,中南大學在金屬材料、礦物加工、概率論、醫學領域均擁有世界級的學派。 生物冶金:由中南大學校本部王淀佐院士開創,目前金屬材料領域亞洲第一,世界前三。 金氏理論:由中南大學校本部金展鵬院士發明的「三元擴散偶——電子探針微區成分法」——金氏相圖測定法及其相圖理論以及他領導的相圖計算和材料設計研究所,與美國國家標准技術研究所、英國伯明翰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相關學術群體齊名。 地窪學派:由中南大學校本部陳國達院士開創,是國際上公認的學派。這一學說與19世紀發現的地槽、地台學說共榮,被稱為大陸地殼第三構造單元;與20世紀的板塊學說齊鳴,是地學界在20世紀的兩塊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由中南大學鐵道校區中國數學界頂尖科學家侯振挺開創,其「齊次可列馬爾夫過程」與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並稱中國第一,在數學界有「北陳南侯」之稱。 湘雅學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秉承「公勇勤慎,誠愛謙廉」「求真求確,必邃必專」的院風,近百年來造就了張孝騫、湯飛凡、謝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醫學專家,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共為三名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醫學家發行了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其中有兩名畢業於湘雅醫學院,分別為微生物學家湯飛凡與內科學專家張孝騫。 中南大學是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與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在中國同時進行標准試點研究的兩所院校之一,是第一批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是美國耶魯大學在華唯一的姊妹大學,在教育部推出「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中,湘雅醫學院也是南方唯一入選的醫學院。 中南大學從建校起即從事軍工研究,建有航空航天學院、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院、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是承擔軍工項目和軍工科研經費最多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唯一具有武器裝配生產許可證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先後承擔並完成了以國家級科研任務為主體的各類科研項目80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200餘項,擁有專利40餘項。曾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製,第一座生產性原子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的建造,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枚洲際導彈、第一顆同步衛星、第一枚運載火箭的發射、神舟飛船、大飛機、高速列車等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嘉獎,並多次授予「全國高校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國防軍工協作配套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同時中南大學也是唯一擁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備軍官培養基地為軍隊培養軍官的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南大學全面採用大類招生,學生在錄取時是沒有專業的,只有大類,學校第一年基礎課程都是相同的,一年後可以根據對專業的了解來選擇大類下涵蓋的所有專業。中南大學認為本科生更需要導師指導,學校為每名學生(部分專業)指定了指[2]導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專業、選擇專業,類似於研究生的模式。綜合實驗樓大類錄取後,第一年課程學習成績在前5%的學生可以選擇跨大類。選擇之後,在另一個大類里再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中南大學學生選擇好專業後,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來選擇課程,學校會對每個專業品牌設置課程平台模塊,同一個專業對不同的學生來說,課程可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充分體現個性的課表,同一個班、同一門課有些同學可能是在大二上學期修,有些可能是在大二下學期修,還有些可能是在大三修,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修就可以了,學生的選擇十分靈活。 中南大學學生對任課老師有充分的選擇權,每一門課都有多名教師講述,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任課教師。也就是說在同一課堂,可能有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上課。 中南大學學生畢業時,可以自己選擇就業方向。每個專業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比較多,也就是常說的專業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來選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研究方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自2000年以來,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43項,居全國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獎3項,居全國高校第1位;分別為「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高效利用與高性能鋁材制備理論與技術」 教育部推出「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以來,中南大學有7項成果入選,居全國高校第3位。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專利實施率達70%,中國高校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第三名。2010中國高校國家重大科技進步獎排行榜,中南大學以6個一等獎位列第二,僅次於清華大學。 2008年粉末冶金國家工程中心榮獲國家發改委全國評價第一名。 2008年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研製出世界首塊高血壓病基因診斷晶元。 2008年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方加勝教授獲亞洲醫學界最高獎,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2008年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第六名,中南大學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培養億萬富豪人數最多的高校。代表富豪有王傳福、梁穩根、何清華、張鍇雍、唐修國等。 2008年發改委授予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獎」,教育部系統高校獲得4項。黃伯雲校長領銜的「C/C復合材料航空剎車副國家重點工業性實驗項目」獲此殊榮國家基地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中央軍委 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院 mu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 有色、稀有及粉末冶金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生物冶金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化學生物學與創新葯物創新引智基地 癌變與侵襲原理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 教育部有色金屬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生物冶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軌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現代復雜裝備設計與極端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中國人類遺傳相關疾病資源庫及共享信息平台 教育部鋁合金強流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有色冶金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先進電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葯物基因組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糖尿病免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 衛生部癌變原理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腫瘤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人類幹細胞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 衛生部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鐵道部 鐵道部高速列車研究中心 國家環保總局 國家環境保護有色金屬冶金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國家金屬礦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中國有色金屬信息物理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分離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礦產資源生物技術與加工重點實驗室 金屬塑性加工摩擦潤滑重點實驗室 中國有色金屬開放實驗室 湖南省 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湖南重點實驗室 本部南校區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有色資源與水害探查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深部資源開發與災害控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腎臟疾病與血液凈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學安全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遺傳葯理學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礦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金融識別與自助服務平台工作技術中心 湖南省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湖南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馬王堆古屍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 湖南省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治療研究中心 湖南省幹細胞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亞健康診斷與干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節能評價技術研究中心中南大學學術期刊有《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醫學版和社會科學版,《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等學術刊物。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是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中南大學承辦的、以有色金屬材料和冶金學科為主的兩種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被列為2003-2006年度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EI核心庫收錄,其英文版《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被SCI擴展版和EI核心庫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被EI核心庫、《化學文摘》等國際和國內主要文獻機構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要用於國際學術交流,被SCI擴展版和EI核心庫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是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被美國醫學索引(IM,MEDLINE)、荷蘭醫學文摘(EM)、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生物學文摘(BA)及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核心庫)等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其論文常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有影響的文摘類刊物轉摘或全文轉載。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6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 土木工程 礦業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1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鐵道夜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有色金屬冶金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遺傳學 葯理學 神經病學 外科學(胸心外) 耳鼻咽喉科學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 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外科學(普通外科) 22個湖南省重點學科 測繪科學與技術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冶金物理化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應用化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 病原生物學 內科學(心血管病) 兒科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 管理科學與工程 耳鼻咽喉科學 熱能工程 鋼鐵冶金 計算機應用技術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外科學(神外) 內科學(腎病) 50個國家211工程「十五」重點建設學科 · 倫理學 · 金融學 · 經濟法學 · 高等教育學 · 英語語言文學 ·應用數學 · 分析化學 · 生理學 · 工程力學 · 熱能工程 · 化學工藝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安全技術及工程 · 地質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外科學(傳染病) · 護理學 · 外科學(秘尿外) · 婦產科學 · 口腔臨床醫學 · 衛生毒理學 · 行政管理 · 企業管理 · 科學技術哲學 · 國際貿易學 · 文藝學 · 社會學 · 計算數學 · 凝聚態物理 · 物理化學 · 生物工程 · 車輛工程 · 製冷及低溫工程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環境工程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內科學(血液病)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外科學(普外) · 外科學(神外) · 眼科學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會計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生物學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礦業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 中西醫結合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博士點 倫理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應用心理學 英語語言文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應用數學 凝聚態物理 分析化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工程力學 工程熱物理 熱能工程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計算機應用技術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葯理學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 應用經濟學 法學 政治學 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中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歷史學 數學 物理學 化學 生物學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學 土木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礦業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 口腔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西醫結合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碩士點 西方經濟學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教育學原理 課程與教學論 高等教育學 教育技術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 傳播學 美術學 設計藝術學 天體物理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構造地質學 系統分析與集成 固體力學 工程力學 環境工程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作物遺傳育種 蔬菜學 植物營養學 植物病理學 葯物化學 葯劑學 生葯學 葯物分析學 葯理學 圖書館學 情報學 專業學位點 臨床醫學博士 口腔醫學碩士 公共衛生碩士 公共管理碩士 工商管理碩士 工程碩士 安全工程 材料工程 測繪工程 車輛工程 地質工程 動力工程 工業工程 化學工程 機械工程 計算機技術 建築與土木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控制工程 礦業工程 軟體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物流工程 項目管理 冶金工程 制葯工程 國家教學基地 2個國家教學基地 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 國家工科化學教學基地 3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中南大學後備軍官培養基地
[編輯本段]國家精品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型 所屬一級學科門類 1 人工智慧 蔡自興 工學 2 物理化學 陳啟元 工學 3 材料科學基礎 余志明 工學 4 智能控制 蔡自興 工學 5 資源加工學 胡岳華 工學 6 金屬塑性加工原理 張新明 工學 7 冶金原理 李劼 工學 8 粉末冶金原理 阮建明 工學 9 礦業經濟學 陳建宏 工學 10 材料結構分析 姜鋒 工學 11 隧道工程 彭立敏 工學 12 有機化學(生物醫葯) 羅一鳴 工學 13 管理信息系統 陳曉紅 管理學 14 行政倫理學 李建華 管理學 15 計算機網路 高陽 理學 16 大學物理 楊兵初 理學 17 無機化學 黃可龍 理學 18 物理實驗 徐慧 理學 19 數值分析 韓旭里 理學 20 衛生統計學 孫振球 醫學 21 病理學 文繼舫 醫學 22 人體解剖學 羅學港 醫學 23 生理學 羅自強 醫學 24 葯理學 周宏灝 醫學 25 兒科學 易著文 醫學 26 診斷學 張桂英 醫學 27 內科學 廖二元 醫學 28 病理生理學 肖獻忠 醫學 29 精神病學 張亞林 醫學 30 臨床麻醉學 郭曲練 醫學 31 神經病學 肖波 醫學 32 傳染病學 范學工 醫學 33 社區護理學 何國平 醫學 34 醫學分子生物學 胡維新 醫學 35 無機材料科學基礎 姜濤 工學 36 機械設計基礎 王艾倫 工學 機械類 37 操作系統原理 胡志剛 工學 電氣信息類 38 固體物理學 郭光華 理學 物理學類 39 工科大學化學實驗 李潔 理學 化學類 40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 朱建軍 工學 測繪類 41 礦井通風與空氣調節 吳超 工學 地礦類 42 流行病學 譚紅專 醫學 預防醫學類 43 臨床技能實驗學 沈守榮 醫學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44 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 徐克前 醫學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45 工程測量(網路課程)曾永年 工學 土建類 46 編譯原理 陳志剛 工學 軟體工程 …… …… …… …… 截至2010年,我校在「質量工程」一期建設中,共獲得國家精品課程56門,數量居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之後,名列全國高校第5位
3. 鹽源縣縣長尹江濤簡歷
尹江濤,男、彝族、34歲、四川西昌人、博士、中共黨員、現任中共九龍縣委專副書記、縣長屬 。
1995.09——1999.07 西南工學院城建與國土資源系地質工程專業學習;
1999.07——2001.10 甘孜州地質礦產局任科員;
2001.10——2002.02 甘孜州國土資源局科員;
2002.02——2005.10 甘孜州國土資源局任地質環境科副科長(其間:2009.09——2005.07在西南科技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進修研究生);
2005.10——2009.08 甘孜州國土資源局任地質環境科科長(其間:2006.09——2009.06在成都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學習,2009.06取得博士學位)
2009.08——2011.10 甘孜州國土資源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2011.10——2011.11 中國九龍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2011.11——2011.12 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代理縣長
2011.12——至今中共九龍縣委副書記、縣長
4. 南京師范大學哪些專業最好
對於「南京師范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這個問題,作為學姐的我還是挺有發言權的!就我研究而言,南師大雖說是個綜合性211大學,強勢專業必須有,但也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強勢。以下便是我所了解到的那些「值得讀」的專業:
1、英語師范專業
不必多說,作為南師大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它自有高的道理。這是學校的王牌專業,專業程度江蘇省內僅次於南京大學,所需的專業水平是十分高的,此專業掌握著學校整體學生的考試內容與難度,也經常參與省級、國際比賽,與外校競爭奪優。考進這個專業,如果再加上研究生的學歷,以後就業起薪還是挺高的。
2、法律專業
法律專業也算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專業,此專業的畢業生以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而著稱。學校的師資力量還是不錯的,剛上過節目《奔跑吧》的金鑫老師就是南師大法學院的老師,可見法學院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以上就是學姐認為的「值得讀」的專業,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內心的選擇與判斷哦,希望你早日找到心儀的專業並為之奮斗,祝你成功!
5. 南京師范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對於「南京師范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這個問題,作為學姐的我還是挺有發言權的!就我研究而言,南師大雖說是個綜合性211大學,強勢專業必須有,但也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強勢。以下便是我所了解到的那些「值得讀」的專業:
1、英語師范專業
不必多說,作為南師大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它自有高的道理。這是學校的王牌專業,專業程度江蘇省內僅次於南京大學,所需的專業水平是十分高的,此專業掌握著學校整體學生的考試內容與難度,也經常參與省級、國際比賽,與外校競爭奪優。考進這個專業,如果再加上研究生的學歷,以後就業起薪還是挺高的。
2、法律專業
法律專業也算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專業,此專業的畢業生以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而著稱。學校的師資力量還是不錯的,剛上過節目《奔跑吧》的金鑫老師就是南師大法學院的老師,可見法學院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以上就是學姐認為的「值得讀」的專業,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內心的選擇與判斷哦,希望你早日找到心儀的專業並為之奮斗,祝你成功!
6. 我是外校的,學的是資源勘查工程石油方面的,想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研究生,報考哪個專業的比較好呢
海洋地質,或者能源地質工程。
能源地質工程是石油系的,就是油氣方面的;
海洋地質是海洋系的,有油氣方面的,也有固體的。
有的比較牛的導師帶的學生有海洋系的,也有石油系的,學的東西差不多。
石油系你可以看下這些導師:http://zyxy.cug.e.cn/sjdw/Petro(2008)/TeachersAll.htm
郝芳最近當上了副校長,如果能夠跟他是最好的了。
海洋系的導師有這么些:http://zyxy.cug.e.cn/sjdw/marine/dw3.htm
解習農、任建業、王華、陸永潮、王龍樟、劉曉峰、肖軍、姜濤、廖遠濤這些導師都是油氣方面的,解習農和任建業學術型比較強,強烈推薦吧。
老師都挺好的,當然越好的導師報考的越多,競爭越強,也要老師看得上你才行。祝你順利吧。
海洋地質方面高數可選,不過一般的都不選,因為高數難;能源地質工程我就不知道考不考高數了。
專業課,應該是普通地質學和另外一門,像沉積學或者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學等。
另外,好像原來你也給我發過信息,不過現在我不在學校,最近一段時間都比較忙,你可以在3月中旬給我網路發消息找我要qq號,有什麼問題可以聊一下,雖然不一定幫得到什麼忙,能幫一點是一點吧,呵呵:-)hehe。
7. 中南大學的歷史沿革
1、學校前身
中南大學於2000年4月29日,在國家高等學校重新布局結構調整中由中南工業大學、湖南醫科大學與長沙鐵道學院三校合並組建而成。
其最早溯源至分別於1903年和1914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和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工業大學前身為中南礦冶學院(1952年),礦科享譽中外有中國「礦冶黃埔」之稱。
長沙鐵道學院前身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1953年),享有中國土木工程「三駕馬車」之美譽;湖南醫科大學前身為湘雅醫學專門學校(1914年),為我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高等學校,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
2、發展歷程
中南大學秉承百年辦學積淀,順應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大勢,弘揚以「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為核心的大學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風,堅持自身辦學特色,服務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團結奮進,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1960年10月,進入全國重點大學建設行列,系當時湖南省唯一的全國重點大學。
1996年9月,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成為首批27所「211大學」之一。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6月,中南大學研究生院由教育部批准試辦,2004年5月獲批正式建立。
2001年2月,進入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高水平大學行列。
2003年12月,成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湖南省唯一副部級大學。
2019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中南大學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3、學術派系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學校擁有世界上最為完備的有色冶金學科體系鏈;擁有享譽全球的湘雅醫學醫療群;擁有中國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運輸的研學基地。
學校正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中南大學在金屬材料、礦物加工、概率論、醫學領域均擁有世界級的學派。
(7)中國地質大學姜濤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學設有研究生院、湘雅醫學院和31個二級學院,107個本科專業;擁有享有「南湘雅」美譽的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口腔醫院、湘雅五醫院5所直屬附屬醫院。
以及湖南省腫瘤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株洲市中心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建有24個臨床教學基地。
截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學擁有4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3個(含一級學科覆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2個。
截至2019年1月,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葯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免疫學。
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等16個學科ESI(基本科學指標)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學排名居全球前1‰,中南大學ESI排名並列「雙一流」建設高校第10位。
網路-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