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傾斜屬於哪類地質災害
① 地質災害有哪些類型
它們是:1
地殼活動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斷層錯動等;2
斜坡岩土體運動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
地面變形災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開裂(地裂縫)等;4
礦山與地下工程災害,如煤層自燃、洞井塌方、冒頂、偏幫、鼓底、岩爆、高溫、突水、瓦斯爆炸等;5
城市地質災害,如建築地基與基坑變形、垃圾堆積等;6
河、湖、水庫災害,如塌岸、淤積、滲漏、浸沒、潰決等;7
海岸帶災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蝕、海港淤積、風暴潮等;8
海洋地質災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壩、淺層氣害等;9
特殊岩土災害,如黃土濕陷、膨脹土脹縮、凍土凍融、沙土液化、淤泥觸變化、淤泥觸變等;10
土地退化災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鹽鹼化、潛育化、沼澤化等;11
水土污染與地球化學異常災害,如地下水質污染、農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
水源枯竭災害,如河水漏失、泉水乾涸、地下含水層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致災地質作用都是在一定的動力誘發(破壞)下發生的。誘發動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為的。據此,地質災害也可按動力成因概分為自然地質災害和人為地質災害兩大類。自然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規模和頻度,受自然地質條件控制,不以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轉移;人為地質災害受人類工程開發活動制約,常隨社會經濟發展而日益增多。所以防止人為地質災害的發生已成為地質災害防治的一個側重方面。
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進程,有的是逐漸完成的,有的則具有很強的突然性。據此,又可將地質災害概分為漸變性地質災害和突發性地質災害兩大類。前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後者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災害等。漸變性地質災害常有明顯前兆,對其防治有較從容的時間,可有預見地進行,其成災後果一般只造成經濟損失,不會出現人員傷亡。突發性地質災害突然,可預見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動式的應急進行。其成災後果,不光是經濟損失,也常造成人員傷亡。故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對象。
② 西安大雁塔為什麼會傾斜
一是這座古塔的自身因素,如材料不夠堅固耐用、塔的基礎處理不均勻、塔身結構整體性差,經歷過70多次地震,在歷史上曾經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古塔的防水、排水不暢。
二是這座古塔周圍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過去,長期靠抽取地下水維持城市供應,周圍群眾打井、挖土和過度抽取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從而造成大雁塔地基的不均勻下沉,加速了古塔的傾斜下沉。
③ 古代高塔十塔九斜之說的現象是由什麼引起的
造成「十塔九斜」的原因:
1、古人在設計古塔時,結構上存在著缺陷,這是產生塔體傾斜的內在原因。
2、黃土的濕陷性,遇水便導致塔基下沉,引發塔身傾斜。
3、地震等地質災害,導致古塔傾斜甚至崩塌。
(3)大雁塔傾斜屬於哪類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語: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建築風格:
比薩斜塔毫無疑問是建築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築。在發生嚴重的傾 斜之前,它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已經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獨創性。
雖然在更早年代的義大利鍾樓中,採用圓形地基的設計並不少見,類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納、托斯卡納和翁布里亞找到,但是,比薩鍾樓被認為是獨立於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鑒前人建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設計並對圓形建築加以了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
比如,鍾樓的圓形設計被認為是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築形成反射而相對應,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圓形後殿的曲線設計。更重要的是,鍾樓與廣場上對圓形結構的強調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偉的、同樣是圓形的洗禮堂奠基以後,整個廣場更像是有意設計成耶路撒冷復活教堂(Anastasis)的現代版本。這種的設計正來源於經典的古代建築。
鍾樓的裝飾格調繼承了大教堂和洗禮堂的經典之作,牆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淺兩種白色帶,半露方柱的拱門、拱廊中的雕刻大門、長菱形的花格平頂、拱廊上方的牆面對陽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蔭面的強烈反差,給人以鍾樓內的圓柱相當沉重的假象。
大教堂、洗禮堂和鍾樓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
中國青年網-世界最高古磚塔傾斜 專家稱"十塔九斜"不誇張
網路-比薩斜塔
④ 地質災害都有哪些種類
地質災害的種類有: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2、崩塌:是指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
3、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5、地裂縫:地裂縫是累進性發展的漸進性災害。按其成因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內動力形成的構造地裂縫,如地震裂縫、基底斷裂活動地裂縫、隱伏裂隙開啟裂縫等;另一種是非構造型,即外動力作用形成的地裂縫,如鬆散土體潛蝕地裂縫黃土濕陷地裂縫、膨脹土脹縮地裂縫、滑坡地裂縫等。
(4)大雁塔傾斜屬於哪類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就地質環境或地質體變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發性地質災害與緩變性地質災害兩大類。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即習慣上的狹義地質災害。後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稱環境地質災害。 根據地質災害發生區的地理或地貌特徵,可分山地地質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質災害,如地質沉降,如此等等。
⑤ 西安大雁塔向那邊傾斜了
西安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傾斜了 史料中關於大雁塔傾斜度的准確測量,最早始於版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當權時測定大雁塔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傾斜了198毫米;1941年,再次測定它已向西北傾斜了413毫米。由於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從1945年起大雁塔的傾斜速度開始加快。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有關部門曾幾次組織對大雁塔進行監測,1964年測得塔身傾斜873毫米,1983年測得塔身傾斜998毫米,同時發現塔身及其周圍地面每年下沉70毫米至80毫米。從1985年到1996年,平均每年以1毫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傾斜。1996年,經國家測繪單位實地測量,結果顯示大雁塔的傾斜度達到1010.5毫米。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後,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經測定,大雁塔塔頂的傾斜量較震前變化了0.62毫米,塔體各層出現了不均勻形變及沉降的現象,表明地震對塔體的結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壞。
⑥ 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哪幾種地質災害分級標準是什麼
地質災害是指由於地質作用引起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災害。常見的地質災害主專要有滑坡、崩塌屬、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可分為自然地質災害和人為地質災害,按災害傷亡人數或經濟損失程度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4個等級。
地質災害分級標准
⑦ 大雁塔為啥是歪的
史料中關於大雁塔傾斜度的准確測量,最早始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當時測定大雁塔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傾斜了198毫米;1941年,再次測定它已向西北傾斜了413毫米。由於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從1945年起大雁塔的傾斜速度開始加快。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有關部門曾幾次組織對大雁塔進行監測,1964年測得塔身傾斜873毫米,1983年測得塔身傾斜998毫米,同時發現塔身及其周圍地面每年下沉70毫米至80毫米。從1985年到1996年,平均每年以1毫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傾斜。1996年,經國家測繪單位實地測量,結果顯示大雁塔的傾斜度達到1010.5毫米。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後,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經測定,大雁塔塔頂的傾斜量較震前變化了0.62毫米,塔體各層出現了不均勻形變及沉降的現象,表明地震對塔體的結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壞。
矗立了1300多年的大雁塔為何傾斜了上千毫米?文物和地質部門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終於弄清了導致大雁塔傾斜的主要原因:一是這座古塔的自身因素,如材料不夠堅固耐用、塔的基礎處理不均勻、塔身結構整體性差,經歷過70多次地震,在歷史上曾經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古塔的防水、排水不暢;二是這座古塔周圍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過去,長期靠抽取地下水維持城市供應,周圍群眾打井、挖土和過度抽取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從而造成大雁塔地基的不均勻下沉,加速了古塔的傾斜下沉。
國家測繪局測量發現,2004年大雁塔塔下地勢較1985年累計下沉了1189毫米。專家們一致認為:大雁塔的傾斜就是因為其地面不均勻沉降過快造成的,該塔西北地面嚴重的沉降使得大雁塔向西北方向的傾斜程度加劇。也有專家認為:其塔體向西北傾斜與其所在的地質構造帶也有關系,由於大雁塔正處在關中地質大斷裂帶的邊緣而且又同時處在其西北方向漏斗形的下沉結構的邊緣,這就無法保證大雁塔塔身的穩定性。
1981年秋天,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塔因天雨而倒塌,為陝西的文物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鍾,當地政府部門開始意識到大雁塔傾斜的嚴重性。此後,陝西省、西安市政府從大環境治理方面入手,積極採取各種有效的整治措施,遏制西安城區因超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裂縫擴延和地面沉降。
從1997年開始,已向西北方向傾斜了278年的大雁塔的傾斜問題已得到有效遏制,並已出現了緩慢回彈,開始緩慢地「回位」。2006年,根據國家測繪局出具的報告,大雁塔已經向傾斜的相反方向「回位」了9.4毫米,平均每年「回位」1毫米,並且「總體傾斜量相對穩定,且回彈趨勢未變」。
西安市水務局的最新監測結果顯示,今年,全市83%的監測點地下承壓水位有了明顯上升,最大上升高度達到6米,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發展得到遏制。與去年相比,今年西安市地下水位上升了0.02米。向西北方向傾斜1米多的大雁塔開始向相反的方向緩慢恢復、歸正。
專家認為,按照目前平均每年「回位」1毫米,倘若不出現意外,1000年後,大雁塔的塔身有可能回歸原位。
⑧ 嘆為觀止的鬼斧神工大雁塔為何傾斜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陝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而修建,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通高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築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結構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辟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1996 年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陝西省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 ― 大雁塔,塔身傾斜幅度已經超過 1 米,達到了 1010 毫米,塔身也一直在持續沉降。大雁塔這座千年古塔的命運將何去何從,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什麼原因導致了大雁塔的嚴垂傾斜?精確到毫米的傾斜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今天的大雁塔又處於什麼狀態呢?
1996 年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陝西省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 ― 大雁塔,塔身傾斜幅度已經超過 1 米,達到了 1010 毫米,塔身也一直在持續沉降。大雁塔這座千年古塔的命運將何去何從,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什麼原因導致了大雁塔的嚴垂傾斜?精確到毫米的傾斜數據是怎麼算出來的?今天的大雁塔又處於什麼狀態呢?
大雁塔傾斜不是現在才有的事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康熙年間,大雁塔就已經向西北方向傾斜了 198 毫米,這個數字一直被當朝官員記錄在案。 1941 年,國民政府還對大雁塔進行過新的測量,發現傾斜度又有所增加,變成了 413 毫米。這個幅度人們尚可接受,認為古塔十有九斜,沒有什麼奇怪。但當新的傾斜數據變成 1010 毫米的時候,當地人再也按捺不住了,這樣超過 l 米的傾斜幅度難保其不會有一天轟然倒塌。當年法門寺內的真身舍利寶塔,就是因為傾斜幅度過大突然倒塌。
正在人們擔心的時候,還有一個問題更加急切需要得到答案,那就是大雁塔的傾斜幅度為何會變得如此巨大。專家們認為致使大雁塔傾斜幅度變大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大雁塔自身因素造成的。塔身本身的基礎就不均衡,結構缺乏整體性,而且水流的排放性能一直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大雁塔已經佇立了千餘年,它的構成材料出現老化。這些原因都能導致大雁塔傾斜。
另一方面,則跟大雁塔周圍環境的破壞有關。在西安的地質結構坦,有四個類似翻斗的下沉結構。一般來說,下沉結構的地表是不能修造大型建築物的,但大雁塔就恰好落在其中一個下沉結構的邊緣地帶。再加上周圍居民不斷挖土、挖井,使地下水過址被抽取,造成水位下降,地表下陷。於是,大雁塔也跟著下陷的地表歪曲了起來。
所幸的是,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大雁塔傾斜的嚴重性,開始大規模整治周圍環境,彌補由於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的地表下陷甚至裂縫的問題。從 2006 年開始,大雁塔的傾斜幅度開始逐漸收縮變小。專家認為,如果按照這種進程發展下去,在確保環境不受破壞的基礎上,大雁塔將會在千餘年後回歸正常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