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防汛防地質災害教案

防汛防地質災害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2-20 23:46:07

⑴ 如何應對洪澇與地質災害教案課後反思

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遇到這類災害,總的說是要沉著、冷靜,不要慌張,迅速想辦法。
地震來了怎麼辦?地震時應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時應選擇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伏地、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有易燃易爆氣體。如果在地震廢墟中,應力求在不安全中創造安全環境,沉著鎮靜,注意休息,保存體力和精力;設法把消息傳送出去,等待救援;盡量節省食物和水,必要時採取非常措施;如受傷,應想法包紮;災區人民應想方設法互救。
在山區野外行走、駕駛、避雨、休息時,要注意防崩塌災害,以防禍從天降。要特別留意崩塌前兆,如崩塌體後部出現裂縫、崩塌體前緣掉塊、土體滾落、小崩小塌不斷發生、坡面出現新的破裂變形、甚至小面積土石剝落、岩質崩塌體偶爾發生撕裂摩擦錯碎聲等,要迅速撤離。
如果遭遇滑坡,當處在滑坡體上時,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如何防範泥石流?在雨天不要在溝谷中長時間停留,一旦聽到上游傳來異常聲響,應迅速向兩岸上坡方向逃離。雨季穿越溝谷時,先要仔細觀察,確認安全後再快速通過。山區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點,溝谷下游是晴天,溝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同樣也要提防泥石流災害。

⑵ 如何防範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的學習內容

中國氣象部門規定:
(1) 1小時內的雨量為16毫米或以上的雨;
版(2) 24小時權內的雨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從雨水的利用和洪澇的預防出發,又按雨強分為一般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由於各地的地形和水利設施等不同,同一強度的暴雨造成的後果也不同,因此,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標准也不一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按下列標准劃分的:(1) 12小時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時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稱為「一般暴雨」。(2) 12小時的雨量超過70毫米但小於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暴雨稱為「大暴雨」。(3)凡12小時的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時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暴雨稱為「特大暴雨」。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現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島,24小時的雨量為1870毫米。中國的最大暴雨出現在台灣省新寮,24小時雨量為1672毫米,其次是台灣省百新,24小時雨量為1248毫米。均是熱帶氣旋活動引起的。

⑶ 我要寫一篇 防範地質災害的工作方案 應該怎麼寫

x xx街道2008年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方案

當前汛期將至,為了切實做好2008年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貫徹落實我市召開的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實際,特製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地質災害概況

xxx街道地質災害以洪澇為主,由於轄區地勢低,基礎設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庫一放水,地勢較低的民房、廠房及倉庫等容易被淹。

二、地質災害情況

(一)重點防範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是5-7月份的降雨、上流水庫放水等活動。預測今年地質災害的重點主汛期是5月至7月。

(二)防治重點。根據轄區地質災害分布,預測地質災害發生的重點為火車站南頭沿河民房、廠房及倉庫。重點防災地段是工業南路101號至114號,省一建靠河邊平房地勢較低,較易被淹。

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穩定性和危險性,以及是否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等因素,確保做好轄區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針對轄區基本情況,要認真貫徹執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群策群防」的防禦工作方針,並嚴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質災害防禦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系和監測預報網路,落實地質災害群策群防責任制,及時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值班表,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街道主任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工作及發生地質災害後及時組織轉移群眾撤離工作。

(二)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充分利用公開欄、宣傳欄、科普畫廊等社區文化宣傳陣地,廣泛深入地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以此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救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強動態監測和險情巡查,做好預警預報。汛前,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一次檢查,並落實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並充分發揮社區平安中心戶長和樓幢長的作用,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信息反饋、宣傳等工作。

2、落實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並制定和完善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工作預案,使受地質災害威脅范圍內的每個居民了解災害隱患、撤離路線、防災避災措施等事項。

3、各社區要督促居民、基層單位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尤其是汛期加強監測頻率,密切觀察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並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上級部門及領導報告,如情況緊急要立即報告,並迅速組織人員撤離。

4、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險情巡查,做好防範突發性地質災害工作,並做好值班記錄。對重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協調有關單位,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並採取有效的減災措施。

5、要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機制。當天氣情況發生變化時,立即將相關信息通知到轄區各有關單位、企業、地災監測人和受威脅的群眾,並做好有關防災減災工作。

(四)嚴格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制度。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的特點,要做好應急搶險救災工作。轄區企、事業單位要嚴格實行值班報告制度,及時上報值班電話和值班人員表,以便在災害發生後能在第一時間知悉災害情況,確保上報下達、傳遞到位。一旦發現地質災害險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協調有關單位,做好應急和搶險救災工作,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力爭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x x x街道辦事處

2007年4月15日

⑷ 防冬汛安全教育教案

深入開展防汛復安全隱患排查制工作。各部門、鄉鎮(街道)要立即組織對山洪與地質災害、山塘水庫等防汛重點區域進行冬汛安全隱患大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消除隱患,嚴格落實冬汛保安措施,確保安全。

加強山洪與地質災害、山塘水庫監測預警工作。各部門、鄉鎮(街道)要督促小流域山洪與地質災害預警員、山塘水庫巡查員加強監測,按防汛預案落實預警責任和避險保安措施,並結合實際落實危險區特別是病險屋頂山塘下游的人員轉移安置工作,確保人員安全。

⑸ 教案地質災害小班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影響物體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合作設計和實驗,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長條木板積木);
2、記錄表A、B,鉛筆。
【活動過程】
一、從日常生活導入。
提問:你們玩過滑滑梯嗎?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組成?
1、教師出示不同坡度的兩個滑滑梯斜坡,將同樣的兩輛小車放在滑滑梯上。
提問:哪邊會跑得更快?
2、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學習使用。
提問:怎樣製作記錄表,把實驗和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引導幼兒使用圖示法)
二、幼兒合作操作,師觀察指導。
1、幼兒自由組隊,3~4人一組,進行斜坡搭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2、幼兒合作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3、分享實驗結果。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才能讓小車贏呢?
小結:原來斜坡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車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兒繼續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並記錄。
5、歸納小結實驗結果:
提問:這次你們又發現了什麼秘密呢?
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關,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快,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⑹ 誰有「防震救災」主題班會教案

防震救災 珍愛生命》主題班會
六年級六班
【班會目的】
1、掌握地震到來時在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2、關愛生命,快樂學習生活每一天。
【班會准備】
1、學習防震救災應用小知識
2、防震救災知識競賽試題
3、抗震救災英雄故事
【主持人】商瑜劉亞傑滿譯文
【記錄人】肖雅琦
【時間】2009.5.11
【班會過程】
一、學習地震到來時在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後整理答案,並與大家共同學習與掌握)
1、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台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2、學生在學校如何避震?
地震到來時,如果正在教室上課的,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台上去!如果正在操場或室外的,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必要時應當在室外上課。
3、家庭如何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炕沿下、堅固傢具附近;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4、公共場所如何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台;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5、戶外如何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6、避震要點:
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7、專家建議,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台;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卧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盡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盡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系,除用手機聯系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打開手電筒。
8、震後如何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二、小組之間防震減災知識競賽:(滿譯文)
(方法:必答和搶答;每一小組整理共同完成一份知識競賽試題)
附題目:
防震減災知識競賽試題

一、判斷題
1、我國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2、震中距是指從地面上的一點到震中的距離。震中距越大,也就是距離發生地震的地方越遠,造成的破壞越大。
3、我國對地震預報實行政府統一發布制度。
4、地震發生時,如果在室內,應選擇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
5、在室內避震,應選擇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
6、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智利的8.9級地震。
7、地震三要素分別是:發震時刻、地點、震級。
8、在操場或室外遇到地震時,要就近靠在高大建築、電桿旁、水塔下。
9、在2004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突出重點,全面防禦;健全體系,強化管理;社會參與,共同抵禦」的防震減災工作三大戰略要求。
10、當聽到地聲時,大地震就可能發生了。這時候應該立即離開房屋,採取緊急防禦措施,選擇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安置下來。
二、單項選擇題
11、讓人產生震感而又不會造成較大破壞的地震通常稱為有感地震,它的震級范圍一般是______級。
A、≤2.9 B、3~4.5 C、4.6~5.9 D、≥6
12、震級相差一級,能量釋放相差______倍。
A、10 B、30 C、80 D、100
13、按地震成因劃分,目前世界上發生的地震90%屬於_______類型。
A、構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14、建築物的地基應選在_______地方。
A、舊沙灘上 B、基岩完整且穩定的地方 C、活動斷裂帶上 D、古河道上
15、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______的一種表現形式。
A、地球內部物質運動和能量釋放 B、地下水過度開采 C、天氣突然變化 D、森林過度採伐
16、對地震時處於黑暗窒息、飢渴狀態下埋壓過久的人,救出後正確的護理方法是_______。
A、蒙上眼睛,慢慢進食,處於自然呼吸狀態 B、盡快拖出來進食 C、盡快拖出來輸氧
D、拖出來自由活動
17、地震時遇到毒氣泄漏應用濕布捂住口鼻_______逃離。
A、沿逆風方向盡快 B、沿順風方向盡快 C、不擇方向盡快 D、原地不動待救
18、在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是________。
A、氣象災害 B、地質災害 C、地震災害 D、洪水災害
19、樓房避震應該_______。
A、跳樓 B、躲在窗下 C、用忱頭或軟墊護住頭部,就近躲在床、桌下等「安全形」或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小開間內 D、乘電梯下樓
20、地震引起火災時,要用_______捂住口鼻,逆風匍匐逃離火場。
A、布 B、折成三折八層打濕後的毛巾 C、紙 D、手
21在我國,地震預報的發布權在_______。
A、中國地震局 B、省級以上人民政府 C、地震預報專家 D、省地震局
22、減輕地震災害的工程性措施包括_______。
A、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 B、制定防震減災規劃 C、對建設工程進行抗震設防
D、制定地震應急預案
23、在學校上課遇到地震時,要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________。
A、窗口旁 B、課桌邊 C、過道上 D、樓道內
24、在操場或室外遇到地震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________。
A、頭部 B、腹部 C、胸部 D、手臂
25、在公共場所避震,不要慌亂, ________。
A、暫時躲在大型超市的貨架下,待震後撤離現場 B、暫時躲在影劇院和體育館的排椅、商場的的立柱和牆角處,,待地震過後有秩序地撤離現場 C、盡快靠近柵欄,翻越柵欄逃生 D、拚命沖到門口逃生
26、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避震,應選擇______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
A、玻璃 B、結實 C、漂亮 D、鮮艷
27、乘坐正在行駛的電(汽)車內遇到地震時,_______ 。
A、跳車 B、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C、站在原地拉緊扶手,等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D、坐在原位不動,等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28、在戶外避震應就近選擇_______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 B、開闊地 C、廣告牌下 D、建築物旁
29、震後救人的原則是______。

⑺ 防地質災害教案

高中地理地質災害教案

一、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教材中主要講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授課時教師首先可由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防治地質災害」引入新課,並指出地質災害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重威脅,地質災害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它的挑戰,應使學生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教師介紹主要地質災害的特點時,可指導學生讀圖4.53,圖4.55,圖4.58,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通過圖4.54,圖4.56,圖4.57,使學生對地質災害的破壞性形成直觀印象。對於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如地震和火山的分類),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自學。另外,還要聯系初中所學知識加以理解。
二、在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節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繫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
講述地質災害的關聯性時,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培養學生運用動態的、聯系的觀點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教師可舉例說明地質災害三個方面的關聯性。例如,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從而說明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影響。講完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可隨即安排學生做課後活動第1~2題,以達到鞏固和反饋的目的。
三、教材最後講述地質災害的防禦。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也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
「地質災害的防禦」內容比較簡單,可引導學生自學,教師可補充地震前兆、地震防禦措施等有關知識,引導學生閱讀課後「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工程」,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另外,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然災害的發生,關鍵是樹立預防為主,加強監測、預報的觀念,以求防災、減災、免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