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分布圖

中國地質分布圖

發布時間: 2021-01-17 22:35:11

Ⅰ 讀下面幾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主要地質災害分布圖 材料二:某種自然災害圖 材料三:20

(1)滑坡;西南地區、黃土高原、長白山區。
(2)工程建設、農業生產等內工程建設破壞容植被;地形陡峻,建築物、人財產等受災體密集分布於山谷、河谷泥石流的高風險區;橫斷山區人們的放抗災能力弱、以及防範的措施不到位
(3)非工程措施:制定泥石流災的害國家減災規劃;行政部門加強減泥石流的減災管理;對公眾特別是多發區的人民加強泥石流的減災教育,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能力;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等(任搭三點,期中必須答到:對公眾特別是多發區的人民加強泥石流的減災教育,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能力;)
工程措施:(改變地表環境防止和減輕泥石流災害的強度)通過岩土體改造工程、加固穩定變形土體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植樹造林,保護植被;建立護坡、擋牆等支檔物,避免泥石流沖擊村莊和耕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搬遷(避讓)與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對於泥石流高風險區的受災體進行集體移出高風險區。

中國地質圖、中國礦產分布圖、中國含油氣盆地分布圖等這些圖大幅掛件在哪裡有賣的我單位需要進購這些圖

專業圖買的很少,真的想要去大書店kankan,出版社一般應該有

Ⅲ 下圖為中央氣象台發布的某日我國地質災害指數和限電指數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圖中央氣象台發布的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D

Ⅳ 讀如圖「中國主要地質災害的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省級行政區甲的簡稱是______省級行政區,

(1)省級行政區甲是雲南省,其簡稱是雲或滇,省級行政區乙的全稱是四專川省.
(2)泥石流和屬滑坡多分布在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泥石流發生時,人們要向山脊方向逃生.
(3)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原因是地處六大板塊中的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故答案為:(1)雲或滇;四川省;(2)一;二;B;(3)太平洋;印度洋;活躍.

Ⅳ 中國地圖高清版大圖

中國地理位置: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地圖如下:

(5)中國地質分布圖擴展閱讀

中國行政規劃:

1、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2、北部邊疆一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3、黃河中下游六省、直轄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北京市、天津市;

4、長江中下游七省、直轄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

5、南部沿海七省、特別行政區: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福建省、台灣省;

6、西北五省、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西南五省、直轄市: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Ⅵ 中國各名山海拔排名

中國來十座名山為:山東自泰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廬山、西藏珠穆朗瑪峰、吉林長白山、陝西華山、福建武夷山、台灣玉山、山西五台山

名山海拔排名:

1:西藏珠穆朗瑪峰系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4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2:台灣玉山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

3:四川峨眉山主峰金頂,海拔3079米。

4:山西五台山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

5:吉林長白山主峰白雲,海拔2691米。

6:福建武夷山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

7:陝西華山主峰南峰,海拔2154.9米。

8:安徽黃山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

9:山東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10:江西廬山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6)中國地質分布圖擴展閱讀:

「中華十大名山」推選活動是由中國國土經濟研究會主辦,《今日國土》雜志社承辦,並聯合中國科技界、學術界、政界、新聞界人士共同組織的。

評審委員會按照社會知名度、傳統文化、生態環境、景觀特色、科學價值與管理建設6條標准,以群眾投票推選的前15座名山為基礎進行了認真的評議,用無記名投票方式最終確定的。

Ⅶ 到哪裡可以查到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宿舍分布圖

研究生都住在東區,就那麼幾棟樓,隨便問一下就知道了。不用什麼地圖。

Ⅷ 什麼是烏木

烏木
烏木是川人對陰沉木的俗稱,並非是非洲大陸地面上活的黑色木料。它是兩千年至萬年前,古四川地域天體發生自然變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而形成,故又稱「炭化木」。
News_content
"
神奇的三星堆烏木與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物一樣,是四川人類的寶貴遺產,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活化石之美稱。
烏木是川人對陰沉木的俗稱,並非是非洲大陸地面上活的黑色木料。它是兩千年至萬年前,古四川地域天體發生自然變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而形成,故又稱「炭化木」。
烏木主要分布在四川四條大江及其支流區域。經多位烏木愛好者取樣作炭十四同位素測定,大多數烏木的年代為距今兩千多年至四萬年之間。
可見烏木歷經歲月滄桑、飽受多種自然外固和內固之力,使其天然形狀怪異、古樸、典雅,儀態萬千。難怪外國人參觀後,驚嘆為「東方神木」。
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烏木最集中的出產地之一。經中國地質大學檢驗中心炭14測定,其烏木年齡為3200土50年。本人收藏的各種烏木距三星堆只有10公里遠。
烏木的種類繁多,有:麻柳樹、青岡樹、香樟樹、楠木(金絲楠木、小葉楠木)紅椿木、紅豆
彬、馬桑、黃柳木、黃柏、槐木、檀木等。一般帶有香味和殺菌特徵的樹種才能形成烏木。在德陽市綿遠河一帶還發現3米直徑的大烏木,可見遠古時代生態環境
是多麼美好、壯觀。
烏木本質堅硬,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黃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
可達到鏡面光亮,有的烏木本質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製作藝術品、仿古傢具的理想之材。
考古學家通過三星烏木復原當時的生存環境破譯了三星堆出土了大量大象牙之謎。正是烏木的靈性,故宮博物院的老師測出烏木還有顯著的促進血液循環,延年益壽的功能。蜀人視之為辟邪納福之寶。
由於烏木為不可再生資源,開發量越來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烏木藝術品極具
收藏價值。
釋名:
烏木、烏文木。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有解毒,亦治霍亂吐利。取木片研為末,溫酒沖服。

Ⅸ 中國地質災害分布圖

西南山區較為典型

Ⅹ  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

一、危險性分析方法與步驟

(一)分析危險性構成,建立危險性綜合評價模型(圖18-1)

圖18-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價結構示意圖

(二)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計算模型,確定各種參數

1.綜合危險性指數(Zw)按下式計算:

Zw=Zwb·Ab+Zwn·An+Zwt·At

式中:Zw為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Zwb、Zwn、Zw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災害危險性指數;Ab、An、A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權重。

2.任一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指數(Zwi)按下式計算:

Zwi=Zli·Ali+Zqi·Aqi

式中:Zli、Zqi分別為該類地質災害的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Ali、Aqi分別為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的權重。

3.歷史災害強度按下式計算:

Z1=G·W·P

式中:Z1——歷史災害強度指數;

G、W、P分別為歷史災害規模、密度、頻次、據表18-1劃分等級,並賦予相應的評判值。

歷史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變化范圍為0~100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2)。

表18-1地質災害規模、密度、頻次等級劃分

表18-2地質災害歷史強度等級劃分

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指數(Zq)按下式計算:

Zq=(D·AD+X·AX+Q·AQ+R·AR)·k

式中:D、X、Q、R分別為控制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氣候植被條件、人為條件充分程度的標度分值(具體內容和評判標准如表18-3);

AD、AX、AQ、AR分別為上列4方面形成條件的權重;

k為潛在地質災害判別系數,其值為0或1(在D、X、Q、R四方面形成條件中,若有一方面條件不具備,則該種地質災害就不可能產生時,k值取0,否則取1)。

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分布范圍為0~1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4)。

5.評價模型中權重值的確定

在上述計算模型中,需要多方面權重值。為了提高它們的可靠性,每類災害聘請2~4位專家以答卷的方式進行評判;同時選取5~8個典型災害事例進行統計。綜合兩方面結果確定權重值。各方面權重如表18-5。

歷史災害強度和潛在災害強度對於地質災害危險性的作用權重分別為0.3和0.7。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對於綜合危險程度的權重分別為0.41、0.46、0.13。

表18-3地質災害潛在活動強度控制條件判別表

續表

表18-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等級劃分

表18-5各種影響條件對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的作用權重

(三)計算各單元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劃分危險性等級(表18-6)

表18-6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等級劃分表

(四)繪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危險性統計表等,在此基礎上分析地質災害的危險水平和分布規律

二、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特徵

從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和災變強度計算結果看,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的主要特徵是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但不同地區危險水平相差很大(圖18-2)。

據統計,中國2424個評價單元,危險性指數最低值為0,最高值為8.05(四川省華鎣市)。除青藏高原北部資料不詳外,其餘地區以輕度、中度和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為主,部分地區為重度災害區,局部為極重度災害區(表18-7)。

表18-7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統計表

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的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閩粵台沿海平原,西北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北部內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地勢平坦,一般發育有很厚的鬆散沉積物,除個別地區有小型滑坡和地面塌陷活動外,地質災害不發育。這些地區不但基本沒有歷史地質災害記錄,而且基本不具備地質災害的潛在活動條件。

圖18-2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

輕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華北的山西高原,華東的山東丘陵,東南沿海的浙閩丘陵、兩廣丘陵,西北的青海高原、阿爾泰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局部地區有泥石流。東部和北部、西北部地區地質災害活動背景條件不同:東部地區主要為丘陵、低山,地形切割不劇烈,所以山地災害不嚴重;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以高原、山地為主,雖然海拔高程大,地形起伏較劇烈,但氣候乾旱,降水貧乏,且人類活動較弱,所以地質災害較輕。這些地區歷史災害雖有記錄,但規模和頻度較小。它們的潛在災害條件一般不充分,除閩浙沿海和山西高原部分地區,今後時期地質災害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外,大部分地區將基本維持現狀水平。

中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陝北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山地、川西山地、雲貴高原、南嶺、武夷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為山地、高原,地形切割比較劇烈,降水比較豐富,部分地區岩溶發育,所以除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比較發育外,有些地區(雲貴高原等)的岩溶塌陷災害也比較嚴重。地質災害活動條件比較充分,大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性。

重度和極重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秦嶺、大巴山、鄂西山地、川滇山地,在這些地區形成比較廣闊的南北向分布的嚴重災害區;其次零散分布在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以及橫斷山、雪峰山、羅霄山、雲霧山、武夷山、天山、喜馬拉雅山的部分地區。縱貫中國中部的大面積嚴重災害分布區,處於中國地勢變化的「第二台階」。這里地形切割十分劇烈,深大斷裂發育,地震活動頻繁,新構造運動特別強烈,降水比較豐富,且分配不均,暴雨頻繁,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地質自然環境破壞嚴重。所以,這些地區不但歷史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十分嚴重,而且存在很高的潛在危險性。其它分散分布的嚴重災害區,除嚴重災害活動范圍較小外,其它特點基本類同。在嚴重災害分布區內,有眾多局部性或地區性的極重度災害區。主要有遼東半島的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北京北山和西山、秦嶺西緣、長江三峽、滇北山地、滇西山地等地。這些地區除地形切割劇烈,暴雨頻發外,最突出的特點是新構造活動和人類活動十分強烈,植被破壞嚴重,山體支離破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不但十分頻繁,而且規模巨大,是災害最嚴重的地區。

資料不詳地區主要為台灣和青藏高原地區。該地區不但缺少專門勘查資料,而且區域地質災害背景條件資料也比較貧乏。推測該地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屬於輕度至中度水平,部分地區屬於重度水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