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地質災害疏散演練方案
❶ 陝西省山陽縣伍竹小學省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陝西省國土資源廳
(2013年12月)
一、演練目的
在山陽縣伍竹園村伍竹小學滑坡即將發生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地安全撤離危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通過開展應急演練主要達到以下目的:
(1)查找《陝西省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商洛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山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檢驗省、市、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發生突發地質災害時的應對能力;
(3)檢查應對突發地質災害時,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准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更好地做好應急工作;
(4)進一步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
(5)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
(6)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發生地質災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練任務
在商洛市山陽縣北部流嶺南坡山區,由於前期連續降雨,大量雨水由裂縫下滲到滑體內部,坡體中上部出現大量裂縫,中部出現樹木歪斜,前緣發生局部垮塌,加之目前已進入冬季,受凍融作用影響,發生滑坡的可能性大,威脅滑坡前緣的伍竹小學師生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及時啟動《山陽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商洛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陝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省、市、縣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受威脅548名伍竹小學師生及村民快速有序安全撤離,並盡快採取有效措施,搶險救災,力爭使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演練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遵循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對於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的地質災害,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迅速撤離,最大可能地保護群眾生命安全。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地質災害防治和演練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確保防治工作和應急演練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3.反應迅速、決策果斷的原則。各級各部門在接到地質災害預案啟動的命令後,要反應迅速,果斷採取措施,力爭使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既要做到各司其職,又要做到團結協作,最大可能地提高效率。
5.簡捷高效,安全第一的原則。這是必須遵循的出發點,在演練過程中應該加以著重考慮。
四、演練背景
山陽縣地處秦嶺山區,地質災害多發頻發,防治形勢嚴峻,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山陽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到社會和諧穩定。山陽縣伍竹小學滑坡位於城關鎮竹園上村組伍竹小學後方,坐標:109°52′39″,33°36′30″。滑坡平面呈扇形,主滑方向約為10°,滑坡長300米,寬350米,厚6.5米,規模68.25萬立方米,為一中型堆積層滑坡。該滑坡1972年~2007年期間,雨季曾多次發生嚴重的地表變形:1972年,首次發現該滑坡體上出現3條長短不一的裂縫;1998年,在持續降雨的影響下,滑坡體後部出現4條拉張裂縫,長度100~200米,寬度0.2~0.5米,走向近南北,傾向北,沿裂縫形成高約0.1~0.3米的錯台,並在滑坡中部和下部出現多處滲水點;2003年雨季,滑坡再次出現多處錯位變形,至今,滑體前緣馬刀樹隨處可見。目前,該滑體現處於蠕動變形階段,降雨、震動或凍融條件下,易發生次級滑體和淺層滑體滑動,牽引主滑體復活滑動,威脅26戶548人160間房屋,公路300m,小學1所。
省、市、縣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為了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通知要求,為減少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證經濟平穩運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施本次應急演練。
五、演練組織
在省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省國土資源廳主辦,商洛市人民政府、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協辦,商洛市國土資源局和山陽縣人民政府承辦。
1.成立陝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王衛華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副組長:徐明非 商洛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王雙明 陝西省地質調查院院長
成員:省國土資源廳、省氣象局、省政府應急辦、省民政廳、省地質調查院、商洛市國土資源局、山陽縣人民政府等相關負責人。
2.成立陝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指揮部
總指揮:李強 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副總指揮:徐明非 商洛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郭三民 省地質調查院副院長
成員:寧奎斌 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處長,康金栓 省地質調查院資源評價處副處長,范立民 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牛勇 商洛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陳璇 山陽縣人民政府縣長
3.成立山陽縣城關鎮伍竹園村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場指揮部
指揮長:牛勇 商洛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陳璇 山陽縣人民政府縣長
副指揮長:趙秋俊 商洛市國土資源局主管副局長,馬先友 山陽縣人民政府主管副縣長
執行副指揮長:黃博 山陽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鞏學慶 山陽縣城關鎮鎮長
成員單位:縣政府辦、縣應急辦、縣國土局、縣公安局、縣武裝部、縣民政局、縣衛生局、城關鎮政府。
六、演練時間
(1)預演練時間:2013年12月26日10:00
(2)正式演練時間:2013年12月28日10:00
七、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受省國土資源廳委託,山陽縣人民政府主管副縣長馬先友召集,縣人民政府、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部門及城關鎮等參加,12月4日10:00時在山陽縣人民政府召開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內容:
(1)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趙秋俊和縣人民政府主管副縣長馬先友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演練現場分工:
現場指揮長:陳璇(山陽縣人民政府縣長)
主要負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現場副指揮長:馬先友 山陽縣人民政府主管副縣長。
主要負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現場副指揮長:康明亮 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主要負責:①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②協助總指揮做好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工作;③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4)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A.綜合聯絡組:由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任組長,成員有縣政府辦、縣應急辦、縣國土局、縣人武部、縣氣象局、縣民政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務局、縣安監局、縣公安局、縣教育局、縣衛生局、縣文廣局及城關鎮政府負責人組成,各單位各抽調2人。
任務為:①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②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③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④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工作。
B.交通治安管理組:由縣公安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由縣公安局、交通運輸局、交警大隊、消防中隊、城關鎮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任務為:①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②成立應急小分隊,及時處理因演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安全事件和事故;③維護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④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⑤對災害現場實施戒嚴封鎖;⑥、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⑦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受威脅人員及財產;⑧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C.應急搶險組:由縣武裝部部長任組長,成員由縣武裝部、消防中隊、城關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縣武裝部抽調20名民兵,城關鎮抽調10人。
任務為:①迅速組織部隊、民兵預備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②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③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財產;④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D.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縣國土資源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由縣國土局、氣象局、地質災害專家、市縣地質環境監測站、城關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任務為:①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②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的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③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④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⑤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E.醫療衛生組:由縣衛生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由縣衛生局、縣醫院急救中心、城關鎮衛生院、城關鎮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配備醫護人員10人,救護車2輛,災區消毒設施一套。
任務為:①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②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③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④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F.後勤物資保障組:由縣民政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為縣民政局、交通運輸局、財政局,城關鎮政府主要領導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民政局抽調10人,救災帳篷6頂,交通局抽調工作人員2名,車輛2台(運送救災帳篷),城關鎮主要領導1名,工作人員5名。
任務為:①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②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③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④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2.應急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應熟悉伍竹園村滑坡災害的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示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伍竹園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崩塌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伍竹園村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熟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城關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城關鎮基層民兵組成,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縣國土局、城關鎮政府、城關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八、演練保障
(1)演練前應向周邊村民通告。
(2)進行新聞宣傳。
(3)演練前相關培訓:①熟悉地質災害應急預案;②明確疏散順序、疏散通道和集結區域;③演練中典型形象培訓。
(4)全體參演人員明白安全演練的大概時間和有關內容,不得進行突然襲擊式的應急演練。
(5)有心臟疾病及哮喘等易引發危險的呼吸道疾病的人員不參加演練。
(6)演練中止。發生以下情況之一,立即中止演練,並轉入事實應急:①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演練無法進行;②演練發生意外事故,至3人以上輕傷或1人以上重傷;③演練中發生群眾突然發病,且病情十分嚴重;④發生蓄意破壞演練的行為,且可能導致嚴重後果;⑤參演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演練無法進行;⑥其他導致演練無法進行的意外事故發生。
(7)演練醫護應急保障:由衛生局指派醫護人員3名,司機1人,救護車1輛。上述人員攜帶裝備進入演練區域,但不參加演練。
醫療人員救護病人
應急專家現場點評
總指揮長宣布解除應急狀態
❷ 坳仔中學地質災害應急疏散演練方案
(2011年3月)
一、指導思想
為了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進一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切實提高師生應對突發事件自救防護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培養訓練有素的應急組織隊伍,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和協調聯動能力,預防學校在發生嚴重的突發危害事件時,學校能有組織、有秩序進行疏散,最大限度的保護全體師生的人身安全。
二、演練目標
進一步提高全體師生緊急疏散應對能力,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培養師生在遇到地震、山體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熟悉學校緊急疏散路線,檢查學校緊急疏散預案的可行和全體師生協同情況,切實增強師生應對突發事件自救防護意識和能力。
三、演練時間
2011年3月28日。
四、演練地點
五、演練要求
要求全體師生接到緊急疏散指令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全、有序、鎮定、快速地到達疏散集合地(運動場)。在整個疏散過程中做到師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線清楚、組織有條不紊、各盡其責,確保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
六、組織領導
總指揮:李培林(負責全校疏散安全管理總指揮)
副總指揮:黃江勇(協助總指揮協調各方兼負責七年級疏散安全管理指揮)、莫娜(協助總指揮協調各方兼負責八年級疏散安全管理指揮)、謝耀宗(協助總指揮協調各方兼負責九年級疏散安全管理指揮)。
七、工作小組
(一)協助指揮小組:班主任
職責:①演練前在教室組織學生學習安全避險知識,講解疏散路線和清點學生人數;②聽到緊急疏散指令後迅速組織學生有序撤退,老師押後;③到達集結場地(運動場)後清點學生人數並向副總指揮匯報;④到達集結場地後對學生的安全管理;⑤教育學生不要驚慌,認真對待。
(二)應急疏散小組
總負責:謝耀宗
1.樓層負責人
A幢教學樓一層:黃慕葉[9(1)、9(2)、9(3)、9(4)]
A幢教學樓二層:龍運苗[7(1)、7(2)、7(3)、7(4)]
A幢教學樓三層:董泗聚[7(5)、7(6)、7(7)、7(8)]
A幢教學樓四層:植育好[7(9)、7(10)、7(11)、7(12)]
B幢教學樓一層:諶灼南[9(5)、9(6)、9(7)、9(8)]
B幢教學樓二層:蔡認芳[7(13)、8(1)、8(2)、8(3)]
B幢教學樓三層:葛岳蓮[8(4)、8(5)、8(6)、8(7)]
B幢教學樓四層:郭守勤[8(8)、8(9)、8(10)、8(11)]
職責:負責該樓層疏散安全管理調度和疏散引導。
2.各樓梯負責人:蔡少彬(A幢教學樓樓梯)、黃斌(B幢教學樓樓梯)
職責:負責該幢樓梯疏散安全管理調度、疏散引導及檢查樓梯站點工作人員就位情況。
3.各樓梯站點工作人員
其中A幢教學樓樓梯:
(1)第一層至第二層之間樓梯:(左邊)蔡家平(下)→蔡鋒平(上);(右邊)蔡漢池(下)→蔡開勤(上)。
(2)第二層至第三層之間樓梯:(左邊)蔡漫文(下)→韋瑩花(中)→蔡水寧(上);(右邊)蔡四葉(下)→高原初(中)→蔡志正(上)。
(3)第三層至第四層之間樓梯:(左邊)陳彩玲(下)→何示(中)→陳千枝(上);(右邊)陳秀華(下)→陸潔玲(中)→陳義兵(上)。
其中B幢教學樓樓梯:
(1)第一層至第二層之間樓梯:(左邊)鄧華英(下)→鄧潤英(上);(右邊)葉麗娟(下)→鄧雪珍(上)。
(2)第二層至第三層之間樓梯:(左邊)鄧蔚平(下)→錢勝周(中)→鄧小紅(上);(右邊)鄧升華(下)→秦少美(中)→黃劍華(上)。
(3)第三層至第四層之間樓梯:(左邊)黃鑒元(下)→譚變霞(中)→黎美秀(上);(右邊)黎燕姬(下)→雷瑛(中)→梁靖琳(上)。
4.操場上下台階站點工作人員
(1)A幢教學樓前面的操場台階:a.(上端兩側)劉成(左)——羅嘉婷(右);b.(下端兩側)劉發平(左)——羅艾娜(右)。
(2)B幢教學樓前面的操場上下階梯:a.(上端兩側)劉澎(左)——莫成娣(右);b.(下端兩側)莫桂連(左)——莫偉強(右)。
以上工作人員負責學生緊急疏散時的撤離秩序、安全管理,嚴防樓道擁擠、踩踏事故發生。組織學生有序撤離,要求學生路過本路段時靠右行,不要擁擠。若有學生出現推擠現象,應馬上制止。
5.各班具體集結位置負責人
歐標妹:7(1)、7(2)
歐毓芬:7(3)、7(4)
王克勤:7(5)、7(6)
溫天亮:7(7)、7(8)
謝紅艷:7(9)、7(10)
鄭彩英:7(11)、7(12)
鄭金能:7(13)、8(1)
周朝暉:8(2)、8(3)
周偉賢:8(4)、8(5)
祝家元:8(6)、8(7)
祝錦麗:8(8)、8(9)
熊慧:8(10)、8(11)
芩淑妍:9(1)、9(2)
吳玉嫦:9(3)、9(4)
黃文林:9(5)、9(6)
杜素華:9(7)、9(8)
職責:負責組織指揮學生按指定位置集結,並協助班主任維持好紀律。
(三)警戒小組:黃啟傑及保安人員
職責:負責控制閑雜人員進入警戒地帶。
(四)宣傳小組:敬眾鑫
職責:具體負責應急人員撤離現場的宣傳教育、宣傳報道等
(五)救護小組:鄭妹仙及鎮衛生院醫護人員
職責:具體負責演練疏散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故的應急救護等。
(六)報警小組:謝韶珍
職責:負責突發事件報警,發布演練信號。
(七)計時小組:鄧少庄
職責:負責整個活動的計時,負責每個班級的計時,同時負責維持集結現場秩序。
(八)記錄:陳鉥
職責:整個活動過程,包括各班原有人數、安全脫險人數及各班活動過程優缺點。
(九)其他
操場列隊位置劃分:植楚傑、溫用德
會場布置及廣播音響保障:植奇聰、林鎖
攝影:溫天雨
八、疏散管理
(1)疏散命令:由演練總指揮根據情況發布疏散命令。號令:緊急疏散演習現在開始。
(2)疏散信號及指令:反復播送:「老師、同學們,請注意:學校現在發生緊急情況,聽到警報及指令後,請全體師生按照學校安排的行走路線有序迅速地撤離到學校的大操場,請務必聽從指揮,不要驚慌,進行有組織疏散。」
(3)疏散路線:根據指令(或哨音)學生從前門依次出教室,再到走廊,然後按班級下樓梯,下樓過程中要做到安全、快速、整齊、安靜,最後通過教學樓前面的操場台階快速逃跑到操場指定位置集結。(即教室前門→走廊→樓梯→操場階梯→操場→班級指定位置)。
(4)疏散順序:按就近安全出口撤離原則。靠近出口(樓梯口)的班級先安排疏散,並且按靠近教室走廊的組別次序先後疏散。
具體疏散順序
先:一樓(哨音:一長一短)
次:二樓(哨音:一長兩短)
又:三樓(哨音:一長三短)
後:四樓(哨音:一長四短)
(5)疏散引導:應急疏散小組維護疏散秩序,指明疏散方向和路徑,特別要在拐角、岔道處加強引導;教育學生不要在地是撿東西,不要打鬧,要阻止學生逆向跑、竄、推撞、擠壓情況發生;有人倒下,要立即扶起,防止踩踏事故發生。
(6)集合地點:學校操場。
(7)人員清點:協助指揮小組在集合地點對疏散的學生人數進行清點,及時向副總指揮報告疏散情況。報告格式要求:某某班級應到幾人,實到幾人,全部撤離,無人員傷亡或某某班級應到幾人,實到幾人,傷幾人,正在哪裡搶救。
應急疏散小組尋找滯留在事故現場的學生和受傷人員,幫助其安全撤離,並逐級報告疏散情況。
(8)計時員向總指揮報告:用時××,全體人員疏散完畢。
(9)領導講話
(10)總指揮:宣布緊急疏散演練圓滿結束
附件:
一、演練操作步驟
(1)集中演練動員,明確目標要求。
(2)分班宣傳應急避險安全技巧及具體注意事項。
(3)各崗位責任人就位。
(4)正式緊急疏散演練。
(5)集中總結。
二、演練具體過程
(1)監測員發現險情立即報告學校責任人。
(2)學校責任人決定發布警報,緊急疏散。
(3)學校責任人將險情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4)緊急疏散後,學校責任人將有關情況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❸ 葛溪村小學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2013年5月10日)
為切實做好我縣地質災害的防範工作,確保在風、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組織搶險救災,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條例的規定,結合我縣北面一帶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經研究決定,在葛溪村小學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並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搶險工作方針
地質災害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
二、組織領導
人員組成:葛溪村小學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由葛溪鄉政府組織開展,參加演練人員主要為學校師生,總共人參加,其中1位鎮領導,1位國土所人員,11位教師,180位學生。具體名單為:鎮領導葛溪村鎮長朱國新,國土所陳軍發,葛溪村小學教師及學生。
1.如發生地質災害和出現嚴重地質災害險情時,葛溪村小學立即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領導小組(人員均為教師)。
組長:鄭子木
副組長:張路東
成員:張德華、謝月旺、吳吉根、徐小華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根據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決定是否啟動本預賽;統一指揮和組織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執行區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下達的地質災害防治救災任務。
2.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現場搶險組、引導學生疏散組、治安保衛組、各工作組組成及主要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校長負責。主要職責:調查、核實險情或災情,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防範對策、措施。負責協調、落實並督促、檢查各項應急工作;有關信息收集、匯總上報和現場聯絡等工作。
(2)現場搶險組:由教務主任鄭子木負責、安全管理員張路東和少先隊輔導員張德華負責。主要職責:組織搶險救災隊伍和必要的設備,搶救被壓埋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組織受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財產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3)引導學生疏散組。由主管老師及各班主任擔任。主要職責:負責清點班組學生人數並組織本班學生有秩序走。
(4)治安保衛組:由體育教研組謝月旺數學教研組組長吳吉根語文教研組組長陳華負責。
主要職責:迅速組建現場治安隊伍,維護校園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組織現場保護,疏散受災校園內無關人員,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3.擔負地質災害搶險救災任務的老師和個人,必須服從區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領導的統一指揮和調度。
三、險情匯報情匯報和搶險處理程序
(一)險情匯報
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或者有地質災害險情,學校要堅持晝夜24小時值班制度。發現災情須向當地政府和鎮中心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或教育局值班人員匯報,同時立即啟動應急避險預案。
(二)搶險處理程序
(1)當地質災害險情發生時,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根據險情擬訂搶險方案、採取必要措施,並指派教師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其他各組按照職責開展工作。
(2)當重大險情發生時,學校地質災害搶險協調領導小組協調各成員單位協同行動。
(3)轉移信號、路線及地點。當險情發生時,由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險情信號,並按指定的線路、地點進行緊急疏散,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四、應急演練腳本
情景內容:主持人介紹演練的目的,介紹領導和來賓。
解說詞:葛溪鄉地處弋陽北面丘陵地區,為典型丹霞地貌風化層,在雨秀經過建立和完善鄉鎮一級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切實提高鄉鎮地質災害應急反應能力和防禦水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弋陽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要求,經研究決定,在葛溪村小學開展一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實地演練。
第一幕
情景內容:主持人解說事故假設
解說詞:下面介紹本次演練的災情設定:本次演練假設葛溪村小學遭遇連續數天的大暴雨,巡查人在巡查時發現坡體出現了裂縫,而且發現裂縫屬於新出現的裂縫,存在發生滑坡的可能,滑坡一旦發生很可能威脅到該校師生的生命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險情出現後,巡查人立即葛溪鄉政府分管領導進行了報告,葛溪鄉政府接報告後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啟動了搶險救援程序。同時葛溪鄉向縣國土局進行了報告並向縣有關領導和應急辦進行了報告,縣國土局立即派專業人員赴現場調查地質災害有關情況。通過對受威脅戶主的避讓並對現場採取必要的措施後,最後專業技術人員根據現場實際分析後,確定該地質災害已趨於穩定,可以解除警戒,但仍需加強對山上滑坡災害處的監測。
第二幕
情景內容:
葛溪鄉分管國土資源的朱國新副鄉長宣布演練開始
報告指令:
主持人:「下面,請葛溪鄉分管國土資源的朱國新副鄉長宣布演練開始。」
領導:「我宣布,2012年葛溪鄉葛溪小學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解說詞:隨著朱國新副鄉長的宣布,2013葛溪鄉葛溪小學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正式開始了,下面讓我們來看演練現場!
第三幕
時間:9:00
情景內容:
巡查人員用手機向葛溪鄉政府報告情況,並開始敲鑼發出警報。
報告指令:
巡查人:「朱國新副鄉長,我是葛溪小學地質災害巡查人,巡查時發現學校後山出現多條裂縫,可能會滑坡,情況十分緊急! 我認為應立即撤離受威脅人員。」
朱國新副鄉長:「好的,請你立即發出警報,叫受威脅人員撤離。」
巡查人:(用方言向受威脅住戶喊話)
解說詞: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葛溪村小學一名巡查人員隱患點巡查時,發現學校後山出現了多條裂縫,而且發現裂縫屬於新出現的裂縫,很可能會發生滑坡,滑坡一旦發生很可能威脅到山下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此時,巡查人員立即撥通了該鎮分管國土資源的朱國新副鄉長電話,報告了情況,建議立即撤離威脅住戶的人員。
巡查人員立即回學校開始敲鑼,發出警報。學校應急指揮辦迅速組織人員將學校師生安全撤離。
鎮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立即調度相關工作組進入現場,開展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第四幕
時間:9:30
情景內容:相關工作人員按照各自職責在指定災害點開展工作,正緊急轉移安置人員與財產。
處置動作:轉移安置組在幫助群眾撤離;醫療救助在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應急調查組在應急調查;後勤保障組在檢查在供電線路與通訊線路
第五幕
時間:10:10
情景內容:臨時指揮地點開會
處置動作:葛溪鄉政府對災害點的險情進行分析。
報告指令:鑒於天氣已好轉,不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可以解除警戒。但仍應加強山上滑坡災害監測。
朱國新副鄉長:「解除警戒。」
解說詞:針對目前的險情,葛溪鄉政府工作人員回到指揮所,對災害點的險情進行分析:鑒於天氣已逐浙好轉,險情不可能加劇,可以解除警戒。但仍應加強山上滑坡災害監測。
派出所、人武部等解除道路封閉和警戒,學校暫時停課。
供電所繼續巡查線路,了解線路受損情況,確認供電與通訊暢通。
第六幕
時間:10:40
情景內容:宣布演練結束
報告指令:
主持人:「下面請朱國新副鄉長宣布演練結束。」
朱國新副鄉長:「現在,我宣布,2012年葛溪村小學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結束。」
情景內容:按次序退場。
❹ 延平區塔前中學地質災害防禦轉移演練方案
南平市國土資源局
(2011年5月10日)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南平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延平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村(居)汛期地質災害防禦群眾轉移預案》的精神和要求,特製定《延平區塔前中學地質災害防禦轉移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
防禦地質災害轉移避險是避免和最大程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開展「防禦地質災害轉移避險」演練,其目的就是對「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體系,進行檢驗。同時也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群眾防災減災的意識和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
二、指揮機構
「防禦地質災害轉移避險」演練指揮部成員:
總指揮:吳永輝(延平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副總指揮:鄭耀明(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延平分局局長)
陳國富(延平區塔前鎮鎮長)
成員:黃革、江勝平、葉盛福、鄭建成、李源,魏林凈、黃慧光、鄭圖寧、魏隆海。
三、參演人員
參加演練人員:延平區塔前中學全體師生。
觀摩領導:市級、區級有關部門領導。
四、地點時間
延平區塔前中學。2011年5月15日下午4時30分。
五、演練內容
防禦地質災害轉移避險常識普及,人員安全有序疏散,地質災害現場冷靜指揮,通力協作密切配合。
六、假想事件
延平區塔前中學發生地質災害隱患危及全體師生人身安全。
七、演習步驟
(1)學校辦公室接到地質災害點監測人打來電話稱中學東側發生地質災害危及全體師生安全,學校辦公室立即向校長葉盛福報告,校長葉盛福立即向總指揮吳永輝副區長匯報。
(2)總指揮吳永輝副區長核實情況後,決定立即啟動地質災害防禦轉移預案。命令副總指揮鎮長陳國富立即到達現場進行指揮,校長葉盛福發出廣播及警報信號,並要求受威脅師生立即在疏散指揮人員指引下沿安全路線撤離到指定場所。
(3)撤離(疏散)方法:延平區塔前中學下方街道,沿西側撤離。
(4)秩序導護組任務:聽到警報立即到達各自位置作好疏散導護工作。
(5)緊急救護組任務:准備好救護器材。對受到驚嚇、產生心理障礙的師生進行治療。
(6)後勤保障組:准備好喊話器、標語等。
(7)宣傳報道組:負責演練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
八、有關要求
1.總的要求
發生地質災害受威脅師生要冷靜應對、有效避險、服從指揮、有序疏散;
2.具體要求
(1)各有關部門要強化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2)克服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真抓實干,確保防災減災教育和演練工作落到實處。
(3)各部門在演練過程中,要精心組織、精心安排。要加強對師生進行安全演練教育,教育學生嚴格遵守演練紀律,切實保證演練工作順利進行。
(4)各部門在開展防禦地質災害轉移避險的安全教育和演練過程中,應及時總結經驗,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