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工程地質條件
1. 工程地質條件
你好,根據你的提問,我認為工程地質的條件一般是指在比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較適合施工的地質。
2.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因素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版、權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3. 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怎麼分析
工程地質條件分抄析:
工程襲地質條件是指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條件總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地質作用、自然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幾個方面。
主要通過以下幾點對不同地區進行具體分析:
1、對工程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分析、評價。
2、對工程場地環境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在評價場地自然條件的同時,還應預測工程與場地的相互影響及可能引發的工程地質問題。
3、為設計提供地質參數。
4、根據場地地質條件,為設計提供工程措施意見。
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水文地質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
因此根據分析地點具體特徵根據以上要素進行分析。
4. 定西引洮工程是哪些單位承建的
2002年12月2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肅省引洮水利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引洮供水工程的項目法人,負責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總投資36.98億元,國家定額補助19.7億元,甘肅省配套資金17.28億元,工程建設工期為六年。
甘肅省引洮工程簡介
甘肅中部的定西、會寧等地區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乾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資源極度匱乏成為限制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該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甘肅省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區的設想,曾於1958年開工建設,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終因工程規模過大,國力民力不支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
洮河是黃河上游較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甘、青兩省交界處的西傾山北麓,在永靖縣境內匯入劉家峽水庫,全長673.1km。洮河流域總面積25527km2,涉及碌曲、臨潭、卓尼、夏河、永靖等12個縣。河源高程4260m,河口處高程1629m,相對高差2631m,多年徑流量49.2億m3。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省委、省政府重新啟動引洮工程的前期工作,並在1992年把引洮工程列為甘肅中部地區扶貧開發的重點項目。根據不同時期全省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經過十多年的設計論證,不斷調整用水思路,確定引洮工程是以解決城鄉生活供水及工業供水、生態環境用水為主,兼有農業灌溉、發電、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建設項目,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優化調度,從根本上緩解該地區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引洮工程供水范圍西至洮河、東至葫蘆河、南至渭河、北至黃河,受益區總面積為1.97萬km2,涉及甘肅省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5個市轄屬的榆中、渭源、臨洮、安定、隴西、通渭、會寧、靜寧、武山、甘谷、秦安等11個國家扶貧重點縣(區),155個鄉鎮,總人口約300萬人。引洮工程由九甸峽水利樞紐及供水工程兩部分組成,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內容包括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九甸峽水利樞紐是引洮供水工程自流引水的龍頭工程,樞紐主要建築物包括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左岸1#、2#溢流洞、右岸泄洪洞、右岸引水發電洞、供水工程總乾渠進水口等。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壩頂高程2206.5m,最大壩高136.5m,水庫總庫容9.43億m3,電站裝機容量3×100MW,年平均發電量10億kwh。引洮供水工程以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為水源,總乾渠設計引水流量32 m3/s,加大引水流量36 m3/s,年調水總量5.5億m3。一期工程年調水量2.19億m3,配置非農業用水1.53億m3,約占總外調水量的70%;農業用水0.66億m3,約占總水量30%。由110.48km的總乾渠、3條總長146.18km的乾渠、20條總長238.18km的灌溉支(分支)渠、兩條總長47.02km的縣城以上城市供水專用管線、10條總長66.26km的鄉鎮專用供水管線等構成覆蓋全供水區的輸供水渠(管)網體系。受益區為定西、蘭州、白銀三個市轄的安定、隴西、渭源、臨洮、榆中、會寧六個縣區39個鄉鎮,人口91.41萬人,發展高新農業灌溉面積19萬畝。
引洮供水工程屬大型跨流域自流引水工程,工程線路長,跨地域范圍大,穿越流域多,供水區分散,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總乾渠自九甸峽水利樞紐大壩上游洮河右岸取水,以隧洞、暗渠、渡槽形式依次穿越九甸山、宗石山、馱子山、尖山、漫壩河、東峪溝、新寨、秦祁河、高峰進入主要灌區及供水區,之後以明渠、渡槽、短隧洞形式沿內官盆地南緣山腳向東行進,過香泉、吳家川、馬蓮溝、大營梁至馬河鎮結束。總乾渠工程以隧洞為主要建築物,初步設計階段布置隧洞15座92.97km,佔全長的84.2%,其中3#、6#、7#、9#隧洞的長度分別為13152m、15100m、17190m、18245m,大於10km的隧洞占總乾渠長度的57.6%。一乾渠渠線自總乾渠陽陰峽分水,沿內官盆地南緣北側偏西方向前行,經店子街、稱溝至宛川河流域高崖水庫下游。二乾渠自總乾渠陽陰峽分水,渠線向北穿過內官盆地,然後沿關川河支流西河左岸下行梁家莊止,與安定區已建成的西河渠、中河渠相接,經定西市區以及巉口,沿關川河而下達會寧縣境內的頭寨子。三乾渠自總乾渠馬河鎮分水,渠線沿大咸河左岸山坡腳與隴海鐵路平行向南下行,經通安、雲田,在小金家門入渭豐渠。隴西專用供水管線自總乾渠7#隧洞出口分水,沿秦祁河右岸山腳向下游前行,至張家堡後跨秦祁河,在左岸經北寨鎮後下行至關門村,再次跨過秦祁河後在右岸行至隴西雙泉鎮結束,供水管線採用重力流輸水,為DN1000的玻璃鋼夾砂管。定西市專用供水管線自總乾渠陽陰峽分水,沿正北方向前行,經內官營鎮後沿內官定西公路至祈家莊後,沿西河右岸順水流方向至李家咀與定西現有水廠銜接,直接向水廠供水,供水管線採用重力流輸水,為DN800的玻璃鋼夾砂管。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共布置各類建築物2393座,其中總乾渠138座,乾渠536座,支渠工程1719座。
2002年9月18日,國務院討論通過了《甘肅省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2006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報告。 2002年12月2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肅省引洮水利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引洮供水工程的項目法人,負責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總投資36.98億元,國家定額補助19.7億元,甘肅省配套資金17.28億元,工程建設工期為六年。
5.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條件是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
主要包括地形地內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容、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建設前需對建築物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包括:該場地以往建築經驗,已發生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後果,建築物沉降、變形及地基地震效應等;分析和解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選擇工程地質條件優良的地點; 提出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處理措施等。
拓展資料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
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
6. 一、什麼是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質條件是指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條件即工程活動的地質環境,可理解為工程建築物所在地區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一般認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地表地質作用和天然建築材料等。
岩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
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水文地質條件
這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體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況下對建築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礎)發生侵蝕作用,影響建築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水質等。
地表地質作用
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線路的選擇。
天然建築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築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礫石料、碎石、塊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築材料的量、質及開采運輸條件等,直接關繫到場址選擇、工程造價、工期長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的重要內容,有時甚至可以成為選擇工程建築物類型的決定性因素。
(6)定西市工程地質條件擴展閱讀:
這些主要工程地質條件又分為場地地質和地基兩個方面。在不同勘察階段,對這兩個方面的側重應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廢,如在選址和初步勘察階段,勘察工作側重在場地地質,同時也對地基進行一定的研究。在詳勘階段則多側重地基問題,但也要對場地地質作必要的調查研究工作。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工程地質條件的好壞是對建築地區,場址選擇,建築總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築物地基基礎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都有密切關系和影響,必須在工程建築設計前將該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預先查明。
7. 工程地質條件的要素是什麼
(1) 地層的岩性:是最抄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8. 工程地質條件 工程地質問題
工程地質條件復
定義:與工程建築制有關的地質要素的綜合(或者說各種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地質因素的總稱)。
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地形地貌條件
2.地質結構和地應力
3.岩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4.水文地質條件
5.物理地質現象
6.天然建築材料
工程地質問題的定義: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
它影響建築物修建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如建築物所處地質環境的區域構造穩定問題,地基岩體穩定問題,地下硐室圍岩穩定問題和邊坡岩體穩定問題,水庫滲漏問題,淤積問題,浸沒問題,邊岸再造及壩下游沖刷問題,以及與上述問題相聯系的建築場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條件等方面的問題。工程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在於對人類工程活動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作出預測和確切評價,從地質方面保證建設事業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9.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學中地質因素對土木工程建設有較大影響,因此把這些地質因素綜合稱工程地質條件。
內容包含地區的地形地貌,場地及周圍的岩土類型和性質,地質構造,水文地條件,各種自然地質作用與現象,天然建築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