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鹽城工程地質條件

鹽城工程地質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2-20 09:06:57

『壹』 鹽城屬於什麼地質環境

鹽城縣位於蘇北平原中部,地處北緯33°07』58」~°31』57」,東經119°41』12」~12O°23』39」之間。總面積為1720.3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508平方公里。佔87.66%;水面面積212.36平方公里,佔12.34%。全新世以來,古境域經歷了陸地——海洋——陸地的海陸演變過程。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黃河奪淮後,成陸速度加快,范公堤以東形成廣闊的濱海平原,以西則形成低平的里下河平原。

鹽城縣地處北亞熱帶向南暖溫帶過渡地帶,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季風盛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降水豐沛。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2℃和1005.5毫米。縣境河流交錯,有流域性大型骨幹河道10多條。西境水網密集,湖盪面積較大。但時有自然災害侵襲,尤以旱澇災害威脅較大。

縣境土類,有水稻土、鹽土、潮土、沼澤土4類,其中水稻土分布面積最廣,佔耕地面積的71.87%;鹽土次之,佔耕地面積的27.50%。由於長期開發,土壤得到改造,有利於種植、養殖業的發展。
地 質
地質構造

縣境地處揚子准地台的蘇北拗陷帶。此構造單元,是在震旦繫到中生界三迭系海相、陸相交替沉積的基礎上,發生於燕山運動的斷拗,一直延續到現代。自燕山運動以來,蘇北平原是一個持續沉降區,新生代沉積物總厚度一般達2000~3000米,斷陷中心部分最大厚度可達6000米。鹽城縣處於該斷陷區的中部。

燕山運動對蘇北平原地質構造有著顯著的影響,產生許多北東方向的斷裂和褶皺,其中斷裂是構造運動的主要形式。在構造力的作用下,因沉降幅度大小不一,平原北部為鹽阜拗陷,南部為東台拗陷,兩拗陷間為建湖隆起帶。古縣境處於兩個次一級的構造單元,其特點是:

鹽阜拗陷 在北緯33°25』~34°N之間,位於阜寧、射陽、鹽城3縣,南至鹽城縣南部,呈近東西向展布迭置於北東向構造之上。自南而北,可進一步劃分為鹽城凹陷、中興灶凸起及射陽凸起,廣泛分布著下第三系三垛組。在阜寧東部及射陽河口,有少量下第三系阜寧群分布,臨海農場附近有二迭系及三迭系分布。上覆鬆散層厚600~1500米,鹽城附近最厚,向北逐漸變薄。第四系浮土覆蓋厚度為100~300米。

建湖隆起 在北緯33°10』~33°25』,南沿伍佑——方強一線展布,呈北東東向,向海域後有向南偏轉之趨勢.至大豐縣龍王廟一帶便漸向東傾沒,海岸帶從其東部傾沒端通過。它為中生代隱伏構造帶,對晚白堊系及第三系沉積有一定控製作用。大部分地段分布二迭系及白堊系,東部主要為下第三系三垛組,上覆鬆散層厚達1100~1400米,第四系覆蓋層厚為50~200米。

上述次一級的拗陷與隆起形成以後,由於受到後期構造力的影響(包括喜馬拉雅運動和新構造運動),拗陷部分屢次沿著北東方向的斷裂不斷下陷,以第三紀最為明顯。因此,鹽阜拗陷區內有厚達數千米的第三紀沉積層。第三系沉積物主要是河湖相堆積物,夾有大量的有機物質。由於沉積層厚度大,中下部沉積物受壓發生岩化作用,鬆散的沉積物變成黑色、灰黑色的泥岩、粉砂岩和砂岩,並夾有油頁岩。後期斷裂作用雖仍有活動,但大多沿老斷層產生位移,強度不大,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生油和儲油構造條件。
第四紀地層
第四紀時期,蘇北平原仍以沉降為主。沉積物厚度一般達125~300米之間,縣境為200米左右。由於受氣候變化和地殼運動的影響,第四紀時期內沉積環境發生過幾次變化,沉積物岩相也有明顯的差異。

中下更新統 厚度50米左右,為灰綠、黑色粘土及灰黃、深灰色中細砂礫層,有鐵錳質結核和鈣結核。砂層的粒度由下向上逐漸變細,成分以石英為主,次為長石、雲母。分選性、磨圓度均較差,呈半稜角狀。底部含有石英細礫石,呈渾圓狀。串場河以東地區屬海相沉積層,含有海相瓣腮類化石。

上更新統 厚度約100米,底部為褐色粉細砂,具有交錯層理,表面見有小孔。中上部為土黃、灰黃、灰綠色粘土、亞粘土。中夾薄層砂土,見有植物碎片。這里是長江與淮河之間的河間低地,為湖相沉積。串場河以東為淺灰、灰色亞粘士及粉砂夾灰色粘土。砂為石英細粒,含有較多的海相介殼碎片,屬濱海相沉積。本層之頂部可見到5~10米厚的棕黃、灰綠色粘土,含有淡水貝殼,為陸相沉積。

全新統 厚度約50米,為灰黑、棕黃色亞粘土和淤泥質亞粘土,夾灰黑色亞砂土及灰白色粉砂層。在亞粘土中,含少量鐵錳結核及鈣結核、海相有孔蟲及鹹淡水交匯的動物群蟶子,屬瀉湖相沉積。串場河以東,為棕黃色、褐黃色亞粘土夾淤泥。亞沙土中層麵粉砂發育,局部具迭瓦狀結構。下部是灰黃色、微紫色亞砂粘土,屬濱海沉積。

『貳』 鹽城的地質是否適合建高樓

地表層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可作道路天然地基,沿海一帶崩解嚴重。30米以淺地層東部工程地質條件較好

『叄』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條件是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

主要包括地形地內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容、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建設前需對建築物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包括:該場地以往建築經驗,已發生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後果,建築物沉降、變形及地基地震效應等;分析和解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選擇工程地質條件優良的地點; 提出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處理措施等。

拓展資料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

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

『肆』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因素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版、權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伍』 何謂工程地質條件包括那些方面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下水條件、地球物理條件、物理地質環境和天然建築材料7項。工程地質學裡面第一頁就有提到。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陸』 工程地質條件的要素是什麼

(1) 地層的岩性:是最抄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柒』 鹽城市區自然條件是什麼情況

加快江蘇沿海經濟帶的建設,推動蘇東腹地的隆起,對於構建南北連貫、東西互動的經濟格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省委、省政府已將建設沿海經濟帶列為區域協調發展的迫切議題。對此,鹽城作為江蘇沿海的中心節點,既面臨著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更肩負著領銜破題的重大責任。其工作之要應當是,樹立科學發展觀,以項目求突破,切實又好又快地實施沿海經濟帶建設。
一、堅持工業主導,加快發展特色經濟。領軍沿海經濟帶崛起的只能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立足本地優勢,把握政策導向,搶抓宏觀機遇,迅速做好戰略性產業項目的布點。一是電力產業。我國現階段將大力發展電力工業,應當加快建設鹽城陳家港電廠、射陽港電廠、濱海LNG電廠等大型電源點。同時,積極發展灘塗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項目。二是化工產業。國內經濟正進入重化工業時期,化學工業的產業轉移為欠發達地區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應當有序規劃,重點建設鹽城響水、濱海兩個化工集中區,論證建設石油化工、鹽化工和精細化工項目,切實防止各地隨處上馬化工項目,堅決杜絕引進重污染項目。所有的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都必須實施嚴格的污染集中治理。三是旅遊產業。圍繞建設長三角後花園,挖掘並整合鹽城廢黃河與鹽文化,東方濕地與丹頂鶴、麋鹿觀光,大縱湖及九龍口水鄉風情,紅色之旅等旅遊資源,迅速打響「濕地之都·水綠鹽城」的城市品牌。四是汽車產業。重點發展汽車配套業,加快形成與整車良性互動的產業格局。五是紡織產業。擴大紡機規模,提高印染水平,創造服裝品牌,搶佔新型紡織市場。六是食品輕工。依託長三角大市場,發展特色循環經濟,加快提高農副產品深加工水平;推廣林木和蘆葦種植,延伸開發林(葦)漿紙板一條龍生產;擴大近海和灘塗種養業,努力做好鹽城農業的大文章。
二、堅持港城聯動,加快構築經濟「走廊」。「通商經濟」具有普遍意義,國際上7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沿海地區,且集中在公路、鐵道特別是港口周圍。為什麼鹽城作為沿海城市,卻沒有青島、連雲港、寧波等沿海城市發達的港口?客觀的是由於鹽城沿海屬淤積性海岸這一特定的自然條件的制約,但根本的是由其輻射區域內貨物吞吐量不足所致。沒有發達的區域經濟就沒有發達的港口。為此,建設沿海經濟帶,潛力在港,根本在城,必須加快實施「以城興港、港城聯動」的策略。一是發展港口群。適度超前地建設鹽城大豐港、濱海港、陳家港、射陽港,提高口岸通關、倉儲、交通集散等服務配套能力,使之成為江蘇重要的海運岸線,打開沿海經濟帶的外向通道。二是發展產業園。瞄準港口、道口大進大出的優勢,以臨港和沿路、沿河為干線,以拉長拉粗產業鏈為目標,以外向化為方向,加快建設加工園區、工業集中區、特色經濟園區以及高新技術園區,做大專業市場,培育產業集群。三是完善交通網。建設連結濱海港、陳家港、射陽港、大豐港的高速公路與鐵路支線,提高港口的集散能力,構建便捷的交通網路。四是發展城市圈。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設鹽城百萬人口大城市,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努力創建江蘇沿海城市群、增長極。發展沿海重點集鎮特別是港口區鎮,改善港區的綜合配套能力,促進鹽城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堅持改善生態,加快建設長三角後花園。就自然條件而言,鹽城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塗遼闊,水網縱橫,農業發達。在全球工業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人類生存環境有所惡化的今天,鹽城的生態優勢彌足珍貴。無數事例告誡我們,由於鹽城淤積性海岸對環境的解釋能力和生態的恢復能力都非常薄弱,所以,如果不緊綳環保這根弦而使得沿海開發失控,其後果必定得不償失,甚至會造成不可恢復的生態損害。展望區位前景,鹽城位居長三角都市圈的邊緣,其沿海經濟帶的發展目標適宜定位為:建設以生態為特色、以製造業基地和海運岸線為支柱的長三角後花園。現在,隨著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與鹽城改善投資環境這兩股力量的共同作用,鹽城具有的「寶地」優勢正在日益凸現,越來越多的項目遵循「溢出效應」和梯度轉移的規律,開始向著鹽城境內加速湧入、快速升檔。基於以上形勢,鹽城沿海經濟帶建設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切實統籌好建設與保護的關系,堅決摒棄那種賤賣土地、環境讓路的「飢不擇食」的工業化老路,迅速步入到產業升級、持續發展的新平台。這就是,一方面,要以建設為主線,按照科學的產業策略的指向,能快則快地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特別是環境污染少、有利於企業集群化、工農一體化、經濟國際化的產業大項目、好項目。另一方面,要以保護為前提,十分愛惜並加快提升濕地生態這一城市魅力,優先建設以射陽丹頂鶴保護區、大豐糜鹿保護區、沿海生態林工程這「二區一帶」為主體的國家生態公園體系,優先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以及防治蝗蟲生態災害工程等重點項目,努力把鹽城建設成為生態條件優良、人居環境優美、工農業特色鮮明、對外貿易發達的名符其實的長三角後花園。
建設沿海經濟帶是一項跨地區、多領域、長周期的系統工程。必須牢牢抓住關鍵環節,加速實施沿海經濟帶的戰略項目,努力爭取早見實效。
其一,應堅持規劃先導。鹽城已委託省有關方面研究制定沿海經濟帶的建設規劃,目前正在對初稿作討論修改。制訂好這個規劃,關鍵是要科學論證沿海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地域功能、產業布局以及重點項目,防止區域經濟的雷同化,努力創樹鹽城沿海經濟帶的區位特色和競爭優勢。同時,必須強化政策措施,打破地區和部門的分隔,凡是符合規劃的建設項目積極鼓勵實施,凡是違反規劃的建設項目堅決不予批准,保證規劃的有效執行。
其二,應著力招商引資。建設沿海經濟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從現實和經驗來看,鹽城建設沿海經濟帶必須以積極的姿態、開放的思維,走一條凸顯重點、借力突破的捷徑。為此,要圍繞項目,以戰略的眼光,捨得拿土地、經營權和存量資產與客商進行合資合作,吸引國內外客商和本地民間資本投資港口、道路和旅遊、工業等項目建設,加大扶持全民創業的力度,切實解決鹽城沿海經濟帶建設的資金不足。
其三,應注重協同推進。在產業布局、生態保護的總體規劃之下,各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尤其要落實港區建設項目,電源點、汽車等重大工業項目,環保項目,旅遊項目,出口加工區、開發區、化工集中區,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工作責任,爭取納入國家和省有關建設規劃。要制訂工作計劃,分解工作目標,按年度進行考核,努力把沿海經濟帶建設工作扎扎實實推向前進。

『捌』 工程地質條件

你好,根據你的提問,我認為工程地質的條件一般是指在比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較適合施工的地質。

『玖』 一、什麼是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質條件是指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條件即工程活動的地質環境,可理解為工程建築物所在地區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一般認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地表地質作用和天然建築材料等。

岩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

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水文地質條件

這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體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況下對建築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礎)發生侵蝕作用,影響建築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水質等。

地表地質作用

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線路的選擇。

天然建築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築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礫石料、碎石、塊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築材料的量、質及開采運輸條件等,直接關繫到場址選擇、工程造價、工期長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的重要內容,有時甚至可以成為選擇工程建築物類型的決定性因素。

(9)鹽城工程地質條件擴展閱讀:

這些主要工程地質條件又分為場地地質和地基兩個方面。在不同勘察階段,對這兩個方面的側重應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廢,如在選址和初步勘察階段,勘察工作側重在場地地質,同時也對地基進行一定的研究。在詳勘階段則多側重地基問題,但也要對場地地質作必要的調查研究工作。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工程地質條件的好壞是對建築地區,場址選擇,建築總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築物地基基礎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都有密切關系和影響,必須在工程建築設計前將該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預先查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