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岩溶地質博物館桂林
Ⅰ 什麼是桂林岩溶所
就是中國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也叫中國國土資源部岩溶地質研究所。內在桂林市七星容路50號。本地人常稱桂林岩溶所。這里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研究的重要中心,主要研究桂林地區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桂林的最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目前有中科院院士一人。
簡介:岩溶地質研究所創建於1976年,現隸屬於中國地質科學院,是我國唯一從事岩溶研究的專門機構。現有在職職工161人,其中有院士1人,研究員9人,副研及高級工程師51人,中級職稱53人。就學歷而言有博士(含在讀博士)9人,碩士12人,大專以上學歷112人。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Ⅱ 桂林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所怎麼樣
桂林消費水平真的不高,2000如果是租房子住可能會有一點點緊,早餐每天3~4元就可以搞定,中餐專一個快餐就7~屬10元...
桂林不是窮,是生活比較閑逸,不追求太忙碌的生活
桂林北方人蠻多的,不會很難融入啊..桂林雖然不是中心城市但也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嘛,雖然沒有很多城市發展快,但也是很適合過小日子的
但桂林天氣比較濕可能北方人剛來一年會不怎麼適應..但空氣肯定會比北方好,環境也好
城市建設就那樣了14年會有動車(或高鐵)開通,城市不大,一輛電動車可以搞定的,計程車到處都是,打的肯定很方便的
而且桂林本地方言有點像四川話所以你也不會聽不懂的,而且很好學,如果是南寧話就不容易聽懂了..
桂林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所這個單位不錯的,至少有保障啊...
總之,桂林還是滿好的...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 ><
Ⅲ 中國岩溶旅遊地質資源的分布特點
由於我國特別是南方地區碳酸鹽岩分布廣,加上多樣性氣候條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岩溶旅遊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如我國華南珠江流域地區是熱帶岩溶發育區,區內氣候炎熱,雨量充沛、碳酸鹽岩分布廣、厚度大、岩性純。廣西盆地中,平地拔起的峰林,層層疊疊的峰林,開闊的岩溶窪地和孤峰平原,縱橫交織的地下河系和大型洞穴形成特色,弄崗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廣西龍虎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岩溶景觀便屬此類。
在中國北方,由於氣候乾燥、降雨量較少,地表岩溶微弱,所形成的岩溶地質景觀與南方有顯著差異,表現為岩溶地表形態單一,以旱谷、泉群居多,其次為溶洞、落水洞、溶溝等。北京上方山自然保護區中的岩溶就是這種類型,區內發育於晚元古代白雲質灰岩中的雲水洞為我國北方最長的溶洞之一,長度達612m。
一、洞穴旅遊資源
岩溶洞穴是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我國有許多著名洞穴,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洞穴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有的則是近年發現和開發的。
中國洞穴資源中有25%分布在西部地區,洞穴分布射擊性、構造、氣候條件、地下水作用都有密切關系。我國大中型洞穴主要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廣東、浙江、安徽、江蘇以及山東、遼寧、河北、北京等省區岩溶發育地區。僅貴州北部就有700多條暗河,廣西桂林-陽朔一帶有2000多個洞穴。目前我國開發的洞穴約300多處。其中一部分是在原來洞穴基礎上進行整修。開發較早的是桂林七星岩、蘆笛岩等。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洞穴開發較多,如遼寧本溪水洞、貴州安順龍宮、浙江桐廬瑤琳仙境、北京房山石花洞等,每年都接待大批國內外遊客。90年代開發的廣西荔浦豐魚岩、桂林冠岩、四川武隆芙蓉洞等,已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目前最長的溶洞為廣西地蘇地下河洞(57.2km)、貴州都勻北溶洞(長40km)、湖北利川騰龍洞(長59.8km)、貴州綏陽雙龍洞(長35.2km);較長的還有貴州息烽縣多繽洞、貴州織金洞和湖南慈利索溪峪黃龍洞。面積最大的溶洞為湖北宋家河大廳(432萬m2)、湖南桑植九天洞,總面積250萬m2。貴州織金洞面積30萬m2、四川興文縣石風洞面積20萬m2,都是較大的洞穴。最大的水洞當數遼寧本溪水洞,主洞長3000m,總面積3.6萬m2。貴州安順龍宮水旱洞長4000m,地下暗河長達15km。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探明的主要溶洞群有:
(1)湖南永順縣猛洞河溶洞群:在風景區沿線共分布有300多個溶洞;
(2)湖南龍山縣火岩溶洞群:有洞穴212個,其中飛虎洞長達數十里,已探明約10km;
(3)福建寧化縣湖村溶洞群:發現溶洞近百個;
(4)湖北隨州大洪山百洞:已開發的有仙人洞、雙門洞、黃人洞等。仙人洞幾個大廳可容萬人;
(5)雲南宜良九鄉洞群:擁有100座洞穴,集中分布在疊虹橋、三腳橋、大沙壩和大上洞等景區,此外還有長13km的地下河系統;
(6)安徽石台縣溶洞群:已知有溶洞109個,已開發的有蓬萊仙洞、魚龍仙洞、慈雲洞等,籌備開放的有太極洞、靈顯洞。
此外還有廣西柳州都樂岩洞群、山東沂源洞群、北京房山石花洞地區洞群、浙江杭州靈山洞群、湖北咸豐縣紅軍洞群、雲南瀘西縣阿廬洞群、江西婺源縣靈岩洞群等。已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溶洞有:貴州織金洞,安順龍宮,本溪水洞,浙江雙龍洞,詳細情況見附錄3:中國主要旅遊洞穴。
二、岩溶峰叢峰林旅遊地質資源
黔南和滇南的岩溶是在第三紀古熱帶岩溶的基礎上繼續發育的,尚殘留有比較典型的峰林、石林等熱帶岩溶地貌。因雲貴高原近期新構造運動的抬繁榮昌盛,較大河流都深切為峽谷。石林就是由巨大裂縫經溶蝕分割而成的石柱組合體,高3~20m,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最近在路南石林東北約20km處,又發現一處面積更大的石林區,最高的石柱達40多米。在宜良、東川、彌勒、羅平等地也有石林分布,均發育在近於水落石出平厚層石灰岩中,貴州黃果樹瀑布景區也發育有黃果樹石林和天星橋石林,桂林樂業鳳山的高峰叢、深天坑、天生橋、溶洞地下河岩溶景觀氣勢磅礴、系統完整是科研、旅遊的熱點地區。
華北雲台地貌中岩溶作用的研究及其區域對比如關山、林濾山、武安、邢台、焰城、淶源、淶水等層狀峽谷地貌、岩溶大泉,多層溶洞、長崖、套谷、瓮谷、峰牆峰叢,等形成於中新世以來的雲台期切割和紅石峽期切割。近年來旅遊業迅速發,10年來旅遊人數增加10倍。旅遊收入增長50倍,居民就業25000人,人增年收入200倍,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他有雲台地貌特徵的太行山區也都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和重點風景名勝區在旅遊經濟的發展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
三、復合岩溶旅遊地質資源
貴州和滇東岩溶高原晚近期地殼間歇性急劇抬升,導致河流溯源深切,峰叢、峰林、窪地、槽谷等呈層狀分布,表現為多層地質景觀的特色。我國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如桂林、黃果樹、織金洞、龍宮,紅楓湖、荔波樟江、馬嶺河、石林、九鄉溶洞、建水燕子洞庭湖等就分布在這一地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內地表岩溶形態有落水洞、漏斗、窪地、槽谷、肓谷及坡立谷等,組合成為峰叢漏斗、峰叢窪地和峰叢盆地等景觀,另外還有興義縣普嘎山自然保護區。同時在這片高原上還可見峰林、石林等,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和貴州興義縣泥凼石林自然保護區的岩溶景觀就以石林為主。
Ⅳ 桂林有幾個博物館
桂林有3個博物館。分別是桂林博物館,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館,桂海碑林博物館。
Ⅳ 桂林岩溶所
就是中國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也叫中國國土資源部岩溶地質研究所。在桂林市七星路50號。本地人常稱桂林岩溶所。這里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研究的重要中心,主要研究桂林地區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桂林的最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目前有中科院院士一人。
簡介:岩溶地質研究所創建於1976年,現隸屬於中國地質科學院,是我國唯一從事岩溶研究的專門機構。現有在職職工161人,其中有院士1人,研究員9人,副研及高級工程師51人,中級職稱53人。就學歷而言有博士(含在讀博士)9人,碩士12人,大專以上學歷112人。<a href=":map:maplinkiknow/page.html?iknowflg=1&newmap=1&l=16&t=B_NORMAL_MAP&c=12281850.93,2889992.545&b=12282049.17,2889613.77&i=0|-1|-1&s=s%26addr%3D0%26wd%3D%25E6%25A1%2582%25E6%259E%2597%25E5%25B2%25A9%25E6%25BA%25B6%25E5%259C%25B0%25E8%25B4%25A8%25E7%25A0%2594%25E7%25A9%25B6%25E6%2589%2580%26c%3D1%26src%3D0&t=1336619135349" rel=":map:maplink">鐧懼害鍦板浘</a>
Ⅵ 桂林地礦院和岩溶所哪個好
我在桂林呆了七年,我感覺兩個單位基本差不多。如果非要給出個好壞,我只能這么說:岩溶所版是國內唯一的以權岩溶為研究對象的科研單位在岩溶領域有重要的地位,科研能力相對較強,有袁道先院士作為領軍人物,岩溶動力學研究處於國際前沿。而地礦院是以礦產為主,主要工作一礦物分析為主,在國內有好多地礦研究院,桂林的地礦院也沒有特別有特色的地方。
Ⅶ 桂林的岩溶洞穴。
樓主不知道時隔這抄么多年有沒襲找到,我老闆在廣西桂林有個鉛礦,施工時期發現有地下河水湧出,命施工人員用多個高壓吸水泵洗水快十日,現地下和明顯下減很多,誰地下河下去洞穴,地步隨機掰斷一塊鍾乳石,邀請當地地質學家評判,結果是3000多年歷史,上面還有地下生物化石殘余,現年月2015年10月10日備邀請美國地下河潛水愛好者和多家學校地質學家等人一同進入摸索,有興趣請聯系郵箱1037103055QQ郵箱,現發送時間2015年08月11日
Ⅷ 中國岩溶地質博物館簡介
中國岩溶地質館位於桂林市七星區七星路岩溶地質研究所院內,距七星公園後門約1.5㎞,專地質館曾接待過來自屬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科學家。1983年建館,館名由聶榮臻元帥手書。該館是目前國內外最大的普及岩溶科學技術知識的專業性博物館。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共兩層,建築面積2000㎡。室廳共7個。一層中央為水池,內側為岩溶工藝美術廳,外側為辦公場所;二樓為岩溶地質專業展廳,分8大部分:區域岩溶、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岩溶石山治理、岩溶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岩溶礦產及岩溶地質研究所10年來的成果。展品1500多件,包括岩溶實物標本、彩照和燈箱照片、圖表、模型及文字說明,多附有英文標題和說明,展書約100本。反映了我國當前岩溶研究的現狀及主要成就,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好地方。
Ⅸ 桂林中國岩溶地質館正常開放嗎
因為武漢的事,不開了
Ⅹ 中國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樂業-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廣西鳳山縣城東的穿龍岩內,佔地內面積約4.15萬平方米容,空間高度達100米,底部常年有潺潺的流水趟過,是中國利用天然洞穴建設的空間最大、鍾乳石展品最多、格局最美、展示最奇特的地質博物館;館內設了圖文燈箱展區、實物展區、科普演示及遊客服務區、沙盤模型展區、鳳山旅遊商品及水景區共五個展區,在布展風格上把洞穴原生態和現代展覽技術各種元素有機結合,突出色彩、燈光與洞穴的和諧;在布展內容上除原址遺留的地質遺存物,還收集了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其他景區以及全國各地的典型地質遺跡標本,是休閑旅遊、科普教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