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理論與控制試題

地質災害理論與控制試題

發布時間: 2021-02-19 19:28:07

❶ 地理試題!地中海沿岸國家主要地質災害

1、地中海地區處在板塊的交界處,是火山地震帶,所以火山地震較多
2、地中海的氣候是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暖濕多雨,所以,夏季降水量少是制約其農業發展的因素。
3、緊鄰歐洲,經濟發展的區位因素好

❷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的基本理論和幾個主要技術

首先,要明來確地質工程的自基本理論問題是什麼。著者認為,地質工程的基本理論是地質控制論。防治地質災害或對地質體失穩防治的認識有兩種觀點:①荷載支護體系觀點;②地質體改造觀點。而地質體改造觀點是十分重要的一種觀點,它的基礎理論就是地質控制論,它科學地提出防治地質體失穩的技術措施。地質體改造是地質工程理論的基本組成部分,地質體組成成分、地質體結構及地質環境條件則形成力的平衡。上述三者之一遭到破壞時,便可能產生失穩,對此可以通過改變其組成成分、結構、地質體賦存環境條件達到新的穩定狀態。

地質工程工作中常用的地質技術,可概括為以下6個方面:①鑽探技術;②物探技術:CT、電磁波層析、地質雷達等;③測試技術:綜合測孔、流變試驗、剛性壓機等;④監測技術:遙測、遙控、立體監測等;⑤地質體改造技術:灌漿、錨固、支擋工程等;⑥計算機技術:數值分析、模擬模擬、反分析、自動化控制等。

❸ 地質災害的概念

地質災害屬於災害的范疇。為了討論地質災害的概念,有必要先明確何謂災害。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地能夠領悟或感受到災害的存在和災害的威脅,然而,對於災害的定義卻有不同的說法。

(一)災害的內涵

在自然災害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災害是指「地球表面因自然變異、人為因素或二者共同作用所引發的對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發展條件造成的危害」;另外的一種觀點認為,「災害是由種種不可控制或未予控制的破壞性因素引發的、突然的或在短時間內發生的、超越本地區或本團體防救能力所能解決的大量人員傷亡與物質財產損毀的事件」。此外,還有學者認為,「災害是由反常(意外)事件導致人類社會遭受的損害」。1984年聯合國減災組織(UNDRO)對災害作了如下定義:「一次在時間和空間上較為集中的事故,事故發生期間當地的人類群體及其財產遭到嚴重的威脅並造成巨大損失,以致家庭結構和社會結構也受到不可忽視的影響。」

上述定義在文字表述上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內涵上卻有共同之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災害就其本意是指後果,而不是現象本身。鑒於人們對某些事物產生的後果有先驗的認識,所以,常把具體現象與其對人的損害、威脅聯系在一起,不再嚴格區分它們之間的語義差異,直接把有關的現象視為災害,如洪水災害、地震災害。

(2)從人的利益或者價值取向角度審視,許多客觀事物對人的生存、發展是不利的,但不利的程度有差異,而能夠稱之為災害的,是指其後果對人是不可接受或不可忍受(危害性最高的等級)的,即造成人員傷亡的那些事物。

(3)災害具有突發性和能量集中的特點,正是因為突然發生才使人猝不及防,而能量集中則使人難以抵禦,釀成嚴重後果。

(二)地質災害的內涵

地質災害是災害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內涵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符合災害定義的要件;二是具地質學屬性。缺少其中任一個方面都不能稱為地質災害。

目前有關地質災害的定義有許多不同的提法,其中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03)和《地球科學大辭典》(2006)最有代表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是這樣規定的:「本條例所稱地質災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地球科學大辭典》中地質災害的解釋是:「以地質動力活動或地質環境異常變化為主要成因的自然災害。在地球內動力、外動力或人為地質動力作用下,地球發生異常能量釋放、物質運動、岩土體變形位移以及環境異常變化等,危害人類生命財產、生活與經濟活動或破壞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資源、環境的現象或過程。地質災害種類繁多、對其范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應該指出,上述兩個定義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①一個准確的定義其邏輯規則應是內涵明確,外延方能清楚,而上述定義存在用災害定義災害的同義反復之嫌;②對定義災害的要件,即災害的本質特徵表述不夠清楚,缺乏「度」的控制;③定義中更多的是陳述地質災害的成因或外延(具體災種),而未能全面地概括地質災害的基本屬性和特徵。或許正是這些原因,造成了目前人們對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問題理解上的混亂。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地質災害是指:可對人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危害後果的突發性的地質現象及地質過程。

弄清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問題的關系,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社會管理方面的需要。

❹ 國土局地質環境監測站面試題:某地發生地質災害,你作為有關工作人員,該怎麼辦

立刻按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確定地質災害發生地點、規模、有無人民生命財產受損等情況,然後向上級主管領導匯報情況。反正基本思路是這個,其它的就是。看你怎麼把話說的漂亮,把牛吹的好。

❺ (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下圖為「中國泥石流、滑坡易發程度分區圖」。


西部地區多於東部地區,南部地區多於北部地區。(5分)其中我國西南地區是滑內坡分布最集中、容發生頻率最高的地區(5分)

❻ 地理試題:分析雅魯藏布江谷地地質災害頻繁的原因

雅魯藏布江谷地地質災害頻繁的原因:

  • 位於板塊碰撞邊界;

  • 地殼活動頻繁,內岩石破碎;

  • 地形坡容度大,重力作用強;

  • 位於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容易誘發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 冬春季節乾旱多大風,河流兩岸裸露區域沙塵活動頻繁

雅魯藏布江谷地,位於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一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同山脈平行的構造谷地。雅魯藏布江的上中游谷地阿布分為寬谷,寬約10-15公里,江水東流經東經95°附近大拐彎處,切穿喜瑪拉雅山脈,流向發生完全相反的轉折,即先東北流,切穿山脈後轉向西南流。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水力資源特別集中而豐富,是世界罕見的大峽谷。南流以後進入印度。


❼ 下圖為地震、滑坡兩種自然災害示意圖,讀圖回答題。 小題1:關於兩種地質災害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小題復1:D
小題2:D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