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看望慰問地質災害點

看望慰問地質災害點

發布時間: 2021-02-19 16:44:33

㈠ 江西豐城有沒有受災

還沒有報道說豐城受災,應該不會的,有贛江在旁邊呢~

㈡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2011年11月)

第一部分 應急預案基本內容與工作組織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模擬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的緊急情況下,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有效檢驗各小組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體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建設平安東坪,構建和諧社會。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按《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群眾,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東坪鎮政府西北方向18公里處,2007年9月,經地質專家評估確定,屬於要盡快治理的小型地質災害滑坡隱患點,受威脅群眾72戶276人,潛在經濟損失202萬元。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滑坡。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東坪鎮人民政府。

六、演練時間

2011年11月4日上午:10:00—11:00(10:00在茶山口村集合)。

七、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

(2)撤離安置點:茶山口村曬谷坪。

八、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各小組協調的一體性,演練於11月4日上午召開各小組負責人會議。

會議內容:

(1)介紹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方案;

(2)討論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明確各小組的工作職責,細化分工,任務落實。

總指揮:李加武(鎮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趙財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莫勝華(鎮黨委副書記)

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避讓、搶險、救災指揮組

組長:李加武(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趙財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莫勝華(鎮黨委副書記)

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成員:趙才福(東田村支部委員、副主任)

趙天銀(東田村支部委員、村委委員)

趙觀娣(東田村委委員)

主要職責:按規定上報災情、請示啟動預案,組織有關方面力量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2.地質災害監測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成員:趙才福(東田村支部委員、副主任)

趙天銀(東田村支部委員、村委委員)

趙觀娣(東田村村委委員)

主要職責:負責地質災害的監測和數據記錄、資料整理上報,按指揮組的命令傳達預警信號。繼續全方位監測,及時確定災害等級並上報。

3.群眾疏散、搶險、救援小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偉勝

副組長:趙國輝

成員:邵來嬌、趙曉明、陳玉華、林梓階、余錦華、林秀玉、吳醒城、趙書養、

謝小花、趙天明

主要職責:

及時組織群眾立即轉移、疏散撤離到指定的臨時安置點。負責對受困群眾的救援,實行每個幹部包三戶。

4.安全保衛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白宜安

成員:周繼龍、林偉堅、袁偉堅、張文、盤安杏、趙志順、楊觀太、周學連、馬雲安、張順榕、吳貽雙、許炳華、廖其昌、文華、趙興養、廖嚴明、楊婷、盤才勝、趙良才、江群英、葉色明、趙曉英、許新蘭

主要職責:疏散、搶險、救災工作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疏散過程中的秩序及撤離後的安全巡邏,撤離區的清場和搜救,交通管制,維護社會穩定。

具體分工:

1)災區清場和搜救組

組長:白宜安

成員:周繼龍、林偉堅、盤安杏、趙志順、楊觀太、周學連、馬雲安、張順榕

2)安置點

吳貽雙、許炳華、廖其昌、文華、趙興養、廖嚴明、楊婷、盤才勝、趙良才、江群英、葉色明、趙曉英、許新蘭

3)茶山口村交叉路口

袁偉堅、張文

5.醫療小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劉文斌

成員:林偉、肖細芬、劉曉汝、張美群、張家慶、趙秀珍、余文干、馬志勇、黃細玉、李勇軍、鄺偉華

醫療救治小組職責:

對因災受傷人員進行及時救治和安置點的消毒防疫。

具體分工:

安置點:林偉、肖細芬、劉曉汝、張美群

現場救護組:張家慶、趙秀珍、余文干、馬志勇、林玉清

擔架組:李勇軍、鄺偉華

6.災民安置組成員及職責

安置點:

組長:黃靜莉

副組長:黃細玉

成員:楊永蘭、劉永祥、鄧清華、李美秀、趙麗莉、趙秀麗、饒玉城、周戰開、楊利松、吳宗耀

職責:負責安置點的帳篷搭建,受災人員安置,救災物資發放。

7.後勤保障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良軍

成員:趙立新、劉森、林永松、謝榮歷

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提供和後勤保障工作。

各小組如果出現領導缺位時,實行依次遞補的辦法。

(三)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和緊急撤離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

第二部分 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

災情總體設想: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因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影響,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極易引起大面積滑坡,直接危威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10:00

東田村委會會議室

指揮部成員和會議代表在會議室集中開會

東田村委會

疏散、搶險、救援組、安全保衛組、醫療衛生組、受災安置組、後勤保障組等各工作組集中等待出發。

10:05

東田村委會會議室

在會議討論其他話題時,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趙偉華打進電話向東坪鎮人民政府鎮長趙財保報告災情。

趙偉華(監測員):「趙鎮長,我是趙偉華,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監測點出現緊急情況,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坡,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直接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趙財保鎮長:「請你們繼續作好監測工作,我們馬上向上級匯報。」趙財保鎮長掛斷電話,立即向李加武書記報告情況。

趙財保鎮長:「李書記,接監測員緊急報告,我鎮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緊急情況,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

李加武書記:「我馬上向上級匯報。」

掛斷電話後,立即向周志軍副縣長報告。

李書記:「周副縣長,我是東坪鎮黨委書記李加武,我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緊急情況,受昨夜強降雨影響,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直接威脅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否立即啟動預案,請指示,並請求縣委、縣政府派員支援」。

周志軍副縣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一,同意啟動應急預案,立即開展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工作,我們馬上組織人員支援。」

10:10

東田村委會

李書記掛斷電話後,立即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

李書記:「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地質災害臨災險情,經請示縣委、縣政府,指示我們立即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按預案各領導立即分別通知各小組負責人到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大家立即行動。」

10:15

東田村委會內

參會代表到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現場觀摩疏散群眾的演練。

10:15

東田村委會

各行動小組負責人到指揮部集中開會。

10:20

東田村委會指揮部

現場指揮部總指揮李加武:縣委指示:「立即啟動預案疏散群眾」。現在,地質災害監測組開展災害調查工作並繼續跟蹤觀察;搶險、救援組立即組織群眾轉移,疏散撤離到臨時安置點;安全保衛組負責交通管制,維護好秩序;醫療衛生組搞好傷員救治;後勤保障組搞好後勤保障。各小組立即行動,請馬上執行!」

各組長齊聲:「是!」

10:22

指揮部

緊急搶險組組長李加武向應急分隊下達命令。

李加武:「現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出現地質災險情,各小組成員和包戶責任人組織群眾撤離到指定的安置點;立即行動!

10:2

安全保衛組成員帶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繩到各道路口設置警戒,對公路通行車輛進行交通管制,有序指揮。

10:25

茶山口村

各應急分隊進入各責任區組織群眾向指定地點撤離。

10:28

茶山口村

幾名小孩,行動不便,將其抱到撤離點。

10:28

茶山口村

2個群眾意外受傷,醫療救護組及時處置,應急隊員用擔架將受傷群眾抬至安置地點。

10:28

茶山口村

1個老人不肯撤離,應急隊員反復做其思想工作,用擔架將老人抬至安置地點。

10:29

茶山口村

搜救組長白宜安向指揮長報告。

白宜安:「李書記,搜救結束,危險區內無一人滯留,請指示」。

李加武:「加強治安保衛和警戒,其他人員進入危險區,你們一定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檢查」。

10:0

安置點

醫療衛生組長劉文斌向指揮長報告。

劉文斌:「李書記,兩名傷員已安全送到安置點,請指示」。

應急分組組長趙國輝向指揮部報告。

趙國輝:李書記,2名小學生和1名老人已安全轉移到安置點。

李加武:「一定搞好傷員救治,並協助災民安置」。

10:35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撤離點。

趙偉勝用對手機向指揮部匯報。

趙偉勝:「李書記,全部群眾已經全部撤離完畢,各項任務已經完成。」

李加武:「好的,繼續做好安置點轉移人員的安置工作和危險區域的警戒工作,在警報未解除前被轉移人員不得返回。」

10:35

安置點

災民安置組成員向災民發放方便麵等生活必需品。

10:35

指揮部

縣委領導趕到指揮部,立即詢問災情。

周副縣長:「有無人員傷亡,受災情況怎樣?」李家武:「無一人員傷亡,全部安全轉移,崩塌基本穩定,財產損失較大。」

10:40

安置點

李書記陪同縣委領導到安置點看望慰問災民。

11:00

茶山口村曬谷坪

總指揮長李加武宣布解除警戒,演習結束。

附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幹部包片情況一覽表(製表)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㈢ 台風貝碧嘉將會影響哪些區域

8月13日,副省長、省防總總指揮葉貞琴繼續帶隊在茂名信宜檢查指導救災工作,看望慰問受災群眾。省防總按照省領導部署,全力組織受災地區開展搶險救災,協調省公安廳飛行服務隊、省民政廳增派直升機空投食品等救災物資到救災點;組織有關地方和部門做好受災群眾安置、交通水利電力通信供水等設施修復、災區查災核災等工作;進一步落實部署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管控。

8月13日白天,受台風「貝碧嘉」外圍雲系影響,我省出現了分散陣雨或雷陣雨,其中雷州半島、珠三角中北部市縣和粵東部分市縣出現了大雨到暴雨。據氣象水文監測,13日08時到13日17時,有5個站錄得50毫米至100毫米的暴雨,其中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錄得最大累積雨量74毫米。另外,有48個站錄得25毫米至50毫米的大雨。

16日,粵西市縣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珠江三角洲市縣有大雨,其餘市縣有陣雨。

海上大風方面,14日到16日,我省中西部沿海和海面、瓊州海峽、北部灣和南海北部海面風力7級至9級、陣風10級;南海中南部海面有西南風7級、陣風8級。

13日下午,省海洋與漁業廳通知,受今年1816號熱帶風暴「貝碧嘉」的影響,全省休漁漁船開捕時間統一推遲至8月17日中午12時。全省漁船(含汕尾市以西地區已回港漁船)務必在休漁結束後方可出海作業。

此外,受熱帶風暴影響,全省免休漁船(包括港澳流動漁船)全部回港避風。後續情況,將根據省防總應急響應等級、熱帶風暴路徑等變化視情況再作相應調整。

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林良勛提醒,「貝碧嘉」14日將長時間在我省西部近海徘徊,我省海面和沿海大風持續,14日夜間「貝碧嘉」登陸後粵西和珠江口兩側市縣風雨將再度加強,且強降水落區與10日至12日的強降水落區可能重疊,需繼續做好強降水引發的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防禦工作。

省國土資源廳於8月9日22時啟動四級地質災害預警,並於10日22時提升至三級地質災害預警,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

省國土資源廳要求各地國土資源部門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巡查力度,重點加強對山邊斜坡建房地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工作,切實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對出現險情的地區(地段),要迅速落實避險措施,果斷撤離受威脅人員,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

㈣ 汪民的重要講話

汪民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動員部署會上要求 精心組織推進大討論 著力解決重大問題
汪民在2009年地科院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認清形勢明確目標——積極謀劃好地質科技工作發展戰略
汪民作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動員部署時強調——推動和實現地質找礦工作大發展
全國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會議提出 構建地質環境工作科學發展新機制
汪民在全國地調院院長、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座談會上強調 建實建強地方公益性地調隊伍
汪民在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指出 不斷增強地質調查服務能力
汪民在礦評協一屆三次理事會上強調 樹立憂患意識從嚴治軍
部傳達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汪民在第九屆全國礦床會議上提出 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大陸成礦理論
汪民在部電視電話會議上通報礦政管理工作情況時指出 2008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資源開發整合工作
汪民在北京上海城市地質調查成果匯報會上指出 地質工作應主動為城市安全和城市發展服務
汪民在龍岩看望地勘職工時要求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努力實現找礦突破
汪民在地質災害防範工作視頻會商會上指出 努力構建地災防災新機制
汪民在貴州調研時強調積極推進國土所規范化建設
汪民出席援川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總結會並講話
汪民副部長在蘆山縣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時強調 要做好主汛期與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汪民看望慰問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科研人員時要求 全力以赴做好科技救災工作
汪民在2008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工作會議上強調 要盡快拉上地質調查主戰場
汪民在中國地調局2008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 強化內部控制 確保資金安全
國土資源部等九部門聯合召開督查動員會,汪民出席會議並講話
汪民在全國鐵礦勘查研討會上強調 以新機制調動鐵礦勘查積極性
汪民在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講話
汪民在海南督察百日行動時強調 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和責任追究力度
汪民在2007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的演講(2007年11月13日)
汪民出席第16期國土資源管理市長班並講話
汪民在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五十周年慶祝會上強調 強化創新能力 加快成果轉化
汪民在勘探所五十周年成果展暨學術交流會上要求 不斷推進我國勘探技術邁上新台階
汪民在地勘局長改革與發展研討會上指出 主動改革比被動改革好
汪民在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項目辦公室會議上指出 油氣資源評價要圍繞國家需要
汪民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總結講話時強調 全力以赴做好規劃編制工作
汪民在中加礦業投資論壇上表示 擴大合作領域 實現共同發展
汪民在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第一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要求 全面整頓規范礦產資源評估行為
汪民:繼續推進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工作
汪民:進一步開放國內礦業市場更積極參與國際礦業合作
汪民在全國礦產開發管理培訓班上強調 大力加強礦政管理工作
首屆中國觀賞石—礦物晶體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汪民、壽嘉華出席並講話
汪民在甘肅省地礦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 地質工作者要肩負起重要歷史使命
第六屆國際地質和環境材料分析大會在京召開 汪民講話
汪民在第二屆中國礦產勘查論壇座談會上要求 盡快取得突破性找礦成果
汪民在第十四期國土資源管理市長研討班上強調 必須尊重地質工作規律
汪民加強地質工作訪國土資源
汪民副部長就2006年整頓和規范礦產開發秩序工作答記者問
汪民在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首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強調 礦業權評估要完善機制嚴格管理
汪民在促進礦產資源循環經濟發展研討會上指出 應用循環經濟理念 加強礦產資源規劃
汪民就礦業國際合作提出三點主張
汪民在全國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 把儲量管理納入礦政管理主流程
汪民在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論證會上強調 搞好科學論證 力求找礦突破
汪民副部長2005年9月21日在新聞通氣會上通報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情況
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舉辦 汪民出席並致辭
躍向更高層次——汪民就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開發秩序工作答記者問
汪民在全國地質勘查管理座談會上指出 礦業權管理要依法予以規范
汪民在全國煤炭回採率專項檢查工作督察匯報會上強調 採取有力措施促回採率提高
中國—南非礦業研討會在京舉行 辛瓦納汪民出席並講話
加強合作,繁榮礦業——在「中國礦業2004」國際研討會上的主題報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汪民)

㈤ 余干縣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余干縣人民政府

(2013年5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充分檢驗《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卻實提高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經縣政府研究,決定於2013年5月28日舉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為確保此次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編制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縣在汛期間曾現多處地質災害及隱患點,位屬省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0餘處,涉及社庚、梅港、黃埠、楊埠、石口、漁池湖、禾斛嶺、楓港、李梅林場九個鄉鎮場33個村委會。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組織領導

為保障此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圓滿成功,特成立余干縣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領導小組:

組長:胡偉 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常務副組長:陳文宏 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王詩樂 縣人武部政委,張忠 縣公安局政委,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艾向榮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親雲 縣財政局局長,盛新德縣民政局局長,陣軍 縣氣象局局長,李道輝 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吳克儉 縣水利局局長,張小劍 縣環保局局長,盧平 縣衛生局局長,王夢文 縣安監局局長,段百達 縣教育局局長,史俊 縣文化局局長,陣昇平 縣電信公司經理,程朝涼 縣移動公司經理,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徐建立 縣公安局副局長,王曉文 縣建設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14個工作組。

1.辦公室(設在縣應急辦)

主任: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

成員: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具體負責處理、協調、督促和指揮演練活動相關事宜。

2.協調組

組長: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成員: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林媛 石口鎮政府鎮長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總協調。

3.導演組

組長:王詩樂 縣人武部政委

成員:丁雪龍 縣人武部副部長,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籌劃、腳本編寫、組織指揮訓練及演練現場指揮及指揮部搭建。

4.地質專家組

組長: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吳琳善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朱國輝 國土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工程師,邱誠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工程師,彭站華 國土資源局勘查規劃設計室主任、工程師

工作職責:負責調查了解災情、險情,根據災情監測組提供的天氣情況和動態監測結果進行分析預測,及時向指揮部提供相關建議。

5.宣傳報道及資料組

組長:余曉明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李海波 縣國土資源局儲備中心主任,張榮文 縣人武部政工科科長。

成員:從縣委辦、政府辦、宣傳部、人武部、國土資源局、文化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擬制《宣傳報道工作實施方案》,起草領導講話稿,製作並安裝縣城至演練場地道路兩旁可視范圍內和演練場地宣傳標語、展板;負責演練場地、場景和觀摩檯布置,音響安裝;負責編現場的解說詞,演練專題片及範本資料的製作以及涉及演練相關文件資料草擬、收集、整理、列印、發放、歸檔和工作總結的編寫。

6.緊急救助轉移組

組長:丁雪龍 縣人武部副部長

副組長:塗利斌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執法監察大隊長

成員:從縣人武部、國土資源局、地災應急小分隊、民政局、武警中隊、消防大隊、交通局、教育局、水利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轉移災民實施方案》,組織人員救援、轉移災民、學生,轉移物資、牲畜,負責轉移車輛管理調度。

7.災民安置組

組長:彭建成 縣民政局書記

副組長:董結亮 縣國土資源局副書記

成員:從縣民政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建設局、供電分局、糧食局、電信公司、水利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轉移災民安置救助實施方案》和《物資保障方案》,落實災民轉移安置場地,搭建安置帳篷;搶險救災物資的籌備、供應、發放。

8.醫療衛生監督組

組長:周華榮 縣衛生局書記

副組長:湯鳴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衛生局、疾控中心、人民醫院、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醫療衛生實施方案》,准備醫療救助器具及葯品;災民安置點的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等工作。

9.災情監測組

組長:吳琳善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副組長:吳小衛 縣氣象局局長

江波 縣水利局防汛辦副主任

成員:從縣國土資源局、氣象局、水利局等部門抽調人員,並在突情監測組下設地災監測小分隊。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災情監測實施方案》,利用多媒體製作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點監測幻燈顯示圖,並在演練活動緊急會議上按圖匯報;分析衛星雲圖氣象雨量,將監測情況及時上報地質專家組。

10.演練場地協調及群眾工作組

組長:林媛 石口鎮政府鎮長

副組長:彭如玉 縣教育局書記,塗利斌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執法大隊長

成員:從石口鎮政府、國土局、教育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模擬場地(王化村後源組)用地青苗補償兌現;對參演群眾和師生的宣傳組織動員;參演道具(含牲畜)的准備、參演群眾善後工作處理及群眾維穩。

11.演練場地平整及觀摩台搭建組

組長:王曉文 縣建設局副局長

副組長:吳國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觀摩、安置場地平整、觀摩台搭建及善後工作。

12.交通運輸道路保暢組

組長:李道輝 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

成員:從縣交通運輸管理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制定演練活動《交通運輸保障實施方案》,負責涉及演練活動區域道路保暢工作。

13.安全保衛及道路保暢組

組長:張忠 縣公安局政委

成員:從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制定《安全保衛實施方案》;負責演練活動全過程交通秩序的維護、管制;規劃演練場地車輛停放位置和安全警界限設置;災民安置點的治安巡邏;觀摩團成員及參演人員的安全保衛等工作。

14.接待組

組長:熊芳 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組長:湯鳴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政府辦、國土資源局、衛生局、公安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演練活動接待方案》、《演練活動接待指南》,安排觀摩團人員的食宿和衛生、安全保衛等工作。

15.後勤保障組

組長:熊欣健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組長:齊成農 縣市政管理局局長,胡雄輝 縣供電公司經理,程小華 縣人武部後勤科科長。

成員:從縣政府辦、城管局、供電分局、人武部、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期間所有後勤保障,演練場地供水、供電(動力線)管線架設;完成應急演練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演練內容參演單位具體人數及有關要求

(一)演練內容

(1)災情設想。余干縣石口鎮周邊遭受連續強降雨天氣,位於該鄉湖濱、東灣村附近的山體,在強降雨、土質松動等因素的誘發下,變形發展加劇,逐漸發生崩塌。縣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立即進入搶險救災准備程序,在接到鄉鎮要求支援報告和專家提出啟動縣級預案建議後,果斷決定啟動《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縣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以最短的時間趕赴受災現場,組織災區群眾撤離,解救、安置被困人員,對受傷人員實施救護。

(2)演練內容。模擬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後,按照《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分迅速組織動員,實施緊急和有序救助,災後群眾生活安排的三個主過程,具體全部的應急程序如下:①預警預報;②國土資源動態監測;③緊急會議;④組織自救;⑤啟動預案;⑥集結出發;⑦戰前動員;⑧啟動救助、地質災害監測處置;⑨安置災民;⑩慰問災民;11演練結束。

(二)演練單位

縣人武部、縣政府應急辦、國土資源局、駐縣武警、消防、地災應急小分隊、民政局、氣象局、交通運輸管理局、水利局、環保局、建設局、公安局、衛生局、教育局、林業局、安監局、廣電局、財政局、畜牧局、電信公司、石口鎮。

(三)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預備役部隊及民兵應急分隊60人。負責准備起爆器3個,歐姆表2隻,其他參演單位所需的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用具。

(2)武警中隊10人。准備每人所需的十字鎬、鏟子、鋼釺等救援工具。

(3)消防武警官兵5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登高救援等設備的准備。

(4)公安及交警3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3隻搜救犬的准備,協助國土資源局采購相關爆破器材。

(5)縣國土資源局5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購買炸葯10箱,電雷管100個,銅鑼8個,各應急分隊對旗等工作。

(6)縣衛生局10人。負責准備兩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

(7)縣交通運輸管理局10人。准備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

(8)縣民政局10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及10頂以上帳篷的准備,負責填報安置災民相關表卡。

(9)石口鎮2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和群眾發動、場地青苗補償兌現和協調。

(10)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負責准備2台推土機、2台挖掘機參加演練;

(11)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50人的組織和動員。

(12)縣電信公司3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通信的保障。

(13)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供電分局10人、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4)石口鎮組織工農村村組幹部 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青苗費補償的協商兌現。

(15)參演群眾100人。由梅港鄉和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其中:群眾演員50人及群眾代表50人,並落實好演練服裝。

(16)參演隊伍共計332人。

(四)參演要求

(1)各參演單位具備制式服裝的需著制服,其他單位統一著裝迷彩服,村、組幹部、群眾按農民要求著裝。

(2)各參演單位需在5月15日前提供相應的標志、符號標實給後勤保障組,統一佩帶由國土資源局制發的隊旗。

(3)各參演單位自備車輛、器械、物資,確保預演及演練正常進行。

(4)各參演單位必須按規定人員及時間要求參加預演及演練,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5)涉及制定相應工作方案的工作組須於5月10日前將方案送宣傳報道及資料組備案。

四、訓練、演練階段劃分

(一)准備階段

4月10日—20日,演練場地選址及論證,確定演練場地,擬制初步方案。

4月29日—30日,向省國土資源廳及市人民政府書面匯報演練方案,演練場地規劃及策劃;縣人民政府組織召開協調會議,研究方案,明確任務,組織參演單位前往演練場地現地勘察,受領任務。

(二)分業訓練階段

5月10日—22日,各參演單位完成本單位分業訓練。

(三)協同訓練階段

5月23日—24日開展協同訓練。5月25日演練綵排。

五、演練時間、地點、方法和原則

時間:5月28日(星期二)。

地點:梅港鄉王化村委會後源組。

方法:在演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採取統一組織、實景演練、上導下演的方式實施。

原則: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迅速、措施果斷;部門配合、分工協作;整合資源、軍民結合。

六、演練總結

演練結束後,宣傳報道及資料組負責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及時向上級業務部門書面匯報演練情況。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㈥ 急求新聞兩則,今天的3月10日或昨日的

1
陝西子洲山體滑塌10人死亡 26人獲救

西部網訊子洲縣發生山體滑塌地質災害後,省委趙樂際書記、袁純清省長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展開救援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長洪峰趕赴現場指導救援工作。

3 月10日凌晨1時30分左右,子洲縣雙湖峪鎮雙湖峪村石溝發生山體滑塌地質災害後,省委書記趙樂際當即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人、救治,要組織好現場施救秩序,組織好善後工作。省長袁純清批示,要迅速採取措施開展救援工作,救治傷者,做好相關處置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長洪峰帶領省政府辦公廳、公安廳、安監局、衛生廳、民政廳、應急辦等部門負責人和省國土資源廳有關專家趕赴現場指導救治工作。

洪峰: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洪峰要求,市縣兩級要高度重視,全力以赴搶救被埋壓人員。要組織堅強精乾的指揮領導機構,保障救援工作有序進行。洪峰指出,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盡快找到被埋壓的人員,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同時要做好善後工作和受傷人員的醫療救治工作。現場救援人員要在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下有序開展救援,杜絕發生因救援工作引發的新的傷亡。

隨後,洪峰深入醫院看望慰問了受傷人員。他親切詢問了受傷人員的身體狀況,並叮囑他們好好休息,安心養病。同時要求子洲縣人民醫院保證醫葯、保證醫療設備,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

目前,市縣兩級救援人員正在展開緊張施救,已清理土方3000多立方米

2
以色列警告:美以正討論是否武力摧毀伊朗核設施

2010年03月10日 11: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0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道,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沙萊夫(Gabriela Shalev)9日警告,相比起一年前,針對伊朗的兩個「壞選擇」更加凸顯,即要麼任伊朗發展核武器,要麼使用武力摧毀其核設施。

沙萊夫在聯合國總部表示,以色列希望通過外交努力和制裁措施,阻止伊朗欲成為核大國的企圖,沙萊夫同時警告:「我們獲得的情報顯示,伊朗正在加速發展核能力。」她指出,伊朗已經承認在開發濃縮鈾,並且濃縮鈾純度高出民用需要。

沙萊夫還說,以色列高級官員以及美國政府和軍方領導人目前正在討論,是否可以通過軍事打擊阻止伊朗核計劃。

目前美國副總統拜登正在耶路撒冷訪問。沙萊夫稱,拜登指伊朗對美國構成威脅,「而我要說——伊朗對整個世界都構成威脅。」

美國和主要西方大國正尋求聯合國對伊朗實施制裁。而伊朗一直堅稱其核計劃是出於和平目的,只為利用核能發電。

今年2月以來,伊朗核問題持續緊張。早前伊朗宣布開始自行提煉純度為20%的濃縮鈾,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則指伊朗已自行提煉出純度接近20%的濃縮鈾,更首次提出伊朗可能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隨後美英等西方國家明確表示希望聯合國盡快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以迫使伊朗政府在核問題上讓步

㈦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環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典型材料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地質災害應急反應能力

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濕熱多雨,雨量充沛,受台風影響,汛期多出現暴雨、大暴雨或連續數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廣西每年發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大部分與降雨有關,特別是與暴雨、大暴雨或連續數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續強降雨有關。每年汛期都是廣西地質災害多發時期,在降雨特別是強降雨的影響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群發性地質災害時有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及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旦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進行搶險救災,開展地質災害調查、災後處置等一系列應急工作。由於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分析、發生發展趨勢、分布特點、穩定性評價等,均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必須有地質災害專業隊伍予以協助調查及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服務,為地方政府提供防災減災依據。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高度重視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建設,將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作為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主要技術工作支撐單位。該站成立於1981年,2000年機構改革後屬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直屬由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事業單位。2008年以前總站經自治區編委批准設立的市級分站有6個,1個鎮級站。2008年,自治區編委批准了梧州、百色、貴港、來賓、賀州、崇左等市設立市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目前,除防城港和欽州兩市外(北部灣地質環境監測站負責北海、防城港、欽州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全區各設區市全部設立了地質環境監測站。為理順管理關系,2011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又在防城港、欽州兩市分別增設地質環境監測站。近3年來,自治區財政加大了總站地質災害調查與應急設備購置費用力度,購置了V8多功能電法儀、地質雷達、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先進設備。近年來,總站在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每年調查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均超過200起。一旦發生突發地質災害,在接到信息後能及時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為政府部門地質災害搶險救援提供技術上指導。2010年,自治區玉林、梧州、來賓重大突發性地質災害及2011年5月9日全州縣鹹水鄉洛江村廣坑槽採石場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應急工作中,總站反應迅速、技術過硬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好評。

為確保在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時能夠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處置;及時組織現場應急調查工作,編寫應急調查報告並及時上報。當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後,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各應急分隊本著為民服務、為政府排憂解難的宗旨,立即行動,與當地有關部門一起,跋山涉水,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查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環境條件、成因與發展趨勢,提出防治措施建議,積極配合和協助當地政府組織搶險救災,提供技術服務與咨詢,及時將處於危險區的人員撤離,避免受災群眾再次受到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威脅。充分體現了總站作為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技術支持的職責,也體現了各應急分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具體典型事例如下:

1.2010年「6·2」突發地質災害事件及「6·15」突發地質災害事件應急工作

2010年6月2日,廣西容縣六王鎮、岑溪市南渡鎮及馬路鎮一帶,6月15日蒼梧縣沙頭鎮一帶在強降雨影響下,發生點多面廣的群發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數千起,山坡上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圖1和圖2)。這兩次群發性地質災害事件共造成59人死亡,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其中有一個災害點造成的人員死亡達到11人。這兩次地質災害事件,給受災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當時,許多媒體都不同程度地報道了這兩事件,社會影響極大。

圖1 廣西岑溪市馬路鎮社沖組地質災害現場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得到消息後,立即出動,在趕往災點的路上,由於坡面泥石流把道路已全部堵塞,艱難地步行了近5小時才到地質災害點現場,已近傍晚,總站應急人員顧不上休息與吃飯,立即投入調查工作,連夜奮戰,爬上還存在相當危險的山坡進行察看、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圖3和圖4),查明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分布范圍及地點,及時發現了一些新的隱患點,確定了地質災害的穩定性,穩定了災民的情緒,排除了災民對安置點是否還會發生同樣地質災害事件的擔心,當晚和當地的災民共寢農舍。通過總站技術人員的調查確定,及時地為當地的災民提供了安全的臨時安置場所,指導尋找失蹤者的救災工作,為當地的搶險救災及時提供技術指導,為搶險救災提供技術服務,為當地政府排憂解難,穩定災民情緒,使搶險救災及災後處置能及時有序地開展,地方政府對總站應急隊員的工作十分滿意,予以充分肯定。

圖2 廣西蒼梧縣沙頭鎮杉木坪組地質災害現場

圖3 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右一)、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黃惠民站長(左一)現場察看災情、匯報

圖4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應急人員趕往地質災害現場

2.2011年全州「5·9」突發地質災害事件應急工作

2011年5月9日13時~13時30分,廣西全州縣鹹水鄉洛江村委廣坑漕山體發生滑坡地質災害,造成22人失蹤(在後來的救援中全部找到,均已死亡)。災害發生後,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肖建剛廳長在北京電話指示張文軍副廳長立即帶領導專家趕赴現場指導救災工作,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14點35分接到地質災害發生信息後,迅速啟動地質災害調查應急預案,受廳指派,黃惠民站長率地質專家緊急出動,當天下午16時趕到現場開展應急調查(圖5和圖6)。總站應急人員一到地質災害現場,顧不上休息,立即投入調查工作,爬上高陡的還存在滑坡崩塌隱患的山坡進行察看、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查明了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岩石裂隙特別發育,地形坡度陡峭,加上強降雨的作用而引發滑坡發生,而且是一處高位的滑坡,下滑過程中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力,查明了地質災害分布范圍及存在的隱患,確定了地質災害的穩定性,提出了監測監控措施及要點。指導尋找失蹤者工作,為當地的搶險救災及時提供技術指導。總站應急技術人員與當地搶險救災指揮部歷時9天,日夜奮戰在救災現場,為搶險救災提供地質災害專業技術服務,由於技術服務到位,整個救援過程沒有發生二次災害(圖7和圖8)。特別是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的調查結果,為地方政府在此次事件的責任劃定與認可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為搶險救災及安置工作提供了依據,穩定了受災居民的情緒,為政府排憂解難,使搶險救災工作及災後處置工作有序進行,最終使此次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完滿結束。地方政府對總站的技術支持及應急工作十分滿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評價。

圖5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桂林市副市長黃俊華和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張文軍等領導現場指揮搶險救援

圖6 2011年全州「5·9」滑坡搶險救援現場

圖7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地質災害專家接受媒體現場采訪

圖8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應急人員在滑坡現場調查

二、發揮專業優勢,大石山區找水打井立新功

1.應急抗旱找水打井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廣西降雨量嚴重偏少,高溫少雨與大石山區岩溶地表乾旱缺水的客觀條件疊加,出現了百年一遇特大乾旱,其中以桂西旱情最為嚴重。截至2010年3月11日,廣西全區有12個市出現旱情,農作物受旱面積784.45萬畝,其中輕旱464.43萬畝,重旱294.50萬畝,乾枯25.52萬畝,旱地缺水406.94萬畝。因旱導致176.46萬人、87.0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其中河池市60.18萬人、百色市86.29萬人;需要送水才能解決生活飲水的人數為18.77萬人,其中河池市12.97萬人,百色市也達到5.8萬人。飲水困難人口以每周20萬的速度遞增。3月17日下午,廣西啟動旱災預警應急預案二級應急響應。

災情牽動了廣西國土資源系統職工的心,旱災就是命令!3月18日,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緊急部署有關抗旱工作,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組織下屬的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廣西第四地質隊、廣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廣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廣西北海水文工程礦產地質勘察研究院、廣西地質勘查總院、廣西272地質隊、廣西地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8支專業隊伍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等也派出隊伍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

到2010年5月31日,歷時70餘天,累計完成嚴重乾旱地區873個缺水村屯水文地質調查、完成290個缺水村屯物探找水,投入234台鑽機,累計施工鑽孔255個,鑽探進尺21351.3米,成井167口,挖大口井24口,抽取溶洞水5處,總涌水量66212.7米3/日,可解決1324254人或2204893頭牲畜飲用水問題(圖9至圖15)。

圖9 村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愛心水

圖10 再也不用擔心沒水喝啦

圖11 村民取水的場面

圖12 錦旗表心意

圖13 都安縣隆福鄉漁洞村漁洞屯打井出水後排隊等候取水的漁洞小學師生

圖14 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看望鑽井隊幹部職工

2.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

圖15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肖建剛在南丹縣旱區為村民送水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關於抗旱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標本兼治抓好廣西的抗旱救災工作,加快大石山區水源工程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生產用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根據《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開展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的決定》中「要加強水源工程建設,發動專業找水隊伍,在大石山區開展大規模的水文地質勘探,積極尋找新水源」的要求,制定了《廣西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找水打井工程實施方案》,組織開展了廣西大石山區30個縣(市、區)的水文地質調查,掌握了地下水賦存規律和開發利用條件,編制了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實施找水打井521口,堵截地下河成庫1處,改善廣西30個大石山區縣(市、區)乾旱地區25萬以上群眾的飲水條件。

截至2011年12月6日,項目完成了30個縣(市、區)1:100000水文地質調查,面積89206.1平方千米;編制完成了大石山區30個縣(市、區)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完成756個缺水村屯1:1萬水文地質調查和707個缺水村屯的物探工作,施工鑽孔817眼,鑽探總進尺84381.28米,成井515口,出水量每晝夜151067噸,可供300餘萬人飲用,地面配套供水工程完成後可解決當地515個缺水村屯32.43萬人的飲水不安全或缺水困難問題。

㈧ 2011年時事政治

自己上網搜!

㈨ 文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寧縣是雲南省12個國家級一類防洪縣之一,「防大洪,搶大險,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任務艱巨。舉行此次演練旨在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洪防災方針,檢驗各防災減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富寧縣城遇到暴雨引發洪水並發突發性滑坡地質災害時對防洪搶險調度、險情搶護、群眾轉移、安置維穩工作協調和執行能力,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進一步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防洪搶險和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機制機制,確保富寧縣城安全度汛,提高應對災害和搶險救災能力。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災減災日」文山防災減災演練在富寧縣舉行。此次演練,省、州及8縣(市)組織了觀摩團進行全程觀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長親臨現場,並宣布演習開始。現將綜合演練中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特別是「5·12」地震之後,各級黨委人民政府以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縣、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寧縣是文山州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54處,共威脅到745戶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監測隱患點29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富寧縣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富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通過防災減災演練,進一步提高富寧縣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新華鎮仁和村小組滑坡位於該村左側,該滑坡形成於2006年6月,在村子左側可見明顯拉張裂縫組,且裂縫已基本貫通,裂縫總體走向210°,長約320米,寬10~50毫米;2010年9月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項滑坡處於加速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滑坡體上仁和村小組和滑坡體下方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共計287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山體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預警演練准備

(一)預演

時間: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練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各工作組職責

1.防災減災演練總指揮:王毅(縣委書記、縣長);指揮長:崔同富(縣委副書記)

主要職責:

(1)審查批准防災減災演練方案;

(2)發布防災減災演練命令;

(3)主持一級預警會商;

(4)簽發一級預警通知。

2.演練常務副指揮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

主要職責:

(1)負責演練全面工作;

(2)主持二級預警會商;

(3)簽發二級預警通知。

3.演練副指揮長及其職責

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

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搶險救災物資供應,做好受災群眾善後安置等工作。

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負責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救災工作。

李艷紅(副縣長):負責受災群眾及搶險隊伍的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

張泉龍(副縣長):負責預警系統電力、通訊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通訊暢通。

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負責社會治安、交通管制及現場應急搶險等工作。

陳宗友(某部隊領導):負責駐富部隊搶險隊伍的調集指揮。

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李思學(縣公安邊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邊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穆雪鋒(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消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一線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負責演練具體工作;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協調州局及上級有關部門。

4.9個應急工作組及其演練職責

(1)綜合協調聯絡組(車輛3輛,15人)

組長: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副組長:蒙俊生(縣政府辦主任);

成員:毛啟光(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辦主任);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黃晶(縣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縣委辦信息股股長);

彭華勇(縣政府辦綜合股股長);

黃仕剛(縣政府辦綜合股副股長);

陸仕標(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張永周(縣民政局救災股股長);

李金毅(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

李連紅(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攝像記者:韋榮;

照相人員:王炳旭;

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協調和督查各組演練;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群眾轉移組(50人)

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置在:縣第一中學操場。

組長: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杜卓春(新華鎮人民政府鎮長);

梁富(縣公安局副局長);

曾正廷(縣人武部副部長);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鄧發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局長);

成員:各部門人員;

攝像記者:李芳晶;

照相人員:新華鎮一名幹部;

聯絡員:韋登格。

職責:組織被圍困人員轉移到指定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搶險組(消防車輛2輛,電力搶修車1輛,裝載機4台,人員150餘人)

組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通、水務、教育局,邊防一團,縣人武部,縣公安消防大隊,縣公安邊防大隊,新華鎮,電力公司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迅速組織各專業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搶救遇險人員;保障電力供應;掌握災情並報告指揮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車輛2輛,人員1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安監局和新華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夏振東。

任務: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維護組(車輛5輛,人員4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張恃海(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警大隊、新華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吳光斌;

照相人員:縣公安交警大隊一名幹警;

聯絡員:楊禮貴。

職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搶險救災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兩個專業小組)。

(6)網路通訊技術保障組(20人)

組長:張泉龍(副縣長);

副組長:龍源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周招祥(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

成員:趙祖旭(電信富寧分公司經理);

馮天文(移動富寧分公司經理);

張兵(聯通富寧分公司經理);

攝像記者:婁芳華;

照相人員:縣國土資源局局、電信局各一名幹部;

聯絡員:儂科偉。

下設網路技術保障、通訊保通保障兩個小組。

職責:負責提供演練所需對講機,並充足電量、編排序號;負責演練期間通訊暢通,安排1~2輛通信搶修車對通信基站進行搶修;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7)醫療救護組(人員20人)

組長:李艷紅(副縣長);

副組長:楊靜珍(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班峰(縣衛生局副局長);

農光城(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金龍(縣醫院副院長);

徐文善(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醫護工作人員15人;

攝像記者:劉剛;

照相人員:縣衛生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李代艷。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現場緊急救治和衛生防疫;安排2輛救護車開展救護,同時在團部附近搭建臨時救護所;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物資保障及善後安置組(車輛4輛,其中部隊2輛、地方2輛,人員20人)

組長: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組長:肖義慶(縣民政局局長);

陳明抒(縣財政局局長);

付聯翔(縣發改局局長);

龍源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潘文明(縣經濟商務和外事局局長);

柏祖斌(縣民政局副局長);

成員:由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翟正文;

照相人員:縣民政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農榮。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防汛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新聞采訪發言組(人員10人)

組長:肖義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龍原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成員:由宣傳部、廣電局記者組成。

職責:負責防災減災演練的現場報道、采訪等工作,負責演練對外宣傳、報道,並明確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縣人民政府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仁和村小組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時間:定於5月11日9時。會議地點:江口縣政府會堂)。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王毅縣長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武警中隊共40人。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等設備的准備。

(3)縣公安及交警2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4)縣國土資源局3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各應急分隊隊旗等工作。

(5)縣衛生局20人。負責2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6)縣交通局20人。保證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的准備。

(7)縣民政局1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其中帳篷至少准備3頂以上。

(8)仁和村小組180人。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1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群眾轉移。

(9)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

(10)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60人的組織和動員。

(11)縣電信公司5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的通信保障。

(12)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縣供電公司8人、縣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3)新華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4)參演師生60人。由縣第一中學(縣教育局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及演練服裝的准備。)

參演隊伍共計440人。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其他各組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在縣第一中學操場待命

9:10接新華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體與後緣母體裂縫加寬,滑坡隨時可能發生,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1)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2)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25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縣人民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通知縣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仁和村小組集中待命。

9:40指揮部設在太平中學會議室,太平中學體育場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9:50縣國土局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縣氣象局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縣國土局局長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0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縣鄉公路、進入滑坡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群眾轉移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其他搶險救災人員一共計150人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師生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受災群眾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10撤離開始。

10:25撤離完畢。

10:3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兩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10:3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受災群眾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40指揮部領導到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撤離安置情況。

10:45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0:55宣布演練結束。

11:10各搶險救災工作組在現場進行自我總結。

11:20召開演練總結會議。

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救災物資

㈩ 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方案

歙縣人民政府

(2013年5月10日)

一、演練目的:

通過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培養群眾應對突發地質災害避險基本技能,熟悉避險轉移路徑和方法,增強群眾應對地質災害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確保轄區內地質災害點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內容

(1)警報

(2)緊急集合開展救援

(3)特殊情況處置

(4)轉移疏散

(5)安置保障

三、情況構想

近期,轄區內連降暴雨,各地質災害點處於高危警戒狀態。5月10日9:30,北岸鎮金竹嶺地質災害點監測員發出險情報告B區出現險情,並有危房倒塌,需要對危險范圍內群眾實行緊急避險轉移安置。

四、演練組織指揮機構及主要職責

指揮長:鎮長

主要職責:全面負責活動的組織指揮,部署和協調活動安排,明確所屬人員的責任分工。

副指揮長:張青峰

主要職責:協助指揮長做好轉移安置工作,協調各組成員現場調度及參謀建議工作。

記錄員:洪銀飛

主要職責:做好整個避險轉移安置及各指揮下達和現場情況記錄工作。

成員:洪敏、吳正忠、凌詠秋、方誌勇、江文龍

下設6個組

(1)監測預警組:江文龍為組長,5名組員,主要職責:負責地質災害監測、警報工作。

(2)安全保衛組:方誌勇為組長,公安部門5人。主要職責:轉移安置群眾安全保衛,轄區內穩定工作。

(3)救援組:洪敏為組長,應急分隊30人,主要職責:負責群眾動員轉移安置、搶險救災和巡邏警戒任務。

(4)醫療救護組:盛夏兵為組長,醫療衛生5人,主要職責:主要做好受傷人員的搶救治療工作,地質災害點的衛生防疫工作。

(5)安置保障組:吳正忠為組長,後勤5人,主要職責:做好轉移群眾的生活保障工作和核災、報災工作。

(6)宣傳工作組:凌詠秋為組長,宣傳2人,主要職責:做好受災點群眾正面宣傳和心理疏導工作,收集避險救災害過程中的好人好事及宣傳報道工作。

五、演練內容

全體集合整隊張青峰向鎮長報告:「鎮長同志,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參加地質災害應急行動演練人員實到50人,准備完畢,是否開始請指示」。

鎮長:「按計劃進行」

張青峰:「是」

張青峰「演練正式開始,各組成員迅速到位」

(應急分隊到金竹村滑坡點位置,救護組、保障組到安置點,監測員到監測點,報警人員分兩組准備好報警器材)。

(一)演練第一個內容:報警

監測員向村委會主任報告。

監測員報告:主任,金竹嶺B區地質災害點發生地質松動,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脅現住10戶20人的安全,需要馬上疏散轉移,請指示。

村委會主任回答:立即發出災情警報,動員住戶迅速撤離,繼續加強監測,有新情況及時報告。

村委會主任向鎮長報告:金竹嶺B區地質災害點發生地質松動,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脅現住10戶20人的安全,需要馬上疏散轉移,請求支援。

鎮長回答:立即啟動應急避險轉移預案,並迅速組織自救轉移,支援力量隨後就到。村委會主任:「是」。

鎮長指示:立即啟動應急避險轉移預案,各組立即按計劃到達指定地點。

張青峰:「救援組立即緊急集合,救護組、保障組、治安組立即到達指定位置,村口位置拉起警戒線輸導群眾只出不進」

鎮長向王縣長報告:剛接到我鎮金竹村村主任報告,金竹嶺B區地質災害點發生地質松動,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脅現住10戶20人的安全,我鎮決定立即啟動應急避險轉移預案響應,妥否,請指示。

王縣長回答:立即啟動應急方案,迅速組織群眾轉移。

村主任通過高音喇叭通告:廣大村民請注意,金竹嶺地質災害點已出現重大險情,請災害點住戶人員不要驚慌,迅速有序地沿避險轉移路線轉移至村委會安置點。

2人1組分兩組鳴鑼報警。

(二)演練第二個內容:緊急集合開展救援

洪敏:「鎮長同志,民兵應急救援分隊實到3個班30人,集合完畢,請指示」

鎮長:「金竹B區出現險情,群眾需要轉移安置,請1班2班協助群眾做好轉移和搜救工作,3班待命」。

洪敏:「是」。

洪敏:「1班2班由班長負責,迅速到達B區按照預案「2人1戶」協助群眾做好轉移工作,並對B區范圍全面搜救,確保B區每1個人都要轉移下來」。

【應急分隊人員按兩條路線跑步離開。】

方誌勇:「鎮長同志,安全保衛組到達准備完畢,請指示」。

鎮長:「金竹 B 區出現險情,現正在組織群眾轉移,請你們做好安全保衛工作」。

方誌勇:「是」。

方誌勇:「人員分兩組、加強巡邏,做好群眾轉移輸導工作,確保人員安全轉移,現在出發」。

【安全保衛組分兩組離開】。

盛夏兵:「鎮長同志,醫療救護組按計劃集合準備完畢,請指示」。

鎮長:「請在安置點做好醫療救助准備工作」。

盛夏兵:「是」。

【帶領人員離開。】

(三)演練第三個內容:特殊情況處置

1班報告:「部長同志,B區發現一名人員受傷,需要擔架,請指示」。

洪敏:「保護好傷員,注意安全,等待醫療組到位,協助醫療組做好傷員轉移工作」。

洪敏:「鎮長同志,B區發現一名傷員,擔架協助」。

鎮長:「醫療組注意,B區發現一名傷員,需要醫療擔架1副,請派人協助處理」。

盛夏兵:「收到,我們立即出發」。

【醫療組帶擔架跑步離開。】

2班報告:「部長同志,A區一房屋倒塌,請救支援」

洪敏:「馬上設立警示牌,並立即進行搜救,一定要確保人員安全,增援分隊馬上就到」

洪敏:「鎮長同志,A區發出一房倒塌,需要支援,請指示」。

鎮長:「立即派3班增援,一定要仔細搜尋,查看裡面是否有人員,並設立警示標志」。

洪敏:「是」。

洪敏:「A區有一房屋倒塌,請立即增援,要仔細認真做好人員搜救工作,請清除路面障礙,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3班帶人跑步離開。】

(四)演練第四個內容:轉移疏散

應急分隊人員轉移人員按兩條線路,慢慢集中安置,小孩牽著、抱著,老人背著、扶著,傷員擔架抬著,送到安置區,安置保障組做好人員安置和登記工作。

1班報告:「部長同志,1班共轉移出10人,請指示」。

洪敏:「安置好群眾後再巡查一遍,查看是否有遺漏人員」。

2班報告:「部長同志,2班共轉移出9人,其中傷員1人,請指示」。

洪敏:「安置好群眾傷員後,再巡查一遍,查看是否有遺漏人員」。

3班報告:「部長同志,倒塌房屋內已搜索完畢,沒有人員在內」。

洪敏:「請做好B區巡邏警戒工作,防止其他群眾進入該區」。

洪敏:「鎮長同志,救援組已將B區群眾全部轉移,共轉移群眾19人,請核對查檢」。

鎮長:「王縣長同志,金竹村按預案將B區危險點群眾全部轉移,共19人,其中1人受傷,已得到醫治,其他群眾情緒穩定,生活保障沒有問題,請檢閱」。

(五)演練第五個內容:安置保障

床位全部鋪開,群眾方便麵、礦泉水得到保障,蚊香點燃,受傷人員得到醫療保障,老年人體格檢查,宣傳組進行心理疏導工作。

各級領導帶指揮部成員到村委會安置點親切看望並慰問群眾。

全體集合,張青峰講評:「今天應急演練按規定內容實施完畢,各分隊在演練過程中,精神狀態較好,處理應急事項不慌不亂比較妥當,人員分工明確,相互配合默切,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就是在轉移群眾過程中,不些同志只顧著自己跑,下次要記住一定要先確保群眾的安全,講評完畢」。

張青峰:「鎮長同志,北岸鎮金竹村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按規定實施完畢,請指示」。

鎮長:「王縣長同志,北岸鎮金竹村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按規定實施完畢,請你指示」。

大家以熱烈的掌聲請領導做指示。

演練到此結束,各分隊帶回。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