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白河地質災害滑坡

白河地質災害滑坡

發布時間: 2021-02-19 16:32:02

Ⅰ 我國滑坡災害的概況

滑坡是我國地質災害的主要種類之一。它具有分布廣泛、規模巨大、分布不均、危害嚴重四個方面的特點。

1.分布廣泛

受氣候、地形地貌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滑坡發生頻數的大小在區域上有一定的統計規律性。我國東起遼寧、山東、浙江、福建,西至西藏、新疆,北自內蒙古、黑龍江,南到廣東、海南,至少有28個省(市、區)不同程度地遭受過滑坡災害的侵擾。總面積達173.52×104km2,占國土面積的18.1%。根據發生頻數,全國可分為15個多發區:①橫斷山區;②黃土高原區;③川北陝南地區;④川西北龍門山地區;⑤金沙江中下游地區;⑥川滇交界地區;⑦漢江安康-白河地區;⑧川東大巴山地區;⑨長江三峽地區;⑩黔西六盤水地區;瑏瑡湘西地區;瑏瑢贛西北地區;瑏A贛東北上饒地區;瑏A北京北郊懷柔-密雲地區;瑏瑥遼東山岫岩-鳳城地區(分論第二章圖2-2)。

2.規模巨大

據統計,截止到2004年,我國滑坡已超過2.5萬處,其中巨型滑坡有2833處,大型滑坡6448處,中型滑坡17500處。巨型、大型滑坡所佔比例高達37%,足見其規模之大。巨型、大型滑坡的發生次數最多者為陝西省,達5002處,佔全國的54%,次之為甘肅省,達1989處,佔全國的22%,再其次為貴州和四川,分別佔8%和4%。如雲南富源縣老廠大格煤田的滑坡,該滑坡面積約8km2,位移方量達1×109m3

3.分布不均

在我國,滑坡最嚴重的地區為第二台階的西南、西北各省區。這一地區長期處於地殼上升隆起過程中,地震活動頻繁,地形切割劇烈,地質構造復雜,岩土體支離破碎,為滑坡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地質條件。

從總體上講,滑坡主要發生在我國的山區。其中西北、西南地區為滑坡的高發區。目前,全國有20個省(市、區)的300多個縣、350萬人口、100多萬間住房、300多萬畝良田、1000多座大小礦山、1500多個區鄉小鎮遭受著滑坡災害的襲擊或直接威脅,其中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山西、貴州、西藏、湖北8省2區只佔全國國土面積的40%,而滑坡災害卻佔全國的85%。

4.危害嚴重

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滑坡造成的損失較大,危及建築物安全,道路中斷,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如,1718年6月19日甘肅通渭城北筆架山的一次滑坡,壓死4000餘人,甘谷北山滑坡掩埋永寧全鎮及禮辛留村的一部分,死傷3萬餘人。1990年8月11日天水市一鍛壓廠滑坡,壓埋了6個車間,24座建築,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再如,2004年9月5日,四川省宣漢縣天台鄉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特大型滑坡,滑坡摧毀了一個自然村並嚴重堵塞河道,形成庫容58×106m3的一座滑坡堰塞湖,淹沒上游的五寶鎮及沿河8個村莊,致使19360人失去家園,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億元,滑坡面積達1.2km2,總體積25×106m3

據統計,1949~1990年的42年中,因滑坡崩塌致死3635人,死亡人數超過百人的省份為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青海、湖北7省。其死亡總數佔全國的95.8%。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共發生滑坡災害13450起,連同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共造成1598人傷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蹤101人,直接經濟損失32.7億元。

由於經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多,滑坡的危害也更為明顯,西部滑坡較東部大,造成危害的大都是數十萬至數千萬的滑坡(較大-特大型)。東部地區一般滑坡規模不大,為數千立方米(中-小型),但因人口稠密,危害也不小。

Ⅱ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較頻繁的是哪個高原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較頻繁的是:雲貴高原。
由於雲貴高原專位於我國西南屬地區,處於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且由於地形起伏大,受季風氣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壞嚴重,故導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發。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影響,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細節:
(1)地形起伏大;
(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植被破壞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人為原因。

Ⅲ 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以什麼地區最為集中

圖中所示我國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多發區以高原、山地和盆地為主,平原地區少,選項A敘述錯誤,符合題意,選項BCD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是哪個高原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較頻繁的是:雲貴高原。
由於雲貴高原位於我內國西南地區,處於容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且由於地形起伏大,受季風氣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壞嚴重,故導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發。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影響,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細節:
(1)地形起伏大;
(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植被破壞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人為原因。

Ⅳ 滑坡地質災害在我國的哪些地區發生

我國的滑坡、來崩塌災害源的類型和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簡述如下:
1、西南地區,含雲南、四川、西藏、貴州四省(區)、為我國滑坡、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區。該地區滑坡、崩塌的類型多、規模大、頻繁發生、分布廣泛、危害嚴重,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和人身安全的制約因素之一。
2、西北黃土高原地區,面積達60餘萬平方公里,連續覆蓋五省(區)。以黃土滑坡、崩塌廣泛分布為其顯著特徵。
3、東南、中南等省山地和丘陵地區、滑坡、崩塌也較多,規模較小,以堆積層滑坡、風化帶破碎岩石滑坡及岩質滑坡為主。滑坡、崩塌的形成與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密切相關。
4、在西藏、青海、黑龍江省北部的凍土地區,分布有與凍融有關,規模較小的凍融堆積層滑坡、崩塌。
5、秦嶺—大巴山地區也是我國主要滑坡、分布地區之一。堆積層滑坡大量出現。變質岩、頁岩地區容易產生岩石順層滑坡,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該區的寶成鐵路,自通車以來沿線的滑坡、崩塌年年發生,給鐵路正常運營帶來很多麻煩。其中以堆積層滑坡為主,與修建鐵路時開挖坡腳有密切關系。

工程地質災害

(1)工程地質災害的類型

國家建設中特別是西部地區,經常遇到滑坡、溶洞、地面下沉、水庫壩基漏水、軟土變形、水土突涌、水下砂體運移、淺層天然氣、岸帶沖淤、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質問題,查清引起這些災害的工程地質條件,制訂防治、整治措施,需要工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如南昆鐵路沿線、長江三峽庫區有很多滑坡需要治理,廣西岩溶地區水庫地下漏水問題等,都是工程地質災害。

越來越突出的工程地質災害問題不僅威脅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嚴重地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正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而加劇,中國每年因此而損失約300億元人民幣。近10年來,中國由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造成了近萬人死亡,全國400多個市、縣、區、鎮受到嚴重侵害。在全國鐵路沿線分布的大中型滑坡達1000餘處,平均每年中斷交通運輸44次,鐵路沿線有泥石流溝1386條,受危害鐵路達3000km以上;全國有近千座水電站及數百座水庫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嚴重威脅,僅雲南省已毀壞水電站360座、水庫50座。由於礦山採掘造成的壓占、采空塌陷所損毀的土地面積超過3000hm2;全國共有16個省(區、市)的46個城市(地段)、縣城出現地面沉降問題,總沉降面積達到48700km2;地裂縫出現在17個省(區、市),總長超過346km。據統計,中國的地質災害共有30種,除火山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15種為主要災害。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建設的高度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中國50%以上的地質災害都與人為因素有關。中國地質災害的成災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地質災害的損失與人口密度、經濟發達的程度呈現出正比。我國目前有400個地質災害重災縣(市),佔全國縣(市)的20%。每年地質災害(不包括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的20%~25%,年平均死亡近千人,受傷近萬人,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2)工程地質災害的特點

我國工程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是:種類繁多,破壞損失嚴重;分布零散而又十分廣泛;防治周期特別長。1998年我國共發生不同規模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發事件約18萬宗,造成115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毀壞房屋50多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15.9億元。我國政府對地質災害的危害問題處於極大關注,因此災害評估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研究內容也越來越廣泛,研究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財力和技術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對所有工程地質災害進行全面治理,因而研究發展很不平衡,理論研究也非常薄弱,災害評估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應用。

(3)工程地質災害的危害

由礦石開采後形成的采空區的突然冒落與塌陷屬於不連續下沉方式曾發生多起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最早在世界上有報道,在1938年英國的一個錫礦山,由於采區冒頂產生沖擊地壓。1958年,德國維爾鉀鹽公司的台爾曼礦也曾發生采空區冒落。1960年1月20日在南非的科爾布魯克諾斯(Coalbrook North)煤礦曾發生一起災難性破壞,當時面積大約3km2左右的房柱法采空區突然陷落,造成了437人的死亡。1962年12月在南非遠西蘭德(FarWestRand)金礦區發生塌陷,當時一個三層的井下破碎硐室突然塌落掉進了一個下部滲坑,造成29人死亡。1970年9月25日,在穆福利拉礦區發生較嚴重的空區突然陷落,造成89人死亡,同時伴隨約45000m3尾礦泥漿淹沒了部分礦井。

我國工程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曾發生過多起地質災害事故。崩塌災害最典型的例子是湖北安遠縣鹽池河磷礦山崩。鹽池河磷礦區位於黃陵背斜東北翼,自1969年以來,在三面(東、西、北)臨空的陡崖下開采磷礦石約60×104t,采空面積達6.6×104m2。由於采空了山腳地區,改變了山體的應力狀態,引起山體開裂。終於在1980年6月3日凌晨發生大規模山崩。高100m的半壁山頭頃刻崩塌,激起巨大氣浪將礦務局建築物席捲而起,直撞到對岸陡壁,撞得粉碎,近100×103m3的碎石堆積在500m×478m左右的范圍內,將鹽池河河谷填埋,形成一座高20~42m的堆石壩,掩埋(死亡)了284人及礦務局的所有建築、機械設備。

據初步調查,全國有災害性泥石流溝1.2萬條,滑坡數萬條,崩塌數千處。1949~1996年共發生「崩、滑、流」災害4600次,其中造成嚴重損失達1001次。1983年3月在甘肅東鄉族發生過一次特大的滑坡,下滑物體總體積達3000×104m3,埋沒了苦順和新莊兩村和德勒村一部分,毀壞農田3000hm2,填埋水庫一座,造成巨大損失。1985年6月,長江西陵峽新灘鎮發生大岩崩,頃刻之間有300多年歷史的新灘古城整個被覆沒,滑坡體沖入長江中土石量約200×104m3,埋沒房屋1000多間,擊毀機帆船13艘,木船64隻,直接損失1000多萬元。由於湖北岩崩調查處預報及時,使1300多居民安全撤離無傷亡。

2010年8月,陝西省安康市普降大到暴雨,受強降雨影響,白河縣四新、卡子、茅坪、構扒4個鄉鎮受災嚴重,導致350戶800餘間房屋被淹,沖毀農田3000餘畝,特別是公路、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其中四新鄉和茅坪鎮南貧溝流域通信、電力全部中斷,直接經濟損失1200餘萬元。該區地質條件復雜,千枚岩等易滑地層分布較廣,同時,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了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如開山採石、開荒種田、劈山修路等,嚴重地擾亂了自然地質環境,加劇了該區地質災害突發和群發。

Ⅶ 讀我國部分地區地質災害分布圖簡要分析誘發雲貴高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的環境特點

圖中是我國西南地區,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版地山高谷深,地形權崎嶇;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強烈,多地震,多斷層活動,山體中斷裂發育,岩石破碎,風化嚴重;石灰岩廣布,岩石易被溶蝕;人類活動,破壞植被,加劇災害的發生.
故答案為:
受夏季風降影響,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位於一二級階梯交界處,地形起伏大;位於板塊交界處,多地震;石灰岩廣布,岩石易被溶蝕;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蝕切割作用強;工農業生產及工程建設,破壞原生地表和植被.

Ⅷ 近5年來的大的地質災害實例(地震,滑坡等)要把其時間,災害種類及危害等資料搞得越詳細越好

上中國地震局官網上去找找,上面有地震立即目錄。

Ⅸ 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較頻繁的是:雲貴高原。
由於雲貴高內原位於我國西南地區,處容於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且由於地形起伏大,受季風氣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壞嚴重,故導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發。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影響我國的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影響,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細節:
(1)地形起伏大;
(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植被破壞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人為原因。

Ⅹ 我國地質災害的多發區是哪裡 我不明白的是 為什麼不是東南地區而是西北地區 西北有泥石流 滑坡

一般地殼構造復雜的地方容易出現災害,你看看地圖就能明白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