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勘探海上
Ⅰ 中國海上油田和陸上油田
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到1996年已連續年產原油5000萬噸,穩產21年。1995年年產原油5600萬噸,是我國第一大油田。
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地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產量15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
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2.2%,是我國第一大氣田,1995年年產天然氣71.8億立方米,年產原油17萬噸。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 ,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1995年年產原油466萬噸,天然氣3.13億立方米。
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9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 、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1995年年產原油410萬噸,天然氣11億立方米。
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192萬噸。
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按當量摺合原油儲量在內),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天然氣1億立方米。
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1995年年產原油122萬噸
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處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原油、80100萬噸凝折油、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土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50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221萬噸。
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年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年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負責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區域面積86萬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眾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先後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區油氣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區具有廣闊的油氣發展前景。1995年年產原油10萬噸。
冀東油田
位於渤海灣北部沿海。油田勘探開發范圍覆蓋唐山、秦皇島、唐海等兩市七縣,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3600平方公里,潮間帶和極淺海面積2700平方公里。相繼發現高尚堡、柳贊、楊各庄等7個油田13套含油層系。1995年年產原油51萬噸。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公裏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3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在全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
參考資料:http://www.petroren.com/Corporatio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24
Ⅱ 想從事海上能源勘探,本科應該學什麼專業,此專業那些大學比較好
海上能源勘探,來你可以選擇自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石油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油氣工程,等等。國內這些專業比較好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等等等
建議你參考2017你第四輪學科評估得分
Ⅲ 海上低勘探程度盆地
一、盆地總體特點
(一)數量少、面積大、資源量較多
開展油氣儲量、產量增長趨勢預測的海上低勘探程度盆地有北黃海、南黃海、台西—台西南盆地和沖繩海槽盆地的陸架前緣坳陷,共4個盆地。這4個盆地的總面積為19.87×104km2,占我國近海海域盆地面積的22.87%。
這4個盆地的石油地質資源量為11.27×108t,可采資源量為2.58×108t,分別占近海海域盆地的10.50%和8.81%;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9267.75×108m3,可采資源量為5375.29×108m3,分別占近海海域盆地的11.44%和10.03%。
(二)盆地發育以中新生代為主
區域綜合地球物理調查及北朝鮮在盆地東部的鑽井證實,北黃海為一中新生界盆地,盆地內新近系厚僅數百米,古近系分布范圍也較小,最大沉積厚度為2000m;中生界分布廣,厚度也較新生界大,最大厚度可達3000~4000m。盆地基底由下古生界碳酸鹽岩及元古界板岩、絹雲母石英片岩等構成。目前的主要勘探及評價目的層為中生界及新生界古近系。
南黃海盆地的上部是由拉張、伸展構造運動造成的陸相斷陷構造體系,以新生代層系為主;下部是由擠壓、推覆構造形成的以海相、海陸交互相沉積為主的褶皺斷裂構造體系,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層系。
沖繩海槽弧後盆地新近紀中新世以來沉積厚度最厚可達12000m。盆地的基底由變質的石炭系、二疊系構成。中新統—上新統砂質岩是盆地內主要儲集層。
台西—台西南盆地最老的地層是前白堊系,主要分布在北港隆起區和台西南坳陷、烏丘嶼凹陷。其勘探目的層為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層。
(三)各盆地總體勘探程度較低
朝鮮在北黃海盆地的油氣地質調查始於1964年,主要集中在盆地東部。目前在其主要勘探區(C區塊)內的地震測網達2km×2km,並鑽井16口,其中2口(406井及606井)井發現工業油流,3口井見油氣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於2002~2005年在北黃海開展了綜合地球物理調查。完成了多道地震及隨船測深測線各21334km,海洋重力測線21332km、海洋磁力測線20229km。
南黃海盆地的油氣勘探經歷了1961~1979年自營普查勘探階段、1979~1993年中外合作勘探階段和1994年以後的自營勘探研究等3個階段。到2004年底為止,我國在南黃海盆地共計完成二維地震採集57942km;鑽井19口,鑽探構造16個,共計進尺50298m。除在CZ6-1-1A井古近系阜寧組和戴南組發現緻密薄油層,在ZC1-2-1井見到油浸外,未獲任何商業發現。此外,1969年以來,韓國也在其西部海域的群山盆地(北坳的東延部分)和黑山盆地(南坳的東延部分)進行了一系列油氣勘探工作;共採集二維地震33784km,其中數字地震19806km,在群山盆地鑽井5口,但未見到油氣顯示。
台西—台西南盆地1971年海域對外合資勘探,1973年在新竹外海合作鑽探董一井。截至1995年,盆地內共完成地震97491km,共鑽井779口,其中探井532口。盆地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614×108m3,石油(包括凝析油)462×104t。
我國對沖繩海槽盆地的地質調查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僅開展過綜合地球物理調查和研究工作,共完成多道地震測線10225km。此外,我國在沖繩海槽(弧後)盆地還進行過少量的重力、磁力及測深等調查,總體工作程度較低,尚未進行鑽探。日本在沖繩海槽的調查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在沖繩海槽的調查共完成4564km地震測線,磁力測線3300km,測深5594km,底質取樣117處。迄今,中、日兩國已總共在沖繩海槽完成14789km二維地震調查,鑽探井8口。
二、油氣資源潛力
北黃海、南黃海、台西—台西南盆地和沖繩海槽盆地的陸架前緣坳陷4個盆地中除了台西—台西南盆地有少量的油氣儲量,其他盆地目前都尚未有商業的油氣發現。
北黃海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為4.24×108t,可采資源量為0.85×108t,在4個盆地中是石油資源量最豐富的盆地,屬於我國海域內的地區尚未實施鑽探工作,盆地水體較淺,勘探開發成本相對會較低,具有一定的勘探開發潛力。東部坳陷是目前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坳陷,已發現17個局部構造共51個層圈閉,其中海洋島18-1、海洋島18-2、海洋島17-3、海洋島12-1被評價為Ⅰ類有利構造。
南黃海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為2.98×108t,可采資源量為0.72×108t,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1847.00×108m3,可采資源量為1071.26×108m3。雖然中韓兩國鑽探的24口井而無重要的油氣發現,並具有石油資源豐度小、待發現油田的規模小的特點,但盆地的勘探程度還是很低的,通過加大勘探工作量,實現油氣發現的突破還是很有可能的。作為蘇北—南黃海盆地的海上部分,南黃海盆地應以烴源岩的埋深和熱演化程度與高郵凹陷相似的北凹、南5凹作為油氣勘探突破的首選。
台西—台西南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為1.85×108t,可采資源量為0.52×108t,探明石油儲量為462×104t,僅占總地質資源量的2.5%,待探明佔97.5%。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2052.39×108m3,可采資源量為1190.38×108m3,探明天然氣儲量為614×108m3,僅占總地質資源量的29.9%,待探明佔70.1%。該盆地的油氣勘探工作主要有台灣省的中油公司完成,並有一定的油氣產量,獲得了相當的收益。目前該盆地工作程度仍然較低,而且以往的勘探大多集中在台灣島內;台灣島西部、西南部廣大海域勘探工作量稀少,其中的烏丘嶼凹陷和台西南坳陷仍然具有一定的資源潛力。
沖繩海槽盆地的陸架前緣坳陷石油地質資源量為2.21×108t,可采資源量為0.49×108t;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5368.36×108m3,可采資源量為3113.65×108m3,該盆地以天然氣資源為主。根據資評結果,沖繩海槽盆地屬「特低」資源豐度區,但面積巨大,也具備一定的油氣潛力,需要再投入較多的勘探工作量。
三、油氣儲量、產量增長趨勢預測
類比海域高勘探程度的盆地,對北黃海、南黃海、台西—台西南盆地和沖繩海槽盆地的陸架前緣坳陷進行了油氣儲量和產量增長趨勢的預測。
從石油地質儲量增長趨勢預測情況來看,2006~2010年上述4個盆地還處於勘探階段的早期或未勘探階段,沒有儲量發現;2010年以後隨著北黃海盆地勘探步伐的加快,預計將會有一定的儲量發現,為中小型油氣藏,預測2011~2015年可累計探明石油地質資源量為900.0×104t;2015年以後,北黃海盆地的勘探進一步深入,南黃海盆地可能有新的發現,預計2016~2020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300.0×104t;2020年之後,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台西—台西南盆地和沖繩海槽盆地的陸架前緣坳陷有發現油氣儲量的可能,預計2021~2025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900.0×104t,2026~2030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為3900.0×104t。至2030年共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000.0×104t。
從石油產量預測情況來看,2006~2015年還不具備有產量的條件;2015年之後將逐步形成一定的產能,預計2016~2020年為20.0×104t,2021~2025年為50.0×104t,2026~2030年為75.0×104t,而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年產量分別是5×104、10×104和15×104t。至2030年,全國海上低勘探程度盆地的累計產量為145.0×104t。
鑒於目前各盆地的勘探現狀,北黃海盆地將首先有儲量發現。2001年以後,對北黃海盆地油氣勘探明顯加速,預測在今後大量勘探工作支持下,類比北部灣盆地的勘探歷程與成果,在目前勘探與綜合解釋基礎上,再鑽二三口探井,即能獲得第二批(朝鮮在盆地東部獲得的儲量視為第一批)儲量發現,預測為2000×104t的中小型油氣藏,其形成石油產能在2015年之後。2015年之後隨著南黃海盆地勘探工作的加強,在南黃海勿南沙隆起和南部坳陷區海相中、古生界可能會有一定的儲量發現,2020年之後會有產能。台西—台西南盆地目前發現的油氣田儲量大多位於中新統地層中,其他層系還具有勘探和挖掘的潛力。台西—台西南盆地下一步勘探的主力方向是廣闊的海域地區,預測2020年之後將會在深水區獲得油氣儲量,2025年以後形成產量,由於海上勘探開發難度大,成本較高,要求一定的油氣田規模,所以從經濟性角度上分析,其油氣可采資源潛力不容樂觀。沖繩海槽盆地類比鶯歌海盆地的勘探及發現歷程,考慮到目前的政治形勢,預測在2025年以後通過補充部署地震測線,鑽探井七八口,即可能獲得第一個油氣發現。推測第一個發現的應是氣藏,其規模在500×108~600×108m3,屬中等規模氣藏(表9-2-1)。
表9-2-1 海上低勘探程度盆地石油儲量、產量趨勢預測結果表
Ⅳ 中國地質調查局怎麼樣
簡介:中國地質調查局是根據國家國土資源調查規劃,負責統一部署版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權、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地質調查、科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機構,是擁有專業化地質調查隊伍的事業實體,是國家地質基礎信息資料等公益性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者,通過地質調查、地學科技創新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注冊資本:194萬人民幣
Ⅳ 地下17000米:中國地質勘探神秘事件錄 給我發一份謝謝
假的,應該是俄羅斯吧,說什麼碰到地獄了
Ⅵ 中國地質類單位匯總(特別是搞海洋地質方向的)
青島市海洋地質工程勘察院山東魯地海洋地質勘測院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回海洋大學海洋答地球科學學院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Ⅶ 地下17000米:中國地質勘探神秘事件錄
已發送,下載後記得「選為滿意回答」,採納後記得點贊同哦
下載若有問題可以追問我或回復郵件~!